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買菜APP體驗報告——致力于提升GMV的一體化功能
編輯導語:用戶規模的增大,配送業務的成熟等方面推動了生鮮電商的發展,那么,若想實現更好的拉新、留存與轉化,生鮮電商產品可以如何進行設計?本篇文章里,作者對美團買菜等生鮮電商應用做了分析測評,一起來看一下。
后疫情時代,帶給傳統零售的沖擊已經不在一朝一夕,科技賦能為新零售打開了新的視野,從傳統電商到新零售模式的爆發,盡管這條賽道從幾年前就吸引了眾多角逐者,隨著資本的加入使得市場逐漸聚焦。以美團買菜、盒馬、每日優鮮、多點Dmall、京東到家等頭部產品分走了大部分流量,在產品定位和商業邏輯上有雷同,但也有特點。
本文將以美團買菜為主對本地生活生鮮類產品進行分析,作為一枚產品小白的初練習~
一、概覽
1. 產品基本信息
- 產品名稱:美團買菜;
- 產品版本:5.22.0;
- Slogan:新鮮優惠的買菜體驗;
- 全球上線時間:2018年12月;
- 所處行業:生鮮電商。
2. 設備環境
- 機型:iPhone SE;
- 系統:IOS14.7.1;
- 體驗時間:2021/8/3。
二、產品分析
1. 行業分析(因其他前輩分析較多,本文不再贅述)
據易觀智庫分析,2020年生鮮電商B2C市場交易規模約10077.6億元,同比2019年大幅增長84.9%,首次突破萬億規模,這主要得益于綜合電商在農產品&生鮮品類的大力布局以及社區團購&垂直生鮮平臺在疫情后的快速擴張。
預計生鮮電商B2C市場交易規模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31.6%,到2023年有望突破2億,線上生鮮消費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
2. 用戶分析
1)目標用戶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生鮮電商各平臺用戶年齡普遍集中在18到30歲之間,比例超過七成,其中25歲以下用戶超過四成。這類用戶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對于互聯網產品接受度高,同時對于線下賣場熟悉度比較低。
2)用戶核心訴求
- 購買目標商品;
- 商品優惠且質量佳;
- 目標時間配送。
3. 產品結構分析
1)整體結構分析
產品底部主要分5個tab,這與每日優鮮、多點基本一致。
① 首頁:首頁以分類商品圖和活動引導為主,整體色調飽和度較低,避免了視角效果上的雜亂。
② 分類:縱向優先展示【為你推薦】和【會員專區】,在用戶選擇意向商品之前,介入引導推薦商品和會員廣告,從而提升客單價。
③ 菜譜
- ?此類APP在設計菜譜時的核心目的:一是增強社交粘性;二是增加付費率,形成買菜——做菜——買菜的閉環。
- 與每日優鮮和盒馬對比,美團買菜的菜譜功能在社交屬性上相對弱一些。
- 美團買菜菜譜由平臺提供,只提供點贊功能。
- 每日優鮮和盒馬此處設計未UGC社區,由用戶上傳菜譜,提供點贊、評論等互動功能。
- 由此得知,美團買菜的菜譜功能主要定位是為商品導流,成為用戶付費中的一環。
④ 購物車
⑤ 我的
2)產品結構圖
① 前置倉模式,所有商品即時達
因設立社區就近的前置倉,所有商品基本滿足即時達,而且商品庫存不會因地址的切換帶來太大變化。
由此帶來的影響是盡管首頁樓層屬于千人千面模式,即地址切換樓層配置不同。
但是商品交易體系中,從商詳到購物車到支付基本是單一順暢的鏈路,不會過于冗雜。此模式與叮咚買菜基本一致。
而同類競品中,如每日優鮮、盒馬、多點或者京東買菜因其商業模式的不同,導致結算體系更為復雜。
如前三家根據即時達,次日達和多日達做商品區分,結算時購物車,配送體系都有所不同,而京東買菜則根據平臺店鋪不同進行結算區分,更類似于餓了么的平臺+商家模式。
② 錢包與美團系打通
美團買菜支付系統與美團系是打通的,所以用戶依附于“美團”的大招牌,在整個支付系統中進行操作,可產生關聯的如:美團月付、美團錢包等。
3)細節功能分析
除產品C端展示相關邏輯之外,從電商產品的交易環節來看,美團買菜涉及的核心交易產品線含:用戶系統、商品中心、庫存、訂單系統、購物車、支付方式、促銷系統和售后系統。本文嘗試從C端展示分析背后的系統邏輯。
① 首頁樓層展示
C端展示主要依托于商品中心,促銷系統和庫存。
頁面元素包含:
- 第一屏:定位地址、消息提醒、搜索框、banner、固定信息提示、動態公告欄、5X3 商品分類入口;
- 第二屏:其他促銷板塊:超值賣場、秒殺、新品、特惠、會員等;
- 下滑一屏半之后,進入推薦板塊,搜索框和標題欄吸頂展示:猜你喜歡、家常小炒、特價促銷、會員專區。
首頁功能按照分區可分為:基礎型、期待型內容。
- 當用戶已經有要購買的意向商品時,第一屏的信息:地址、搜索框和各分類入口可以直接滿足;
- 當其并不明確要買什么時,第二屏的促銷活動和推薦內容會吸引到眼球,同時滿足了其“逛逛”的心理預期。
② 分類頁
- 首次進入分類頁,細分類目彈窗自動彈出,可【點擊收起】,此功能設計預設了用戶進入分類頁的直接需求是找到對應的商品,分類彈窗直接幫助其做選擇;
- 當其收起時,用戶可通過橫向和縱向分類進行商品篩選;
