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了那么多工具型產品,且談談Faceu往哪走
為什么一開始很多團隊都從工具型產品作為一個突破口?為什么很多工具型產品明明很火卻還是死了?可以破局的點都有哪些?現在那些火的工具型產品是如何破局的?一般的工具型產品該從哪里突破的?Faceu作為一款火熱的工具型產品,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嘗試?Faceu從成功的工具型產品可以做哪些借鑒而走出自己的商業模式?
下面筆者將談一談自己的粗淺見解。
我們是時代的見證者,前,有無數的工具型產品倒在了商業模式的路上,其中不乏炙手可熱的明星產品,只不過火熱一時;后,依然有無數的工具型產品奮勇向前,期望在工具上走出一條康莊大道,Faceu作為現在炙手可熱的工具型產品,未來該往何處走?它該如何變現,創造出自己的商業模式?
一、為何從工具型產品入局?
工具型產品有兩好:起步門檻低、獲客成本低,這成為很多初創團隊從工具型產品入局的原因。
1.起步門檻低
工具型產品,非常適合剛開始入局的創業團隊,一方面是工具型產品功能單一,產品規模較小,團隊只需要潛心在產品細節與核心功能打磨,保證在產品功能與流程的流暢使用;另一方面是對于資源以及內容的需求較小,工具型產品確定一個核心功能,注重用戶體驗與交互設計,旨在幫助用戶提升效率,只需要投入核心功能的資源與內容。而如我們所知,創業團隊的規模小,開發力量不足,無法應對大型的功能開發,在初期,只有個別核心功能的工具型產品正好適合,而同時,產品經理也不需要過多地考慮產品功能,只需要在用戶體驗上下功夫,多多打磨細節。
2.獲客成本低
工具型產品因為保證了一個核心功能,所以團隊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去進行開發,更多的時間是用來打磨產品細節與思考用戶體驗,確保用戶獲得極致的用戶體驗,而因為用戶體驗好,不需要刻意的推廣就能獲得極佳的傳播率。其次,工具型產品目的性強,在某一個場景切入用戶的痛點,解決用戶的需求,用戶的需求得到滿足,自然而然,口碑好,傳播快,快速獲得用戶。
工具型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提升效率,在提升效率這一點上做到了極致,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給予了用戶一個安利的理由,那么在傳播上就無往不利。
二、生存之難,難在哪?
在工具型產品這條道路上,尸骨累累,但阻止不了后來者前仆后繼。
之前,用著收費的殺毒軟件,因為免費的360殺毒軟件就不再用了,后來,用著桌面工具,因為廠商本身桌面滿足了美感就不想用了,再后來,用著360云盤等存儲工具,因為關停就不能用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型產品死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工具型產品本身的缺陷。
1.變現難
商業模式變現是工具型產品生存的最大攔路虎。
創業團隊在研發初期有一種想當然的想法,就是有了用戶就不愁沒有變現的方式,所以一開始根本不會去考慮商業模式,只是潛心打磨產品,但這一不靠譜的想法在先烈上得到了驗證,無數的產品收獲了龐大的用戶量,但因為沒有尋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而倒在了變現的路上。
當然,廣告是一種變現的方式,但如何創新廣告的方式是需要創業團隊思考的,生硬粗暴的植入廣告必然會導致用戶的吐槽與流失。
