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回答,解讀網易云音樂為什么要設計三個推薦功能

17 評論 28001 瀏覽 162 收藏 17 分鐘

很多人初次接觸網易云音樂都有種個性化推薦好棒的感覺,但是云音樂關于音樂卻有三個推薦功能,這是為什么?本文從三個角度為你解答!

本文分為三部分:

  1. 了解云音樂
  2. 了解個性化推薦
  3. 個性化推薦功能分析

1.云音樂發展現狀

前陣子網易云音樂團隊干了件轟動杭州人的事,杭州市地鐵1號線和整個江陵路地鐵站印滿了云音樂精選熱門樂評,網易云音樂一夜之間成為了媒體們關注的聚焦點。(趕個新潮,用微信指數搜索“網易云音樂”,不難發現網易云音樂因為這次營銷活動使得熱度激增。)

(數據源自微信指數)

網易云音樂作為音樂產品的后起之秀,2016年用戶量就突破了2億,云音樂有別于傳統音樂產品作為曲庫和播放器的工具形象,以幫助用戶發現音樂,分享音樂為核心搭建了一個有獨特氛圍的音樂社區,吸引了眾多高端年輕群體的青睞。

2.產品功能分析(發現音樂)

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產品,此處應該上個功能架構圖。(雖然圖片打開率幾乎為0)

(產品功能架構圖)

2.1先了解一下個性化推薦到底是什么?

云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私人FM、每日歌曲推薦、推薦歌單。

互聯網時代是懶人時代,人們越來越傾向于使用智能化的產品來減少選擇成本和時間成本,個性化推薦的商業價值也就顯現了出來。

而個性化推薦在音樂領域的應用場景有哪些,用戶有哪些需求?我們就以云音樂為例,分析其目標用戶,看看個性化推薦解決了哪些痛點。

2.2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

云音樂用戶群為追求音樂品質的的85后-95后的年輕群體(年齡段),其中有音樂人、作詞作曲人、音樂發燒友以及普通音樂愛好者(身份)。

情景模擬:

用戶A:趙歡,26歲,音樂人

場 ?景:作為音樂人需要聽大量的音樂找到創作靈感以及獲得音樂技巧上的借鑒,通過搜索和排行榜很難找到冷門且適合自己曲風的音樂,點開私人FM,系統根據她的口味推薦了一首她從未聽過的新歌,趙歡興奮極了。

用戶B:陳佳佳,27歲,家庭主婦

場 ?景:在做家務的同時需要音樂的陪伴來愉悅自己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無法做到做家務的同時還思尋著聽什么歌好,于是點開私人FM,系統推薦了一首她大學時代最喜歡的歌,陳佳佳突然有種云音樂很懂自己的感覺。

以上兩個用戶用例(但不局限于以上兩個場景)很好地說明了個性化推薦在音樂產品上的應用場景,為專業音樂人提供靈感為普通用戶節省時間獲得優質推薦,個性化推薦功能能帶給用戶驚喜,讓用戶有產品很懂自己的感覺,從而拉近用戶與產品之間的距離,增加用戶粘性。

平臺方、音樂人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音樂制作成品的門檻越來越低,每天都會有許多新歌誕生,而個性化推薦很好地解決了冷門歌曲無人問津的問題,小眾音樂人的作品也有機會被推薦給適合的人提高自身知名度,作為平臺方也能盤活曲庫資源使得長尾音樂作品得以曝光獲取更多的收入。

2.3個性化推薦算法

個性化推薦功能早已成為眾多音樂產品的核心功能,如豆瓣FM、蝦米音樂等,各個產品的算法不盡相同,但基本原理還是一致的,只是不同產品會根據自己用戶不斷進行算法優化。本文由于篇幅原因簡單介紹一下應用最廣的協同過濾算法。

協同過濾在音樂產品應用上分為兩類,一類是Base用戶,一類則是Base音樂本身。

Base用戶:

如果用戶A和用戶B相似性高,那么用戶A喜歡的很可能用戶B也喜歡。舉個栗子,用戶A喜歡聽周杰倫的《告白氣球》、薛之謙的《演員》、趙雷的《成都》,而用戶B喜歡薛之謙的《演員》、周杰倫的《告白氣球》、李榮浩的《模特》。那么由于兩個用戶音樂口味相近,就可以將《成都》推薦給用戶B,將《模特》推薦給用戶A。

Base音樂:

根據音樂眾多因子(節奏、感情基調、歌詞、歌手等)判別不同音樂之間的相似性,如果用戶喜歡一首歌,則將這首歌相似性較高的音樂推薦給他。

對個性化推薦系統有了一定了解后進入正題?

