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小米直達服務需要邁過哪些大坑

3 評論 8103 瀏覽 11 收藏 19 分鐘

小程序止步于小,小米直達服務難道止步于服務?

從6月初開始,伴隨MIUI 8.5的更新推送開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拉開序幕。

本次更新中,直達服務功能是最大的亮點。顧名思義,直接觸達服務,從字面看頗有百度幾年前“直達號”的意味,可惜并不是一類產品。

官方宣稱,直達服務是MIUI提供的新形態應用。它實現了應用“即點即用”的能力,無需下載,秒開立即使用各類應用服務。乍一看,有一絲小程序的影子,仔細一看,簡直就是小程序。

初體驗

小米直達服務目前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入:

  • 應用商店:商店內搜索相應應用名稱,有直達服務應用點擊秒開進入;
  • URL:在搜索或短信推送場景下,點擊URL即可直接啟動對應直達服務;
  • 傳送門:新功能,分析長按內容,智能匹配、跳轉相關直達服務;
  • 全局搜索:下拉屏幕喚起搜索框,與應用商店類似。

目前使用個人來講,習慣性地查找有關應用類的新服務時仍是使用應用商店去搜索,相信大多數用戶也都是如此。其次為URL,應用商店搜不到的就去百度搜,傳送門為新功能,使用習慣的建立仍需一段時間。

目前有限的服務體驗中,個人使用頻率最高的直達服務為餓了么,工具類訂餐服務。

APP內的產品邏輯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單從直達服務的體驗角度出發,與原生APP相似,無需安裝下載,體量無感知,且可以生成桌面圖標,與官方宣稱相符,這也就導致進一步建立與小程序的直接沖突。

目的

我們先來分析下小米做直達服務的目的。

不難看出,在當下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手機廠商使出渾身秩序解數想要留住用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手機 OS 的研發上多下功夫,小米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F在智能手機應用商店提供的服務趨同,小米 OS 如果率先推出直達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于是開啟了整個手機操作系統的簡潔化潮流,同時也是第一個從 OS 端出發打造“小程序”的平臺。

再有,小米直達服務是做了一步很好的防守棋。一旦用戶遷移至其他手機,也就無法再談其它。這時候所要的就是影響力,影響力就是你的規則有多少人遵守。換句話來說,那就是遵守規則能獲得什么好處?

從開發者的角度來看,個人認為目前的好處有三點:

  1. 對于整個安卓陣營來說,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開發規范,從而導致了安卓陣營混雜不堪,嚴重影響安卓的性能及口碑。同時,應用間的互通在當前來看一直是災難性的,也就導致體驗提升并不明顯;
  2. 應用間的首要使用成本居高不下,也就是下載,小程序很好地過度并解決;
  3. 收益。如何幫助這些新進入的開發者梳理信息,無疑是借助小米強大的生態,無所不能。

同時,智能手機一直有兩個痛猶未解決,第一為電池,第二為流量。然而,小米直達服務很好地覆蓋了流量缺少的這個長尾剛需場景。當前,我們經常遇到的一種體驗是:搜索某個功能——引向網頁——要求下載 App。整個過程很割裂,某個環節會讓用戶產生抗拒。輕型應用的存在就是為了省去下載、安裝的步驟,提升核心用戶體驗及OS的市場競爭力。

因此,我們也就不乏可以體會到小米開發直達服務的目的了。為了永無止境的用戶體驗,盡量在安卓陣營脫穎而出,同時上升一個階層,更加貼合小米生態戰略,盡可能地覆蓋APP的使用場景,從而達到幫助友商完成他們業務目標的目的。

差異化與機會

小米直達服務難免要與微信小程序來相提并論。其實個人覺得,小米直達服務的本意并不是直接和微信小程序沖突,畢竟那不是什么好事。微信社交優勢帶來的巨大流量,以及微信支付與線下二維碼的入口結合,無時無刻都在提醒我們:

這塊蛋糕請不要輕易碰,這里是我的。

微信小程序是微信的輔助,覆蓋長尾場景的工具,也是要做一個提供服務的平臺,從而更好地鞏固微信生態帝國。推出的大背景,也是應用商店的分發入口角色已經全面地弱化,用戶越來越少去App store下載新的應用。工具類,以及輕應用,是替代或成為頭部APP的補充應用?;趫鼍靶枨?,快速鏈接聚合應用,替代長尾APP或替代低頻APP是微信小程序的特點。

但小米直達服務不一樣,反其道行之。它的出發點是從手機運營出發,是屬于操作系統層,與其他互聯網公司推出的平臺相比有一定優勢;再加上其與原生應用幾乎相同的性能,可以完美地迎合提升體驗的目的。

那么,小米的機會又在哪里?事實上,微信小程序過于“小”,過于不打擾用戶,這都是微信在參照自己的價值觀打造符合自己產品規則的產品。小米的機會,可能也就源于此。

其實,小米直達服務完全可以做成完整的安卓應用,不局限于小與輕;而且可以與APP無異,有完整的用戶注冊、用戶支付和用戶通知系統,從而打造真正的體驗生態閉環。

發散思考

1、如果我的手機安裝了微信,微信明明有小程序,我為什么還要使用小米直達服務?

