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占TA的屏幕——「貼貼」用戶分析報告

2 評論 7969 瀏覽 19 收藏 38 分鐘

「貼貼」這款軟件在出現之后,吸引了不少用戶的關注,并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了起來。這篇文章里,作者就針對「貼貼」這款產品做了用戶分析報告,對「貼貼」的用戶特點與使用體驗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貼貼是一款主打熟人社交的圖片分享軟件,通過桌面小組件的形式,在手機桌面上實時顯示好友的生活日常圖。這種簡單而直觀的分享途徑,使得貼貼迅速地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起來,又通過用戶自傳播,圈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實用戶。

筆者也曾是貼貼的深度使用用戶,受到周圍朋友的推薦下載了該軟件,至今已使用了一年時間,也見證了貼貼的興起與歷年的迭代更新,因此選擇該款軟件進行用戶分析報告的撰寫。

本篇用戶分析報告旨在從「產品簡介」、「產品背景」、「用戶概況」、「用戶反饋」、「問卷調研」、「用戶畫像」、「用戶動機」七個部分,分別闡述「貼貼」的用戶特點及其使用體驗。

  1. 「產品簡介」部分交代產品的定位和應用排名數據;
  2. 「產品背景」部分交代了當下熟人社交市場和熟人社交用戶特性;
  3. 「用戶概況」部分從用戶基本信息、用戶下載量和用戶重合度,分析了貼貼的用戶特性、用戶增長情況和競品使用情況;
  4. 「用戶反饋」部分收集了貼貼用戶的反饋評價,總結出貼貼目前存在的問題;
  5. 「問卷調研」部分進一步了解了貼貼用戶的產品體驗、功能評價、用戶忠誠度等問題,為建立用戶畫像提供基礎;
  6. 「用戶畫像」部分根據數據模擬出了兩類主要用戶類型,通過認知特征和行為特征分析了用戶的痛點與需求;
  7. 「用戶動機」部分從用戶發布貼貼的全鏈路出發,分析了用戶發布貼貼的背后因素。

全文共約八千字,閱讀時長約 20-25 分鐘。

一、產品簡介

貼貼是一個以圖片分享和互動為核心的社交應用,通過桌面小組件來實時同步好友的生活,讓用戶能夠更緊密地與朋友互動,同時也提供了學校社交的特色功能。

截至2023年8月9日,貼貼在APP Store工具類免費榜排名為120,在工具類應用中的受歡迎程度相對較高。

貼貼也憑借著對“小組件+軟件”的模式,在七麥數據的“萬能小組件”的關鍵詞排行中獲得了較高的排名,最高名次為47。

二、產品背景

我國的移動社交軟件主要分為陌生人社交與熟人社交兩種模式。熟人社交占據了相當大的社交市場份額,我國熟人社交app用戶持續增長,至2022年,活躍用戶已突破12億。根據艾媒咨詢對于2021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社交用戶的調研顯示,在用戶添加好友的方式中,好友推薦和掃一掃的占比較高,其中好友推薦的占比為17.6%,位居第一,由此可見,大多數移動社交用戶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熟人社交的概率更大。

在熟人社交上,大家的社交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一些用戶可能更喜歡維持較小的社交圈,而另一些用戶可能更廣泛地與許多熟悉的人保持聯系。據靈媒網調查顯示,近四成用戶每日聯絡的熟人數量低于10個,聯絡朋友數量為10-20個的占比為34.7%,還有9.6%的社牛用戶,每日聯絡的熟人多于30個。

使用熟人社交的用戶中,14%的用戶主要將熟人社交應用用于私人聊天和即時通訊,僅使用基本的聊天功能,另外超七成用戶使用朋友圈分享與圍觀,半數用戶在熟人社交應用內會使用視頻等娛樂功能。因此,展示生活、互動和關注好友動態的功能使用頻率最高。熟人社交應用也逐漸演變成多功能應用,提供聊天、分享、娛樂等多種功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由于分享生活是大多數熟人社交用戶使用最多的功能,因此靈媒網也調查了用戶更新朋友圈的頻率。據數據顯示,每日更新朋友圈的用戶占比25%,這些用戶可能更積極,愿意分享日常生活的點滴。以周或月為周期更新的用戶占比45%,可能更傾向于分享重要時刻或特殊活動。而以年為周期或者不更新的用戶占比三成,可能更注重隱私或在社交媒體上不太活躍。用戶的更新頻率可以幫助社交平臺更好地定制內容和推薦,并根據用戶的偏好進行個性化引導。

