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13年沉淀了一個好社群,落網是不是也在賭獨立音樂的春天?
倘若獨立音樂的春天真能到來,把握住市場轉機的落網令人期待!而它未來在文化領域的拓展更加富有想象力!
今天分析的是一款小而美的音樂產品,相信對一個資深樂迷或真文藝青年來說,對這一款音樂產品應該不會陌生,它的名字叫落網。
目前在Apple Store免費音樂排行榜中,落網排在第64位,下載量過千萬,忠實用戶應該超過300萬。Apple Store的產品評論中,APP雖不是5星,但所有用戶評論都是善意的,個別用戶打星雖低但針對的也都是體驗上的問題?;臼?00%好評的一款產品。
說起落網,還要看一下它過往的辛酸發展歷程。
看后不禁讓我又想起了一個詞:情懷,創始人的情懷。說到情懷,你肯定又會想到老羅~
與老羅的錘子相比,落網算是幸運的,因為落網天使輪400萬融資完全是通過粉絲的股權眾籌籌集起來的,是粉絲幫助落網這款產品走到了今天,不止是融資還涉及到了產品內部的方方面面,這才叫粉絲。
再反觀另一個粉絲群體,每次新品發布,坐在電腦前的粉絲們無不贊嘆新產品這個功能有多牛,那個功能有多叼,顏值超iphone,腳踢蘋果,拳打三星,俯視國產,錘子上位,我要買,我要支持??墒撬麄兺f話等于放屁,這種叫好不叫座形似捧殺的行為我認為比直接抹殺一款產品還要可恥。
在這個互聯網公司極大多數以廣告為生的年代,落網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因此獲得了氣質相近用戶的認可。在產品內部,PGC和UGC的功能范圍內,完全看不到一絲商業的氣息,范圍外,提供了一個功能模塊專門向用戶推薦線下的livehouse和門票,即便是這樣,用戶依然不介意,甚至主動為落網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我不禁又想到了張小龍說的一些話:
“真正的商業化,一定是在無形之中的,是以不傷害用戶利益為前提的?!?/p>
本文試從如下幾點對落網這款產品進行分析:
- 功能架構
- 商業模式
- 用戶分析
- 用戶體驗
- 建議
- 盈利
- 總結
APP名稱:落網
操作系統:iOS
應用版本:5.2.3
功能架構
商業模式
為了讓你更好的理解落網的定位,我特意從落網Web端截了一張圖。
用落網自己的一句話就可以綜合概括一下,也是落網APP啟動頁的文字:落網,我們記錄獨立音樂。
于是可以捕獲到一個關鍵字:獨立音樂。
什么是獨立音樂?
獨立音樂的制作過程獨立自主,從錄音到出版都由創作者獨力完成。也就是說相對于廠牌音樂而言,獨立音樂是沒有簽約的音樂人做的音樂。音樂人沒簽約,就代表他的作品具有缺少商業性、可以更充分的表達自我、更具小眾特點。
于是主打獨立音樂的落網就成了一款小而美的產品,一款小眾的產品。
做獨立音樂有幾個門檻:
- 推廣資源。因為獨立音樂由獨立音樂人獨自完成,獨立音樂人沒有與廠牌簽約,沒有廠牌的支持,獨立音樂就缺乏推廣渠道,你會發現,在線下的地域上只有在北上廣深等一些一二線城市的livehouse可以聽到這些獨立音樂,在線上的一些音樂站點如豆瓣音樂、樂童可以了解到這些獨立音樂。所以,盡管作品足夠優秀,沒有大廠牌的推廣資源支撐,再優質的內容也很難抵達聽眾。
- 聽眾的品味。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說過,音樂用戶群體中存在一條鄙視鏈。鄙視鏈是如果產生的呢?就是品味。品味是如何形成的?多聽,多看,多去了解,因此你可以看到早期蝦米的用戶對于音樂的理解是比其他群體要高的。但由于獨立音樂的小眾屬性,它抵達目標用戶的成本是很高的,一是因為獨立音樂沒有足夠的推廣資源支撐,二是因為獨立音樂的樂評很少,用戶沒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一首獨立音樂,哪怕是大概的,好聽或不好聽。
- 版權。做音樂的都繞不過版權問題,但獨立音樂人都希望自己的音樂被其他人接受,被認同,恰好,落網擁有一批好品位聽眾再加上不斷增長的用戶群,大量的民間獨立音樂群體愿意將自己的作品放在落網上推廣。同時,落網與國內外的一些獨立廠牌也有深度合作,保證了內容來源的廣泛性。因此解決了令音樂廠商頭疼的版權問題。
