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字解析Snowflake:三個階段的關鍵營銷增長策略

0 評論 1488 瀏覽 1 收藏 37 分鐘

2012年成立,2020年登錄紐交所,Snowflake創下軟件公司史上最大規模IPO。這個軟件公司是如何保持增長的?本文梳理了該公司的發展史,分享三個階段的關鍵營銷增長策略,供大家參考。

3月6日,Snowflake公布2024財年第四季度營收——7.747億美元,同比增長 32%;總營收——28.06億美元,同比增長36%。

按此增速,Snowflake將很有可能提前完成自己制定的小目標——“2029財年達成100億美元營收”,邁入百億俱樂部。

NDR(Net Dollar Retention,凈收入留存率)是衡量一款企業級軟件是否真正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全球優秀企業級軟件的NDR Benchmark基本在100%-125%。而Snowflake高達131%,足以說明其卓越的產品能力、客戶粘性。

從2012年成立,到2020年登陸紐交所,Snowflake創下軟件公司史上最大規模IPO,得益于巴菲特的加持,開盤暴漲111.61%,市值曾經一度高達707億美元,PS曾超50倍。雖然如今的股價相比最高點已經“腰斬”,但 Snowflake 仍然是企業級軟件市場上估值最高的股票之一。

Snowflake 如何持續保持高增長?從0-1、1-N不同階段的營銷增長策略是什么?本文從發展史出發,著重分享三個階段的關鍵營銷增長策略。全文8000余字,預計需要閱讀8分鐘。

一、沒有這家風投,就沒有Snowflake

Sutter Hill Ventures(以下簡稱“SHV”)成立于1964年,由風險投資界的泰斗William Henry Draper III創立。

這位泰斗的父親開創了美國 VC 模式,是美國創投行業先鋒之一;他的兒子,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德豐杰(DFJ)投資基金創辦合伙人——Tim Draper,Tesla、百度、Twitte、Hotmail等“背后的男人”都是他。祖孫三代主打一個傳承……

不同于許多高調的風險投資公司,SHV非常低調。一是很少在公開場合宣傳自己的成功案例,二是基本選擇在公司成長至一定規模后將舞臺留給創業者,在硅谷有著“沉默建設者”的美譽。

時間來到2008年,畢業于美國哈佛商學院的Mike Speiser加入SHV擔任管理合伙人,相較于其他投資人,Mike Speiser 有著自己獨特的投資風格:

1、早期介入

傾向于在非常早的階段就開始介入創業項目,甚至在團隊只有模糊的想法時就開始合作。他會與創業者緊密合作,幫助他們定義愿景、組建團隊,并確定產品的最小可行產品(MVP)。

2、共同創業

將自己視為創業團隊的一部分,而非僅僅是一個投資者。他會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與團隊一起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

3、資源匹配

擅長將創業團隊與合適的資源相匹配,這可能包括其他投資者、合作伙伴或關鍵人才。他會利用自己在行業內的網絡和經驗來促進這些連接。

加入SHV后,Mike Speiser 投資了閃存存儲公司Pure Storage,并擔任其CEO,目前這家公司已經在紐交所上市。憑借在數據庫領域的成功經驗,Mike Speiser在2010年就提出要構建“下一代數據庫(基于閃存)”的設想,并開始著手尋找可孵化對象。

巧的是,當時還在Oracle工作的Benoit Dageville(現Snowflake創始人之一),曾經與Mike Speiser有多年的合作關系,并在一起合作優化過 Oracle 數據庫。

然而,當 Mike Speiser 滿懷期待地找到 Benoit Dageville 時,卻被澆了盆冷水。Benoit Dageville 并不認為這個設想值得被提出和解決,并表示“你正在解決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Benoit Dageville 在 Oracle 工作了16年,很清楚用戶對Oracle 費用高昂、計算復雜、數據難擴展等問題的抱怨。他認為,如果真的想做一件產生巨大價值的事情,應該聚焦在數據庫的計算,而不是存儲。

經過兩人來回多次的深入討論,雙方都逐漸認同了一個方向——采用存算分離架構,在云上創建一個數據倉庫。于是,咱們的 Benoit Dageville 拉上他的法國老鄉 Thierry Cruanes 從 Oracle “出逃”,并拉上一位荷蘭小老弟 Marcin Zukowski,開啟了創業之旅。