但并非在熟人社交軟件中就沒有社交距離,熟人社交軟件用戶表示他們也會使用分組可見功能。在平臺可以無所顧忌表達分享的用戶僅占比46%。另外43%僅對部分朋友開放,10.4%的人會使用分組功能來更精細地管理分享的可見性。在熟人社交分享平臺,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屏蔽,“不熟”是第一誘因,其次為“我們共同工作”,再其次“他是廣告”,還有“我們是親人”。社交媒體平臺應該提供更多個性化和隱私管理選項,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從用戶體驗來看,熟人社交平臺似乎也參雜了一些“不熟”的朋友,同時,過度的功能與商業化內容也都會引起用戶的厭煩情緒。有趣的是,“太熟”也會影響用戶的體驗,有29.1%的用戶,在社交平臺上有太多熟悉的人,比如同學、同事、鄰居等,用戶不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另一面。

這也值得我們思考:在生活中與我們頻繁交往接觸的人,他們真的是我們心理意義上的熟人嗎?在數字社交世界中,人們對于社交距離和隱私的定義與現實生活中的親密度可能不盡相同。

三、用戶概況

1. 用戶基本信息

根據克勞銳指數研究院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網民年齡分布占比中,主力網民年齡為10-49歲,其中年齡在10-39歲的年輕網民群體占比過半,00后成為了占比較大的新型網民。

在網絡用戶群體年輕化的浪潮下,移動社交成為主流。截至2021年上半年,艾媒數據中心刻畫了新一代社交平臺的用戶畫像。他們的用戶黏性較小,不會長時間固定使用同一款社交軟件,往往多款軟件同時使用。對于軟件的使用體驗有著自己的評判標準,比較挑剔。新一代社交平臺用戶更熱衷于社交互動,主張自我個性,樂于嘗試新的事物。

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可知,移動社交用戶使用社交平臺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聊天需求,占比為68.5%,其次則是熟人通訊和分享生活或觀點,分別占比54.7%和43.8%。由此可見,熟人社交是目前網絡用戶的主要痛點之一,用戶需要一個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系進行聊天和交流,同時分享生活或觀點的社交平臺。

用戶使用社交平臺的功能偏好也有所不同,大多數的社交用戶會使用文字聊天功能,占比為58.7%。群組功能的使用人數也較高,占比33.4%,這可能包括或加入不同類型的群組,以便與更廣泛的社交圈子互動。用戶的功能偏好取決于他們的使用場景和社交目的。有些人更喜歡一對一聊天,而其他人可能更愿意參與社交團體,要多方位考慮不同用戶的社交取向。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貼貼的用戶是熱衷于分享互動,有自己的觀點,希望和親友保持聯系的年輕用戶群。

2. 用戶下載量

貼貼于2022年2月在App Store上線,根據七麥數據網,至2023年8月8日,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已經擁有了近百萬的下載量,受到了相當多用戶的關注。同時,其近三個月的下載量也趨于穩定,月均下載量近五千人。

雖然貼貼已經在全球范圍內上架,但其主要用戶仍集中在中國地區。由于國外同類競品眾多以及文化差異等問題,貼貼在國際市場上的下載量并不多,更新迭代頻率也較低。此外,貼貼的一些功能,如校園大使等,在其他國家直接實行的難度較大。因此,如果要進軍國際市場,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調整。

貼貼的爆火并非無跡可尋,從下載量趨勢圖中可以看出,貼貼的下載量在2022年12月前增長迅速,并在2022年5月5日達到頂峰,單日下載量破25萬。而在2023年后增長較緩,呈現平穩趨勢,在版本迭代更新的當日,下載量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筆者認為貼貼呈現如圖增長趨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發行背景

疫情自2019年開始,至2022年12月,中國調整了疫情防控戰略,采取放開政策。相信大多數人都曾經歷過疫情期間隔離在家的日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面臨異地分離,難以相聚,無法與自己的好友甚至至親相會,貼貼這樣一款熟人社交軟件自然也迎合了許多用戶的痛點,用戶可以通過貼貼和親密好友保持聯系,以緩焦慮之情。

在疫情爆發之前,市面上的社交軟件已不再只專注于社交功能,如微信、qq等,已經成為集娛樂、辦公、社交于一體的綜合性軟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則為App的社交屬性注入了新的動力。

