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探”為例,解析產品思考的3步驟
文章以“探探”為例,解析了如何運用產品思維來分析問題,希望給各位帶來些啟發。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到底要不要做這個功能?用戶的需求到底有哪些?優先級怎么排?諸如此類的問題。
其實解決這些問題很簡單,只需要一個思維模型就能解決,這個模型只有三步,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WHAT、WHY、HOW“模型,(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模型,其實任何其他的思維模型和科學理論都是由他來的。)
- WHAT:就是我們的用戶是誰?定位是什么?現狀是什么,目標是什么,問題是什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哪些資源(人力、財力、時間,工具、技術等),怎么能得到這些資源等等?
- WHY:就是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案?方案的優缺點是什么?有沒有風險、風險有多大、有沒有應急措施?這個方案會帶來什么影響?這些影響能用哪些指標進行衡量等等?
- HOW:就是這個產品具體怎么進行實現,分幾個部分,有哪些步驟?每一步的實現需要哪些資源?
一般來說,產品經理更多的是關注于“WHAT”和“WHY”,至于“HOW”有時候是交互、UI和程序猿要考慮的。
前天“探探”剛剛D輪融資成功,那今天就借勢以”探探”為例,把上面的模型運用到”探探“的分析中。
“探探”的基本信息
- 目標用戶:16—30歲左右的附近陌生人
- 產品定位:年輕人剛剛接觸社會,都是思春的少男少女,有渴望邂逅陌生人(尤其是異性),希望遇到自己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的需求,探探基于此滿足了目標用戶的這個需求。
- 解決方案:通過雷達探測用戶A附近同樣使用探探的用戶B,發現后用戶A通過觀看用戶B的信息(照片、年齡、距離、標簽、星座等)來決定自己是否對其感興趣。感興趣右滑,不感興趣左滑(其實就是看臉),當A和B都互相對對方感興趣,則配對成功。兩人成為好友,進一步聊天。
功能思考
“探探”的邏輯是提供一些其他用戶的基本資料來讓用戶A判定是否對其感興趣,那么要給出什么信息才是用戶A想要的呢?
探探給出的答案是百分之八十的照片加上百分之二十的其他信息。(年齡、距離、星座、標簽)
那探探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信息呢?
- 在現實社交中,我們就是“以貌取人”,以相貌為第一印象。而網絡社交必定要尊重人們這一習慣,以此作為藍本來做網絡社交。
- 照片比起文字更直觀,形象可感。
- 生存和繁殖是動物的兩大目標,而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保留了這兩天性。(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會盯著路邊廣告牌上穿著暴露的美女看的原因。)所以,異性的照片(尤其是美女)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繁殖的欲望,促進多巴胺的分泌,使用戶興奮。
(多巴胺是一種控制情欲、興奮、和愉悅的激素。墜入愛河的兩人大腦的多巴胺等激素含量會增加。吸毒的人多巴胺分泌也會增加。理論上來說,熱戀中的兩個人的感覺是和吸毒品的人感覺是一樣的。所以,沒談過戀愛的同學吸兩口大麻就知道戀愛是一種什么感覺了。)
- 年齡能讓用戶選擇歲數相仿的異性; 而距離也影響進一步交往意愿的強弱;大多年輕人都相信星座,對星座感興趣;標簽則讓用戶簡單了解對方的性格。
匿名暗戀表白功能
就是在手機通訊錄中選擇聯系人,然后探探就會給用戶選定的聯系人發一個信息,說有人用探探給你發了個匿名表白信息,讓你快去看看。
對于一些25歲以上的人來說可能這是一條騷擾宣傳信息,并不會理睬;但對于一些初入社會的少男少女來說,對愛情充滿憧憬,充滿好奇心,會讓他們在收到信息后大多選擇下載探探,然后去一探究竟,對于年齡偏大一點的用戶也不會幼稚到這樣玩。不過即使如此,我也相信,這一功能在一定時期讓探探的用戶量發生井噴式增長,而且用戶年齡以16-25歲居多。
功能優缺點分析
優點:
- 用探探自己的話來說,解決了少男少女們既憧憬愛情又感到害羞的矛盾心理,而且不會感到尷尬。
- 這一措施讓用戶心甘情愿變成了探探的推廣人員,把自己的利益和用戶的需求捆綁在一起,高,實在是高。
缺點
- 對于一些已經經歷過滄桑的人來說,這樣的消息可能算是騷擾,進一步加劇反感,可能會喪失這一部分用戶。
- 這個功能在前期剛剛推廣時效果會很明顯,但隨著用戶量的穩定,邊際效用遞減,最后可能就沒有人再用這個功能了,除非有大量新的年齡在16—25的用戶涌進。
其他人性化功能
1.新手引導
為什么要做這個功能呢?