二、鐵打的創始人,流水的CEO

與大多數硅谷企業的創始人即CEO不同,Snowflake自成立以來,兩位核心創始人就沒有擔任過CEO的職位,而是由SHV投資人Mike Speiser掌舵,為Snowflake的每個不同成長階段匹配最適合的CEO。

第一任,2012年-2014年,由Mike Speiser親自擔任,打好創業基本盤

相較于幾位技術創始人,Mike Speiser是其中管理經驗最豐富的,知道什么對初創階段的企業最重要。

創始人側重技術,這期間閉關設計技術架構、產品架構。而Mike Speiser則側重公司運營,以及初創團隊的招兵買馬等等,相當于一個“全能型保姆”了,據說他個人80%的時間都貢獻給了Snowflake。這也為早期的Snowflake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2013年以前,Snowflake都保持著12人的研發團隊規模,被稱為“Dirty Dozen”。但這些人并不是來自商業數據庫巨頭Oracle,而特意尋找了一批適應云時代的工程師。

第二任,2014年-2019年,從微軟請來Bob Muglia,帶領Snowflake“跨越鴻溝”

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就需要專業的職業經理人來帶領Snowflake從早期成長階段過渡到成熟商業運營模式。

Bob Muglia加入Snowflake時,還不到120人,產品也還未正式上市。如何將前沿技術轉化為商業產品,”跨越鴻溝“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

左2-Frank Slootman

Bob Muglia 在科技行業經驗豐富,曾經是微軟現任 CEO Satya Nadella 的老板,也就是 Microsoft Azure最初的業務負責人。此前在微軟,擔任——服務器&商務工具事業部副總裁,帶領事業部實現年營收超過150億美元。

任職期間,Snowflake 逐步完成了多云戰略。起初只運行在AWS上,2018年上線Microsoft Azure;2019年上線Google Cloud。

如今,AWS仍然是Snowflake最大的云廠商合作伙伴,營收占比大約78%;Microsoft Azure大約18%,正逐步上升中;Google Cloud大約4%。

第三任,2019年-2024年,高齡 Frank Slootman 再出山,帶領Snowflake成為軟件史上最大規模IPO

這個階段的Snowflake正值沖刺上市,需要一位帶領企業級軟件公司上市方面有卓越能力,且還有不止一次成功上市記錄的CEO。

這樣的人并不好找,Mike Speiser“三顧茅廬”才把這位已經準備退休,正在湖邊釣魚的Frank Slootman請過來。畢竟準備加入Snowflake時,Frank Slootman已經快60歲高齡了。

左2-Frank Slootman

Frank Slootman 在硅谷被親切地稱為“Mr. IPO”,相當于企業級軟件的埃隆馬斯克,帶領過Data Domain、ServiceNow成功上市。任職 ServiceNow CEO 的 6年期間,將其營收從1億美金增長到140億美金。

這位哥的做事風格,以激進、強硬著稱,一上任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

  • 重組銷售團隊:分為大客戶團隊和行業客戶團隊。大客戶為公司關注的重點。
  • 解散客戶成功團隊:Frank Slootman 認為公司所有人都應該為客戶成功負責,而不是僅僅是某個團隊的職責,于是就直接解散了??……然后把這些人重新分配到其他部門。

第四任,2024年-至今,Sridhar Ramaswamy,擁抱AI新時代

就在不久前(今年3月),Frank Slootman 宣布卸任 CEO,同時繼續擔任董事長。新CEO由原AI高級副總裁Sridhar Ramaswamy擔任。

Sridhar Ramaswamy曾在谷歌工作過15年,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領域的資深專家(又是一位????)。AI時代的Snowflake如何發展,就看這位了。

三、打響第一槍:企業級軟件也能饑餓營銷,推出首年即斬獲500家企業客戶

Snowflake的商業化征程正式開啟的標志性事件,便是第二位CEO Bob Muglia的加入。

2014年Bob Muglia加入后,當年10月21日,Snowflake便公開發布了這家初創公司的第一篇新聞稿,名為《SNOWFLAKE REINVENTS THE DATA WAREHOUSE FOR THE CLOUD》。向外界正式宣布推出 Snowflake Elastic Data Warehouse。

這篇新聞稿發布之前,Snowflake一直以“StealthMode”自居,隱藏了兩年多的時間,就連獲客一直都是靠發郵件的方式偷偷進行。就這樣,逐步積累了第一批種子用戶,產品與市場匹配(PMF)也初步得到驗證。

此時的Snowflake已經具備:

1)明確、清晰、獨一無二的定位

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但云數據倉庫是。

1990年 IBM 的 Bill Inmon 就提出了數據倉庫的概念。在Snowflake之前,數據倉庫已經經歷了從本地專有硬件(代表產品:Teradata)、共享存儲(代表產品:EMC Greenplum)到大數據Hadoop的發展歷程。

但完全基于云計算架構的數據倉庫產品,Snowflake是第一個。

2)契合用戶痛點的產品賣點

  • 用戶痛點A:傳統數據倉庫過于復雜、不靈活且昂貴
  • 產品賣點A:Snowflake 的云服務將數據存儲與計算分離,能夠獨特地利用云的彈性、可擴展性和靈活性,提供數據倉庫的強大功能、大數據平臺的靈活性、云的彈性,且成本比本地數據倉庫低 90%。
  • 用戶痛點B:新興的大數據平臺,仍然需要依賴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
  • 產品賣點B:Snowflake 作為完全支持標準 SQL 的原生關系型數據庫,任何分析師都能自助訪問數據,從而使組織能夠利用他們已有的工具和技能。

3)獨特的產品價值

  1. DaaS(Data warehousing as a service,數據倉庫即服務)。 Snowflake 消除了與管理、調優數據庫相關的麻煩。這使得自助式數據訪問成為可能,以便分析師可以專注于從數據中獲取價值,而不是管理底層的硬件和軟件。
  2. 多維度的彈性。與現有產品不同,Snowflake 的彈性擴展技術可以獨立地擴展用戶、數據和工作負載,從而在任何規模下都能提供最佳性能。彈性擴展使得同時加載和查詢數據成為可能,因為每個用戶和工作負載都能獲得所需的資源,沒有資源爭用。
  3. 統一的業務數據服務。 Snowflake 將半結構化數據的原生存儲整合到關系型數據庫中,并對其進行完全優化的查詢支持。分析人員可以在單個系統中查詢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無需橫跨多個系統。

4)有說服力的標桿企業背書

“StealthMode”的兩年多期間,Snowflake已經積累了一批種子用戶,在這篇新聞稿中,就有Adobe、White Ops、VoiceBase、Condé Nast等客戶為其背書。

有意思的是,距離第一篇新聞稿發布之后,快一年的時間。在2015年6月23日,Snowflake才對外正式公開發布數據倉庫產品。在這期間,Snowflake只向他們認為合格的組織(即目標客戶畫像一致的客戶)提供測試版。

這樣做:

  • 一方面是充分測試和驗證,留更多時間,驗證業務場景,測試產品的可靠性、性能等;
  • 一方面是積累更多早期用戶,找到對的客戶來使用、打磨產品,才是PMF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 另一方面則是營造期待和需求,通過提前宣傳和吸引市場關注,營造更大的用戶需求和期待,在正式上市時獲得更好的市場反響。

正式上市后,Snowflake取得了非常棒的效果:

  • 在上市首年就吸引超過 500 家企業客戶,包括許多知名的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
  • 2016財年,實現約6000萬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超過300%。

憑借其創新的云數據倉庫解決方案, Snowflake 在業內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初次露面就建立了獨特的品牌形象和技術優勢。

四、迎接成年禮:5大營銷支柱讓營收破1億美元

2016年初,Denise Persson加入Snowflake擔任首席營銷官,帶領公司開啟基于數據驅動的規模化營銷增長。

這位姐很厲害,1996年參加工作時沒有選擇加入大公司,而是加入了一家法國初創公司Genesys,在那里一干就是12年,升遷六次,27歲就成為了全球營銷副總裁。在這12年期間,她在全球 25 個國家開設了辦事處,參與了 14 家公司的收購,并擁有了第一次 IPO 經歷。

話說回來,1億美元是企業級SaaS公司可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門檻,也通常被認為是企業“成年禮”。Denise Persson在Snowflake突破1億美元營收后,分享了她關于營銷如何支撐業務增長的思考,并總結為五大營銷支柱:

支柱一:Create strong positioning

定位是營銷的基石,正如房屋的地基一樣,如果地基不穩固,墻體就會很容易出現裂縫。因此,創建一個強有力的定位,對于避免營銷中的漏洞至關重要。

Snowflake通過咨詢公司,借助“焦點小組”模式與真實潛在客戶進行深入討論,確保定位能夠與那些不了解Snowflake的人產生共鳴。

大多數公司只與現有客戶或潛在客戶進行幾次訪談,但遠遠不夠。因為定位需要對公司下一階段的增長負責。

如下圖所示,Snowflake一旦確認了定位,這句“專為云而生的數據倉庫”便會無處不在。

支柱二:Be the most customer-centric

Snowflake始終將客戶放在第一位,所以從一開始就決定創建行業內最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團隊。

