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騰訊的酷狗音樂,能否以產品差異化形成與阿里音樂的對抗?

4 評論 23709 瀏覽 52 收藏 29 分鐘

酷狗音樂在PC時代以海量曲庫的優勢為用戶免費提供歌曲試聽、下載服務,準確把握住了市場動態(比如2008年前后手機彩鈴很火,于是酷狗上線了彩鈴下載服務),并在后期產品迭代中為用戶提供了諸多好用的功能,積攢了龐大的用戶基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延續了PC時代的模式。

“Hello,酷(kū)狗(gōu)”。

不知道你的腦海里還能不能回想起這個聲音,是否會讓你感覺熟悉?

今天分析的主角就是它,酷狗音樂。

酷狗成立自2004年,至今已有12個年頭。

12年,與用戶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在這12年,音樂市場幾經沉浮,多少音樂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QQ音樂,酷我音樂,千千靜聽,天天動聽,蝦米音樂,網易云音樂等等,然而有的產品亦如夜空中的流星,匆匆劃過,不聲不響,隨即湮沒。

有句古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但在音樂市場上,就有這么一位舊人,送走了一個又一個新人,而他依然霸占著老大的寶座。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舊人,酷狗音樂。本文試從如下幾點分析酷狗音樂:

  1. 功能架構
  2. 商業模式
  3. 用戶分析
  4. 用戶體驗
  5. 建議
  6. 盈利
  7. 總結

功能架構

老規矩,為了使功能架構看起來更直觀,我們還是APP的主界面截圖和思維導圖一起搭配使用。需要注意的功能點還是使用文字重點突出描述。

主界面:

思維導圖:

酷狗音樂最基本的一個功能,基于酷狗引起為傲的龐大曲庫提供免費的下載服務(現在有些歌曲也收費了),并且提供把歌曲添加至歌單,不過歌單提供的功能比較原始,只是用來收藏歌曲,系統沒有在歌單的基礎上構建社區。只是在主界面安排了一個一級入口叫做酷群,作為用戶應用內社交的場所。不過基于酷狗龐大的用戶基數來說,酷群的數據很不好看,在一線城市北上廣中,參與度最高的是廣州,最活躍的一個群不超過200人,參與度最低的是上海,最活躍的群不過20人。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參與度也很低。

(1)MV:除了看還可以下載和分享,其他沒了。

(2)繁星直播:酷狗的另外一款產品,一個秀場模式的音樂直播平臺。平臺的運營模式是與藝人或主播合作(藝人或主播也可能是平臺自己發現并培養的),將其推廣,并與粉絲互動,進而產生效益。

(3)手機直播:作為直播的一種,因為直播最近比較火,所以把手機直播單拿出來作為一級入口。

(4)酷狗LIVE: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酷狗臺”,平臺自己推出的一些節目。

(5)明星在線:酷狗與明星的互動,平均每個月2次。

(6)線下演出:售賣線下演唱會的門票,與第三方票務平臺(永樂、大麥、中演)進行合作,為第三方票務平臺導流。

(1)自己選歌唱,可以查看附近的人、排行榜等。

(2)官方定期組織K歌活動,活動是有獎勵機制的。旨在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提高用戶參與度,使用時長,用戶粘性。

綜上可以看出,酷狗音樂是一款大而全的應用,聽、看、唱每個大功能都可以拿出來單獨做一款產品,幾乎覆蓋了用戶圍繞音樂所做活動的方方面面。

商業模式

最早最早的音樂軟件是只能聽歌不能看歌詞的。

但是用戶是希望能看到歌詞的,于是便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千千靜聽,不僅免費,而且是中文版的軟件!

后來,酷狗依靠P2P技術積累了強大的曲庫資源并提供免費的下載服務,而且推出的功能越來越好用遂逐步成為大多數用戶的首選音樂播放器。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酷狗音樂延續了PC時代的本地音樂播放器+曲庫的模式。

依靠市場先發優勢和下載服務積累的龐大用戶群體,依然獨占市場鰲頭。

經過若干年的版本迭代,酷狗音樂現已更新到8.2版本,累計下載量達到21億次。用戶滲透率與QQ音樂分列一二且長期占據,并與市場第三名的差距比較大。

由此可見,在用戶基數方面,酷狗無疑是音樂市場絕對的老大。

如此巨大的用戶基數給產品帶來的好處是龐大的流量資源,不管是在互聯網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始終都是產品的核心,沒有流量基礎那么一切都無從談起。

