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為什么AI陪伴產品都想抄星野?

4 評論 22130 瀏覽 112 收藏 45 分鐘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嘗試切入AI社交、AI陪伴產品賽道,其中,星野APP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那么,星野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哪些方面?這篇文這里,作者就從產品框架、用戶洞察、商業模式等方面做了分析,一起來看。

最近兩周見了小20個創業者,基本在聊到AI陪伴類產品時,每個人都會問我,你寫Character.ai很好,那你怎么看星野、Talkie?

我說抱歉,還沒怎么看,但我會馬上去研究,這不,上周發了篇Talkie(近期會做些內容上的調整后重新發布),今天發這篇就專門聊聊星野,希望解答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星野App在AI陪伴產品中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會從這三個部分展開:

  1. 產品框架與分析
  2. 用戶洞察與定位
  3. 商業模式與創新

Take Away:

星野成功的關鍵在于利用多模態技術,打造沉浸式的AI虛擬社交體驗,抓住了以國產乙女游戲用戶群為核心的市場需求。

  1. 星野的商業收入并不是北極星指標,獲取用戶量和數據才是。
  2. 盲目模仿星野的產品,很可能會快速消亡,需要具備獨特的技術實力和用戶洞察。
  3. 這波AI社交的技術變革才剛剛開始,模型、互動和商業模式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4. 作為AI時代的UGC社區,不存在網絡效應。
  5. 全網獨家深度對星野App的框架拆解。

對了,這篇文章,用戶觀察部分,由朋友協助完成,她對AI非常感興趣,花了不少時間和我一起來研究用戶。

一、產品框架與分析

我們先解析下星野App,然后給出一個框架便于大家理解,星野這一款App:

1. 產品分析

  • 星野-所見皆你所夢
  • 沉浸的虛擬扮演社交

這是一款AI虛擬社交軟件~ 在產品設計和交互體驗上面,目前國內首屈一指:

以上是Appstore應用介紹的5張圖,可以看出AI社交產品的典型范式:

  1. 虛擬角色可自定義:人設、形象、聲線等
  2. 7*24小時不休息
  3. 支持場景構建,發揮你的想象力

什么是場景構建?比如大靈女帝微服私訪,我可以構建出一個想象的場景:看完文章沒有轉發的人被抓住了,女帝代入,開始審問:

你,就是看文章的你,為何不分享呢?

這種就很類似玩文字游戲,Mud。

我們在產品分析層面,從若干個角度做一個具體的拆解,來看看為何星野的產品設計要棋高一籌。

1)角色創建

先看看他的角色創建都需要走哪些步驟:

第一步,形象創建:

根據上傳的圖片,和描述詞,可以生成總共18張的動漫圖。這是小年輕很喜歡的制卡,不停的可以制造卡:

第二步,人設創建:

這里可以自動生成,也可以逐個字段手動設置,有意思的有兩點:

第一,可以較高自由度的設置音色,任選5種音色,可以設置每種音色的比例,再把它們混合成屬于你的自定義音色。

第二,對話風格可以指定多輪對話,也可以直接從對話模版里調用。相當于few-shot,讓AI從對話風格中學習。

第三步,確認發布。

這里可以返回修改,也可以設置智能體是否公開還是隱藏。

確認后即可發布。

相比較Character.er,在角色(也就是智能體)的設定上,可自定義化的程度高了很多:

在角色創建層面,我們可以認為總共有三層:

  1. 形象
  2. 人設
  3. 音色

這些構成了角色和人溝通的大部分要素,形象由于星念體系(后面我們會展開說),大幅強化了角色形象的重要性,也因此星野在這一塊做了很多的強化。

人設是文本溝通中的最核心部分,星野也做了多個維度的自定義化,幫助人設更加貼近用戶的想象。

音色也很有意思,這是星野的獨特設計,在聊天界面中,角色回復的話語,是可以點擊播放按鈕,單獨下載對應的語音并進行播放的,這塊也會大幅增強用戶體驗。

以上三點,在設定層面,共同構成了星野超出競品的更強沉浸感。

2)星念

官方對于星念在10月4日的推文中是這么描述的:

星念是智能體與你的“記憶相片”,它的正面是智能體的精美圖像,背面是你與智能體的故事線。

每一張星念都具有唯一性,記錄了你獨一無二的故事。

只是在產品設計中目前的版本并不是按照這個邏輯設定了,事實上星念沒有太多和對話體系交融的信息,或者隨機性比較強,讓人無法察覺,同時也是不可編輯的,系統自動生成。

星念體系是星野獨創的特色體系,基于此,星野整個產品里的虛擬貨幣才得以存在,我們會多花一些筆墨來描述這個產品設計:

統一的入口在個人中心,可以看到我的星念,以及還未開啟的星念兩個部分。

所謂的星念,有個小紅書的博主解釋的很簡約:星念就相當于看AI的照片。

星念除了自己欣賞,還可以下載,以及設置為聊天背景,還可以發布,發布就是設定一個價格在交易市場掛牌出售:

發布之后,會出現在角色信息的櫥窗里:

交易體系有一點設計很有意思,作者(即用戶稱呼的崽媽)可以得到2%的分成。這個作者就是該角色的創造者,也就是說,如果你創造了一個受歡迎的角色,以后就可以躺賺!

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星野鼓勵用戶創造有吸引力的角色,因為好的角色能否吸引更多用戶來體驗。為了更好的鼓勵,除了日常的運營活動之外,還增加了創作者認證通道:

星念有幾個出處:

第一處,是在主線程中,用戶和角色的聊天,一定輪次后,會主動推送一張星念:

用戶每天可以免費開啟一次星念,之后就需要花虛擬貨幣:鉆石來完成開啟。上右圖里還增加了促銷策略,以及引導購買星月卡的入口。

開啟的意思是抽取從六張隨機生成的卡里抽取一張:

還有就是星念許愿池,入口在角色聊天界面下方,許愿池就特別像很多游戲里必備的抽卡,可以單張,也可以十連抽。

抽卡后隨機生成一張卡,能重新生成3次:

3)對話體系

OK,聊了上面兩個重要要素后,我們接著來看最多用戶能夠感受到的對話體系,對于對話體系,星野也有很多產品設計,我們也逐個來闡述。

先說兩個交互上的細節,可以感受下:

第一處細節,注意看上右圖,當按住聊天界面往上滑時,會自動隱藏上半部分的文字,以露出背景圖~

以及右下角有一個快速回到最新消息的小按鈕。

另外一處細節是,語音的播放,前面我們在角色創建那里說了角色的音色可以自定義配置,在對話體系內,語音會在兩個地方播放,第一個是每一次角色帶有對話內容的對話框上會有個播放按鈕,且點擊后才開始下載語音內容,下載完成后自動播放,第二個是發現頁簽里左劃看到新角色時,會自動播放角色的歡迎語:

除此之外,分享按鈕和截圖功能,也有一些細節,大家可以自行體驗。

對話進程的控制,有重說和回溯、記憶和重啟以及評價和事件簿六個機制:

先看重說,重說就是對于角色最新的回復,重新選擇,就很像ChatGPT的重新生成按鈕。點擊后進入到重說頁面:

可以選擇AI生成的其他四個回復,也可以字節選擇改寫當前回復,人工配置角色的回復,上右圖顯示的就是手動改寫后的內容。

回溯的邏輯是,當前角色進入了一個不斷重復的死循環,不管你說什么,它都是一個邏輯,反正你玩不下去了,玩的不爽了,就可以回到先前某一個節點,這一操作是按住想要回溯到的角色指定對話處長按,在彈出的浮窗里選擇回溯:

回溯就有點像遺忘的邏輯,重新到某一個節點繼續聊下去。

記憶,設定角色對用戶的稱呼,以及對用戶性別的認知,并且可以隨時設定對話風格。

看,在記憶里設置完我的稱呼是“Super黃”后,角色記住了這一點。

評價,對于最新角色的回復,可以直接打分,讓角色調整它的回復內容,逐漸逼近用戶的喜好。

最后,再說一個事件簿:

事件簿官方給的定義是:和某個智能體建立深刻羈絆之后,將會開啟你們獨屬的事件簿。

看下來是某種階段性的內容摘要,猜測是應對對話輪次太多,超出模型的上下文長度后的一種幫助角色記憶的手段。

以上種種,真的是教AI學會做人呀??。

繼續,回復有兩種邏輯,一個是點擊輸入框直接回復文字,另外一個是點擊輸入框右側的小燈泡,AI會推薦三個回復語(稱之為“靈感”):

