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構建開放式“直達”移動端輕應用聯盟
本文從“直達”業務布局方向、未來可能的生態趨勢演化的角度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怎樣能把“直達”做成。并提出“構建開放式‘直達’移動端輕應用聯盟”的“合縱”構想;關鍵點包括“聯盟伙伴的互推”、“賬戶互認”以及“支付與交易數據共享”。
小米直達服務是小米新近推出的應用服務分發生態平臺,按照小米官方的說法——
直達服務是一種新型的應用形態,提供更高效的服務。新的形態更易于服務的傳播和留存,讓服務秒開、一步即達。其優勢是即點即用、多入口流量喚醒、服務直達;基本特點是無需安裝、一步直達、秒開等等。
下面我從“直達”業務布局方向、未來可能的生態趨勢演化的角度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怎樣能把“直達”做成。
首先,我把類似“小米直達”、“微信小程序”這樣的移動端類APP的服務定義為“移動端輕應用”,其基本特點是:用戶無需下載安裝,隨時使用,用完就走,“秒開”,“一鍵直達”,在功能上部分取代原生APP,在用戶使用體驗上與原生APP類似。
我的基本觀點是:小米如果想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直達”服務做出規模,就需要聯合現有國內一線的手機企業,以一套通用的技術架構和標準,各參與手機企業和應用服務商共同推進“直達”服務生態平臺的發展演化;而不僅僅是小米自己在單打獨斗。簡而言之,就是構建開放式“直達”移動端輕應用聯盟的“合縱”策略。
1、競爭態勢
據媒體報道,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給“直達服務”設立的目標,是在兩三年內匯集10000多開發者,億級用戶,以及全平臺接入。小米目前約有2億MIUI用戶的規模,以上億級的用戶規模啟動“直達”,搭建平臺,小米夠資格;但是如果完全自己做,要在短期內形成規模效應,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最后的市場結果究竟如何尚未可知。
退一步講,即便小米可以達到“在兩三年內匯集10000多開發者,億級用戶”的預期目標,對標微信小程序,還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微信現有存量用戶達到8個億以上,日活6個億左右,兩年后,微信達到10億用戶規模,小程序已經成熟,按一半的用戶規模計算,達到5個億;那么“直達”與小程序的差距是4至5倍,按照“贏者通吃”的移動互聯網規則,兩年后由小米獨自支撐的“直達”生態平臺市場價值幾何,是值得懷疑的。
Andriod手機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群雄逐鹿而非一家獨大的格局。不要說小米以一己之力啟動“小米直達”,就是象“華為”、“三星”這樣的巨頭企業,想以自己的力量推動一個生態平臺的構建,即便有資源,僅從時間維度上看,也是一件充滿不確定性的事情。
2、“合縱”策略
因此,不妨換個思路,把“小米直達”做成一個開發式的技術架構,邀請國內知名的手機品牌生產商進來,一同把“直達”這種服務模式做成一個統一的Andriod移動端輕應用開放的生態平臺。從現在見諸媒體的報道來看,小米在推動“直達”服務平臺時并非沒有這個心思。
小米MIUI架構師蔡經偉曾表示:
“我們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小米用戶的體驗,當我們的生態平移到了安卓生態,理論上來說我們不控制他們的用戶,我們要的是影響力,要的是在小米平臺上進行生態探索,建立新的商業化模式,我們更關注是整個生態的信心。”
從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小米在“直達”服務的前景上是持開放心態的;不過,等小米自己把“直達”平臺做起來后,再期待“小米直達”成為Andriod平臺事實上的標準,其他品牌的手機廠商跟進,這個過程過于漫長,只怕市場不會給小米如此充裕的時間從容布局。
什么時候開放“直達”平臺,這是一個需要馬上回答的戰略方向問題。上面談了等小米自己把“直達”做起來的兩年后,“直達”的用戶量和市場影響力,與微信小程序相比,依然不在一個量級上;所以,現在,就應該把“直達”這種移動端的輕應用做成開放式平臺的時機。
具體做法是,“小米”聯合國內一線的手機品牌如“華為”、“OPPO”、“VIVO”、“魅族”、“金立”等等,共同制定“直達”框架和技術標準,形成一個開放式的基于Andriod平臺的移動端輕應用平臺的聯盟,這就是“合縱”策略。
有媒體報道,“魅族”、“金立”也在做與“小米直達”同樣的事情,既然大家有心做,與其各做各的,不如大家一起做,整合大家的資源、客戶和市場影響力,帶動更多的應用服務商和開發者加入“直達”移動端輕應用的行列,把蛋糕迅速做大。
說服國內Andriod手機市場的占有率80%、合計用戶規模達到5~6億的幾個頭部的手機企業共同支持“直達”框架體系,這樣才能獲得與微信小程序進行正面競爭的體量和資格。
隨著小程序、“直達”這類輕應用的不斷普及,勢必會給應用服務商和開發者帶來深遠的影響。其即將出現的明顯趨勢是,可以幫助應用服務商篩選真正的用戶,能夠下載APP使用服務的,是高價值的重度用戶;通過輕應用使用服務的是一般性用戶,應用服務商可對其采取不同的服務策略和服務品質,使應用服務商的運營更加聚相、更加有的放矢——這實際是提升了應用服務商的運營效率;只要開發輕應用的成本可以被新增商業價值cover掉,應用服務商是愿意支持輕應用的;這里的關鍵還是規模問題,有多少人真正去用“直達”式輕應用;就開發成本而言,目前公布的“小米直達”開發成本約為APP的三分之一,預期隨著跟隨者的增加,邊際成本可望逐步遞減;這也需要規模效應。顯然,集合了多家一線手機廠商的規模優勢要遠大于小米的單打獨斗。
3、打造開放式“直達”移動端輕應用聯盟的關鍵點是什么?
