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體驗五要素,淺析Airbnb產品

6 評論 10227 瀏覽 96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Airbnb作為一個旅行房屋租賃社區,用戶可通過網絡或手機應用程序發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賃信息并完成在線預定程序。本篇文章中,作者從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五個方面進行產品分析,一起來看一下。

一、分析目的

從用戶體驗五要素來分析Airbnb在產品功能以及解決商業目的與用戶需求的沖突中的優缺點。

二、戰略層

1. 產品為用戶帶來什么

  • 性價比高的住所,新奇的入住和游玩體驗
  • 出租閑置空房,通過帶領游客體驗來賺錢
  • 為游客和房東帶來社交機會

2. 目標用戶

  • 城市: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
  • 性別:男:女 = ?55.59:41
  • 年齡:20-29 = 55.12% ?30-39 = 25.68%

分布于二線以上城市,男女比例基本相同,20-39歲用戶占比八成。

3. 用戶需求

  • 租客:性價比高的舒適住所,并且有當地特色;對于入住的民宿有安全需求
  • 房東:出租閑置空房,有防止出租空房被租客破壞的需求;部分房東渴望與房客有社交互動

4. 商業模式

Airbnb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向房東收取傭金,一般為10%左右。由于民宿的規模較正常酒店要小,在運營和管理的成本上會低很多,這是民宿比酒店便宜的一大原因。民宿行業因此滿足了用戶追求住所性價比高的需求,也解決了Airbnb商業模式與用戶需求之間的沖突。

5. 總結

Airbnb解決了一、二線城市中的年輕人在出游時想要一個性價比高,且有本地特色的住所的需求。

三、范圍層

作為一個民宿預定軟件,Airbnb最核心的功能為搜索并預定民宿。在搜索、篩選、推薦民宿上,Airbnb也下了比較多的功夫,做了各種優惠類型民宿的推薦,搜索民宿后也給予用戶足夠多的篩選條件選擇。預定民宿的流程則做得比較簡單,用戶跟著頁面指引可以很快完成預訂。

四、結構層

1. 預定功能

Airbnb搜索并預定民宿的流程與其他民宿預定軟件(如美團民宿、木鳥民宿)基本沒有差異,都是比較流暢的,最少只需五個頁面就可以完成預定,跳轉至下一級頁面的引導也比較清楚,能夠幫助用戶輕松預定民宿。

2. 搜索、篩選功能

Airbnb的篩選功能是比較完善的,首先是需要輸入最基本的目的地和入住時間,對民宿進行第一次篩選,點擊“搜索房源”按鈕后用戶即可瀏覽該城市在所選日期內可預定的所有民宿。默認排序為綜合排序,也可選擇好評、低價、高價優先來排序。

而后用戶還可以就人數、位置區域來篩選民宿,這兩個條件是大部分用戶在選擇民宿時優先考慮到的,因此Airbnb也把這兩個篩選條件區別于其他條件,并再設立同一級別的“篩選”按鈕,來對其他次要條件進行篩選。

在“篩選”這一按鈕中,為用戶提供了價格、評分、民宿類型等多個篩選條件,總體來說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篩選民宿時的選擇。其中我覺得比較出色的設計是在選擇了某一篩選條件后,價格范圍處的“平均每晚價格”也會隨之改變,這一設計與Airbnb的用戶需求有關。

Airbnb關注到用戶需求為想要性價比高的舒適住所,大部分用戶會首要關注民宿的價格,這一設計讓用戶能夠馬上了解到他們選擇完篩選條件后民宿的整體價格,方便用戶選擇篩選條件。

這個設計的缺點在于不夠吸引用戶視線,淺灰色的字體難以讓用戶注意到,可以在價格處選擇更顯眼的顏色。

3. 心愿單功能

在瀏覽房源時只需要點擊右上角的紅色愛心按鈕就可以將民宿收藏至心愿單,在心愿單界面中可以根據人數和城市對收藏的民宿進行篩選,選擇入住日期后每晚的平均價格也會隨之改變。用戶還可以點擊右下角“地圖”按鈕,進入到地圖頁面,收藏的所有民宿會顯示在地圖上,用戶能夠根據地理位置來選擇民宿。

在歷史足跡中顯示了瀏覽過的民宿,還包括了瀏覽時選擇的入住時間以及每晚平均價格,頁面最上方還顯示了搜索記錄。

“我的合輯”這一功能支持用戶將心愿單的民宿編輯進自定義的合輯中,但使用了這么久Airbnb,個人感覺這一功能用處不大,Airbnb也沒有給予該功能過多的頁面空間。獲取Airbnb應該給用戶更清楚的指示,讓用戶明白合輯模塊的用法。