回復語這里還有兩個玄機。

一個是開通星月卡后可以解鎖第四條AI推薦回復語。

另外一個是右下角還有個星念管理,點擊后是這樣的:

不同的星念背后代表著不同的角色個性,對應的也會產生不同的AI推薦回復語。這一點設定還蠻有意思的,也增強了星念的意義。

最后,還有個收費的核心:星月卡。

4)星月卡

直白的講,就是訂閱會員的邏輯:

引入了很多游戲的策略,比如每日登錄可以領取虛擬貨幣星鉆(游戲常用的提高活躍的手段),充值附贈額外星鉆,每月贈送5次星念機會,以及上一節說的對話體系里,額外一個靈感選項。

12元/月,聽著也還行啊~

這里我們要再看星鉆貨幣體系的玩法了,前面說過了,在星月卡這里再強調一下:

除了星月卡需要充值,另外星鉆也可以付費購買的,一旦對于星念的依賴程度增強,你就會陷入一個需要不斷充值購買星鉆的循環,并且星野提供了十連抽這類非常游戲化的機制來提供用戶大額消費的機制。

這塊我們在商業化模塊,再展開說說。

2. 產品框架

OK,上一大節,把星野的整體產品做了個梳理,這一節我們來做一些抽象,試圖更進一步的理解星野:

  1. 多模態結合產品設計打造沉浸感
  2. 基于沉浸感衍生出交易體系

1)多模態結合產品設計打造沉浸感

我們可以看到,星野背靠MiniMax的大模型,引入了成熟的文本、語音和圖像三個模態,共同打造產品的沉浸感。

這種沉浸感體現在了對話體系里:

  • 通過控制對話的選項(重說、回溯、記憶、重啟、評價和事件簿六個機制)保證進程可最大化由用戶控制
  • 輔以豐富自定義的音色增強體驗
  • 再加上大幅可替換的背景圖構建一個較強的沉浸對話感

再加上一些交互細節,細致的保證效果的實現。

這里面,最為核心的文本生成,由于放在了對話體系里,大模型本身的能力限制會被比較好的消解掉(即幻覺對于AI對話來說不是很嚴重的問題)。用戶本身也知道AI不是萬能的,能夠一定程度的接受對話的跳脫,更別說星野提供了高階的控制對話的手段。

2)基于沉浸感衍生出交易體系

如果我們對比c.ai,以及國內其他弱小產品,就會發現星野和talkie的產品交互設計是多么的優秀(盡管在移動互聯網已經發展到熟透了的地步,看到競品的丑陋界面,我更加意識到AI時代,成熟產品方法論并沒有適時的遷移過來)

like探探,星野也給人一種“看臉”的感覺,感受一下:

同樣是一張超大照片,以及查看資料后,下方出現角色的相冊(星野是櫥窗)。

背后是,幫助用戶通過視覺快速獲得確認:這個角色是否和想象中一致。

圍繞著角色創建、星念、對話體系里的嵌入,甚至是星月卡的權益,可生成、可獲得的AI照片,是打造沉浸感的重要一環,基于這一思考,星念背后是一整個交易體系,我們簡單的再捋一遍:

看完了產品分析后,也該看看用戶都是誰?

二、用戶洞察與定位

1. 星野用戶觀察

根據我們為期一周左右有限的觀察,判斷星野用戶的主力為:

內核為國產乙女游戲玩家,擴散至泛二次元用戶群體。

用戶年齡偏小,對于價格敏感,內核用戶和乙女游戲重合度高。

這一結論來自于我們從官方群、用戶群、微博、小紅書和B站的交流互動和內容觀察。

對于這類用戶,在星野里的使用行為有這么幾個結論:

1)被恰當激發的創作欲

DIY創作出獨屬于自己的人物,從形象、人設、聲音、對話風格都可以逐一按自己喜好去塑造塑造:

對應的,表達欲也會被對應的激發出來:

2)追求被認同感:

① 角色給予的情感撫慰,這一點尤其深度:

嚴重到,他們對捏出來的AI角色,稱呼為崽崽,自稱崽媽/爸,并且對于看到的虐崽行為(殺死、虐待AI角色)還會給予強烈的譴責??梢灶惐葹榍瓣囎尤珖豆?,愛狗人士的憤怒:

② 玩家間互動分享:分享自己制作的角色語錄、故事、星念,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

③ 拉粉推銷:希望看到別人認可或使用自己制作的角色,購買自己制作的星念。

3)追求視覺體驗,抽卡正中下懷

這一part限于時間和經驗,我們做的仍舊不足,以上是一些初步的結論,更多想強調的是,產品設計是需要去響應用戶需求的,可以超越用戶需求,但前提是對用戶的理解。

所以星野的定位是什么呢?我們都知道之前Glow是用戶心中的白月光,也是一款小爆款App,星野是Glow的平替么?