3的問題已經解決,1和2就是落網正在解決的問題。于是我們可以看到,落網作為一個篩選機制,幫助用戶獲取那些可以接受的獨立音樂,讓用戶越來越了解獨立音樂,支持獨立音樂,搭建與獨立音樂人之間的橋梁,增加獨立音樂人和獨立音樂的曝光度,有意無意都算是幫助獨立音樂人,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還有一點,任何商業化產品都繞不過去的問題,盈利。
親自體驗過產品后,你可以發現,盡管產品已經開始了商業化運作,但在產品內還是保持著一如之前簡潔干凈的頁面,沒有廣告,“活動”板塊里的售票通道是唯一可以嗅到商業氣息的地方。
因此,產品的盈利模式到目前為止還在探索中,而且,這個探索是在不傷害用戶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
作為探索結果之一的“音樂空間”,個人認為會在未來承擔起落網主要現金流的渠道。
先來看一下落網官方對于“音樂空間”是怎樣定義的。
綜合來說,“音樂空間”是一個文藝場所,區別于livehouse。在這個場所中,也會售賣一些酒水及周邊的一些東西。當你身處這樣一個輕松、文藝的場景時,只要你的腰包是鼓的,難免不會對一些精致的事物動心,比如:一款黑膠唱片,一款經典的磁帶,一些其他的周邊事物。這對于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真文藝青年來說,是抵抗不了的。
對于任何一款產品,有幾點是比較重要的。
- 趨勢,落網的發展是順應移動互聯網趨勢的。
- 流量,上千萬下載,300萬忠實用戶,不斷增長的用戶群,線上和線下口碑效應,都會帶來線上和線下的流量增長,并且,線上線下是可以相互倒流的。
- 包裝,落網WEB端和移動端的產品設計清新簡潔,逼格夠了。線下的實體店我沒有去過,不過基于落網的格調可能差嗎?
- 產品。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包含了服務,售后等等一系列消費行為發生之后,消費者所得到的完整體驗。線上我感覺夠了,線下沒實際體驗過,如果北京開了實體店,一定要親自感受下。
- 重復性消費。第一,“音樂空間”是一個可以重復性消費的場所,第二,用戶是否能夠在“音樂空間”重復消費,在于在這個場所內的體驗,比如消費水平、服務等等。
- 成本。目前,落網團隊成員人數在20左右,按20來算,研發市場運營行政都加起來一個月差不多應該在20上下,所以綜合一年的人力成本、辦公場地費用、服務器、帶寬等等,一年下來260萬左右。天使輪400萬的融資,省著點花應該可以抗一年半?!耙魳房臻g”的成本就比較高了,裝修、場地、員工工資等等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好在“音樂空間”的啟動資金是通過粉絲眾籌來完成的,減小了資金壓力,不過,即使是股權眾籌,也應該努力產生效益給股東分紅,運營壓力是有的。綜合來看,互聯網企業都講究輕裝上陣,但落網屬于重裝上陣,成本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綜合一下,如果說QQ音樂、酷狗音樂、蝦米音樂、網易云音樂、百度音樂等產品通過獨特的定位和特色占據主流市場后,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落網選擇在長尾市場的細分領域(獨立音樂)下深耕,產品定位很討巧。
用戶分析
音樂領域是一個符合長尾理論的領域,通過引言部分的介紹我們已經知悉,獨立音樂由于缺少推廣資源的支持被埋沒,因此他們只能在較小的地域范圍內被小眾人群所熟知。
主流的音樂產品已經把音樂市場中的主流市場占據,落網是一款典型的長尾市場的產品。
橫跨小蘋果-李宗盛-Paramore的產品沒法贏得一個較高的好評率,而落網的好評率卻是100%,源于產品定位鮮明受眾同樣鮮明。這個群體不隨大眾且有自己獨立的音樂品味,流行音樂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
看了眼百度指數和落網的百度貼吧,發現用戶群體偏年輕化,20-30歲年齡段的群體占大頭,其次應該是10-20,再其次是30-40,學生和白領居多。并且我還發現這個群體是參與度比較高的一個群體,只要是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都會參加落網組織的活動并且會在活動過后在社交媒體進行分享或者說是炫耀。
用戶體驗
首次使用體驗
整個產品劃分了5大功能模塊,3個主要的(底部三個功能),2個輔助的(左上的頭像和右上的搜索)。
產品的設計清新、簡潔、大方,易于上手,app的icon設計和內部設計很有格調,個人十分偏愛這類設計的應用。