而在2014年9月之前,也就是音樂版權市場監管尚未嚴格之前,C端收費難,于是只能在流量上做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在酷狗的主界面上有著兩個非常顯眼的一級入口(已用紅色標注):

分別是游戲推廣(酷狗游戲)和合作推廣,當然,還有APP開機啟動廣告,都是專門用來做流量生意。把入口安排在這個位置,可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

但隨著用戶的增多,帶寬的成本也在逐漸增加,另外還要版本付費,據統計,每千次的試聽,酷狗需要支付2.5元,此外再加上帶寬的成本,每千次試聽大約需要人民幣1.6元,也就是說用戶每千次試聽,音樂網站需要超過4元錢的成本,而千次試聽的廣告收入只有1元左右,所以只靠流量生意不足以盈利甚至難以維持正常開銷。所以,酷狗希望在維持現有產品酷狗音樂的穩定基礎之上繼續開疆擴土,并且在此之外從另一層面開辟新興市場,于是便有了在線視頻互動演藝平臺繁星網。

簡單來說,繁星網的玩法就是平臺與唱片公司和藝人、直播合作,另外,平臺也在挖掘藝人,培養藝人,包裝藝人,推廣藝人(這樣做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中間環節的減少意味著利潤的增加)。然后與用戶實時互動,充分發揮粉絲經濟,進而產生效益。

酷狗音樂為繁星網提供的流量也是繁星網可以快速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都是自家產品,肥水不流外人田。

時至今日,依然是這個套路。

用戶分析

用戶年齡段分布:

在這里我們綜合對比了4款產品用戶群體的年齡分布狀態。

發現其他3款產品20~29年齡段的用戶群體與30~39年齡段的用戶群體差距比較明顯,酷狗音樂兩個年齡段的用戶群體差距比較小,原因是80后作為第一批活躍于互聯網的用戶群體,很早就開始使用酷狗音樂并一直追隨至今。而且酷狗龐大的用戶群體主要分布于二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對當前互聯網的熱點信息并不敏感,信息相對于一線城市閉塞,如果不主動了解其他產品很難談得上使用。

在我們了解某種事物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除非對這種事物所在的領域有了充分的了解。

所以, 當用戶選擇一款音樂軟件后,會堅持的認為自己選擇的音樂軟件是最棒的,進而否認其他的產品,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1. 對其他產品了解的不夠全面,同樣是音樂軟件,你哪里比我現在用的產品好?并且我認為我現在用的產品已經滿足了我現有的需求,注意,是現有的需求,不包括用戶沒有意識到的隱性需求。
  2. 更換一款軟件后,還要熟悉新軟件并且培養新的操作習慣,但是用戶很多都是懶惰的,盡管自己并不承認。所以,用戶是不習慣改變自己的操作習慣的。
  3. 更換軟件后,如果你沒有“導入其他音樂軟件曲庫”的功能,那么用戶就要自己手動導入,還有,我正在使用的軟件里下載了幾百首歌曲,我換完軟件后這些歌不是都白下了嗎?

類似的原因可能還有不少,這些問題,成為了用戶選擇使用其他軟件的門檻。如果用戶跨過了這個門檻,并且新選擇的軟件激起了用戶的隱性需求并給予了足夠的驚喜后,用戶才會心甘情愿的投奔過來。

其次,作為音樂產品用戶群鄙視鏈中下游的群體來說,這個群體對音樂的需求并沒有那么旺盛,或者說這個群體的隱性需求并沒有被挖掘出來,他們的要求很簡單,你只要:

  1. 曲庫資源足夠多,我想聽什么就可以聽什么,想看什么都看什么,想下載什么就下載什么就可以了,綜合來說就一句話,我要什么你就給我什么。
  2. 對軟件內的氛圍沒有什么要求。
  3. 對音樂的理解相對鄙視鏈上游的用戶群體來說偏少,收聽的樂種流行音樂偏多,聽歌主要靠搜索曲庫、他人推薦、系統推薦、榜單、歌單等。聽音樂只有一個要求,要么好聽要么流行要么爽,達不到要求就切歌。所以,你在酷狗中搜索DJ時,是這樣的:

這些搜索結果被很多人稱為“土嗨”。

在使用網易云音樂搜索DJ時,是這樣的:

對于這兩種不同的搜索結果,也有人稱之為“國內DJ和國外DJ的差距”。

另外,酷狗推出的新功能,比如MV、在線直播、唱歌等,不僅起到了防御其他市場同類產品的作用,同時在滿足最基本的訴求之上,又提供了很多功能供用戶把玩,更滿足了用戶對新興事物的好奇與追逐。大大的穩定了用戶群體。

俗話說眾口難調,所以龐大的用戶基數注定酷狗音樂是一款橫跨“小蘋果-羅大佑-The Beatles”的大眾音樂軟件。

酷狗依靠豐富的曲庫、免費的試聽和下載服務圈住了這一批用戶,在功能設計上不斷向其傾斜,聽的看的唱的多方位轟炸,你們要什么我就給你們什么,只要你們留在這里高興就好!

用戶體驗

UI

默認主題顏色是藍色,有一種身處深海的感覺,當看到最新版本主界面上兩只海豚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整個界面設計上比較大眾化,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音樂類產品相同。
用戶交互操作上中規中矩。

主界面

主界面1/4的空間給了推廣入口(游戲和推廣),并且是在用戶手指最容易觸摸的地方。
一般其他有明確定位的音樂產品,這個位置都會放<歌單>之類的功能,以突出產品的重點,引導用戶使用。
但酷狗音樂可能是面對流量變現的壓力,這里放的是推廣入口。
因此,當我聽歌的時候,眼睛有時也會掃到推廣入口的廣告,對于我這種強迫癥患者來說,稍微有一點不爽。
在這么顯眼的位置出現的廣告多少會影響用戶體驗,看取舍。

主界面-工具-挑歌試聽

系統會從曲庫中挑出將近2000首的音樂,每首音樂有30秒的高潮試聽部分。這個比較好理解,一首歌最精彩的部分往往就是高潮部分,大多數用戶有時候試聽歌曲往往會忽略高潮之前這一部分,直接聽高潮部分,高潮聽完后,決定這首歌曲好不好聽,我收藏還是不收藏。
我挑了幾個感興趣的歌曲點了贊,不知道系統有沒有給這個功能加算法,后面推薦的歌曲還是和平常一樣。沒有驚喜。

酷群

今年5月份推出的一個新的功能,功能入口放到了主界面的一級入口,非常醒目。但是與酷狗龐大的用戶基數相比,這個功能的用戶參與人數頂多算是滄海一粟,一級入口發揮的價值很小。

這里可以根據音樂風格、興趣、情感等各種標簽可以找到各種主題的群組,進入群組后,可以收聽群主播放的歌曲并與群組內成員進行及時聊天,當然,你還可以點歌。

推出這個功能可以看出產品團隊對社交的探索,希望用戶在酷群內找到與你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此增加用戶粘性。促進用戶付費。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每晚9點-10點)之后,發現酷群的用戶活躍度和參與度并不高,聊的天也沒什么營養七大姑八大姨扯淡之類的。最重要的是細分品類下的群組極大一部分根本沒有,參與人數比較多的酷群放的都是“土嗨”,因為不是目標受眾,所以接受不了。

我個人感覺酷群更像是一個“音樂直播”功能,一個不完善的音樂直播功能,當下視頻直播火熱,也有很多人說“視頻是未來”,所以“音樂直播”相對于“視頻直播”來說,顯得有些過氣,尤其是在這個時間點下推出。在同類產品中,YY語音在推出產品不久后,產品的用戶群體就探索出了類似于“音樂直播”的玩法,甚至玩法還比酷群多,不僅可以放音樂,主播還可以與聽者互動,玩游戲、公屏聊天、送禮物等等等,而且可供用戶的選擇的空間也很大。

所以,推出酷群的想法是好的,但定位錯誤,運營較差,與同類產品相比,推出酷群是失敗的,不僅僅是過時。稍后分析原因。

歌單

酷狗音樂的歌單比較傳統,只是作為用戶音樂收集的載體,酷狗并沒有在歌單的基礎上構建社區以供用戶交流,
官方有對用戶收集的歌單進行詳細分類,但細分后的歌單歌曲的擊中率很低。沒有驚喜。
大多數歌單里的音樂偏大眾,符合產品定位。

播放器

播放器主界面:

播放器提供的功能也很多,比如中英翻譯、聽到某首讓你足夠感興趣的歌曲可以立馬在app里開唱、彈幕、快速收藏、下載等等。

提供的功能滿足各種需要,足夠玩了。

手機占用空間

酷狗音樂的手機內存開銷的確很大,什么歌曲都沒有下載到本地,只是在線試聽音樂,隨便逛一逛,內存達到了1.5G。微信才將近1G啊。

建議

主界面-工具-挑歌試聽

歌曲的擊中率很低,可以加上推薦算法。而且發現音樂的途徑不僅僅是靠30秒的高潮部分,很多歌曲的前奏鋪墊也很好聽,當第一個音符響起的時候,你就會毫不猶豫的果斷收藏。

雖然提供了數量足夠多的試聽歌曲,并且每首歌曲的試聽時間限制在30秒以內以便用戶更有效率的去識別音樂。但在歌曲的質量上有待商榷。

從這一點來說,酷狗依靠的還是海量的曲庫資源,但對曲庫資源的利用率不是很好(蝦米和網易云音樂的曲庫資源利用率很高),玩的還是PC時代的曲庫模式。

歌曲推薦算法不只可以在小而美的音樂軟件上使用,關鍵還是看算法的精確度以及對曲庫資源的利用率,曲庫越大,好算法的威力越大,給用戶的欣喜就越大。

對于酷狗來說,可以達到穩定用戶群的目的。

酷群

酷群的用戶活躍度很低,低到可憐。

難道是酷狗運營團隊高估了用戶群體?

經過分析之后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酷群的實質是社群,群無頭不活,很顯然,每個可進入的酷群肯定頭頭是在線的,不然也不會在線直播音樂。

我特意長時間觀察了不同的群聊天記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已經背離了社群運營的初衷,即:社群的頭頭和管理者們不說話或不怎么說話,大都是群成員在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七大姑八大姨扯淡,這樣一個聊天氛圍,導致用戶參與度及其低。也就是說,群頭和群管理建立社群只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環境,卻并沒有起到活躍交流氣氛、引導交流話題的作用,這樣的社群是毫無意義的。

即便群頭是一個負責任的群頭,如果群管理不負責任,也很難帶動社群的發展,因為一個人的精力始終有限,我類似的經歷告訴我群主一個人至多可以直接面對或處理20-30個人的業務,再多就有心無力了。所以,社群的人數一旦增多,就需要負責任的群管理協助,甚至有的群管理的能力大于群頭。

但是在酷狗音樂中,群頭任命群管理完憑個人喜好,可以理解為我和你玩的好我就把你設置為群管理,所以造成的一種情況就是群管理的素質不過關,并不能很好的帶動社群的發展。

基于音樂類APP的調研數據我們知道,音樂APP的使用場景復雜多樣,時間呈現碎片化。用戶可以在上下班路上聽歌,午休時聽歌,晚睡前聽歌。在線時間是不固定的,有時很長,有時很短。

因此,如果一個社群里的管理者中有一大部分這樣的用戶,那這個社群的用戶活躍度不低才怪,因為沒有人帶動。

并且我注意到,排名前兩位的社群,社群頭幾乎是一天24小時都在線。

所以,綜上,我們在運營工作上調整一下思路。如下:

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提出了著名的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在運營工作上同樣適用。

也就是說我們的運營同學需要花費80%的時間去管理用戶群體中20%創造價值的人。這20%的人相當于社區中的KOL。

這20%創造價值的人就是群頭和群管理,然后這些群頭和群管理去帶動社群的氛圍,并在剩余的用戶群體中繼續挑選出可以創造出價值的人。

當然,這20%的人怎么會給你白出力氣?所以就需要我們的運營同學花費80%的時間和精力去維護,并為這20%有價值的人量身定做一套運營活動,對這個群體進行鼓勵、激勵。當然,這樣的活動也會吸引用戶群體中剩下80%中的一部分用戶,這一部分用戶如果可以跨過門檻,就會成為那20%創造價值用戶群體中的一員。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那么問題又來了,如果篩選這些群頭和群管理?

