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冷飯”之再談Vision Pro及其對及格線的定義

0 評論 4381 瀏覽 0 收藏 20 分鐘

有關Vision Pro的討論在前段時間達到了一個峰值,而現在,這個熱度緩緩下落了,有些人也因此對Vision Pro的發展少了些信心。不過,本文的作者卻在上手體驗以后信心不降反增,一起來看看本文所討論的,Vision Pro的價值與潛力。

下圖是Vision Pro近一個月以來的谷歌搜索熱度,詞條熱度先是緩慢增長,然后在2月2日開售幾天后到達一個峰值,最后再回落到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

這條曲線其實也較為符合陀螺君的感知,現如今Vision Pro除了部分垂類媒體以及社區平臺外,熱度已經降了很多。這對于相關從業人員來說或許是不樂于看到的,因為這意味著Vision Pro的后勁不足,吸引力有限。

圖源:VR陀螺

不過,在陀螺君真正上手體驗以后,陀螺君對于Vision Pro及空間計算所代表的未來的信心不降反增,本文將會從一些更細化的體驗以及場景出發,論證Vision Pro的價值與潛力。

一、Get Ready,是蘋果進軍空間計算的一大信號

就在Vision Pro發售前夕,蘋果發布了一條為Vision Pro所準備的主題為“Get Ready”的廣告,廣告通過展示《蟻人》、《星球大戰》、《鋼鐵俠》等人物佩戴“頭盔”的鏡頭以對外展示Vision Pro的潛在魅力。

這個廣告除了表明Vision Pro已經準備出爐外,其實還有一個弦外之音,那便是“其他頭顯產品都還只是半成品?!?/p>

圖源:蘋果

蘋果在Vision Pro的一些宣傳話術上極力與其他頭顯產品做切割,將其稱之為空間計算設備而非VR/XR或MR。不過另一邊,Meta等廠商又在不遺余力將自家產品與Vision Pro做比較,以證明Vision Pro除了價格外,與其他頭顯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其實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會困惑Vision Pro與其他頭顯產品有什么不同,對于陀螺君而言,Vision Pro的出現,并非是樹立了一個標桿,而更像是重新給行業劃分了一條及格線:裸手交互、雙4K級分辨率、更強的MR,這些將會成為吸引普通人而非極客玩家的核心硬件基礎。

二、Vision Pro以原生MR為起點,其他頭顯仍處于過渡期

如果回顧Vision Pro的發布會就會發現,Vision Pro是一款完全以MR為基準所構建的產品,而其他頭顯產品則是從VR發展而來,目前正處于向MR過渡的階段?;诖?,這就導致了雙方所呈現的內容以及體驗完全不在同一個層面。(可以簡單對比下面Vision Pro與Quest 3宣傳片的差異)。

對于Vision Pro而言,現實空間是核心所在,這要求用戶在體驗設備時不會喪失對外界信息的關注。反映在系統界面,我們可以發現Vision Pro似乎完全摒棄了以往VR頭顯的桌面啟動器的概念,當設備啟動后,一系列應用圖標就會簡單平鋪在現實空間之上,當然運行應用程序時也同樣如此。

Vision Pro宣傳片(圖源:蘋果)

不僅如此,Vision Pro在其開發者指南中也明確強調了“現實空間”的重要性,它在應用截圖和應用程序預覽注意事項中告知開發者:除非應用使用完全沉浸式空間的功能,否則請將應用置于用戶的周圍環境。這有助于用戶理解他們可以使用 passthrough(穿透)功能,并仍能與物理空間中的人或物體進行交互。

相比之下,其他頭顯產品的MR能力目前仍只是一種還在嘗鮮階段的小眾體驗,這使得它們仍會傾向于強調VR“虛擬現實”的沉浸和3D等相關特性。無論是Quest、PICO又或者是SteamVR,它們的桌面無一例外都是一個將用戶包裹其中的沉浸式場景,此外,一眾應用程序也會側重于為用戶構建360°的虛擬環境,因而這些產品的場景適用范圍其實從一開始就比Vision Pro要小得多。

Quest 3宣傳片(圖源:Meta)

雖然Quest 3目前可實現一鍵切換透視以及沉浸模式,《Demeo》、《Golf+》等游戲也正在適配MR模式,但是它們整體上還是以VR體驗為主,并且由于其它頭顯VST性能偏弱,基于此構建的MR體驗也沒有很出彩。

VR向MR過渡遺留問題之一,啟動應用“黑屏”(圖源:網絡)