3.云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分析

云音樂面向的用戶群體不局限于高端且年輕化的人,并不排斥其他特性的用戶使用云音樂,從而擴大市場,但眾口難調,云音樂是如何把個性化推薦功能設計得盡可能完美呢?云音樂打出了私人FM+每日歌曲推薦+推薦歌單的組合拳。

(功能界面圖)

1.組合功能低風險高收益

  • 問:網易云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為什么要設計三個?
  • 答:這是彌補技術上的不足!

用戶對于個性化推薦的歌曲有兩種需求,一是喜歡聽的歌(準確度),二是沒聽過的歌(多樣性)。然而這兩種訴求在個性化推薦算法中是矛盾的,也就是說不能夠同時滿足高準確度和多樣性。

在證券投資中風險和收益一直是正相關的,那么單一的個性化推薦功能也是如此。而組合投資能夠很好的降低風險又能確保一定的收益,這也就說明了個性化推薦需要組合功能的原因。

那什么樣的功能組合才能達到收益風險最佳峰值呢?

我們不妨假設云音樂三個功能的組合是最佳組合且定義各個功能準確性和多樣性的閾值。(便于分析)

(強度:1 低 2 中 3 高)

有了上面各個功能的個性化算法強度表,我們再來看看算法載體(也就是功能)的設計邏輯。

(以下分析均局限于算法與功能之間的匹配邏輯關系不包括其他因素。)

私人FM(準確性低、多樣性高):多樣性高的結果是能為用戶帶來新鮮感,如果發現了一首從未聽過但特別喜歡的歌,會帶來驚喜感,調動用戶正面情緒??墒怯捎跍蚀_性低,很可能新歌很不符合用戶口味,所以功能設計上要便于用戶切換歌曲,于是在私人FM播放界面可以發現有【刪除】、【下一首】兩個按鈕用于切歌。私人FM的關鍵字在于切換。

每日歌曲推薦(準確性高、多樣性低):準確性高使得每日推薦的20首歌曲不讓用戶覺得討厭,為什么說是不討厭而不是喜歡,因為喜歡是需要系統推薦結果超出用戶期望,是更高層次的需求,那么20首推薦曲目組成的播放列表為什么能夠成為這一算法缺陷的解決方案?播放列表代表著可瀏覽、可操作,給予用戶一定的控制權來彌補推薦結果無法帶來許多驚喜的不足無疑是最好的妥協。就好比如國債投資這種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你能很好的控制投資退出時間,控制權帶來的安全感彌補了低收益的低滿足感。每日歌曲推薦的關鍵字在于可控。

推薦歌單(準確性中、多樣性中):推薦歌單有別于其他兩個個性化推薦功能,它準確性多樣性的閾值不只是由算法決定的,更多的是它功能形式所決定的,首先把功能的面向對象分為兩類,一類是個體用戶,一類是UGC歌單,系統將用戶和歌單分別打上標簽進行匹配這確保了一定的準確度,由于UGC歌單是由用戶自己創建的,而人本身就具有多樣性,所以UGC歌單就帶有了多樣性的特點,兩者糅合便很好的保證了準確度和多樣性共存。推薦歌單的關鍵字在于匹配。

技術上難以攻破的缺陷需要產品設計組合功能來彌補,云音樂的個性化推薦功能組就是很好的例子。(論PM重要性)

2.個性化體驗由淺入深

  • 問:網易云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為什么要設計三個?
  • 答:這是引導用戶不短深入產品的過程!

從操作流程上分析

三個功能從看見功能Button到最終獲得推薦曲目的步驟是個由簡至繁的過程:

  • 看見私人FM>【點擊私人FM】>獲取音樂(2步)
  • 看見每日歌曲推薦>【點擊每日歌曲推薦】>看見推薦列表>篩選中意曲目>【點擊中意曲目】>獲取音樂(5步)
  • 看見推薦歌單>【點擊推薦歌單】>跳轉歌單頁面>發現三個口味標簽>篩選口味標簽>【點擊口味標簽】>看見口味標簽下的推薦歌單>篩選歌單>【點擊歌單】>瀏覽歌單列表>篩選中意曲目>【點擊中意曲目】>獲取音樂(12步)

我們可以發現私人FM能較快的體驗個性化推薦而每日歌曲推薦次之,推薦歌單則最為繁瑣。

三個功能對應著三種用戶階段:

私人FM=新用戶:私人FM置于首頁黃金位置,新用戶初次體驗的產品功能大概率是點擊它,所以應該做到一點即用,較多的操作會造成一定量的用戶流失,而用戶在快速體驗產品個性化推薦的魅力之后才了解其他功能的欲望。

