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驅動與價值回歸之年:中國互聯網2016年十大盤點與2017年十大預測

0 評論 6806 瀏覽 21 收藏 18 分鐘

我們在2016年底正式對外推出年度分析《理性驅動與價值回歸之年——中國互聯網2016年十大盤點與2017年十大預測》。2017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再次把分析師們對市場的所思所想分享給各位,一起來看看這變革的時代里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著什么?

每逢除舊迎新,總是少不了總結與展望的聲音,好像只要和這一刻鄭重告別,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懷揣新希望急匆匆奔向新世界。事實上,果真如此么?成年之后的人們才發現——感性可以,理性不會;故事可以,現實不會。

2016年的互聯網創業市場即為如此,心智還停留在少年,卻已經猛然跨入成人世界,新裝被撕碎,泡沫被打破,概念不過就是一場風,面對的是從未經歷過的重重考驗??赡軙虼硕艁y吧,可是除了伏下身精耕細作,和未知一同作伴,與時間一同浮沉,尋找或創造真實的價值,再無其他捷徑了。想想看,真殘酷,也真有趣。

好啦,回到正文。

2016年中國互聯網十大盤點

蟄伏

1、市場整體氛圍開始由狂熱向謹慎過渡,進入蟄伏期

2016年互聯網市場整體進入蟄伏期。從數據可以看出,新增創業公司數量跳水,同時獲投公司數量也首次出現負增長,其背后是創業門檻的大幅提升與資本投入的審慎放緩。

另一方面,受大環境影響,市場退出結果也不算積極,一級市場并購總額和平均單個項目的并購額同時下滑;而因戰略新興板擱淺,二級市場退出延續去年的冷清局面,更多互聯網創業公司轉向新三板掛牌,但市場流動性及轉板預期不強,也無法為當前的退出環境加分。

壓力

2、政策全面介入,雙向調控市場

2016年政府頻繁出臺政策從市場資源、市場門檻、市場效率多個層面進行調控,特別是網約車、網貸、跨境電商、移動游戲、直播等領域相繼祭出收緊政策調整市場結構,這意味著伴隨互聯網的發展,政府已經從觀察者過渡到介入者,一方面對觸及國計民生的「互聯網+傳統行業變革」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另一方面也對「互聯網原生行業」在保證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政策進行一定的調控,短期來看市場壓力將會大增,特別是中小廠商受到的影響會更大,但長期而言有利于行業走向規范,從政策端打破互聯網的無序惡性競爭。

3、用戶聚合效應進一步拉升頭部市場門檻

從近兩年來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經見底,用戶大部分注意力被頭部市場消化。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分析,2016年頭部市場門檻進一步提升,且頭部成員構成也極為穩定,因此獲取用戶的成本及難度將繼續增大。

4、新賽道極度稀缺致市場哄搶

盡管2016年的互聯網投融資規模仍然保持了20%的增長,但鑒于新增公司及獲投公司數量雙雙大幅縮水,可以判斷出資金流向大部分仍在延續過往的投資軌跡進行追加。

共享單車的出現大大刺激了資本的反彈,僅摩拜單車和OFO兩家公司就在2016年吸納了23家創投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的輪番涌入,融資輪次時長和融資規模不斷刷新歷史記錄,這對C輪以前的市場而言是非常少見的。這也從側面可以看出,進入2016年,互聯網已完成充分布局,新場景、新賽道走向匱乏,市場興奮點幾無,未來再挖掘的難度加大。

5、開源節流,互聯網企業運營回歸商業本質

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資本步入后期面臨退出壓力、用戶獲取難度大考驗運營投入等都成為很多單靠資本輸血而盈利遲遲待解的互聯網公司不得不正面面對的現實難題。

因此開源節流回歸商業本質,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正面應對自我造血難題,從關注流量到關注盈利,通過調整常見的補貼力度、服務費以及人力成本的方式試圖緩解這一困境。

希望

6、新技術盤活舊市場

2016年新技術的普及為市場貢獻了新的變量。其中,直播實時互動性進一步改變了人與人的交互方式,并成為新的營收來源,特別在社交、購物、娛樂等領域表現明顯。

以陌陌為例,其最新財報顯示,直播功能在2016年Q3即貢獻了1.086億美元的營收收入,占當季度營收近70%。另外,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也為傳統市場帶來了新的產業升級浪潮,成為2016年最受關注的市場熱點,創下了近十年來的融資最高值。

7、人成為市場最豐富的變量

「網紅」無疑是2016年最熱的關鍵詞之一。事實上,網紅并未跳脫出「人的影響力」這一衡量范疇,只是伴隨社交媒體,特別是短視頻、直播的興起,不僅讓原有的KOL找到了全新的展示平臺持續釋放影響力,也讓普通用戶的展示門檻大大降低,同時其背后可觀的變現可能也刺激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根據易觀千帆的監測數據進行統計,一名普通網民平均75%的休閑時間均在關注與人相關的平臺,人的影響已經無孔不入,同時成為互聯網最豐富且潛在規模最大的變量,進而催生了網紅產業的爆發,走向組織化、專業化。據Analysys易觀統計,2016年中國網紅經濟規模達到528億元。