現階段,存在變現難題的大體量工具型產品很多,如知乎、豆瓣、探探、Faceu……當然,他們在商業模式上不停探索,企圖找到適合自身的商業變現之路,但一旦沒有合適的商業模式,那么可能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這些優秀的產品。
2.用戶粘性弱
張小龍的一句話相信大伙都耳熟能詳:好的產品都是用完即走。結合微信我們來看看,微信到底是不是一款好的產品呢?在易觀千帆上查到的數據: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月度)為146.37分鐘,人均單日啟動次數(月度)為21.20次,算下來每一次6.90分鐘,如果用完即走在時間上的概念是每次花約7分鐘來完成一件任務,那么無疑微信是一款好的產品,如果不是,那么微信離好的產品還有一段距離。
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工具型產品,產品核心在于提升用戶效率,單次使用時長可能只是多少秒,用戶是真正做到了用完即走,用張小龍的概念來說是一款好的產品,然而好的產品并不意味著不可替代,好的產品并不意味著活得久,因為工具型產品起步門檻低的緣故,市場上關于工具型產品的競爭異常激烈,用戶對于工具型產品的態度曖昧,喜新厭舊的程度遠超其他類產品,稍有不如意立刻換成競品。
作為App榜單里長時間排名第一的微信,張小龍有底氣說出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話,因為微信活躍度高,即使每一次用完即走的時間只有一分鐘,但不妨礙用戶一天之內打開微信幾十上百次,如果工具型產品信奉用完即走,可能真的也就走了,不會再回來。
3.天花板明顯
工具型產品,一般定位于某一特定場景,服務于某一特定人群,用戶規模到了某一量級就到了極限,另外,由于同類競品競爭激烈,讓本身就不龐大的市場顯得更加擁擠,加上用戶粘性弱,用戶留存必然變化,如果只是在競品中進行去留的選擇,那么新增率和留存率達到平衡的情況下,用戶量不會有大的變化,但很多工具型產品并不是必需品,可能一旦流失,就是整個該工具類的流失,用戶直接不再使用這一類工具型產品。
用我之前用到的一款收集類工具產品來簡單分析下,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著收集和筆記需求的用戶群體是學生、白領等,在用戶群體上已經受到了限制,可能有人說光是學生和白領的群體就已經非常龐大了,服務好這兩個人群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流量,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有需求的是這兩個群體,但這兩個群體中有多少數量的用戶有需求呢?這其中又有哪些用戶是必要的需求?這么一層層剖析下來,可能你都可以直接看到用戶群體有多大了。
我們也可以看一看在用戶群體上幾乎沒有天花板限制的產品,比如墨跡天氣。在天氣這一需求上,通常來說每一個人都有,首先我們可以看看墨跡天氣的競爭者在哪里。
這是艾瑞數據中天氣類產品的一個排名情況,墨跡天氣排名第一,在排名中它的競爭對手是第二到第若干的天氣產品,但其實它的競爭對手還有手機自帶天氣系統,在市場份額上,盡管在艾瑞的數據中墨跡天氣一騎絕塵,占據了市場的一半以上,但在整個天氣市場,手機廠商自帶天氣系統也占據了一壁江山,這樣墨跡天氣就不到一半了,而且,盡管在月度獨立設備上上億,但墨跡天氣的活躍人數卻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日均單人在線時長只有三分鐘不到。
以上是我認為工具型產品生存的難題所在,接下來我會聊聊工具型產品的變現方式以及工具型產品可以為用戶粘性差和天花板明顯的改善做哪些努力。
三、工具型變現方式有哪些?