據騰訊媒體研究院的調研數據顯示,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成為了用戶使用互聯網的最主要原因,即使是Z世代也不例外。同時,疫情時期所帶來的焦慮心理,Z世代也更傾向使用社交媒體來緩解,他們甚至覺得,相比醫療專業人士,從社交媒體中更容易獲得心理疏導。

綜上所述,貼貼的熟人社交定位很好地滿足了疫情時期的社交需求,簡單而純粹的社交功能吸引了Z世代的下載與使用。

2)目標群體

貼貼的目標用戶主要是學生群體,是否處于開學狀態對學生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學校的寒暑假時間也是貼貼下載量趨勢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貼貼發行時間為2022年2月,此時正值寒假期間,而貼貼的傳播又主要依靠用戶之間的自傳播,在寒假期間難以實現新用戶的增長。至2022年2月6日上架到同年2月16日均無人下載,而在2月17日,即大多數學校的新學期開學日,迎來了第一批下載用戶。伴隨著開學季的到來,貼貼在學生群體中快速傳播,并于5月5日達到下載量頂峰。

值得注意的是,貼貼的定位是熟人社交,這與其他移動社交軟件的特性不同。在時間較多的寒暑假期間,學生們會增加多線上社交軟件的使用,尤其是開放式社交軟件,因此,寒暑假的安排一般來說會更有利于線上社交軟件的新用戶獲取。但對于貼貼而言,在無法與朋友相見的寒暑假期間,貼貼難以通過朋友推薦獲得新用戶。反之,貼貼的用戶增長浪潮則集中于開學季和寒暑假開始前夕。

但通過下載數據可知,貼貼的下載量在開學第一個月的增長量并不明顯,尤其是在暑期后的新學期。這也是由于大學生的社交特性導致——剛開學認識的新同學還并不能稱之為熟絡的好友。反而是在開學后的一至兩個月,貼貼的下載量會有一定的提升,因為在這階段,部分學生已經與周圍的同學建立起好友關系,并為了進一步鞏固友誼,邀請朋友一同使用貼貼的可能性更大。

同時,經過一個學期的相處,部分學生已建立了固定的好友圈,面臨即將到來的寒暑假,為了在假期期間與朋友繼續保持親密聯絡,用戶也極有可能將貼貼推薦給自己的好友,邀請他們下載該軟件,以此來分享生活動態。因此,寒暑假開始前夕時,貼貼的下載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3)傳播機制

貼貼的傳播機制主要以用戶自傳播為主,即用戶通過個體自發、自愿地進行分享。在版本的不同迭代更新中,或者在特定時間點采取不同的自傳播策略,也會刺激新用戶的下載。

  • 倒計時驅動:貼貼對于用戶的好友數量在初期有一定的限制,后在某個階段或特定的某個日期,會將好友上限提升至30人,并且上限的提升會有倒計時的時間限制,刺激用戶在限時內邀請好友進行下載。
  • 認同感驅動:由于貼貼的好友位有限,那么邀請誰成為自己的貼貼好友就至關重要。因此,給他人發出貼貼邀請也擁有了“我將你看作我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的內涵,讓被邀請者擁有極大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也極大地提升了被邀請者的成功受邀率。
  • 多平臺驅動:貼貼考慮了當下年輕人的使用頻率較高的社交平臺,在朋友頁面提供了微信、微信群、QQ、QQ群四種快捷邀請渠道。貼貼細分了單獨好友邀請和群聊邀請兩種方式,這也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當下的年輕人往往會有一兩個人數較少的熟人好友群聊,這種群聊的聊天頻率高且朋友之間的關系緊密。而這些好友群聊中未下載過貼貼的用戶,極有可能被邀請成為貼貼的新用戶。

3. 用戶重合度

在2023年3月17日更新的2.0.0版本中,貼貼推出了學校朋友圈的功能,在填寫學校信息后,用戶可以加入校園圈,查看同校校友發布的貼貼,這也標志著貼貼正在嘗試從熟人社交逐漸轉型至校園輕社交。在學校信息一欄處,用戶可以填寫自己所讀的小學、中學與大學名稱。由此可見,貼貼的主要受眾人群為在讀學生,00后的占比較高。

根據克勞銳指數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各大內容平臺中,小紅書和b站的年輕人群占比最大,分別為88%和86%,其次則分別為微博、抖音和快手。同時,根據青校媒對大學生的調研結果顯示,受訪者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是微信,占比為95.76%,隨后依次為QQ、抖音、小紅書、微博、b站、知乎等。