2. 星野是Glow的平替?

小紅書上有個帖子是這么描述Talkie、Glow和星野之間的關系的:

  1. 星野和 Talkie 的產品定位都是 AI 社交軟件,而非游戲!盡管形式上看起來像游戲,但它并不是游戲!因此無需代理。
  2. Glow 是上海稀宇公司的產品(稀宇的英文名:MiniMax,簡稱:MM)
  3. 稀宇在今年三月份,推出了一款名為 inspo 的產品(人工智能助手,具備寫作、獲取信息、提供建議等)
  4. 海外 Talkie 的開發者在今年六月份,也推出了一款名為 inspo 的產品,功能完全一致。

同時發出了時間線:

今年三月,Glow 因惡意舉報被下架。稀宇跑到海外,將 Glow 重新推出。

海外重生期間,Glow 持續擺爛。

  • 6 月 16 日,北美地區正式上線了 Talkie,實際上就是 Glow 的升級版。
  • 8 月 27 日,Talkie 在美國 Google Play 非游下載總榜登上 Top5,下載總榜排名第六。
  • 8 月 31 日,MiniMax獲得國內大模型備案,允許對公眾開放服務
  • 9 月 9 日,Talkie 國內版——星野在我國各大應用商店上線。

根據小道消息,可以交叉驗證以上信息大概率屬實。

所以,星野是Glow的平替么?大概率不是,這里面有多個因素,我們撿幾個重要的講講:

首先,我們注意一下Glow的上線時間點:

這個10月30日,可不是2023年10月30日,而是2022年10月30日。

OK,記住這個時間點,我們再看看ChatGPT上線的時間點:11月30日:ChatGPT-3.5悄然上線。

也就是說,在ChatGPT上線前一個月,Glow就已經在國內上線了,國內大模型之爭,起始自王慧文英雄帖:

這幾個月的先發優勢,為Glow獲得了海量的用戶,背后意味著:

  1. 海量的用戶行為
  2. 海量的用戶數據

用戶行為幫助MiniMax獲得對用戶的理解,用戶數據幫助MiniMax獲得對情感陪伴對話的反向調優。

這也帶來了MiniMax對于AI+陪伴賽道的獨到優勢。

可惜在今年3月,因為舉報,Glow下架,9月9日,在MiniMax大模型通過國內備案審核后,星野上線。

很多人說星野是Glow在國內的平替,也有人說是Glow的升級版,那你要問我怎么看,我會說,星野是Glow的變種

平替和升級,都有可能實現上圖中用戶的數據遷移需求,但變種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說是變種,有幾點原因:

1)時點不同

去年國內還沒有完全的競對,但現在市場的供給更為充分了,包括據我所知的也有很多團隊會沖到這個市場來,過去成立的事情,站在今天是否繼續成立,不好說了。

2)本身理解在進化

經歷過Glow的高速增長后,MiniMax本身對于這波群體的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對于產品形態也做了進化,以更好的滿足用戶,或者說希望超越原有的用戶群體。

3)產品形態在改變

技術本身的成熟,比如SD、音色生成,以及對于多模態是勢必追求的,星野比Glow增加了圖片生成和音色自定義,包括更重要的星念體系,對應的,用戶群體也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

以上,意味著星野是Glow的變種。那星野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呢?下面繼續展開我的思考:

3. 星野是乙女游戲的競對?