在工具型產品不轉型的情況下,其變現方式較少,我以為以下三種較常見了。
1.工具收費
工具型產品對于用戶最顯著的作用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而產品做到極致成為市場的寡頭,那產品本身就是收費的要點,用戶在沒有其他選擇或現產品是最優選擇的情況下是愿意付費的。
在國外,工具付費的認可度很高,從office的軟件特征碼到AppStore上的App付費下載,這都是工具付費的代表,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國外用戶的付費意識強,但同樣也是因為產品本身成為了市場中的寡頭或者在體驗上做到了極致。
而國內市場上,在現有我們所見到的收費產品中,基本上都是ToB的產品。程浩在2017年產品經理大會上聊到人工智能的時候其實有說到原因:企業是愿意付費的,或者說有能力承擔。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產品的費用如果低于人力、時間與資源等的費用,企業是非常愿意為能提升企業效率的產品付費,相對于企業在人力、時間等方面所造成的巨大浪費來說,產品的費用微不足道,何況產品的作用不止于此,節省費用只是一個小部分,企業效率的提升、產能的提升和員工個人能力的提升才是企業關注的中心。
如之前所提到的殺毒軟件,一開始殺毒軟件是收費軟件,被360一個免費的殺毒軟件給全部干掉了,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在ToC的市場上基本上是360殺毒軟件等免費殺毒軟件的天下,但在ToB的市場上,并沒有全部被免費殺毒軟件所攻占,還有一大批的企業使用的是收費的殺毒軟件,一方面是企業對安全的需求和個人對安全的需求有差距,另一方面是企業對收費軟件的付費意愿遠強于個人用戶。
在策略上,針對ToB市場的工具型產品或軟件多采取試用+付費的方式,如在企業市場頗有建樹的teambition,在面對ToC的市場上是免費使用的,而在ToB的市場則是采用免費試用+收費,在試用期間企業與員工提升了協作效率,獲得優秀的體驗后自然就不愿意離開,付費的轉化率就能顯著提升。
2.基礎功能免費,增值功能收費
工具付費的方式,在小規模團隊或企業不太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戶的規模,對于要兼顧用戶規模與營收的產品來說,基礎功能免費+增值功能收費的商業模式更加適合,這有利于團隊的成長,當然,團隊是否愿意為產品的增值功能功能付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免費功能的體驗與增值功能的價值。
這種模式同樣比較適用于ToB的產品,誰讓企業相較于個人用戶來說付費意愿高,所以基本上由產品向用戶收費的模式在ToC的市場很難走通,不論是工具付費還是基礎功能免費+增值功能收費的模式。
該模式的代表是在Saas市場攪動風云的Slack,通過即時通訊與文件分享,Slack完成信息流戰線布局,免費信息的上線是10000條,接入第三方最多10個,最多一對一語音通話等,隨著對信息需求的加大、接入第三方增加以及公司規模擴展,免費功能不夠用,付費的需求產生,且由于Slack在功能、交互與用戶體驗上的良好表現,Slack免費用戶向收費用戶的轉化率達到了30%。
基礎功能免費+增值功能收費的模式是對團隊差異需求的挖掘,根據團隊對功能的要求采取差異化對待,這樣對于小團隊或對功能要求低的團隊來說可以采取免費的形式,而對于大團隊和對功能要求高的團隊來說,在免費功能滿足不了的情況下進行付費體驗增值功能,對于產品來說,使用免費功能的團隊提升了用戶規模,使用增值功能的團隊創造了營收。
3.流量變現
互聯網團隊信奉一條準則:有了用戶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收入。流量變現是目前來說最簡單最通用的商業模式,具有大體量用戶的產品都可以采用流量變現的商業化方式,而正如前面所說,工具型產品是最容易做到海量用戶的規模。
大多數人對流量變現的印象停留在漫天飛舞的廣告上,其實不然,流量變現的方式有彈窗廣告、廣告聯盟、電商變現、流量分發等,漫天飛舞的廣告更多的是彈窗廣告。