因此,貼貼的使用用戶極有可能也是微信、QQ、小紅書、b站等軟件的使用者。在貼貼的運營傳播層面,也考慮到了多款軟件的用戶重合度。在軟件內部,貼貼的分享渠道主要以微信和QQ為主。而在軟件外部,貼貼早在2022年3月就創立了官方抖音賬號,宣傳貼貼的新功能并發布軟件的趣味廣告。在同年11月,貼貼也創建了小紅書賬號,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宣傳貼貼。在軟件外部也吸引到部分新用戶的下載,增加老用戶的使用黏性。

關注用戶重合度不僅在運營方面有幫助,也可以通過觀察用戶在其他平臺的使用習慣推測用戶屬性,把握其痛點來提高自身軟件的使用體驗。根據克勞銳指數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在小紅書上,00后用戶偏愛討論萌寵日常;在b站上記錄生活vlog;在微博上除了關注熱搜外,還會針對校園類等極具圈層性的內容進行討論。

除此以外,00后較其他年齡段人群相比更不吝嗇于表達對內容的喜愛,在各內容平臺的互動總量最高,樂于點贊、評論。而85和90后的互動率雖然較低,但更傾向于以評論的方式進行深層互動。

從以上數據來看,貼貼從日常入手,以校園為切入點的方式更符合00后用戶群的社交行為。同時,點贊、評論、喊話等互動方式,也契合了年輕群體的互動需求。

四、用戶反饋

截至2023年8月9日,貼貼在App Store的綜合星級為4.8星,用戶對應用的評價整體非常高,平均評分接近滿分。其中給出五星評價的用戶超過86%,一星評價只占總評價的1.8%。高綜合評分和高比例的五星評價均表明貼貼的使用用戶對軟件的體驗使用和功能表現持積極看法,但其負面評價所提出的使用問題也需要得到重視。

根據點點數據提供的評論關鍵詞分析,近90天內,貼貼的使用用戶在App Store的評論關鍵詞以“推送/通知”為主,占比約為31%,表明用戶對于應用的主動通知功能有一定的問題和討論。“登陸注冊”位居第二,占比23.68%,這可能表明用戶在使用應用程序的登錄和注冊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問題或出現一些反饋。

其次則是“設計”與“性能”,分別占比為18.42%和15.79%,意味著用戶關注應用的界面設計以及應用的運行性能。

截至2023年8月9日,近90天內共有118條的1-3星的意見評論,在分析了評論中的差評反饋后,筆者按照問題反饋頻率總結出以下幾條用戶的消極評論點:

  1. 校園功能無法關閉:于2.00版本更新之際,貼貼推出了校園功能,并將校園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點之一進行推廣宣傳。但這一功能與貼貼原先的熟人社交定位存在沖突,將貼貼的社交圈進一步擴展至校園社交。這冒犯了一些注重私密性,僅想使用密友社交功能的用戶,認為應該推出關閉校園貼貼的選項。并且,對于一些已經畢業的上班族而言,他們的社交重心已經轉移到工作和其他領域,不再關注校園社交,貼貼此舉反而讓一些已步入工作的90后主動放棄貼貼。
  2. 小組件性能缺陷:小組件性能仍存在問題,會出現白屏或無法即時同步好友貼貼的問題,小組件的穩定性和可用性存在缺陷,極大地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3. 小組件強制添加:在初次安裝使用貼貼時,貼貼會引導用戶添加桌面小組件,以此來接受好友的最近貼貼。若用戶選擇不添加小組件,直接進入軟件,好友的貼貼照片將會模糊化處理,無法查看好友動態。
  4. 校園信息認證問題:用戶在填寫自己所屬學校時,無需進行任何身份驗證,即可加入貼貼校園圈,存在一定的隱私風險。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添加校友的方式,在無需好友同意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好友拉入校園貼貼,強制好友開啟校園功能,這被一些用戶視為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根據用戶反饋,校園信息一旦主動或被動填寫就無法解綁,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5. 默認選項帶來不便:用戶在發布貼貼時,貼貼的可見權限默認為全部公開可見,并會被同步發送至校園圈中。這可能導致用戶感到不便,特別是那些只想分享給熟人好友的用戶。
  6. 消息提示過于頻繁:貼貼采用了紅點小圓點徽章,來提示未開啟校園功能的用戶開啟該新功能,一些用戶可能對這種徽章的提示感到煩擾,可能因為他們不希望開啟校園功能或不愿受到頻繁的提示干擾。同時,貼貼會給長時間未登錄的用戶發送短信,提示他們上線查看好友的新貼貼。一些用戶可能對這種頻繁的短信提示感到不滿,認為它們是騷擾。

