產品分析:“今日頭條”如何在移動端站穩腳跟?
如今,移動資訊市場格局已現,野蠻生長期結束,用戶量增速放緩,各類產品中,今日頭條定位準確,具備較為龐大且粘性很高的用戶群體,總體來說,具備先發優勢。但依然存在自身短板及外部挑戰……
一、學習目標
1.1 分析目的
通過分析今日頭條,學習如何去了解某個垂直領域的特征、現狀、發展方向;培養產品感覺,鍛煉產品思維,把握如何通過多維度分析拆解一款爆品。
1.2 體驗環境
移動設備:蘋果Iphone 6S? 操作系統:iOS 10.1.1
1.3 版本信息
今日頭條: 5.8.5
二、行業背景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資訊用戶規模已達6億人,環比二季度增長3.4%,用戶規模接近飽和,增速放緩。其中,日均活躍人數占據行業前端的依次為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和天天快報。
圖1 2016年第三季度移動資訊市場用戶規模(億)
圖2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今日頭條安卓客戶端下載量趨勢圖
三、產品定位
3.1 slogan
今日頭條的slogan:你關心的,才是頭條。今日頭條與傳統移動資訊領域APP的最大不同,也是核心優勢就在于,它推送給用戶的新聞并沒有經過編輯的整理,而是純粹通過數據分析和推薦算法,根據用戶畫像及行為進行篩選,每一位用戶看到的新聞都是獨一無二的,符合自身品味和興趣。這也正是今日頭條的slogan所傳遞的精髓,“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3.2 產品定位
(1)信息獲取方式的增多,智能手機終端的普及等,加快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節奏。
用戶沒有大段、完整的閱讀時間,沒有耐心對海量信息進行篩選查詢,但又渴望能夠隨時與這個變化著的世界接軌,因此,移動資訊平臺的出現和流行成為必然。
(2)今日頭條抓住機遇,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社會化的移動資訊平臺,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新型服務。
今日頭條誕生于2012年8月,彼時移動資訊平臺領域已是紅海初現,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傳統PC端媒體在移動資訊平臺領域依然領銜,但是其提供內容的手段本質上仍是傳統媒體模式:優質內容+編輯精選,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完美解決。同時,在日益泛娛樂化、社交化的世界中,用戶已不滿足于擔任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他們渴望產生內容、渴望創造影響力。而這些需求痛點,現有的移動資訊平臺尚無法提供。
今日頭條抓住了機遇,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社會化的移動資訊平臺,基于數據挖掘,為用戶推薦有價值的、個性化的信息,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新型服務。?截至2016年10月底,今日頭條擁有超過5.5億的裝機用戶,月活躍用戶超過1.3億,日活用戶超過8000萬,每個用戶平均每日使用時長超過76分鐘。這一數據表明,今日頭條的定位是非常準確的。
圖3 2016年7月今日頭條及其他競品的日活人數及環比增幅對比圖
3、用戶分析
圖4?今日頭條用戶年齡和性別分布圖
圖5?今日頭條用戶地域分布圖
- 年齡分布:集中在在30~39歲,約占全部用戶的50%;其次為20~29歲,約占全部用戶的30%。
- 性別分布:男性用戶/女性用戶=8/2。
- 地域分布:用戶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其他經濟較為發達的二線城市內。
綜上,今日頭條的用戶群體偏于年輕化,以男性為主,主要分布在超一線及一線城市。
4、產品功能分析
?4.1 功能結構圖
圖6 今日頭條功能結構圖
今日頭條的特色功能主要包括個性化推薦,頭條號,個人列表系列功能,如好友動態、話題、我要爆料等。其功能設置都很好的體現了產品個性化和社交化的定位與特點。其中頭條號和個性化推薦是今日頭條的核心功能,也是吸引用戶的優勢所在。
4.2 核心功能1-頭條號
(1)slogan
頭條號是今日頭條旗下媒體/自媒體平臺,其slogan是“你創作的,就是頭條!”,致力于成為中文世界最大的創作者平臺。