彈窗廣告:這是最低級的流量變現方式,同時也是用戶最反感的方式,未經過數據分析,投放方式隨意,用戶通常會通過廣告攔截的方式來抵制,如果網站的流量實在找不到變現的方式,可以嘗試采取彈窗廣告的形式。
廣告聯盟:廣告聯盟源于谷歌與亞馬遜,開始階段,打廣告這一營銷模式是大公司的專利,小企業從未想過打廣告這回事,而谷歌抓住機會,向小企業提供廣告服務,創造了巨額營收,而1996年亞馬遜通過廣告聯盟的方式,為數以萬計的網站提供了額外的收入來源,現在的自媒體人也把廣告聯盟的方式作為收入來源,廣告聯盟的優勢在于對用戶體驗影響較小,廣告匹配度高,用戶的抵觸程度相對小。
電商變現:這種方式適用于電商購物產品,用戶在電商產品上瀏覽商品或搜索商品本身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根據用戶的搜索結果或瀏覽路徑,可以進行精確的匹配,節省用戶在瀏覽上花費的時間,提升成交率,讓流量變現的方式提升價值。
流量分發:流量分發的方式最經典的例子有360,還是前面所聊到的360殺毒軟件,360殺毒軟件靠著免費的服務獲得海量用戶,但龐大的流量并沒有向廣告轉化,而是依托于360殺毒軟件,向360瀏覽器等360系列產品進行導流,通過瀏覽器上的網址導航與搜索業務來成就商業價值。
廣告的變現模式用得好可以帶來收益,緩解資金壓力,但一旦用得不好,就會導致用戶的流失,畢竟工具型產品是為了提升效率,用戶對工具型產品的容忍度較低。
目前來說廣告形式相對被用戶接受的是啟動頁閃屏廣告,一方面可以作為廣告位出租,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產品運營活動展位,用戶可以點擊跳過選擇不看廣告,用戶的抵觸會大幅降低。當然微信朋友圈的廣告也被用戶廣泛接受,主要是廣告匹配度較高,符合用戶氣質,可對廣告進行評論和對好友的評論進行評論,嵌入社交元素。
四、烽火燎原,往哪突圍?
用戶粘性差與天花板明顯這兩個工具型產品顯著的缺點,是需要突圍的兩層障礙。
我相信除了少數幾個產品能說出不受限于用戶規模的話,應該沒有其他產品可以這么說了(當然這還是說的網民規模),像微信,覆蓋全年齡階層,在用戶規模這一點上,幾乎是不會受到天花板的制約。但工具型產品不同,在初期就已經定位為某一垂直人群,這是為準確命中用戶痛點,快速切入市場,形成傳播效應,繼而占領市場。固然,這樣的定位有助于在垂直的人群中形成傳播效應,積累用戶,但到了用戶增長的某個階段就必然接觸到天花板而不再增長,并且由于是垂直群體,天花板到來的時間相較于其他產品來得更早,如果沒有應對,在用戶新增這一項上就會呈現出很尷尬的“0”。
我所說用戶粘性差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用戶在線時長與用戶留存。
用完即走只有微信這樣的大佬才有底氣說出來,其他產品,不論是工具型產品還是其他類型產品,都在瘋狂地占據用戶時間,竭盡全力將用戶的時間盡可能多地留在產品上,恨不得用戶將所有的時間都留在產品上,因為只有足夠長的停留時間才能產生足夠的商業價值。而在用戶留存這一塊,工具型產品也是在用戶體驗上下功夫,進行可能的運營活動來留住用戶,這就是一個買方市場,用戶有著多樣的選擇,在沒有成為市場的寡頭之前,都是用戶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用戶,并且就算你已經成為市場的寡頭,一旦你沒有任何改進,開發出一個同類產品就可能把你的用戶給搶走。而且工具型產品的用戶絕對是最喜新厭舊的一群人,在有著多樣的選擇下,只要你有一點讓用戶不滿意的地方,前一秒還對你喜笑顏開的用戶下一秒就會對你橫眉冷對。
那么關于用戶粘性差的問題,工具型產品可以借助哪些嘗試來改善問題?一般來說,走社交、走社區和走資訊平臺是三條突圍的道路,其實很多產品三者兼顧,并不是只走其中一條路,三種方式同時發力,來解決用戶粘性差的問題。
工具+社交