五、問卷調研

為了更為詳細地了解到貼貼用戶的使用情況,筆者采取了問卷調研的方式進一步探討用戶的痛點與需求。

問卷包括定性與定量兩類問題。通過定性問題收集關于產品體驗、功能評價、用戶忠誠度相關問題,通過定量問題收集用戶對軟件的改進建議。

其中Q1-Q4主要用來了解貼貼的用戶構成,包括用戶的性別、年齡、職業以及用戶活躍度。Q5-Q6主要了解用戶的產品體驗,包括用戶對貼貼的視覺界面設計與整體操作體驗的滿意度。Q7-Q10主要了解用戶對貼貼主要功能的評價,尤其考察了用戶對學校模塊這一功能的態度。Q11-Q12主要了解用戶的忠誠度,包括用戶是否愿意推薦、用戶的競品使用情況,可用于分析NPS指標。Q13為定量問題,以收集用戶對軟件的改進建議。

根據問卷結果,可總結出以下幾點內容:

1. 用戶年輕化、活躍度高

使用貼貼的用戶以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群體為主,用戶大多都是在校學生,也有部分上班族。除了貼貼外,他們還會使用微信、抖音、微博等移動軟件。用戶使用貼貼的頻率較為頻繁,至少每周使用一次,僅少數人使用頻次較低,整體來看用戶活躍度較高。

2. 用戶視覺滿意度較高

從視覺角度來看,用戶對貼貼的視覺滿意度較高。意味著用戶喜歡貼貼的清晰和直觀的界面,不喜歡過于復雜或繁雜的設計。

3. 分享日常+小組件的功能受眾較多

在貼貼主推的四項功能中,分享日常和利用小組件霸屏的功能是用戶使用最多的功能,也屬于貼貼的基礎功能。學校朋友圈的使用人數相較而言略少,可能需要更多的推廣和改進來增加其吸引力。

4. 校園朋友圈褒貶不一

在職業為學生的受眾中,幾乎所有人都使用過校園朋友圈功能。但認為校園功能有幫助的僅占六成,仍有四成用戶認為校園功能毫無必要,應該刪除。同時,在問題反饋中,校園信息認證和校園內容冗余的問題也經常被學生群體提及。

5. 默認公開影響嚴重

貼貼發布時默認公開選項經常會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一點無論對學生群體還是對在職群體都是最為頭疼的問題。默認公開選項是一個用戶體驗和隱私方面的重要問題,需要產品團隊的關注和改進。

6. 用戶主動推薦意愿不高

在2022年經歷了用戶的迅速增長后達到了一定的用戶規模,2023年貼貼的用戶增長逐漸減緩,如何獲得新用戶將成為貼貼的一大問題。根據問卷顯示,大多數用戶屬于中立者。雖然用戶中立度意味著用戶沒有強烈的情感,但也可以解釋為用戶對貼貼的體驗沒有明顯的問題。貼貼也可以嘗試采取新的拉新措施或推出新的功能來吸引新用戶。

六、用戶畫像

貼貼與用戶的關系圖如上所示,大學生、中學生以及上班族是貼貼的主要用戶,其中大學生的占比數量最多。學生群體會更加注重校園社交,而上班族更加注重熟人社交。大學生群體占據了這兩類群體的共同屬性,熟人社交功能和校園功能的使用都十分頻繁。

根據網上數據查閱、周邊人群觀察、用戶反饋以及問卷調研信息,并基于用戶的認知特征和行為特征,建立了以下兩類用戶畫像。

1. 密友社交者

密友社交者的關鍵詞是:喜歡記錄、注重邊界。密友社交者的貼貼使用流程要比校園社交者的更加簡化,更傾向于使用基礎性的功能。

校園社交者所鐘愛的校園好友圈功能反而會對他們的使用造成一些影響,尤其是對沒有校園社交需求的工作黨。由于工作原因,他們沒有太多的閑暇時間,往往在工作間隙才會打開手機,通過小組件查看貼貼,僅和最親密的好友進行點贊評論的互動。對他們來說,軟件的純粹性是很重要的因素,簡潔的頁面、簡單的功能、簡便的交互能夠很好地留住他們。