(2) 發展方向
通過分析其slogan及定位不難發現,頭條號的運作目標主要有以下三點:從自媒體角度,幫助自媒體獲得更高的關注和曝光,持續擴大影響力;從平臺自身角度,有助于產生更多的優質內容,提升用戶體驗和用戶黏性;從用戶的角度,能夠通過多種來源和渠道獲得資訊,可根據個人習慣與喜好等進行私人訂制,找到同道中人。
頭條號的最終期望是,建立良好的內容生態圈。在其宣傳策略中,不斷出現“潛心創作就好,你的內容會帶你找到真正的讀者“找資訊,找到知音”“讀者不只是粉絲,因喜愛與理解,他們和你在一起?!钡日Z句。它更多的是在強調支持優質內容和保護原創,強調一種情感的碰撞與共鳴。
(3)關鍵點
- 科學和精確的推薦。依托今日頭條獨創的大數據算法,將自媒體創作的內容傳達到目標讀者的手機上。
- 實現內容變現。自媒體通過頭條號平臺獲得的閱讀收益,可多達其他平臺的2-3倍。
- 發展趨勢強勁。新華社等權威媒體都已與今日頭條合作,開通了頭條號,通過媒體影響力為今日頭條的內容權威性打上標簽;同時,今日頭條的新聞推送中較頻繁的出現“明星上頭條”的分享,向用戶宣傳和推薦“我是××,我在用今日頭條”,利用娛樂明星等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帶動新一波高速發展。
- 操作簡單,易于上手。內嵌工具符合日常使用習慣,學習成本低,同時功能更為強大。
4.3?核心功能2-精準推薦
(1)“冷啟動”
個性化推薦并不是新噱頭,常見的帶有此功能的產品,在用戶注冊登錄后,會從零開始,通過標簽推薦、分析用戶行為等逐步構建(如人人)每個用戶的興趣圖譜。今日頭條做的更進一步,跳過了這段自主學習的過程,直接分析用戶接入的第三方賬號(微博、微信等),根據其記錄的用戶行為、參與話題、參與群組等信息描繪用戶的興趣圖譜,進而實現精準資訊推送。
以下為作者分別通過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以及未登錄狀態下,今日頭條首頁推薦的資訊:
圖7 wechat登錄、微博登錄、未登錄(左->右)的首頁推薦新聞展示
- Wechat:推薦的內容集中在科技產品、歷史逸聞、綜藝娛樂的范圍內。
- Weibo:推薦的內容集中在政治新聞、時事評論、互聯網行業動態范圍內。由于作者近期非常關注美國大選,頭條很有針對性的推送了多篇川普政策動態及分析、希拉里敗選原因解讀等文章。
- 未登錄:推薦了眾多輕松、適合打發時間的資訊,如熱門八卦、游戲廣告、笑話故事等。
總的來說,今日頭條的冷啟動實現了較為精準的推薦,根據作者在不同社交平臺上的行為表現和關注焦點,推送了相關聯的資訊。
(2)持續完善興趣圖譜
初始用戶模型快速建立之后,頭條會持續記錄與分析用戶的行為和操作。比如用戶可以收藏和點贊喜歡的的新聞,也可以標記新聞為“不感興趣”,通過這種交互數據的積累,今日頭條對用戶興趣圖譜的建立就越精確。
4.3 功能建議
針對今日頭條的功能來說,有三點體驗存在可繼續完善之處。
(1)初始興趣圖譜不完整
用戶在不同社交平臺上的行為表現和關注焦點是不同的,比如微信是熟人社交,用戶的行為往往帶有社區性,樂于分享一些正面的、普世性的價值觀。以作者為例,使用微信賬號登錄時,初始推薦新聞中包含了作者的興趣點,但較明顯的遺漏了時政話題。
解決方法暫時想到三點:
- 建議可以在冷啟動的基礎上,輔以傳統的標簽、話題推薦,從較為全面的角度獲得數據;
- 可以建議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登錄賬號,如在賬號選擇界面,通過提示語告知用戶:從不一樣的入口,將看到不一樣的第一道風景。這也可以作為一個有趣的營銷點。
- 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生成興趣圖譜的功能,放在“我的”模塊中。該功能類似于支付寶、微信等平臺曾提供的社交圖譜、資金流圖譜,生動有趣。向用戶展示“今日頭條”對用戶的了解,既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也變相的展示了頭條推薦算法的原理及優越性,引導用戶通過互動深入參與模型建立過程。
(2)關于推薦算法,推送的資訊內容重復,存在同質化現象。
隨著作者多次點擊美國大選相關新聞,頭條開始推送更多同類資訊。對其中一條點擊“不感興趣”后,又幾乎不存在相關資訊了,頗有種非黑即白的感覺。
年初的媒體峰會上,張一鳴演講稱“將對媒體在今日頭條平臺上的用戶數據進行更詳盡的統計分析。除了性別、終端、年齡、地域分布等用戶屬性基本分析外,還將提供用戶的興趣和情感傾向分析”。其實這是所有提供個性化推薦的產品共同需面對和持續優化的問題:如何優化推薦算法,既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又避免產生信息繭房?