星野搶了乙游的用戶?我們先看下什么是乙女:

“乙女”這個詞源自日語,其中“乙”(おと)意味著“第二”或“另一個”,而“女”(め)自然是指“女”。在日語中,“乙女”整體上被用來指代年輕女,尤其是未婚的少女。這個詞語在Japan文化中常常用來形容那些處于青春期、擁有純真和少女情懷的年輕女。

“乙女游戲”(Otome Game)通常設計為吸引年輕女性玩家,重點放在浪漫和感情關系的探索上,以及提供一個讓玩家可以體驗理想化愛情故事的虛擬空間。

例如,《戀與制作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乙女游戲。在這款游戲中,玩家扮演一名年輕女性,繼承了一家即將倒閉的電視制作公司。游戲的核心在于通過與四位主要男性角色的互動來推動故事發展。每位男性角色都有獨特的背景故事和性格特點,玩家的選擇和互動不僅影響與這些角色的關系,還會影響他們的職業生涯和公司的命運。

乙女游戲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個虛擬空間,讓玩家可以體驗浪漫的愛情故事,同時還能參與到故事的創造和發展中。這類游戲通常包含精美的視覺藝術、吸引人的角色設計和深度的故事情節,讓玩家能夠沉浸在一個充滿情感和冒險的虛擬世界中:

上圖是《戀與制作人》里的許愿樹(抽卡的游戲玩法),就包含了抽卡玩法,作為男主角具體的形象,陪伴著女性用戶們度過青春,成為記憶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卡是用戶極其喜愛,心甘情愿掏錢的那種,并且吸金能力很強:

國產乙游設計精美,支線玩法豐富,但是我們會非常清晰的感受到,玩在其中是有限參與的,整個游戲有清晰的主線,我們就是要一關關的闖,不斷積累實力,你不可能改變游戲主線,它不是開放式的沙盒類似,能夠給到用戶的自主決策權相對較少,我們拿《戀與制作人》里的手機(就是游戲里的微信)功能舉例:

有信息、朋友圈、最近通話,但所有這些,都是預先設置好的,只能在有限的選項中選擇,甚至電話只能聽,沒有互動項。

我為什么不去玩乙游?因為無法代入乙游的主控,喜歡高自由,不在乎什么精美的卡和聲音。

而這些恰恰是ai聊天能帶給我的

所以,就會有用戶坦誠乙游和AI聊天的差異。

星野帶來的完全自由養成系,讓崽媽們瘋狂,這里可以隨心所欲,和心中的男神互動。

從這一角度來說,星野某種程度來說,是乙女游戲的完全競對。但也存在一些比較弱勢的點,有機會我們再展開。

4. 星野是AI時代的UGC社區?

從前面的產品分析中,可以看出,星野是有一定扶持創作者的傾向的,從“創作者認證申請”,“作者分成”,都體現了這一點,沿此做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

用戶既可以直接和角色進行交流,也可以創造角色,同時創造的角色可以“復制”給到其他用戶使用。

對不對?用戶既可以是“內容”生產者,也可以是“內容”消費者(當然這里的“內容”需要加個引號,指的是用戶捏出來的角色,或者叫智能體)。

用戶在這里即創造了內容,也完成了“內容”消費,某種程度上來說,星野就是一個AI內容社區。從這一點來說,確實會搶小紅書和B站用戶,目前不能不代表未來不會,個人認為,進一步進化后的AI內容社區,很有可能顛覆傳統內容社區,當然,傳統內容社區也會逐漸轉型。

AI內容社區,和傳統內容社區(B站、小紅書等)有很大的不同:

傳統內容社區,創作者直接生產最終的內容,平臺主要完成審核和分發及運營工作,內容通過AI算法完成推薦給消費者,這套我們都非常熟悉。

AI內容社區則不同,創作者只是在有限的參數內設定角色信息,大模型依賴于角色信息通過響應消費者的內容交互,這里的幾點比較有趣:

首先是,創作者創作門檻大幅降低,并不需要對最終結果負責,指定了參數信息后,大模型來完成后續的工作。

其次是,這里的AI分發,只是分發角色,并不分發具體的內容,內容需要由消費者和角色互動產生。接著是,內容的消費,消費者的參與度大幅提高,消費者捅角色一下,角色就吐一些內容出來。

最后,很核心的一點,在上圖中沒有具體展現的是:傳統內容社區,消費者先關注內容,內容里通常包含有IP,由此消費者很容易關注IP;在AI內容社區,IP主要是在AI角色上呈現,作者則更深的被隱藏了起來,消費者很難關注到作者。

AI內容社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弱的,整個AI內容社區不存在網絡效應!