2.校園社交者

校園社交者的關鍵詞是:喜歡社交、樂于參與。他們熱愛自己的校園生活,對校園圈的認同感較強,也更愿意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校園社交者對貼貼的使用更為頻繁,在空閑的時候就會打開刷新貼貼的最新動態。對他們來說,自己是否有比較好的互動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使用積極性,良好有序的校園生態圈也同樣重要。

七、用戶動機

結合溫德爾模型和福格模型,筆者將用戶發布貼貼的全鏈路拆解為四個步驟:觸發(信息刺激)、反應(直觀感受)、能力(行為條件)、行為(采取行動),如下表格所示。

1. 觸發(信息刺激)

用戶擁有發布貼貼這一動機的首要條件是受到信息刺激,觸發分為兩類,一類是用戶從軟件內部受到刺激,即軟件自帶的一些刺激用戶產生動機的功能、內容、活動、交互等;另一類是用戶從軟件外部受到刺激,即在軟件外部受到場景、時間、他人、自身等其他限制性條件的影響,而自發產生動機。

2. 反應(直觀感受)

即用戶受到動機觸發后的第一反應。這和用戶的體驗反饋不同,即使用戶的第一反應是積極的,如果在下一步的能力層面中,沒有恰當的行為條件使得用戶能夠采取行動實現動機,那么用戶的體驗反饋也將是消極的。反之,如果有合適的行為條件,即使第一反應是消極的,用戶在最后也會得到積極的正反饋體驗。

3. 能力(行為條件)

能力即用戶能夠采取行動的前提條件。能力也分為內部與外部。內部能力即軟件賦能,軟件所提供的功能、內容、信息等,能夠被用戶使用,從而完成行為。外部能力即客觀賦能,外界特定的場景、時間、他人的行為等為用戶的行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4. 行為(采取行動)

即用戶經過一系列的刺激觸發后,最后采取的行動。

筆者羅列出了一些常見的貼貼內外部觸發因素,由表格可見,貼貼軟件從內部對用戶發布照片的行為刺激并不多。目前的發布激勵活動較少,可以把握一些特殊的時間點,如重要節日、節氣、寒暑假等,推出新的激勵活動。

同時,軟件也可自行組織主題活動,如曬出萌寵、最美校園、學習打卡、工位打卡等,提高老用戶的活躍度,吸引新用戶的注冊。除此以外,也可推出一鍵拍攝同款、內容模板等,使用戶拍攝同款內容的流程更輕松,不必浪費時間尋找濾鏡或調整文字。

從外部刺激來看,用戶有明確的分享需求從而發布貼貼是最主要的用戶發布動機,其行為條件為目標便于拍攝,可以增加抓拍、連拍、閃光燈等基礎拍攝功能輔助用戶對分享目標的拍攝。

用戶的從眾心理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外部刺激心理,筆者從自己的生活觀察發現,當周圍出現一個分享欲極強,極愛拍照記錄生活的人時。當他在拍照的時候,部分不愛分享的人會受到他的影響使用手機拍攝。當筆者和朋友出門時,朋友使用貼貼的行為也會讓我不由自主地打開貼貼進行拍照。

八、總結

本文通過多渠道搜集貼貼用戶的信息,從用戶的認知行為特征和行為全鏈路進行了分析。從用戶調研中,筆者總結了一些貼貼目前的主要問題以及可以改進的功能點。

在眾多問題中,貼貼力推的校園功能值得重視。貼貼推出校園好友圈功能是其從通訊軟件轉型至交友軟件的重要一步,這步轉型是極其必要的也是不得不做的。即使貼貼積累了大量的年輕用戶群,但其至今仍處于無盈利的狀態,校園功能的更新為貼貼帶來了盈利的可能性,貼貼未來可以通過校園功能引入校園KOL、校園周邊店鋪推廣等服務。

但部分用戶明顯對校園功能拒不買單,也使得貼貼喪失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在撰寫文章的過程中,貼貼也針對校園功能進行了迭代優化,推出了聊天室功能、優質貼貼推廣機制等,提高了校園社交者的使用體驗,進一步提升了貼貼的交友屬性。貼貼是否能夠順利轉型,發掘校園功能的潛在市場機會,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 @不能再斗蟋蟀了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分析的思路方法很贊!

    來自加拿大 回復
  2. 很棒的文章,能看出作者深入研究過貼貼。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