三、VST是Vision Pro魔法的來源

受限于Vision Pro用相機捕捉環境的特性,其透視效果離真實肉眼看到的效果還有很遠的距離,此外,攝像頭的常見問題我們都能在這款產品上看到,如動態范圍低、鏡頭臟污會引起炫光、低亮度噪點多等,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它已經邁過了“可用”這一門檻。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戴著VST類設備不會感覺到“出戲”,那么它就已經接近成功,陀螺君認為Vision Pro確實做到了這點。近期,我們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各種天馬行空的Vision Pro使用視頻,比如佩戴Vision Pro做飯、佩戴Vision Pro逛街、甚至是開車等,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其VST的可用性。

基于此,Vision Pro更像是一個空間之上的N合一屏幕,而非傳統頭戴游戲機,因而很多新用戶體驗Vision Pro最直觀的感受可能是,我可以在廚房放置計時器,在床上放置一個視頻窗口,在廁所放置一個新聞客戶端,這種感覺簡直就是一個魔法。

Vision Pro除了透視效果優于主流頭顯外,由于其配備了M2芯片+16GB RAM,多任務能力也是一騎絕塵。

早些時候陀螺君曾對Vision Pro做了一次多任務壓力測試,我在空曠的地方連開了14個網頁窗口,并且同時打開了《bilibili》、音樂、相冊以及畫板,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頭顯出現了一定卡頓,但窗口還是很好保持在了相應的位置,并且沒有出現殺后臺的情況。(由于Vision Pro使用了注視點渲染,下圖會丟失很多畫面細節,用頭顯體驗會更加震撼)

圖源:VR陀螺

在去年Connect大會期間,Meta其實也展示過一個名為”augments“的AR功能,它同樣能將相冊等放置于真實空間之上,不過它只支持小游戲、小部件等輕量化的功能應用。值得一提的是,Vision Pro實現多窗口背后所進行的是實時三維重建,而Quest 3等產品則需要預先對環境進行掃描,無論是在易用性又或者是生產力屬性方面,Vision Pro都要強很多。

圖源:Meta

關于VST,除了畫質效果外,不得不提的還有時延表現。得益于M2+R1雙芯片的組合,Vision Pro的光子到光子時延僅為12ms左右,而根據外媒OptoFidelity的研究,其他頭顯產品時延普遍在35ms以上。

圖源:OptoFidelity

更低的時延意味著更強的沉浸感以及更小的虛實協同阻礙,可能有些人對于12ms沒有概念,這里可以結合“Vision Pro+Cybertruck”開車上路的事件做一個換算:假設車速為120km/h,這12ms的延遲相當于看到畫面時汽車已經向前移動了0.4米。而如果時延為35ms,那么汽車則會相應向前移動1.16米,兩者基本相差了兩個人的身位,這么一看Vision Pro會相對“安全”一些。(不要模仿?。?/p>

圖源:網絡

四、聲學表現,被人忽視的黑科技

Vision Pro極力試圖通過計算為我們還原真實空間的體驗,其雙4K級屏幕自然是重要的一環,此外,Vision Pro在UI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如里面的毛玻璃屏幕會跟真實世界發生反應,如底下會出現陰影,邊緣區域會因為光線反射形成高亮等。

彈幕流過邊緣時有折射效果(圖源:VR陀螺)

不過除了視覺以外,這里更想聊的其實是Vision Pro的聲音表現,這部分是各大XR廠商又或者用戶相對容易忽視的部分,但它也是營造空間體驗真實感不可或缺的一環。

Vision Pro在聲學方面同樣堆料十足,以至于其在官網介紹頁面中專門為之放了一欄,里面提到,“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空間音頻系統?!?/p>

一方面,Vision Pro支持空間音頻,這項技術此前已經應用于AirPods Pro、AirPods 3等產品當中,有關資料指出,蘋果空間音頻采用5.1、7.1和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信號,并應用定向音頻濾波器,調整每只耳朵聽到的頻率,以便聲音幾乎可以放置在3D空間中的任何位置。

此外,蘋果還在Vision Pro中首次應用了音頻射線追蹤,簡而言之,該系統與光追技術類似,能夠檢測地毯、大理石等不同的反射介質并給予相應的聲音反饋,這樣會使得聲音聽起來更加真實,起到音源匹配空間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可能跟HomePod搭載的空間感知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麥克風檢測空間環境的聲音反射以此感知所處的位置并進行針對性調音,從而能夠給用戶提供“皇帝位”的體驗。