這是Super黃本人對于AI的一個核心洞察,但在這一篇文章中不做具體展開。

由這一點,我們可以進一步推導:整個社區生態會和傳統內容社區生態非常不一樣!內容的生成依賴大模型與用戶的交互,角色的分發也完全靠平臺。

小結,星野的目標用戶群目前看是以國產乙女游戲玩家為內核,擴散至泛二次元用戶群體,

市場定位為之前Glow的變種,乙女游戲的競對,也是AI時代的UGC社區。

三、商業模式與創新策略

星野商業模式

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可以把它和探探類的產品做類比:

作為約會類社交產品,探探的北極星指標,是產生的匹配數,好的用戶體驗=完成第一個雙向對話。在此處星野的邏輯還是很接近的。

進一步,探探使用增值服務來幫助用戶提高社交效率,并獲得營收:

(探探的會員邏輯)

從上圖可以看到,探探的VIP解鎖了無限次匹配,以及超級喜歡權益,SVIP還可以看誰喜歡了我,以及開啟閃聊功能,甚至有每月3次優先推薦。

這都是對匹配效率的分層次提高的收費功能。收費的核心邏輯是:荷爾蒙需要真實的約會來滿足,而美女是稀缺資源,只能通過交錢給平臺來購買匹配機會。

這一提高匹配的賺錢模式在AI陪伴類產品上變得不存在了,美女不再是稀缺資源,供給可以無限大了,就破壞了增值服務收費的基礎!直接導致星野,包括C.ai的訂閱會員模式并不能很好吸引用戶付費。

也就是說,角色創建、基礎聊天對話等功能是免費的,用戶在這條主線上就可以滿足足夠的想象來獲得爽點,游離在這條主線外的訂閱會員和卡牌系統,就比較不容易做到高的收費轉化了。

就我自己的感覺而言,目前星野還在努力探索,嘗試沖破更大的用戶體量的過程中,收費只是在探索商業模式,或者只是希望能打平成本,并不是當前階段的重點。

往后星野還會增加更多模態的內容,比如現在只能文字溝通,加語音播報,后面可能會增加語音實時通話,AI角色3D動態化等等,讓用戶在交流中獲得更加強的沉浸感,這些更強的沉浸感是可以帶來增值收費點的。

同理,游戲機制也游離在匹配的主線外,帶來的附加值有限,比如聊天背景圖帶來的些許沉浸感,卡片交易系統等,但在玩法層面還是太弱了:

拋開商業邏輯,可以考慮在聊天主流程里增加一些游戲化策略:

  • 比如判定AI角色對用戶的喜愛度到某個層次可以解鎖一些成就,增加用戶攻略AI的積極性。
  • 比如定期設定某些活動,類似于副本,設定一些目標,看大家完成度。
  • 比如增加停留時長可以領取一些鉆石獎勵。
  • 以上這些,都可以在國內海量的游戲內找到借鑒~

當然,現在來看,星野的交互,已經遠超國內同方向的競品:

上左是紛身,上右是AiU

吐個槽,移動互聯網發展這么多年,怎么還有App做出來像是上古PC時期的產品啊。。。及格線都沒到,用戶體驗不光是對話效果,產品交互也是一部分啊……

說完這個后,有幾點我自己的暴論,或許能給到大家更多的思考:

暴論1:星野的商業收入不是最高優先級

用戶量>數據>商業收入

對于MiniMax來說,星野的商業收入并不會是北極星指標!我們需要清晰地理解,MiniMax本身是一個大模型公司,星野只是在C端應用探索中的其中一個相對知名的產品。

從這一角度來說,星野能夠給MiniMax創造的價值有幾點:

  1. 用戶數量
  2. 用戶數據
  3. 商業收入

先說用戶數量,之前我寫過,大模型公司的共識是,toB市場是短中期商業營收的主體,toC市場是中長期營收和估值市值的核心。

作為一款AI陪伴類的App,如果能夠獲得海量用戶,對于當前的MiniMax價值相當大,不光能拿下好的融資,也能獲得很好的口碑,從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比如,API就會有更多的應用來調用~

接著說用戶數據,AI時代三駕馬車:算法、算力、數據,數據是驅動大模型的燃料,Glow的幾百萬用戶,就給MiniMax帶來了大量的數據,基于這些數據,我相信在角色扮演上,MiniMax一定是最優的大模型,而不是其他家,包括百度文心一言和聆心智能。