個人覺得,算法是精確而冰冷的,用戶的興趣和愛好是模糊復雜的,兩者具有天然的對立性,想要通過最純粹的技術方案滿足用戶的任何資訊需求是不可能的,因為用戶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精準算法推薦是今日頭條獲得成功的核心優勢,但不該是唯一優勢,歸根到底,內容才是王道。這一點可以借鑒音樂APP網易云音樂,它的用戶忠誠度和滿意度在同類產品中無疑是最高的,業內存在很多相關分析,它是怎樣在音樂播放器的紅海市場中異軍突起,侵城掠地的?作者借用鄧小平先生的一句名言表述看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其實用戶沒有那么懶惰,并不想將自己的選擇權全權交托給冰冷的APP,網易云音樂的歌單,好評如潮,甚至做到了“每一條歌曲評論,都是一個故事,都能引起共鳴”??偟膩碚f,推薦的背后是綜合實力,技術的、市場的、數據來源的,今日頭條有漂亮的皮囊,但尚缺了那么點內在氣質。
(3)關于資訊內容,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部分文章存在很大主觀臆造的嫌疑,降低了作者對于平臺的信任度。
這與上述第二條是順承關系,還是那句話,資訊領域,內容是王道。今日頭條也正是這么做的,大力扶持旗下自媒體平臺頭條號,與各大傳統媒體握手言和、開展合作等,想要通過權威媒體+自媒體的形式,為平臺和用戶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內容。
5、交互體驗分析
? ?5.1 功能結構圖
圍繞今日頭條的核心精準推薦功能進行解讀,整體交互邏輯如下圖所示:
圖8 交互邏輯
(1)賬戶登錄流程
圖9?賬戶登錄流程
注冊及登錄操作流暢簡潔,各個功能點均存在提示語,提醒用戶通過登錄獲得更精準的推薦;支持多種第三方主流社交平臺登錄,微信、新浪微博、QQ、人人等,主次顯示合理,體驗很好。
(2)閱讀資訊流程
?圖10 閱讀資訊流程
1、首頁頂端導航只顯示6項用戶關注的頻道,頻道數量合理,這項設計廣泛存在于移動資訊平臺產品,降低用戶的適應成本。?此處與相關競品對頻道的默認排序進行了對比,比較重大的區別是,對于直播這項毫無疑問的最火應用的展示:
- 騰訊新聞和網易新聞均選擇將直播列入底層的導航欄,與首頁同級,而將“視頻”放入首頁的頻道列表中;
- 今日頭條、鳳凰新聞、搜狐新聞的導航格局、設置、細節等很相近,“視頻”列入底層導航欄,直播放入首頁的下一層。
這種交互設計背后應該蘊含著更高層次的戰略因素。直播很火已無需贅言,連淘寶、京東等電商App都已加入“千播大戰”做直播,騰訊新聞和網易新聞已做好戰略布局,但今日頭條顯然放棄了直播領域,專注于視頻領域。
2、點擊頻道、左右滑動屏幕,或點擊右側“+”,均可實現頻道切換。重點分析一下“+”的功能:頻道切換和頻道管理。
圖11 首頁展示-圖12 點擊“+”后界面-圖13 在“+”內,點擊“編輯”
點擊“+”后,頁面跳轉進圖12,此時用戶可實現三種功能:①頻道切換,直接點擊某項“我的頻道”,頁面跳轉到該頻道。②頻道管理,點擊“編輯”,頁面轉換為圖13,在該頁面下可進行頻道的添加、刪除、排列順序調整等操作。③添加頻道,點擊下方“頻道推薦”中的選項,可將其加入上方“我的頻道”。
存在以下體驗上的不友好之處。
- 層級混亂,操作邏輯不清。通過上文的闡述可以看到,動作三實現的功能其實是包含在動作二內的,有點類似于其中的一個快捷鍵,但在設置上,兩者是獨立的平級關系。作者使用的時候很疑惑,點擊下方的選項,是添加頻道;那點擊上方的選項,就該是刪除頻道。圖樣圖森破,沒想到點擊上方后,是跳轉頻道。
- 經過多次點擊和頁面跳轉才能實現頻道切換:點擊“+”—> 頁面跳轉 —-> 點擊某個頻道—>頁面跳轉。這里有兩個問題:頻道切換是一項高頻次的操作,是否適合藏在這么深的層次?切換過程中出現兩次頁面跳轉,頁面間風格、內容差異巨大,是否會造成用戶的不適?