功能看一眼就知道是來做什么的,所看即所得,一路操作下去無障礙,符合個人的操作預期。沒有反人類的操作。
發現
(1)音樂期刊
可以根據分類展示不同的期刊,分類列表如下:
往下滑還可以滑4個6p的屏幕高度,分類實在太細。
作為整個產品最核心的功能,音樂期刊的角色等同于其他主流音樂產品中的歌單,不過與其他音樂產品的歌單相比,有下異同:
- 相同點是歌單/音樂期刊都作為核心內容吸引用戶,搭建產品與用戶、用戶與用戶溝通的橋梁。
- 不同點是其他音樂類APP中的歌單是UGC,落網的音樂期刊是PGC。
UGC質量參差不齊,難歸類,通常一個歌單砸下來,砸中的幾率比較小。還需要繼續優化推薦算法,尋找更多的因子,提高準確率。
PGC質量得到了嚴格的把控,易歸類,因此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分類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類型,落網的每個音樂期刊(注意是每個)被收藏數都在萬顆心以上,16000+到18000+很常見。
每一期的音樂期刊質量都很高,截止到目前(2016年12月04日),已經更新到了875期。
每一期的音樂期刊都有1張圖片,1段文字描述,10首歌曲,如下:
音樂期刊支持收藏,支持分享,支持評論。
圖片下方有一個播放按鈕,點擊后可以直接播放該期刊下的音樂。
文字被折疊,其實文字很美,為了不讓文字喧賓奪主,所以把文字折疊,突出整個界面音樂的比重。
10首歌曲也是經過百里挑一的,據說這10首歌曲是從500首里逐一篩選的,而且還要保證每個音樂期刊的第1首歌曲可以讓聽者易于接受以便繼續聽下去。很用心。
在百度貼吧,有用戶怕落網掛掉,于是專門用爬蟲收錄了這幾百期音樂期刊。
(2)原創推薦
這里可以看到原創推薦,可以說明在商業模式中說到的一個版權問題,就是落網作為獨立音樂的推廣平臺,與國內外獨立廠牌或獨立音樂人合作,對其音樂內容進行推廣
(3)在線視頻
當然,能看的都在這里。
(4)專欄文章
更專業的音樂人士在這里進行內容輸出。
(5)每日精選
如果音樂期刊是官方的PGC,那么每日精選就是UGC。用戶可以按照PGC的規格制作自己的音樂期刊供其他用戶欣賞瀏覽。
社區
這個沒什么可說的了,和其他音樂類產品都差不多。
活動
整個APP內唯一可以看到商業化的地方,以地域為條件對活動和場所進行了劃分。
(1)活動(線下的livehouse)
(2)場所
建議
(1)音樂期刊
第一個問題:
從整個界面布局來看,圖片下方的自動播放按鈕并不醒目,新手用戶進來后可能會把整個界面滾動到下方,點擊某一首歌曲進行播放,如果文字描述內容過多,要滾很長的距離才能找到位于底部的音樂。建議給播放按鈕中間的三角的背景顏色改為紅色。
第二個問題:
每個音樂期刊里有10首歌曲,10首歌曲播放完后會進入循環模式。對于主打發現音樂的產品來說,可以將循環模式做一個更改,由期刊內歌曲的循環轉換為期刊的切換。比如當前播放的是875期,875期的音樂都收聽完畢后可以聽874期的音樂,以此類推。還可以是875這一期是民謠類型的音樂,這一期的音樂播放完畢后,可以到以往的歷史期刊中尋找民謠類的期刊,然后繼續播放。推薦更多的好音樂給用戶,更突出“發現”這一功能。
第三個問題:
音樂期刊的評論區按照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即最新和熱門,默認是最新。
建議將默認的劃分緯度改為熱門。原因有下:
音樂期刊是按照時間線串聯起來的,最新一期的期刊會顯示在一級入口處,其他的歷史期刊在二級入口。如圖:
因此,當我查看最新的一期期刊時,該期刊下的評論肯定是最新的,最新的評論時間與最舊的評論時間時間差不超過1個星期,時間上不易出現斷層。
當我查看往期的音樂期刊時,如果評論時間中間出現斷層(兩條評論的發布時間間隔太久)會讓用戶感覺產品的用戶參與度不高進而顯得氣氛冷清。
使用熱門作為默認的劃分緯度,第一,規避了以上的問題,不再讓用戶感覺冷清,而是讓用戶感覺產品的用戶參與度高,熱鬧;第二,熱度最高的評論肯定有熱度高的道理,也許是它引起了其他用戶的共鳴,由于產品的受眾鮮明且小眾,用戶群體的每一個個體肯定會有興趣/愛好/情感/經歷/口味/生活等等高度重合的地方,更會引起大家的共鳴,讓大家產生溝通的意愿并付諸實踐,進而提高用戶參與度,提高用戶粘性,即使現在已經很粘了。
甚至可以把<最新>這個維度取消掉。
第四個問題:
文案。我用紅色部分標注出來了。