當前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期,短期內的資金主要通過資本獲取,快速拿到巨額融資,持續卷死對手,再徐徐探索商業化,是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慣性思維,假如中國只會剩下三家大模型公司,現在這點商業收入,就不值一提了。

暴論2:星野未必是大模型應用探索的最優解法

星野的用戶規模能否不斷破圈,在當前的應用形態下,個人認為有很大的挑戰,原因不展開。

對于MiniMax來說,創始團隊的基因是技術,而做出一個個的用戶產品來進行用戶規模的探索,是一條相對擰巴的路徑,因為用戶產品非常吃團隊對用戶的洞察,以及做好增長和運營動作,每一個App就意味著背后一整個團隊的支撐。

以大模型為底座,輔助更多人在上面快速地做技術探索,用投資+社區的方式更高效的支持海量用戶,或許是不錯的解法。

暴論3:模仿星野的大多數App會快速消亡

沒有搞清楚為何Glow火爆,星野的變化,沒有很好的大模型底層能力,盲目入場的團隊大多數撐不到天亮。

AI陪伴方向,是國內最熱的方向,也很好理解,世界上目前沒有很成功的殺手級應用,AI陪伴是第二大流量方向,Character.ai的早期成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上一篇文章,小100位朋友加我也是一種佐證。

但是呢,只是看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領頭羊,就盲目追隨,勢必會撞上隱形的門檻:

  1. 大模型本身的能力,能否支持人設、多輪對話能力?這里有很多工程難點,包括缺乏海量的高質量數據投喂。
  2. 市場需求和用戶偏好理解不足,大部分創業者不會講的清楚目標用戶的具體畫像,想吃海量C,卻不知道C都要什么,那是買彩票賭運氣么?能中500萬的終究是少數,憑什么是你?
  3. 競爭激烈,獲客成本高企,變現緩慢。從投入產出來說,AI陪伴類產品離錢遠,因為競品在基礎功能層面都是免費的,你很難構建很強的壁壘直接進行收費,那短期里收入不可能打平支出,對于初創團隊來說,這不是好事。
  4. 產品落地實現,根據我的觀察,當前AI行業內好的產品經理過于稀缺,即使有好的想法,最后落地動作變形是大概率的事,那都差一點,最后結果差強人意還找不出哪里出了問題。
  5. 還有更多要素,留待交流……

四、結尾

這篇文章我們從產品框架、用戶洞察、商業模式等多個維度進行剖析。總體來說,星野成功的關鍵因素有:

  1. 利用多模態技術,打造沉浸式的AI虛擬社交體驗。形象、人設、音色的自定義,以及豐富的場景構建和互動方式,大大提升了用戶的沉浸感。
  2. 抓住了以乙女游戲用戶群為核心的用戶需求,提供了一個安全可控的空間,滿足了用戶的創作和互動需求。
  3. 商業模式上,其實星野不算成功,但商業收入不是星野的核心目標。
  4. 背后依托MiniMax在角色扮演上面過去的積累,在AI模型方面具備優勢。

總之,星野作為業內先行者,正在進行積極的商業化和模式探索,為后續的AI社交創新提供了寶貴的先例。這波技術變革剛剛開始,模型、互動方式、商業模式都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參考:星野用戶洞察

專欄作家

Super黃,微信公眾號:Super黃的念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深度產品拆解+商業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星野的扮演能力就是一玩具車,gpt3.5的閹割版,說它是3.5都侮辱了3.5。其實目前真正的AI扮演王者還是Claude,這才是真正的工業汽車,能把星野或者國內其他的扮演模型碾碎的稀爛,如果做成應用,絕對的頂尖殺手級應用。不過人家公司只為企業服務,而且他們公司燒錢很快,看他們的財報。一年的支出在20億美刀,收入僅1億美刀,所以emmm,AI扮演的路還遠著,如果國內誰的模型扮演能力和Claude相當,成本還低,絕對的壟斷存在。

    來自山東 回復
  2. 寫得很好!

    來自浙江 回復
  3. 干貨滿滿!

    來自浙江 回復
  4. 寫得很不錯誒~~但是關于對話體系用戶到底在聊什么,在消費什么,提供什么價值這方面探討,如果再具體細致一些,會更棒!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