一是通過與銷售人員的日常會議,確保始終掌握客戶需求。Snowflake的營銷團隊幾乎每天都會與銷售人員舉行會議,及時了解營銷需要解決哪些最重要的問題。

二是通過客戶顧問委員會、年度客戶調研(NPS)來收集客戶反饋,并據此調整營銷策略。Snowflake會檢查并跟蹤客戶旅程的每一個環節,任意環節如果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全員上陣”調查問題所在并加以解決。

早期,為滿足客戶需要,擴大內容開發,Snowflake幾乎讓每位員工都參與撰寫文章、制作視頻。這些內容都專注于客戶想要了解的內容,幫助Snowflake建立信任和信譽。這是大多數B2B公司所缺乏的。

支柱三:Build for scale

很多ToB初創公司的營收在達到2000萬美元后會經歷增長放緩,因為整個公司的工作流程還是手動的,以及營銷技術堆棧、流程沒有建立在可擴展的基礎上。

2017年,這一年Snowflake的年營收約為9600萬美元。在這一年,Snowflake的每次全體會議上,討論的最大話題幾乎都是關于自動化。

自動化是ToB初創公司實現快速規模化增長的基礎。Snowflake在自動化系統上線之后,才實現免費試用的起飛。如下圖所示,是目前Snowflake營銷團隊正在使用的系統全景圖。

支柱四:Be bold

ToB初創公司大多預算有限,要想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并與大型公司、知名品牌競爭,應該怎么辦?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效益最大化?

Snowflake營銷團隊選擇了——大膽。

作為創新產品,Snowflake有宏偉的愿景,創造一個大膽的品牌也與其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相契合。大膽當然有風險,但也是獲得關注的最佳機會。

101高速公路(US Route 101)是硅谷的主要交通動脈,從南部的洛杉磯一直延伸到北部的舊金山,全長超過1500公里,連接無數的科技公司總部,如Google、Apple、Facebook等。

Snowflake早期投入大量預算,在101高速公路上打了很多有意思的廣告,如“LOVE IS BLIND. DATA IS NOT”、“YOUR DATA LAKE JUMPED THE SHARK” 等。與此同時,每塊廣告牌都在重復、重復、再重復同樣的定位。

Snowflake在營銷上有多舍得花錢?以21年Q2的數據為例,營銷費用接近1億美金,而這一Q的總營收才2.72億美金。

當然,猛投錢也讓Snowflake早期快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據Snowflake自己統計,至少有一半入職的新員工坦言,第一次聽說Snowflake是從廣告牌上。(PS:線下廣告很難用數據衡量效果,入職調研,是這位CMO建議的衡量方法)

除了費錢的“大膽”,也有不費錢的”大膽“。

Tech Marketing 是美國科技公司常用的營銷手段,老牌企業級軟件巨頭Oracle一直是”飽受攻擊“的對象,這次也不例外。

此前的文章《Salesforce:英雄主義+游戲化,學SaaS鼻祖用社區激活全球百萬用戶》中也有提到——Salesforce早期也通過Tech Marketing,高舉“No Software”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作為新興云數據庫倉庫代表,Snowflake的工程師時不時會在各大論壇,發布措辭激烈的測評帖子,挑戰一下傳統數據庫廠商代表Oracle的地位。

這種挑釁從最初的混戰,后來轉變為理性的技術探討,有時惹急了還會收到Oracle的官方下場回應。長此以往,Snowflake也在技術、分析師圈層建立起了一定的知名度。

支柱五:Align with sales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銷售和營銷團隊需要作為一個團隊來共同工作。

Snowflake快速增長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一開始就實現了整個公司的強大一致性——對齊點是圍繞 Sales Pipeline。

CMO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確保每一天,營銷團隊都能與銷售團隊保持100%的合作,并始終保持相同的執行力。

在Snowflake的早期,CMO每周一早上都會與八位銷售發展代表一起制定營銷計劃。如今,這兩個團隊加起來有超過1000人,仍然保持著相同的對齊。

五、規?;鲩L:ABM推動全球擴張

從2018年開始(含新冠肺炎期間),Snowflake 在不到15個月的時間內產品收入增長了300%,其中的關鍵戰役就是ABM(目標客戶營銷)的開展。

ABM將「營銷」和「銷售」的重點放在符合ICP(理想客戶檔案)的少數企業上,以「最大限度提升目標客戶的轉化潛力」為共同目標。核心在于兩點:

  • 一是一致性,需要跨多崗位協同作戰;
  • 二是個性化,為目標賬戶在不同觸點,定制互動內容。

SnowflakeABM的目標

目前,很多B2B企業的營銷團隊已經不再側重單個渠道的衡量,而是轉向整體渠道視圖。

因為,這更能讓營銷同學團結在同一個目標下,共同推動營收增長。Snowflake ABM 的目標分為兩個:

  • 主要目標:已預約演示的賬戶百分比。通過確定多少目標賬戶成功預約了演示,來衡量營銷活動的效果。
  • 次要目標:
    • 賬戶互動:目標賬戶訪問 Snowflake 資產,如網站、白皮書、案例研究等。
    • 機會率:基于預約演示的目標賬戶中,進一步轉化為商機的比例。

這種衡量方法強調目標賬戶的高質量互動體驗,讓營銷人員可以專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而銷售團隊則集中于構建客戶關系。總體目標是通過協同作戰推動業務增長。

SnowflakeABM團隊的配置

如今, Snowflake的ABM團隊已經有21位同學,分為四個團隊??:

新興市場Team:負責高價值的潛在賬戶、意向賬戶。主要職責有:

  • 市場研究:通過市場調研獲取相關數據,分析新興市場潛力,幫助 Snowflake 更好地理解新市場的需求和特性。
  • 市場開拓:負責開辟新的市場機會,特別是在尚未成熟或開發的地區或行業。
  • 品牌引入:將 Snowflake 的品牌和產品引入新市場,通過各種營銷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
  • 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和維護新興市場中的合作伙伴關系,包括渠道合作和戰略聯盟。

企業Team:負責北美6個主要地區。主要職責有:

  • 大客戶管理:負責公司最大的企業客戶,確保這些客戶得到一流的服務和支持。
  • 定制化解決方案:根據大企業客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和產品服務,以滿足其特定需求。
  • 客戶保留與擴展:在客戶生命周期內實施客戶保留策略,同時尋找增值銷售(upsell)和交叉銷售(cross-sell)的機會。
  • 高層互動:與客戶高層管理人員保持緊密聯系,了解其戰略需求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行業Team:負責7個關鍵行業的主要賬戶、客戶。主要職責有:

  • 行業研究與洞察:深入研究和分析特定行業的趨勢、痛點和需求,確保 Snowflake 的產品和服務能夠精準匹配行業需求。
  • 行業解決方案:開發和推廣針對特定行業的解決方案和用例展示,幫助不同的行業客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Snowflake 的產品。
  • 行業活動與內容:組織行業相關的活動,如研討會、會議、白皮書和案例研究,通過這些途徑提升在特定行業的影響力。
  • 行業關系維護:與行業協會、領軍企業和意見領袖建立并維護關系,確保 Snowflake 在各主要行業的強勁定位。

激活中心Team:負責全球項目管理、賦能,以及數字化營銷所有技術棧的管理。主要職責有:

  • 營銷自動化與執行:負責實施和管理 ABM 活動的各類自動化工作,確保營銷活動高效運行。
  • 內容和渠道管理:制定和分發營銷內容,通過多種渠道(如郵件、社交媒體、網站等)最大化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 數據分析與優化:持續監測和分析營銷活動的表現,提供及時的反饋和優化建議,以提高ROI。
  • 技術支持:維護和優化用于 ABM 活動的技術堆棧,確保工具和平臺處于最佳狀態。

SnowflakeABM的4層技術棧

B2B采購的決策周期長,通常需要3-6個月甚至更久,對于營銷團隊來說,多渠道持續觸達至關重要。Snowflake 的ABM技術棧分為4層??:

1)智能層

這一層將第一方、第三方數據源整合至Snowflake中,描繪出目標賬戶與Snowflake互動的“誰”、“在哪里”以及“何時”的全貌,并在此基礎上創建線索評分、意圖算法。

Snowflake傾向于自建線索評分標準,完全掌控買家旅程,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這層使用的工具包括:

  • Snowflake(數據倉庫,中國對標產品如SelectDB)
  • Bombora(B2B意圖數據,中國對標產品未知)

這一層對數據治理的要求非常高,決定了:

  • Snowflake能通過細致的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識別出具有最高潛力的客戶群體。這些細分不僅僅基于行業、規模或地理位置,更是深入分析潛在客戶的業務挑戰、技術使用情況及購買行為,從而確保營銷活動的高度相關性;
  • Snowflake能構建詳細的客戶畫像,使得營銷團隊能夠創建高度個性化的,從電子郵件、社交媒體到定制化的內容營銷,每一步都精準對接客戶的具體需求和興趣點。

2)激活層

激活層的作用是將智能層收集的數據轉化為針對每個潛在客戶的ABM體驗。

通過識別哪些賬戶正在積極瀏覽Snowflake網站或研究相關產品,使得ABM團隊能夠在客戶意向和興趣最高時,向正確的人群傳遞相關的信息和行動號召。

例如,Snowflake可以觸發定向廣告,展示給目標賬戶,再鏈接到個性化的ABM微站點,直接針對該賬戶的具體應用場景進行溝通。這層使用的工具包括:

  • Mutiny(個性化網站體驗,中國對標產品未知)
  • Rollworks(端到端的ABM,中國對標產品如致趣百川、徑碩、火眼云等)
  • LinkedIn(B2B職場精準投放,中國對標產品如脈脈)

這一層對自動化的要求非常高,決定了:

  • Snowflake能通過工具確保營銷與銷售流程的無縫銜接。自動化工作流程,如動態內容生成、觸發式郵件和智能推薦系統,能夠高效地管理大量的個性化營銷活動,同時保持每一次互動的質量;

3)參與層

這層是傳遞激活內容的渠道。Snowflake將其ABM計劃與銷售團隊緊密集成,因此既能通過SDR團隊(外呼)也能通過線上團隊(引流)來實施激活。這層使用的工具包括:

  • Outreach(銷售自動化,中國對標產品如銷售易、紛享銷客等)
  • Reachdesk(B2B個性化禮品贈送、客戶體驗管理,中國對標產品未知)
  • LinkedIn

這一層對團隊協作的要求非常高,決定了:

  • Snowflake的銷售與營銷團隊能緊密合作,形成“一個團隊”文化。營銷團隊負責創造引人注目的內容和體驗,而銷售團隊則基于這些內容與客戶建立深度對話。雙方共享情報,協同制定策略,確保營銷活動能夠有效地轉化為銷售機會。

4)優化層

這層用于分析所有績效數據并提出未來調整的建議。隨著Snowflake不斷開拓新市場,需要清晰地看到哪些策略有效、哪些不夠理想,以便持續迭代。

這些洞察數據會被匯總,ABM負責人、客戶執行經理(AE)、SDR等協作方,會每兩周一次會議對此進行共享、討論。這層使用的工具包括:

  • Snowflake
  • Rollworks
  • Tableau(數據分析,中國對標產品如神策數據、GrowingIO)
  • LinkedIn

這一層對數據分析的要求非常高,決定了:

  • Snowflake能夠建立一個反饋循環,持續監測ABM的表現,并基于數據反饋進行策略調整。通過A/B測試、客戶反饋收集和營銷效果分析,Snowflake能夠不斷優化ABM策略,確保每個階段都能更好地滿足目標賬戶的需求,同時尋找新的規?;鲩L機會。

以上各層協同工作,構成Snowflake高效、數據驅動的營銷體系,確保營銷活動的高度個性化與效果最大化,同時也促進了團隊之間的緊密合作與持續優化。

如今,Snowflake的業務已經遍布北美、歐洲、亞太、拉丁美洲、中東、非洲等多個多家和地區,ABM一直在全球擴張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未來已來。

AI時代的Snowflake從換帥到升級定位(PS:最新定位升級為“ AI Date Cloud”),正進行一系列適合新時代的組織變革、策略升級。尤其是其營銷增長,也正在借助AI、LLM變得更精準、更高效,可能將顛覆現有工作模式。后續Snowflake有相關實踐,我們也將持續關注和同步???

BTW,感覺國內企業級軟件廠商的數字化營銷增長都還沒玩溜,國外已經進入到 NEXT level——AI時代的營銷了??

【有興趣的話,你還可以看看】

趨勢研究篇《1.6萬字深度研究:接連創造高估值、高增長神話的PLG SaaS》

案例研究篇《HubSpot:坐擁千萬級私域流量,MA SaaS 巨頭如何做內容營銷?》

專欄作家

羅蘭,微信公眾號:B2B運營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禕2B運營實戰:我如何帶增長團隊做私域獲客》作者,前易觀內容增長總監,擅長B2B內容驅動增長,累計為企業獲客數萬。

本文由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