每日歌曲推薦=普通用戶:新用戶使用私人FM過后需要不一樣的體驗來滿足個性化需求,每日20首歌曲推薦對用戶來說是可預知的,20首上限的設定造成用戶物以稀為貴的感覺,會珍惜每日的推薦,而每日更新無法回看以往推薦的設定,會讓用戶覺得一天不看就錯過了什么的緊迫感。

推薦歌單=深度用戶:歌單是云音樂連接個性化推薦和社交的重要橋梁,推薦歌單是個性化推薦功能最后一環,在深度體驗了推薦歌單之后,用戶會得到歌單可被分享和推薦的認識,很可能會產生自建歌單的沖動,而歌單在云音樂中具有社交屬性,用戶可以互相收藏、評論、分享歌單,而且歌單在個人主頁中也反映了個人音樂風格,讓用戶能夠更好地展現自己給他人。

3.發現音樂的參與元素由少到多

  • 問:網易云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為什么要設計三個?
  • 答:這是滿足不同用戶對發現音樂的不同需求!

個性化推薦除了推薦用戶喜歡的歌這一使命外,還肩負著發現新音樂的重任,而三個個性化推薦功能的推薦參與者卻不盡相同,體驗自然不同。

  • 私人FM:系統
  • 每日歌曲推薦:系統+自己
  • 推薦歌單:系統+自己+其他用戶

前面有提到三個功能的發現音樂概率是私人FM>推薦歌單>每日歌曲推薦,而如果要算發現一個喜歡的新音樂的概率卻不能得到很好的計算,因為這里面有個時間/操作成本問題(見下圖)。

圖中反應了三種功能發現喜歡音樂的時間成本,私人FM由于只有系統參與推薦,有可能第一首歌就能夠打動用戶,也可能長時間推薦還是沒讓用戶感到驚喜。而每日歌曲推薦由于自身可控可瀏覽的特點,用戶及時未能在列表中發現喜歡的音樂也不會耗費較長時間。而推薦歌單由于參與推薦的元素復雜性,用戶花的時間越長發現新音樂的概率也就越大,呈一定的正相關。

而這三種功能也對應著三種心理模型,也對應著三類職場人(來點趣味):

私人FM:冒險型。這類人不顧旁人勸阻,始終相信自己愿景的創業者,不怕失敗,堅守“老子就是對的”的信條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例如馬云。

每日歌曲推薦:穩中求勝型。這類創業者的原則是“不斷試錯,不行就撤”即便失敗了也不會造成較大的損失,還有精力進行下一次試錯,直至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為止。

推薦歌單:腳踏實地積累型。而這類職場人更相信腳踏實地能獲得最后的成功,加入公司從底層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成為人生贏家。

所以,你屬于哪一類職場人呢?

 

作者:Lison,大三在讀求產品策劃實習,坐標杭州。

本文由 @Liso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分析的較少,沒什么根據,這是在介紹功能吧?還是體驗報告?

    來自北京 回復
  2. 有些強行分3點了
    還有推薦電臺、推薦MV、推薦專欄的。
    個人認為不是因為要從淺到深做系統推薦-系統+個人可選推薦-系統+自己+其他用戶這種邏輯做推薦,而是因為單曲/MV-歌單/電臺這種產品邏輯發展出的單曲推薦-歌單推薦。有些強行把歌單推薦放到更加自定義的推薦模式的范疇中了

    來自浙江 回復
  3. 怎么聯系?

    來自浙江 回復
  4. 寫的很好,把錯別字改改就更好了 ??

    來自北京 回復
  5. 寫得好棒啊 我也是大三坐標杭州 加油!

    來自浙江 回復
  6. Base 用戶的邏輯是不是寫錯了 寫的是協同過濾的邏輯吧

    回復
  7. 哈哈有緣

    回復
  8. 好精彩的分析。但是,好奇這樣的劃分滿足不同需求,普通用戶能感知到嗎?在產品上或者運營上的應該有些引導呀,但我笨拙沒感知到。不知道作者怎么看的捏? ??

    來自福建 回復
    1. 好的產品設計對用戶是潛移默化的,而不需要去特意引導。而我是怎么發現的,其實就是用產品思維去深入思考罷了,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主要是為了分享討論罷了。

      來自浙江 回復
  9. 感謝分享??拓寬了思路

    回復
  10. 哈哈哈

    回復
  11. 分析得很透徹 學習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一起進步。

      回復
  12. 想問下這些答案是樓主自己思考的還是真的就是由于以上幾個點才這么設計的嗎?

    來自上海 回復
    1. 你覺得是分析得對它就對
      覺得錯那也就錯
      產品功能誕生肯定還牽扯諸多原因,成本啊戰略啊甚至是個人愛好。
      我只是看到問題給出自己的思考
      意在分享討論。

      回復
  13. 圖片打開率低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沒有近視

    來自廣東 回復
    1. 道破真相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