最右側現在的文案是“15感謝”,這里點進去你可以發現是這樣的。
所以,文案可以改成“感謝15個打賞”。標明這里是可以打賞的!以前太含蓄了,尤抱琵琶半遮面。
第五個問題:
音樂期刊一直都是人工編排的。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倘若有一天這個人換了,會對整個產品造成很大的傷害。間接反應在用戶的身上就是,用戶會感覺新的PGC和以往的風格會有很大的不同。后期可以利用大數據挖掘數據的價值,挖掘因子,使用人工智能精準定位。降低“人”的不可替代性。
(2)意見反饋
通過WEB端給產品提了一個挺嚴重的bug,提了一個星期了怎么一個反饋都沒有呢,是后臺出故障了沒有收到嗎。
至少應該鼓勵一下用戶的參與吧,像大哥這樣的用戶你們應該好好珍惜(玩笑臉)。
(3)搜索
產品主打發現音樂,既然是發現應該對搜索功能提供良好的支持吧。但是搜索只能通過期刊號或關鍵字,這個關鍵字具體是什么關鍵字我也沒弄明白,反正嘗試搜了很多次都無功而返。期刊號現在更新到了851,難道每個期刊號和其所屬內容我都要背下來才能知道該搜索什么嗎。在社區中發布動態內容時可以往內容中添加音樂,這個小功能做的音樂搜索就特別好。
該支持對歌曲名稱的搜索。
該支持對歌手名稱的搜索。
最好加上聽音識別。因為那些你聽所未聽,不知道名字的歌曲很可能就是一位獨立音樂人所創作的獨立音樂。
(4)活動
能把購票入口掛上就大大方方的掛上吧。
加上“落·音樂空間”,向線下倒流。
(5)SEO
音樂市場的長尾關鍵字待開發的還有很多,想辦法優化一下吧!
(6)音樂空間
現在的落網也開始啟動了融資,資本的加入會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可以加快產品的發展。但資本逐利,如果創始人立場不夠鑒定在盈利的壓力下產品的格調會跑偏,小而美的產品向大眾轉變勢必會影響到一部分用戶群體,市場上這樣的產品例子很多。而且,主流市場的競爭現在已經不單單僅是靠資本的介入就能解決得了的,進入大眾市場,直接面對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BATN),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倒不如在長尾市場細耕,悶聲發大財。音樂空間的探索是一步好棋。
個人認為這是線下發展的重心,也是整個產品發展的重心。線上線下互相倒流,并且通過產品的口碑效應、經過用戶群體的向好友推薦,也可以為線上和線下帶來流量的增長。
其次,線下的音樂空間為線上提供了更好的社交場所,用戶可以將線上的關系鏈搬到線下來鞏固,或者在線下建立關系鏈搬到線上繼續保持。都是不錯的選擇。
股權眾籌不僅很好的解決了資金壓力,也使個體的投資風險降低。并且在趨勢、流量、包裝、產品、重復性消費這幾個方面落網都是有優勢的,難點在于運營和成本管控。但是運作成功后盈利可期且易復制。
相似案例可看唱吧大力發展線下KTV。
(7)其他今后慢慢補充,持續關注落網這款產品。
總結
作為有史以來長期被忽視的獨立音樂制作團體,在數字音樂不斷發展的今天,是否可以迎來春天?答案可能是“是”。
因為巨頭都在做,資本的介入可以快速催熟一個行業。你可以看到,網易音樂在支持獨立音樂人、QQ音樂在支持、百度音樂在支持,大家都在支持。
落網用了13年沉淀了一個非常好的社群,是不是也在賭獨立音樂的春天?我想應該是的。
倘若獨立音樂的春天真能到來,把握住市場轉機的落網令人期待!而它未來在文化領域的拓展更加富有想象力!
在今后的發展中,希望落網可以不忘初心,讓內容生產者賺錢。如果他們賺不到錢那就沒有動力創作好的作品,作品不好賺不到錢對行業的發展時沒有好處的,共贏才能促進正向循環,平臺才能變得更好。
持續關注落網,希望它越來越好。
音樂產品系列文章
以音樂的高清MV在市場中拼得一席之地,音悅臺的未來還有多長?
作者:huber,坐家派首席代表(微信號公眾號iamhuber),3年技術轉產品,熱愛產品,熱愛生活,歡迎交流。
本文由 @hub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看到文章,打開了落網,第一張焦點圖是北京音樂空間的眾籌~
??
我買第一臺電腦的時候就開始用落網了,創始人對于產生價值有獨到的見解。但缺乏變現模式的探索
恩,但音樂空間是一條很好的路
沒有看完,看了下寫作結構,用心了,向你學習。
要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