在心愿單頁面中有一比較特別的功能,就是能分享民宿給好友進行投票。Airbnb大部分使用場景為情侶或者三五個朋友一起出游,能夠分享民宿給好友一起挑選極大程度地方便了用戶進行投票選擇,幫助用戶選擇民宿并預定。

總的來說,心愿單功能與美團民宿的收藏對比,功能更加豐富,在引導用戶完成預定上也更流暢。不足點在于“合輯”功能目的不明確,用戶無法清楚了解到該功能的用處。

4. 收件箱功能

收件箱功能用于與房東進行交流,用戶在預定前可以向房東咨詢民宿相關信息,預定后通過該功能與房東確定入住信息等,基本該有的功能都有,使用起來也并無不適應。

5. 目的地功能

目的地功能用于給用戶推薦用戶所選目的地中評價較好、評分較高的民宿,幫助用戶進行選擇。點擊民宿圖片或者評價文字就能跳轉至評價詳情頁,在評價詳情頁中可點擊“查看該房源”跳轉至民宿詳情頁,同時在下方還有類似民宿推薦。目的地頁面右上角還有“搜索更多房源”這一按鈕,可跳轉至民宿列表頁面。

可以看出目的地功能也是為了幫助用戶對民宿進行篩選,引導用戶到民宿列表或者民宿詳情頁面,促進用戶預定民宿。

6. 體驗功能

“當地體驗”在首頁中只占據了用戶的一小部分視線,經過幾次迭代后Airbnb減小了這一模塊在頁面中顯示的優先級,個人推斷的理由如下:1.該模塊使用頻率較低。發布的體驗較少,而且一般是只有一線城市才有體驗達人發布體驗,像廣州這一旅游熱門城市,一共也就不超過20個體驗,并且參與的游客也不多,平均下來每個體驗不過30位參與者。2.Airbnb主要業務為民宿預定,體驗功能只是作為核心業務的輔助,引導人們出門游玩或者旅游時有比較特別的經歷,進而提高預定民宿的機率。

大部分用戶參與體驗后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可見這一模塊雖然使用率不高但用戶反饋是比較好的。Airbnb可以加強該模塊的運營,如給用戶分發體驗模塊的禮金券,或者推出體驗搭配民宿的套餐,吸引更多人參與體驗,從而提高用戶的出行旅游意愿,進而促進用戶預定民宿。

五、框架層和表現層

Airbnb的頁面設計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風格,簡約大氣,沒有多余的配色使用戶感覺眼花繚亂。

1. 首頁

以白色為主色調,頁面最上方是一個輪播圖,置于最底層。頁面中間,也是最顯眼的一部分:一個搜索框,將其圖層設置為頂層,其中“搜索房源”按鈕用了不同于主色調的玫紅色,較為醒目,這一部分是Airbnb最想讓用戶注意到并點擊的,點擊后將跳轉至民宿列表頁面。

搜索框下方有六個小圖標,其中放在頁面最中間的是“特惠房源”,下方還有一個較大的欄目,推薦了目的地的特惠房源。Airbnb在首頁花了不少頁面空間給特惠房源是因為大多數預定民宿的用戶追求性價比,向用戶推薦他們最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能提高用戶在App上停留的時間,進而提高預定的機率。

2. 民宿列表頁面

頁面上方是對民宿的篩選條件選擇,只占了大概四分之一的空間,頁面的大部分空間都用于展示民宿的基本信息:圖片、大概位置、房源簡介、可住幾人、標簽以及價格等。這個頁面設計使用戶不用點開民宿的詳情頁也能大概了解到民宿的基本情況,非常方便用戶挑選民宿。

3. 民宿詳情頁

頁面頂部是民宿的所有照片,點擊圖片可方便地查看所有圖片,圖片下方是民宿的簡介以及描述民宿特點和守則的標簽。對比美團民宿,美團還可以查看房東上傳的民宿房間的視頻,比起照片,視頻的可信度更高,而愛彼迎只能看到民宿的圖片,有時會出現圖片與現實嚴重不符的情況,極大影響用戶入住體驗。接著是房源概覽,這一部分用戶能了解到民宿的類型,是整個房源還是獨立房間,有幾間臥室、幾張床、幾個衛生間以及可以住幾人,用戶通過這一概覽能馬上清楚地知道這一民宿適不適合入住,解決的是用戶能不能住的問題。

再往下是房源介紹和房客評價,這也是用戶考慮是否預定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房源介紹是房東寫的,其真實性有待考察,用戶更愿意相信的是其他房客的評價,因此房客評價這一模塊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包括了民宿的平均分,總結評價的小標簽,以及評價數量。在評價下方顯示了房源位置,包括附件的熱門景點、附近的地鐵站,以及與機場車站的距離,然后就是民宿的一些基本的設施和服務。以上幾個部分讓用戶了解到民宿好不好住。