1)需要參加聯盟手機企業伙伴的互推
簡而言之,就是在聯盟手機的應用商店里實現“直達”服務圖標的留駐,在各自的瀏覽器、手機搜索、短信以及微信公眾號鏈接等入口實現“直達”服務的跳轉;
2)實現賬戶互認
每個品牌的手機都會要求用戶先成為注冊用戶,然后才能使用手機;現在,如果將“直達”這種輕應用在各個品牌手機之間打通,勢必需要打通各品種手機之間的賬戶,從而讓用戶不論通過哪個賬戶使用某個“直達”服務,都能保持連貫性,從而減低用戶使用“直達”服務的成本。
舉例:假定某用戶第一年使用小米手機,注冊了小米MIUI賬戶A,使用了“直達”服務X,有相應的使用記錄和使用偏好、使用習慣;第二年改用華為手機,注冊了華為賬戶B,繼續使用“直達”服務X;如果賬戶A和賬戶B沒有打通,沒有實現互認,則用戶在通過B使用X是服務時,必須重新規劃對X服務的使用偏好,以前通過A賬戶使用X服務的記錄也無法在B賬戶中體現,會造成用戶管理上的不便;如果賬戶A和賬戶B能夠實現互認,則對用戶而言就相應降低了使用“直達”服務X的成本,提升了用戶體驗。
賬戶互認是個比較大的話題,這里不做重點展開。可以想象的落地方案有:各手機廠商運營各自的賬戶服務器,以區塊鏈技術進行去中心化運作和迭代,賬戶的認證數據在聯盟內共享,實現數據同步,賬戶身份在各手機品牌和應用服務商之間做交叉認證?;蛘呗撁藘炔繉嵭薪y一的不可重復的UID,比如手機設備序列號或者手機入網許可證號碼,與用戶的身份證號碼或手機號綁定,放在聯盟內統一的數據庫中,有專門的賬戶運營主體負責管理和維護(如果再附加上社交屬性并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加以實現,就是再造一個支付寶或者微信式的賬戶體系——看來是個觸手可及的、不錯的創業項目,呵呵);通過必要的流程解決用戶更換手機號碼和更換手機時存在的賬戶延續性、繼承性的問題。
3)支付與交易數據共享
使用“直達”服務,用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交易行為和支付認證、驗密的問題。既然要實現開放式的移動端輕應用聯盟,這方面的數據勢必需要開放共享,這涉及到聯盟內部的手機廠商、應用服務商、結算平臺、銀行以及政府監管等各方的互動和博弈,需要單獨的解決方案。
倘若真的能夠實現主流手機廠商之間的賬戶互通和支付交易數據的共享,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之多,商業上的想象空間巨大,遠不是一個“直達”所能涵蓋得了。
小結
“小米直達”服務,不應該成為小米應對微信小程序的一種被動的防御性策略,而應該利用Andriod體系的“開放性”、“群雄逐鹿”、“無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的現實,推動各參與方盡快打造多維度、可演化、可自然生長的生態系統,把市場蛋糕整體做大。因此,構建開放式‘直達’移動端輕應用聯盟的“合縱”策略應該成為小米優先考慮的戰略選項。
活動詳情
懸賞|小米聯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尋找產品界“奇葩說”之王#大賽,正式開啟!
作者:kevin.H.S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和小米共同舉辦的#尋找產品界“奇葩說”之王#大賽之參賽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這兩個月一直在研究用區塊鏈打通各商業主體賬戶的問題;已經有了一點眉目,就是在以太坊平臺上做聯盟鏈,是一種多中心化的網絡架構,其實是去中心化的一種折中和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