我始終堅持,無意義的社群沒有存在的必要。運營團隊可以針對廣大用戶群體發布群頭/群管理者的征集活動,首先要保證群頭/群管理的在線時長,其次對運營指標良好的社群進行獎勵等等等。

在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下YY語音的大眾頻道,尤其是高人氣值的頻道,頻道的VP(橙色馬甲)、SA(黃色馬甲)、CA1(紅色馬甲)、ca2(粉色馬甲)在篩選過程中有著一套完整的篩選機制和考核標準,其中就明確要求在線時長和時間段以及要負的責任。在整體的協作下,才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高人氣頻道。

對上面的總結如下圖:

對不起,畫的可能有點丑。

彈幕

我在另一篇QQ音樂產品分析中提了一嘴關于彈幕的,但當時沒有細說。

我個人感覺彈幕在音樂APP的使用場景下真的不實用,威力遠遠不如社區UGC。

  1. 論體驗:正常使用情況下,手機屏幕窄,這就要求彈幕的長度要比屏幕寬度窄,太長了影響閱讀,太分散用戶注意力,你發了一個占兩個屏幕寬度的彈幕,用戶需要看好一會,彈幕看差不多了歌曲也結束了,回頭才反應過來,剛才放的啥歌???如果是自己想聽的歌還得重新放一遍。得不償失。
  2. 論沉淀:千萬別小看社區長時間積累下的UGC,不信你去看豆瓣,去看蝦米評論區,去看網易云評論區。
    彈幕沒有太有營養的評論,頂多圖個樂子看一看,看完轉頭就忘了。如果把彈幕換成評論區,評論區可以發布長文本內容,優質的內容更會被用戶推崇,進而引發用戶的參與欲望。運營團隊則可以發現這20%創造優質內容的人。
    長年累月積累的UGC才是真正的財富,意義可能大于海量曲庫。

彈幕這種東西,更適合長視頻。

綜合來說,在運營上,社區的運營難度大于社群的運營難度。在研發上,社群的開發難度大于社區的開發難度。

讓用戶付費

用戶粘度不高付費意愿就不高。

酷狗音樂對社交的探索是為了增加用戶粘度,可是到目前來說,社群運營的并不理想,讓用戶大規模付費還是比較困難的。

盈利

(1)開機啟動頁廣告

(2)酷狗游戲推廣

(3)其他推廣

(4)VIP特權

(5)付費音樂包

(6)音樂下載

(7)彩鈴下載

(8)天貓酷狗旗艦店

(9)繁星直播(送直播禮物等)

(10)K歌(送他人禮物等)

總結

酷狗音樂在PC時代以海量曲庫的優勢為用戶免費提供歌曲試聽、下載服務,準確把握住了市場動態(比如2008年前后手機彩鈴很火,于是酷狗上線了彩鈴下載服務),并在后期產品迭代中為用戶提供了諸多好用的功能,積攢了龐大的用戶基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延續了PC時代的模式。

后海洋音樂以低價掃蕩版權獲取的優勢合并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但合并的效果顯然是1+1<2的,因為酷狗和酷我的用戶群體重合度高,并且隨著音樂版權的到期,音樂市場的黎明到來,版權采購費用必然水漲船高,合并后的海洋音樂集團依然面臨盈利問題。

最后是海洋音樂集團與QQ音樂合并,而酷狗、酷我、QQ的用戶群體還是高度重合的,但是好處是背靠騰訊,財大氣粗。QQ平臺的影響力也非同小可。

最后看起來,貌似市場上剩下了兩家巨頭,騰訊和阿里。

阿里有蝦米音樂和阿里星球。

騰訊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

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同樣可以打造產品差異化覆蓋更廣闊的用戶群體,形成與阿里音樂的對抗。

所以,未來音樂市場的變數還是很大。

音樂產品系列文章

以“音樂社交”的差異點切入市場,網易云音樂的優勢在哪?

面對競爭對手的沖擊,QQ音樂花了10年,它的競爭力在哪?

小而美的蝦米音樂,難道早就注定被巨頭收購的命運?

 

作者:huber,坐家派首席代表(微信號公眾號iamhuber),3年技術轉產品,熱愛產品,熱愛生活,歡迎交流。

本文由 @hub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酷狗拼音錯了吧

    回復
  2. 始終相信酷狗不作出改變,會被網易云音樂超過。 ??

    來自浙江 回復
    1. 我覺得應經被網易超過了,算法不一樣,內容也不一樣,網易云音樂最大的特色是評論!

      來自廣東 回復
    2. 同感,網易正在占領音樂市場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