個人覺得,微信小程序的場景過于僵硬。說實話我并不看好小程序,只是之前期望太高, 被市場抓住了新鮮感。而過了半年多的現在再看看,不禁要問一問,每天究竟有多少人至少打開一次小程序呢?至少我是不會的。

而小米直達服務的優勢,就在于緊密與場景結合。比如應用商店,個人至今的習慣仍然是找APP就到應用商店,絕不會優先去微信搜索。因為多年以來的第一直覺告訴我,應用商店是大而全的。如果微信里搜不到還要再去搜一遍,多麻煩。

既然如此,那么和上面所說的應用商店逐年弱化不就沖突?實則不然,仔細想想可以不難得出結論:手機OS早已有強大的云服務,尤其是蘋果,使手機間的遷移近乎為零成本,這也就意味著用戶完全無理由去應用商店遷移手機。而獲取新需求或者嘗鮮時,無疑是通過應用商店;否則也就不會有應用寶傾斜資源扶植農藥,導致現在的火爆現狀了,對吧?

再者,緊密與搜索引擎場景結合。比如搜索餓了么,這時候跳出餓了么的落地頁,點擊直接打開直達服務,下單登錄購買支付完成,體驗極其順暢,這要比什么都去微信里解決要舒服多了。吃什么只是最常見的場景,還有許多不常見的,不常見的場景或者需求一般只會去搜索引擎搜索吧?不太可能在微信完成搜索,因為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應用可以滿足這個需求。

2、這么說來,直達服務就無敵了?

當然不是,機會與風險猶在,最大的風險就是MIUI。

所有入口都是依托于MIUI,這也就意味著,小米直達服務的用戶群上限極有可能僅僅2.8億用戶,跨平臺的難點不在框架與技術,而是平臺間的壁壘,想要推到其它手機OS平臺太難。這也就導致了后續問題,如果只在 MIUI 生態內,又很難推動開發者的積極性。

輕型應用的嘗試者有很多,本質上都是在自己的生態內做閉環。前期得到用戶的認可是首要任務,大家會共同先把輕型應用的生態做大,但打通不太可能。國外對 Android 比較有掌控力的 Google 或許有可能,但在國內手機廠商的第三方 ROM 競爭太激烈,而輕型應用會涉及各自的用戶、數據,涉及太多的利益糾紛,想消除平臺壁壘很困難。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微信做了這件事。微信把安卓OS變相統一了,不管是什么版本,都可以安裝微信,而微信的天花板高達8億用戶,這也是微信成功的地方;反之,微信也有它的風險,那就是它一直僅僅依托于第三方OS,不敢想如果有一天被聯合封殺……所以,各有各的難處。

3、來點干貨?

  • 在當前技術團隊最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地降低開發門檻,甚至無需開發一鍵遷移。
  • 在當前產品團隊最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地拓展觸達場景的渠道,通俗易懂短平快。
  • 在當前運營團隊最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盡一切可能為開發者爭取利益,補貼現金流量入口。

重新搭建一套平臺還是很麻煩的。在當前主流APP甚至要同時維護多套平臺,從WAP、微信端、小程序,到APP、PC端,以后甚至還要加入小米直達服務,這么多端同時在維護,成本巨大。如果不能理清關系,那簡直是災難性的。所以,如何盡可能多地復用現有代碼,使用現有開發方式只是框架不同,遷移成本越低,前期用戶就會越舒服。

可以做的當然不止于此,代碼是人寫的,人也需要學習。這意味著開發工程師在接觸一套新框架時候也需要學習,能否去培養開發工程師,找到一定的歸屬感或成就感,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到提升,價值最大化,也是技術與運營同學需要橫向考慮的。

現階段小程序有40余處的入口,可見微信帝國的資源傾倒之重。小米直達服務在最開始面臨的問題也就是殘酷的,線上場景只能把握住搜索與應用商店,線下場景如何把握在手里?拿到以后如何傳播?分享出去的是URL還是圖片?URL的話微信會不會封殺?甚至公關同學也被拉下水了。