圖源:蘋果

剛上手時,其聲學效果也是陀螺君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之一,比如它的開機以及信息提示音效,又或者經典演示游戲《遇見恐龍》中恐龍的咆哮聲,聲音飽滿,并且量感十足,音質十分出色,乍一聽感覺不像是這種小體積揚聲器單元會具備的素質。(Ps:由于其配備定向揚聲器,聽音樂的時候,用雙手罩在耳朵旁邊,音質會有所提升)

此外,當你轉頭或者把播放窗口放置在前后不同的區域時,頭顯的聲音也會相對應改變以匹配音源的環境,而在FaceTime通話時也同樣如此,就如同空間中真的放置了一臺電視或者音響一般,這容易提升用戶的信服度。更加離譜的是,如果仔細聽,你會發現頭顯在開闊環境以及室內小空間的聽音表現也有所不同,細節拉滿。

其他方面,Vision Pro的雙揚位于兩側支架內,蘋果將其稱之為音頻帶,音頻帶可以拆卸,它通過特殊的lightning接口與頭顯本體連接到一起。由于音頻帶是某種偏柔軟的材質,同時還要起到承重作用,陀螺君對它的強度總有種莫名的擔憂。(有網友透露其單側更換成本為129美元)。

圖源:蘋果

五、交互易用性足夠,但需改善誤觸率問題

自Vision Pro發布以來,網絡上已經出現了一系列體驗視頻,相較于各種硬件指標的描述,陀螺君其實會更關注其他人對于這款產品的下意識反應,比如海外知名科技博主MKBHD在評測時提到,某一次,自己不自覺的用手對著墻壁捏了捏,事后才發現自己其實并沒有佩戴頭顯。

此外,讓陀螺君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B站UP主@Sunbelife給不識字老奶奶體驗Vision Pro的視頻。在視頻中,UP主一步步引導老奶奶校準眼動追蹤,并且體驗了《遇見恐龍》游戲,整個過程十分有意思。

來源:bilibili

早些時候,由于頭顯具有私密性,并且手柄操作交互相對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引導別人體驗VR內容其實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不過,Vision Pro出來后,這種體驗門檻已經變得很低。一方面,借助蘋果的生態優勢,頭顯畫面可以快速投影到iPhone或者Mac端,此外,它的交互簡單到甚至一句話就能概括,“看著屏幕內容,拇指食指捏合”。由于交互的輕量化,有助于更多人體驗到這類設備的樂趣。

圖源:Bilibili

當然,Vision Pro的誤觸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陀螺君在體驗時會感覺眼動時好時壞,有時候需要扭頭才能對準按鍵或者鍵盤;《bilibili》等iPadOS應用,沒有經過特別適配優化,一不小心就會把聲音拉到最大;而在《Jetpack Joyride 2》游戲中,它是一個飛行場景,眼神會不自覺往上看,這時候很容易呼出控制中心。

為了獲得最好的交互體驗,建議頭顯窗口盡量保持在視覺中心區域,此外,在觀影進食等場景下可以選擇單手模式。有用戶反饋稱頭顯在握持物體以及進食等場景下的誤觸問題在1.03系統版本中有所改善,不排除Vision Pro里面也應用了相關的機器學習算法,它會隨著用戶使用時長的增加進一步提高交互的準確率。

結語

如何評價Vision Pro這款產品,筆者看到了很多關于“Yes,But”句式的總結:

  • “Vision Pro看起來很清晰,可惜它太重了?!?/li>
  • “它的屏幕素質提升到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水平,但是它還是無法比肩傳統的專業級顯示器?!?/li>
  • “它的各項指標確實是當前頭顯的標桿,但是它的殺手級應用在哪里?”

從目前來看,重量、生態都是切實擺在Vision Pro面前的問題。短暫體驗的感官喧囂過后,用戶是否會將這款產品束之高閣,就如同之前的其他頭顯產品一樣呢?這種困惑在無形中阻礙著開發者進入的腳步。

Vision Pro已經為我們掀開了空間計算的一幕,雖然有槽點,(比如600g以及3500美元的代價),但是既然這種激動人心以外的瑕疵可以伴隨著技術而得到解決或者改善,我們又有何理由不期待產品后續的發展以及基于當下所構建的未來。

圖源:雪球

作者:萬里

來源公眾號:VR陀螺(ID:vrtuoluo),XR行業垂直媒體,關注VR/AR的頭部產業服務平臺。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VR陀螺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蘋果官網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