8、用戶付費意識走向多元,從消費物質到消費精神

2016年是內容付費元年,用戶的付費意識逐步得到加強,從對實物、服務的消費進化到對時間、效率以及精神的消費,知識經濟紅極一時,這與長期以來的用戶教育、移動小額支付的便利、平臺對于產品及人性的洞察緊密相關。

9、市場開始對優質內容給予應有的重視與投入

消費者的選擇令優質內容的價值浮出水面,刺激市場對IP的加大追逐與投入以贏來更多用戶的青睞,由此帶來的版權價格水漲船高,這將會對內容創業者給予充分的正向激勵,從內容源頭潛心求質,提供更多更好的內容產品,有利于市場逐步邁向健康發展。

10、基礎設施服務提到戰略高度,帶動上下游產業轉型升級

互聯網上層應用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期,對底層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愈加強烈,2016年基礎設施服務市場被提升到戰略高度,整體市場規模接近5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進行轉型升級不可或缺。

2017年中國互聯網十大預測

技術為王

1、人工智能技術滲透率提升,推動產業升級

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還需要時間,但仍能滿足當前產業升級的一定訴求。伴隨底層芯片等設施的完善,將有效地提高數據中心的處理能力,并降低功耗成本,同時通過與硬核場景的結合加強技術的滲透率,獲得市場實用效果的反饋而得以做更進一步的優化。Analysys易觀預計,至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

2、數據驅動的計算經濟來臨,提供先進生產力提升效能

早期數據是各行業業務的輔助資源,大數據技術也更多用于解決數據處理瓶頸。2017年,企業將更注重挖掘數據中的隱藏價值,以數據驅動公司的運營,而數據服務公司的數量將翻倍達到1000家以上,出現井噴式增長,并在遠期最終進入到人工智能時代。

3、開源技術走向前臺,攪動初創企業服務市場

開源技術正走向臺前,打破廠商壟斷,為企業提供技術交流平臺,成為云計算產業創新的重要推手,其中初創企業將會成為開源社區的核心力量。

4、技術將會推動終端設備走向真正的智能化及落地化

智能化設備將成為人工智能環境的數據源頭,但目前大多數智能化單品尚停留在噱頭階段,真正觸及消費市場剛需和核心的少之又少。未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智能終端將會走向落地化,成為數據間的有效連接中心。據Analysys易觀預計,中國市場聯網設備將在2018年突破64億臺。

精神至上

5、網生內容供需雙方正向激勵,市場變現規??善?/strong>

互聯網對消費者的影響已經從滿足對物質生活的需求轉向引發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并越來越多地取代傳統內容渠道,市場對內容的投入以及用戶的付費習慣養成都顯示出當前內容市場呈現出正向循環的態勢。2017年,供求雙方互相促進,付費用戶規模將繼續走高,突破1個億,市場變現規模也會隨之爆發。

6、國漫將成為繼網綜、網劇后的第三爆發點

隨著近幾年IP模式得到驗證,市場上很多公司都開始高價囤積IP,導致優質IP庫存見底,新的優質IP又在孵化中,所以造成當下網文IP青黃不接。漫畫作品由于同樣自帶故事的特性,作為改編源逐漸得到重視,漫畫的IP價值被放大,版權交易的規模也在不斷增長。

另外,2016年以來,漫畫內容的付費規模增長迅速,一方面說明用戶對漫畫內容的消費逐漸趕上視頻和文學內容的消費,另一方面又給頭部的漫畫作品的改編價值加碼。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已完成和正在籌劃中的漫改真人影視項目已經高達41個。

融合繼續

7、市場連接更為緊密,多重并購形態共存

互聯網的細分市場仍存在一定的并購機會,2017年,處于成熟期但競爭激烈導致利潤薄弱的電商、旅游市場,門檻提升但分散化嚴重的內容市場或將再掀起一股合并潮。

同時,伴隨互聯網逐步步入下一階段,市場壓力陡增,企業將會遇到越來越多未知的難題,單一運營方式的市場效應難以得到有效增長,因此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并購、跨行業并購的趨勢也將逐步顯現。

8、金融科技創新升級,標準與非標界限融合趨勢加大

目前,國內非標資產的規模在百萬量級,對于場外機構和平臺而言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風險管理技術的改善,將推動公開市場對產品增信后的標準化結果認可度提升;隨著企業進入力度的加大,核心的增信能力上升后,非標與標準的界限有望進一步融合。

預期調整

9、VR/AR回歸理性發展,市場應給予更多耐心

VR/AR市場在2016年遭遇了高開低走,步入2017年將會回歸理性。從業者需從技術、產品及場景多角度進行磨合,更加專注在對新技術貼合高且提效明顯的應用領域。

Analysys易觀認為,未來VR應用將走向專業化、縱深化,而AR/MR將會出現更多適合大眾化的產品應用,同時市場也應對技術價值的釋放給予更多的耐心。

10、智能投顧成財富管理新方向,但調整與機遇并存

智能投顧核心是通過人工智能,基于投資組合理論,來為用戶制定投資組合,達到分散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進而收取較低廉的費用實現平臺盈利,但目前由于用戶的市場教育及技術的不成熟,短期來看市場仍需要面臨更多的調整。

 

本文由 @Analysys易觀?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