頁面底部是關于預定的一些信息,如入住、退房時間,取消政策、房屋守則等,這一部分并不是用戶最關心的內容,但是在預定前又需要用戶了解清楚,因此放在頁面底部是比較合適的。

不過如今因為疫情,許多人的行程都可能隨時改變或取消,因此如果民宿有靈活的取消政策,把這一信息放在用戶更容易注意到的地方也許能夠對用戶有更大的吸引,提高用戶預定的幾率。

當用戶滑動頁面時,民宿的價格以及“預定”按鈕這一欄會固定在頁面底部。價格明細是大部分用戶最為關心的信息,并且這樣設計能讓用戶快捷地進入預定頁面,減少預定過程的不便。

4. 預定頁面

確認訂單頁面的最上方顯示了入住日期和退房日期,防止用戶選錯,用戶還可以更改日期。往下是總價,取消政策,房客信息等。同樣的,價格和“支付”按鈕固定在了頁面下方,方便用戶跳轉至支付頁面去完成預定的整個流程。

心愿單、目的地、收件箱頁面不做過多分析

六、總結

Airbnb解決了一、二線城市中的年輕人在出游時想要一個性價比高,且有本地特色的住所的需求。民宿的管理成本較低,Airbnb向房東抽傭后也能為用戶提供性價比較高的住所,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實現了商業目標。

軟件方面,每個功能的優先級分得也比較清楚,這一點從首頁就看的出來。最顯眼的就是中間的搜索框,引導用戶到民宿列表,非常快捷地讓用戶完成預定流程的第一個環節——查找民宿。在首頁中優先級排第二的是特惠房源欄目,這是關注到用戶需求為性價比高的民宿,因此向用戶推薦各種優惠民宿。

作為民宿預定APP,查找并篩選民宿這一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選擇篩選條件后Airbnb會顯示所有民宿的平均價格,方便用戶考慮如何篩選民宿。民宿詳情頁的信息分布也十分合理,從上往下先讓用戶了解該民宿能不能?。ㄈ藬凳欠窈线m),再讓用戶了解民宿好不好?。ㄔu價如何,地理位置如何,設施和服務如何),讓用戶在最短時間內可以判斷該民宿適不適合他們的出行。

Airbnb還有一個比較具有潛力的功能模塊,就是體驗功能。如果能鼓勵更多人成為體驗達人發布體驗,引導用戶更多地參與體驗,將會大大提高用戶出行的意愿,還能對體驗和民宿進行捆綁,進而提高民宿的預定率。

存在的問題:

  1. 用戶反應民宿的實際情況與圖片嚴重不符,入住后體驗極差
  2. 租客取消預定會扣除預定金額的一部分,而房東取消可以無責取消預定

建議:

  1. 在上傳民宿圖片處,支持房東上傳民宿的視頻,并且要求民宿圖片定期進行更新
  2. 對房東取消預定的行為進行限制,若房東臨時取消了租客的預定,平臺補償租客禮金券或者由房東自行補償租客

 

本文由 @Bez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哈嘍呀,我最近也在看用戶體驗5要素這本書,想寫一份用5要素分析產品的文章,就在知乎上面搜,看看別人怎么寫的,就看到你的文章啦,我其實對于結構層、框架層的不同沒有深刻的理解到位,能請教一下?

    來自云南 回復
  2. 第一次寫產品分析報告,想必會有許多方面分析欠佳,希望大家能給出意見,謝謝耐心閱讀!

    回復
    1. Hi Bezy,我也是名小白,在求職PM工作。針對于你的《產品分析報告》我有一個問題,同時我對很多產品分析報告產生過同樣的疑問,就是我感覺大家寫的報告只是描述了大量的facts,并沒有“分析”?大家找來各種行業報告的數據、給APP截圖、把流程用語言和xmind描述一遍,然后加上一些個人評價。可是這真的算是“分析”嗎?如果是在真實工作中,寫產品分析、競品分析等文件的目的是找出自家產品的優缺點,可是如果優缺點及改進方向的推斷是基于我們大量的個人感受,比如你為什么說“入住、退房時間,取消政策、房屋守是用戶最不關心的”?或者依據什么下結論說“使用起來也并無不適應”?你看VC FA PE等投資類工作,因為涉及實打實的錢,所以如果你給出一個結論,是要給出扎實的證明和邏輯推斷的,按理說真實PM工作中也應該是這樣的?否則公司憑什么給資源讓我們做這個產品改動??墒俏覀儜{借什么來證明我們的“主觀感受”是對的呢?以及為什么人人上好多僅僅是事實描述+主觀觀點的分析報告并沒有被大量詬???(是不是我理解得過激了,在PM行業,這種陳述事實+個人評價的報告就是業內要求的“分析”報告?)