- 頁面信息繁雜,存在無效冗余。當用戶要切換頻道時,下方“頻道推薦”內容其實是無用的。
個人認為,應將“+”的頻道跳轉功能刪除,僅保留頻道管理功能。可通過設置下拉菜單的方式,提供頻道選擇服務。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APP。考慮到右側同時存在兩個圖標存在美觀和布局方面的不便,可調整至左側。
圖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導航欄及切換欄目下拉菜單
3、瀏覽頻道內容時,可以通過點擊左下方×,標注不感興趣,選擇屏蔽。點擊“×”時,今日頭條會以對話框的展現方式,提供一些可選理由,包括來源、類別、質量、舊聞等,讀者可以通過選擇理由,實現精準屏蔽。
4、下拉更新,當瀏覽完至“更新前新聞”處,會出現文字提醒;新聞封面采用標題+圖片的形式,多為3圖或1圖,1圖時靠右排列;內容羅列上,約10條新聞后,會推薦多圖新聞or視頻新聞。
(3)社交管理流程
圖15 社交管理流程
”關注”模塊主要提供社交功能,用戶可以在這里展現自我、管理好友與頭條號等。具體交互邏輯見圖15,此處不再贅述,只對一點可提升之處進行說明:用戶關注的話題和頭條號通過列表形式展現,但并未進行兩者的區分。建議進行小小改進,在列表頁的頭像右下進行標注。
話題包括與主題相關的所有熱門資訊及問答,頭條號是自媒體的展示平臺,記錄了其詳細信息、發布的新聞、視頻。兩者是有本質不同的,前者是內容導向,為用戶提供感興趣的圈子;后者是人物導向,協助用戶獲取知音的動態。理應有所區分。以作者為例,同時關注了話題#特朗普和頭條號@謝楠,兩者同時出現在列表中,且不存在區分標識。作者錯誤的先入為主,驚喜的以為難道特朗普開通了頭條號?點擊進入才發現是個美麗的誤會。
圖16 關注列表中,頭條號、話題未進行區分標示問題的展示圖
6、總結
今日頭條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算法實現精準推薦,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新型服務,這是今日頭條能夠殺出重圍,在移動資訊界站穩腳跟的核心優勢。如今,市場格局已現,野蠻生長期結束,用戶量增速放緩,各類產品中,今日頭條定位準確,具備較為龐大且粘性很高的用戶群體,總體來說,具備先發優勢。但依然存在自身短板及外部挑戰:
(1)算法競爭激烈,各大傳統媒體客戶端均已加入陣營,精準推薦越來越傾向于成為移動資訊APP的基礎配備。
以精準推薦為核心競爭力的今日頭條,需要在保持算法優越性的基礎上,提升內容的優質性和權威性,加強與媒體平臺的合作,尋找新的核心優勢,可持續發展。
(2)精準推薦本身存在形成信息繭房的風險,若不能通過社交推薦補足這塊短板,極易流失用戶的熱情和忠誠度,陷入僵局。
今日頭條用戶基數龐大,但在社交化、優質互動方面始終表現欠佳。很難在頭條新聞下找到有價值的評論,也很難在APP內尋找到所熱愛垂直領域內的交流圈子??山梃b網易新聞內的做法,將游戲的養成系概念引入APP:引入簽到功能,累計簽到可獲得金幣獎勵;根據用戶的活躍度等,提升用戶等級。也可參考目前火爆的知乎等知識分享平臺,基于問答形式,建立高質量知識信息交換社區。總而言之,要發揮人的力量,發揮社交推薦的力量,才有可能引爆一條資訊、一個頭條號、或一個短視頻。進而真正將流量轉化為價值。
(3)不同于網易新聞、騰訊新聞,今日頭條舍棄了直播領域,專注于做短視頻。
短視頻要做垂直與精致,需要的長期投入有可能要比直播更大。而且該領域內微博已是當仁不讓的老大,終究有一天會正面交鋒,也是一個挑戰。
作者:小水betterme,運維攻城獅一枚,15年東北大學計算機相關專業碩士畢業,-1歲產品經理,朝著改變世界的心愿慢慢靠近中。
本文由 @小水betterm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請問流程圖是用什么軟件做出來的呢,大神請指教!
請問下圖4是用什么網站得到的數據?
你好,方便留下你的微信?探討項目合作。
感謝您的分析,學習了,想請問您交互界面分析的流程圖用的是什么工具呀?謝謝
跳過了這段自主學習的過程,直接分析用戶接入的第三方賬號(微博、微信等),根據其記錄的用戶行為、參與話題、參與群組等信息描繪用戶的興趣圖譜,進而實現精準資訊推送。—– 微信登陸獲取不到這些用戶數據呢,只能要微信ID,打造自己的用戶體系
樓主這些數據從哪來的?百度指數?
樓主分析的很到位,謝謝分析,是您自己寫的嘛? 真佩服,問一下樓主在哪做產品經理?
感謝鼓勵!作者是一名-1歲的產品經理??
樓主啊,數據不能光從百度指數拿,不準的,建議從官方報告里查。在用戶分析模塊里的數據基本全是錯的,今日頭條3/4的用戶是在85年之后出生的,24–30歲年齡層的人占了接近50%。男女比例也沒有8:2那么夸張,男女55:45。地域分布方面三線及以下城市占了近50%,一線和超一線城市僅占15%。。。希望樓主不要打我。 ??
不打不打,熱烈歡迎拍磚!感謝提醒!
我也覺得這數據蹊蹺,今日頭條一直以用戶質量較低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