如何規劃為平臺級產品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平臺級分為兩端,左邊為其它廠商的OS,右邊為用戶公司。如何去說服(或高姿態不需要)其它廠商OS來啟用這套開發規范,也是難題。去年的慘例,樂視自嗨研發出的音頻技術CDLA,本意是想引領,結果沒人鳥。你在OS市場影響力多大,也有著多大話語權與威信力。起步是最難的,如何讓大家都享受好處,或者說我憑什么遵照你的規則,挺難的。

右邊又是開發者,同樣的問題,你的框框我為什么遵守,好處又是什么?這是需要運營同學傷腦筋的事情,是調動小米本身的資源來輔助這些開發者,還是學習頭條補貼原創內容平臺來鼓勵原創?這無疑都是傷腦筋的事情。前者,小米資源入口優先,場景綁定又不能過于突兀,哪里都是推廣,這樣只能讓用戶厭惡。當場景最順其自然的時候,用戶才是驚喜的接受。所以,意味著內部如何引流至流量入口——應用中心,這也是問題;再看另一個入口——傳送門,前期只是提升用戶體驗的產物,可一旦這個產品獲得巨大成功,有無可能被超級APP所封殺?比如UC,當然我不知道技術實現原理,也許封殺是不可能的,就當我沒說。

如果是補貼,問題又來了:

  • 達到什么標準才可發放補貼呢?
  • 是補貼現金還是補貼流量?

這種標準還是比較難以設立的,是只要入住就有補貼,還是持續運營才可以?

  • 什么叫入???
  • 入住的定義又是什么?
  • 是活躍入住還是僅入???
  • 那持續運營又是什么?
  • 運營一天、一年還是一輩子?

在考慮這些問題的前一環節,實際還是用戶獲得的好處到底是什么。

你想讓資本家做一時善事也許是沒問題的,但是做一輩子善事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那就意味著在考慮后續之前,有什么好處能吸引到他們來入住或者持續運營,這似乎進入了一個死循環或者悖論。只有一方首先踏出這一步,才能打破這個怪圈,而踏出這一步的也許都是開發者,小米在市場上刷臉前行。背靠數年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口碑及數量眾多的用戶群以及超高質量的米粉,成就這一切。

再有,你的市場競爭力能否跟上?如何能蔓延至盡可能深入到開發者的使用場景,這是十分困難的事情,這種平臺既對B端,又對C,比如方便的開發環境與工具,實時的運營報表,方便的用戶數據API導流,分享與數據的聯動與打通,這全部都是需要考量的問題。而更加深入的問題,依舊是你能幫助你的用戶來解決什么問題,不是說我孤獨的一個直達服務樹立在這就可以了,你的客戶有什么問題,能否通過你的產品和運營團隊來輔助解決,這已經是極其困難的問題了。

不過,這一定是十分后期才面臨的問題。前期還是解決好上面的問題吧。也許還未到這一步,就胎死腹中了。

平臺化產品的過程中,也要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不可能無休止的補貼,在今后,是使用阿里云一樣的付費模式還是吸血鬼手續費模式還是賣流量模式?至少當前不用考慮到具體細節,但是今后可蔓延的模式總要想到。

最后頭腦風暴一下,當前對于一般創業者,門檻最高的并不是idea,是開發者(程序員)。一個好的開發者是可遇不可求的,能不能搭建一個平臺,供雙方在上面來投/招標,比如我要做一個直達服務,但是沒有人,我出錢,有人可以接活,幫我做好,小米從中抽成,其實也是商業模式的一種吧,但是能發展到這一步,體量已經很大了吧。

結尾

小程序止步于小,小米直達服務難道止步于服務?個人覺得應該止步于直達。憑什么不能做游戲?我覺得游戲才是市場最大的,爆款小游戲不過腦子就能說出神經貓、Flappy Bird、2048、別踩白塊之類的,這類輕的游戲憑什么不能用這種模式?用戶只要休閑,你要流量變現,一舉多得,而如何讓用戶留存甚至遷移到自身的APP,這才是本事,或者說這才是未來的核心價值,總是將思維拘泥現狀,也不是什么好事。

以上見解僅個人拙見,歡迎各位一起討論。

(總之,我是看好直達服務,但是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如何突破MIUI與其它OS的壁壘,以及如何突破現有思維的“小”,我們拭目以待。)

活動詳情

懸賞|小米聯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尋找產品界“奇葩說”之王#大賽,正式開啟!

 

作者:吳邢一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年產品經理工作經驗,需求、用戶、數據有深入研究。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和小米共同舉辦的#尋找產品界“奇葩說”之王#大賽之參賽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逼格不高的小菜鳥,謝謝分享。

    回復
  2. 當場景最順其自然的時候,用戶才是驚喜的接受 。贊這句

    來自浙江 回復
  3. 剛開始看覺得講的蠻有道理的,但是仔細想一下,作者有些扯淡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