      來自美國 回復
    2. 你好,我認同你的幾個觀點:眾多“分析”流于表面,僅僅是陳述事實,后發表自己的主觀意見,這里邊并沒有很強的因果關系。我認為我這一篇文章就有這樣的毛病,感謝你能認真閱讀并指出!
      我也沒有產品工作的經歷,對于真實的工作場景并不是很了解,但在我看來,產品工作中的產品分析或是競品分析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產品能夠得到更好的更新迭代。對于一個產品,若要新增某個功能或進行迭代,必須是要有真實的數據以及用戶反饋等,去進行分析,而后再進行需求開發,我認為這整個流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有強大的邏輯關系去支撐。
      因此,在PM行業,像我這種流于表面的分析報告肯定是不合格且沒用的,我也只是參考了人人里的眾多報告,按照某個框架去盡量“分析”產品,在思維層面還不夠成熟。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會做呀哈哈。
      最后再次感謝你的閱讀和指正,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3. 說的很好,作為產品我們得多寫下自己的核心觀點~

      來自上海 回復
    4. hello 張雪楨,我是三年PM,淺談下個人理解,用戶體驗五要素應是指導PM進行產品設計的框架,產品設計核心在于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需求。這里就引出了兩個概念的定義,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思考。那么用戶體驗五要素如何在其中作用實現需求的轉化的呢,接下來按照沒有用戶體驗五要素時進行分析。
      用戶需求,用戶+需求,因此需要PM了解用戶群體和分布,他們對應的需求側重點是不一樣的,那么做好這階段的工作就清楚的知道了產品的用戶群體及他們的需求是什么,在對用戶需求進行分類分級后我們得到了產品的目標以及階段的目標。這樣我們在定好產品目標后,產品路線和迭代方向才能確定,每個大版本的產品邊界確定,才能有計劃的從需求池中撈需求,也就確定了小版本的產品邊界,解決了要做什么的問題。
      接下來就是怎么做的問題,怎么做其實就是PM用產品語言實現用戶需求的過程。其實說到底用戶、產品、開發其實就是用不同的語言去描述同一個事情,而PM最核心的就是連接用戶語言和開發語言,讓開發更懂用戶。PM對用戶需求的分析無非就是數據、關系和流程(邏輯),用戶需求里包含哪些實體具有哪些屬性,這些概念貼合開發中面向對象的思想。實體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聯關系,多個數據是怎么在業務流程中流轉的,計算的邏輯等。分析好這些其實產品工作已經完成差不多了,包含了數據流和業務流,這樣的產品做出來肯定是個合格的產品,但要做到優秀還需要注意什么呢?
      請帶著這個問題回到我們的初衷,我們的用戶。用戶在使用產品時不是冰冷的機器,他有情緒波動,我們需要分析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情緒波動。那需要怎么做呢,每次遇到這種問題PM要代入用戶的角色思考就會得到答案。作為用戶時我們經常會吐槽產品的交互設計、界面設計和規則等,那么這些就是我們需要在過程中重點考慮用戶情緒的角度,尤其是規則。有些開放場景如果限制了用戶,用戶的情緒是非常down的,甚至會放棄產品,因此開放的場景PM應該引導用戶而不是限制用戶。對于用戶情緒目前是沒有直接的數據印證的,現在的數據分析都是基于頁面埋點的結果,這些是無法分析用戶的情緒的,因此甚至有人提過通過手機攝像頭捕捉眼睛獲取用戶的關注度意愿度數據,就跟你去相親相信也是通過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去捕捉別人的想法(這個分析的點告訴我們互聯網不是脫離現實,互聯網是現實的載體,因此PM要多去聯想物理世界的場景)。那當下就只能線下訪談,分析PM或測試人員或調研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們得到了產品的能量流。
      至此數據流、業務流、能量流齊了,接下來就是找合適的載體把信息記錄下來,整個過程下來我們對產品分析的相當透徹了,始終圍繞我們的用戶體驗而言?,F在就是要把整個分析過程SOP,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分為五大階段,用戶需求、產品需求、需求轉化、業務流程、用戶情緒,依次遞進的關系,自上而下的分析依次對應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其實對應叫什么名字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整個分析是產品思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而不是恪守用戶體驗五要素,畢竟這些框架都有它提出的背景和適用的場景,要從根上思考,而不是套板。
      以上就是我作為3年PM給出的闡釋,經驗有限紕漏之處還請諒解,歡迎互相交流。

      來自安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