- 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尤其是新手),而這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 用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比如說匹配不到人聊天),會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呢?可能會,但也有可能會認為這是app的問題;而這個功能在解決用戶問題的同時其實也對用戶施加了一個心理暗示“你玩不好雖然是你自己的問題,但我還是要幫助你”,這樣很多用戶就不會再認為是app的問題,反而會對app的人性化感激,會減少一些用戶在滿足不了自己需求時直接離開的可能性。
2.設置
這個用戶體驗做的挺好,比如你要改變一些設置,把搜索范圍從30km改到60km,直接改完就好了,沒有確認和保存這一步驟。而大多app在修改信息后,經常會有確認和保存這一我認為是多此一舉的步驟。
為什么呢?
1.用戶在修改信息之前肯定是已經想好的啊,為什么要再加一步,提高用戶的操作成本呢?(當然如果是機密,支付密碼等這些關系重大的信息可以再加一層保險鎖),但我要是只是改個年齡、改一下基本信息,那一道保險鎖有必要嗎?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而且很多用戶為什么很不愛用修改信息這個功能(至少我不喜歡用,看見就煩),很大原因就是步驟太復雜,操作成本太高,而如果降低操作成本,把保存確認這一步去了,就算用戶基本信息寫錯了,也可以隨時改回來,而且也愿意改。為什么?操作成本降低了嚒。
2.假如運營要做一個活動或者產品要進行迭代,對用戶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如果由于操作成本過大而造成用戶沒有及時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進行修改信息,那其實分析得到的結論可能是錯誤的,那么活動和迭代其實作用不大,而且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如果你沒完善信息,探探不會強迫你,但等你長時間匹配不到人的時候,會告訴你,完善信息能提高匹配率。
為什么要這樣呢?
用戶是上帝啊,你讓我干什么我就干是什么嗎,而且填信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我就是不填,你能怎么我?探探說,不填就算了,我尊重你的選擇。但在你長時間匹配不到人的時候,探探突然跳出來說,好孩子,還是把信息填一下吧,填完信息有大把大把的妹子在等著你。
(雖然我認為能不能匹到人這件事其實和完善信息關系不大,主要還是看臉),但這時大多人就乖乖的去填信息了。
所以,對待用戶,不能用強,誰都不喜歡,大家都喜歡被溫柔的對待。
用戶量的變化
我認為探探的用戶量是會先極速增長,再緩慢增長再平衡,再有所下降,再動態平衡。
為什么呢?
探探的前期用戶可以分成這幾類
- A:漂亮的女生
- B:不太漂亮的女生
- C:帥氣的男生
- D不太帥氣的男生
當前期A、B、C、D同時使用探探的時候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首先,這里有一個前提就是大多用戶都是以照片美不美、帥不帥作為判定對一個人感不感興趣的主要標準的。當然,我相信這個前提是成立的,理由上面已經說過了。
那么A和B都對C感興趣,對D不感興趣;C和D都對A感興趣,對B不感興趣。
所以,出現的情況就是A和C會配對,而A和D、B和D、B和C都很少配對成功。為什么會這樣呢?