- 同時,此頁面搜索框固定在上方,也是為了幫助用戶快速找到目標商品,降低選購難度;
- 加購場景下,只提供加購按鈕,當用戶需要減購時必須回到購物車進行操作,對于購物車的功能場景能夠更加集中和聚焦;此場景下,多點設置了加減購按鈕,個人覺得只設置加購選項更優;
- 點擊商品展示區域,除加購按鈕外均可進入商詳頁。
③ 商詳頁
第一屏:轉發按鈕、購物車圖標、商品圖、價格區(正常價、會員價)、月銷量、會員廣告、商品標題、引導詞、重量不足退差價提示、全面質檢提示、配送時間。
第二屏:促銷標簽、領券標簽、榜單信息、用戶評價。
第三屏:相關推薦(8個sku橫排滑動展示)、推薦菜譜(組合購買價、一鍵加車、查看菜譜)、全部菜譜。
第四五六七屏:商品細節展示、價格質量等說明。
第八屏:猜你喜歡(3X4)。
【加入購物車】固定底部;第二屏開始商品標題、轉發、購物車、分類欄(商品、評價、詳情、推薦)吸頂。
- 商詳頁置前信息(配送、促銷、領券、榜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用戶直接加購所選商品,底部加購按鈕占區域較大,十分明顯。
- 用戶評價之后緊接【相關推薦】和【推薦菜譜】板塊,促進用戶選購相關品,提升客單價。
④ 菜譜
頂部固定:搜索框、我的菜譜、轉發。
第一屏:吃什么(分類、7個菜譜坑位橫滑展示)、菜譜分類。
第二屏:按分類展示菜譜雙屏瀑布流(圖片/視頻)。
前面提到,菜譜功能促進用戶在APP上完成了買菜、做菜、買菜的閉環。
目前菜譜只支持官方上傳,用戶在此界面的操作主要是:收藏菜譜/點擊菜譜——選購商品??梢哉J為其目的主要是促進用戶選品,提升客單,無意擴大其社交功能;對比競品每日優鮮的【菜譜】功能,更多地傾向于做一個UGC社區,對應的有評論、點贊】上傳菜譜等功能。
而叮咚買菜的菜譜區域把重點放在了直播功能上,后續應該也會在直播帶貨上發力~
⑤ 購物車
購物車作為電商交易產品轉化中最核心的一步,不同的平臺業務導向不同,對于購物車的設置也不相同。
例如拼多多因為其客單低,且主要靠拼單模式直接付費,增加購物車反而使轉化路徑變長,因此并未設計購物車這一功能;而餓了么則因為平臺含多商家,因此在單店選品時有一個購物車,對于所有商家的加購商品中也有購物車用于存放。
那生鮮類的產品,購物車同樣具有兩大核心功能:轉化用戶加購商品、營銷提高客單價;由此視角來看美團買菜的購物車。
頁面上最突出的視覺元素是【結算】,其次是【刪除】,再次是中間區域的商品信息。所以這也遵照了購物車功能的優先級:
- 促進用戶下單結算;
- 便于用戶管理商品;
- 通過促銷優惠活動提升客單價。
對比了幾家競品之后,發現因為平臺想要利用購物車進行營銷的動機比較重,所以一不小心就會把購物車做的花里胡哨。單頁面視覺來看,相比于盒馬、每日優鮮,美團買菜的購物車部分是做的比較重的,所以會有些冗雜。當然,這是設計層面的專業啦,我只是發表個人意見。
單從功能上來說,購物車基本包括:優惠券、會員引導、換購、商品展示、失效商品提示、可能想買幾部分,與競品在模塊上的差別不多,主要是一些細節的設計。比如:
- 對優惠商品展示了預估到手價,比較清晰地讓用戶感知到優惠。
- 失效商品外漏【到貨提醒】和【查看相似】,引導用戶購買其他類似商品。因生鮮類商品可替代性比較強,所以在缺貨失效場景下做強引導我認為是比較好的。
⑥ 結算頁
與同類競品相比,美團買菜的結算頁非常的簡潔,只有一屏信息,包含了配送地址、支付方式、配送時間、商品清單、開通會員和價格區。
可以得知,在結算頁此時最核心的路徑是引導用戶付款,不再展示多余的營銷信息,唯一的廣告是會員,但因為會員只涉及價格的計算,所以用戶可以在結算之前比較快地做出決策,所以是比較合理的。
相比于同類競品,頁面比較簡潔明了。
- 在功能差異上,每日優鮮和多點有【缺貨】選項,但可能因美團買菜和盒馬以及叮咚買菜這種前置倉庫存較全面,所以缺貨場景較少,并且在購物車頁面已經篩選失效商品,故在此頁面未設計。
- 競品在結算頁放置【發票】入口,美團買菜的發票功能放在訂單列表里和【我的】下面的小標提示,可考慮此功能放在結算頁。不過也可以理解,不放置【發票】入口是為了使結算路徑更順暢
三、總結
目前的電商產品中,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京東買菜和多點因其業務模式的不同有一定的差異,但整體的交易鏈路符合電商體系內,用戶在使用生鮮類APP時本身目的性較強,增加用戶粘性,在拉新的同時留存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產品體驗和購物體驗(商品、配送 、售后等)都是促進留存的重要環節。
綜合購物車和結算頁的功能設計來看,美團買菜在平衡提升客單和用戶體驗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產品的第一目標是GMV,所以所有的功能設計都服從于這一目標來進行優先級確認。
美團買菜在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在以優惠促銷直接導向的付費體系中,用戶如何不流失是一個需要必須重視的體驗問題。
本文由 @踢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