人在掌握選擇權的時候都喜歡高估自己,B和D會想我顏值這么高,而且主動權在自己手里,既然有這么多美女(帥哥)我能選,那我為什么委屈自己選擇不太好看的呢?意識不到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而A和C也當然不會去選擇B和D。
所以,這樣的結果就是在經過前提用戶迅速增長的時期后,只有A和C才會經常匹配到人,而B和D很長時間匹配不到人,得不到好的反饋,就會有離開的可能,所以,探探現在的用戶大多都是美女和帥哥(同學們,聽見沒,現在玩探探的都是美女和帥哥,下面怎么辦自己看著辦,只能幫到這了)
(這是我用su簡單的做的探探用戶量的變化,太丑了)
如果探探已經發生了B和D的用戶流失,那么我認為探探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挽回這部分用戶。但如果想留住B和D,那么就要對規則進行一些修改,這個問題的主要矛盾其實就是B和D匹配率低,和人聊天的需求滿足不了那么,下面是一些建議:
- 先給這些流失用戶發消息,說有人對ta感興趣,并成功匹配4—5個好友給他們聊天
- 對每天用戶能看的人數進行限制,比如每天只能看1000個人,那么用戶再進行選擇的時候就會比以前謹慎,要求就會降低,會增加匹配率,這樣雖然用戶進行選擇的時間少了,但因為匹配率提高,用戶用探探聊天的時間會增加
- 用戶每右劃5次增加1次右滑喜歡的機會,這一條如果單獨拿出來,可能沒什么作用,B和D的匹配率還是不會提高,只會提高A和C的匹配率;但有2作保障的提前下,A、B、C、D的匹配率都會增加
- 設置好友度功能,不同的好友度有不同的玩法,這樣也能刺激用戶的聊天時長,既滿洲了用戶的聊天交友的需求,又有一定的神秘感,也增強了兩人的親密感
- 設置稱號功能,比如一個用戶匹配成功二十個好友,就給ta一個稱號,這樣獎勵用戶,用戶收到好的反饋,會降低選擇要求,增加匹配率
上面的建議是一些針對流失的B和D的用戶,挽回好留住B和D的一些方法
現存問題
下面是我在使用和調研過程中發現的探探的一些問題。
1.新用戶前期匹配率低
這是由探探的交友模式造成的,新用戶在成功匹配到其他用戶前必定要經歷被別人喜歡和自己喜歡別人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但如果這個過程過長,用戶長期接收不到好的反饋,就會離開。因為用戶來就是為了交友聊天的,長時間沒有人聊天,那有什么意思,當然就走了。(尤其對于男生)
這個問題的主要矛盾是反饋時間過長。
建議:
設置消息提醒,當有人喜歡自己的時候設置消息提醒,立刻決定自己是否對其感興趣,這樣能減短整個反饋時長。
當然,探探應該不會采納這個建議,探探的簡紹是探探不設置消息提醒,采用現在的模式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尷尬。
對此,我想說:
- 要分清主次,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設置消息提醒是否會帶來尷尬,對哪些人群會影響,帶來尷尬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是否有辦法避免尷尬?
首先,我們把用戶在探探上可能遇到的人分成熟人和不熟的人兩類。
對于兩個陌生人在探探上遇見了,如果其中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不喜歡ta,ta會尷尬嗎?可能會,但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因為兩個人之前并不認識,沒有感情基礎,而且被拒絕了后面還有更多的美女帥哥在等著ta,大多數人都不會放心里
那么對于兩個熟人在探探上遇見了呢?
首先,我要說這件事的幾率很小很小,有多小呢?大家都知道“鄧巴定律”:就是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50左右(148人)。這個理論被很多社交產品引用(如Facebook),當然這是對大多數人而言,也有人會超過這個數,一些Facebook的用戶好友超過500人,但我認為,沒有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法,我們要考慮的是大部分人的需求;而且就算按500人算,其中的年齡在16-30而且使用探探又在你附近的異性可能有10多人,當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有2-3個人,而一座城市里使用探探的人數假設有5萬人(我不知道,瞎編的),那么遇到的概率是1/25000—1/5000,就是說你刷5000—25000人才可能遇到一個熟人,而且遇到也不一定感興趣。
所以,我想說的是,其實尷尬的可能真的很??;而且就算感到尷尬也是有辦法的,可以讓用戶自己決定開不開消息提醒,這樣有人開,有人關,而大家又相互不知道其他人是否開沒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匹配率,縮短反饋時長,留住了新用戶,而且大家都不知道對方開沒開消息提醒,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尷尬
2.一些用戶在熟悉后轉到微信
這個問題其實很正常,兩款產品的定位不一樣,探探就好像出來度假,尋找新鮮感,而微信是家,玩夠了肯定會回家的,但在家里呆久了也還是會出來度假的;當然,這也能進行采取一些措施改善。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作者:楊凱,大三學生,創過業,大學看過的書100+。
本文由 @楊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作者分析得很好啊,對探探的模式,優缺點有很深的認識。作者現在哪兒高就呢
探探設計的出發點是幫助用戶快速、高效的找到合適的交友對象。除了解決用戶害羞而不敢作為之外,還可以增加用戶交友的成功率。
現在吹水總是要硬扯一點生物學、心理學、哲學什么的,但是感覺自己本身對這些沒有深入理解的話,就會導致舉得例子生硬且不夠恰當。不是人人都是張小龍。
請你的是 請多指教
感覺很厲害啊,還是我太菜了 ?
大學看過的書100
厲害
怎么不用完整的5W2H來解釋?
可以啊 但我感覺這個是最基礎的
多巴胺都來了,word 哥!產品經理果然是全能
分析的好像不夠透徹,比較淺層
嗯嗯 第一次寫 請多指教
我也寫過探探的分析報告,期待與童鞋交流! ??
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