首先,只是淺談工具+社交,因為如果要深談,那絕對可以再寫一篇文章,講述什么樣的工具可以+社交、什么時候可以工具+社交、什么形式的社交適合工具型產品、工具+社交要如何做等等問題,其次,在我使用的工具型產品中,沒有純粹工具+社交的,因為連純粹的社交產品都無法擋住微信的壓力,通常的做法是在工具的基礎上加上社交元素,甚至是有了社區的基礎上添加社交元素,所以這里,準備以網易云音樂的社交元素來說一下工具+社交。
在工具+社交的過程中,需要思考使用場景的問題,在用戶使用工具的場景中有什么社交需求,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對用戶有什么價值,從場景出發,我們不難發現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會出現找歌和聊歌的場景,針對這兩種場景,網易云音樂提供了歌單、分享、評論、回復、關注、粉絲、附近的人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LBS來獲取附近的人的歌單,也可以查看關注的人和粉絲的歌單,以社交的形式來解決用戶在找歌過程中的部分困難,同時,用戶可以在某一首歌下進行評論,對評論進行回復,在聽歌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滿足聊歌的需求。
對產品而言,社交使產品變得有情感,對用戶而言,社交讓用戶有一個表達的地方,如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在音樂中尋找自己,在評論中表達情緒,在交流中分享感受,而這種弱社交不會打擾用戶,又滿足了用戶社交的需求。
工具+社區
在工具轉型社區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一點:工具型產品轉型不是因為無法變現。
無法變現絕對不應該是一個工具型產品轉型社區的原因,因為一旦抱著這樣的想法,產品的中心點就變成了商業變現,而產品的主人也如同掉入了錢眼一般,產品就成為了一個滿身銅臭的產品,而基于此建立的社區是不存在人情味的,用戶不可能感覺到社區的溫度(關于社區有溫度,下文會聊到),并且因為急于變現,反而無法考慮到轉型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導致開發出社區只有寥寥幾人發言,毫無生氣。工具轉型社區應該是有計劃的一個過程,在你的產品滿足了某些條件下才開發社區,而不是什么都沒有準備拍拍腦袋就決定的。那么產品滿足哪些條件才具備開發社區的條件呢?
就社區而言,我認為必須有思考這三點,并且已經有了某種構想,這三點分別是內容、互動、沉淀。
內容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講:
第一是工具型產品是否有生產內容的能力,所謂內容無非是PGC和UGC,PGC負責前期社區調性的構建,吸引用戶,UGC負責長遠發展,內容的持續產出,但前提都在于用戶的行為能產生內容,以我手機中的wifi萬能鑰匙來說明一個不能產出內容的例子,wifi萬能鑰匙在處于下載榜單中排名前列的工具型產品,主要作用眾所周知,那么我們連接wifi能否產生內容,在我看來是不能的,在使用wifi的一系列行為是這樣的,打開wifi萬能鑰匙、選擇連接wifi、點擊連接、等待連接、連接成功、退出,這系列行為的結果就是你連接上了wifi,但這并不是內容。
再以手機中的隨手記來說明一個能產出內容的例子,在隨手記未搭建社區之前,它主要的作用是記賬,使用隨手記的一系列行為是打開隨手記、點擊記賬、輸入金額名目、保存退出,這系列行為的結果是你得到一條賬目內容,時間一長就是一份賬單,這份賬單就是產出內容,當然這只是未經處理的基礎內容,如果要滿足用戶的窺探心理,那直接將賬單作為內容發出來是可以的,但如果不,那可以對其進一步的改進,賬單衍生對個人財富的管理,產出理財內容;
第二是產出內容是否吸引用戶,能否產出內容是一個基礎,產出的內容有沒有吸引力決定工具型產品的社區能否在前期獲得流量,能否占據住用戶的時間,社區創建之初采用PGC的形式就是為了產出能吸引用戶的內容,專業人士深諳用戶心理,對內容有把控力,能生產符合產品格調又吸引用戶的內容,引起用戶的共鳴,并形成社區話題引發用戶跟帖發文等,Ta們擁有一批忠實的擁護者,憑借個人的魅力與影響力,對社區進行導流,使社區擁有一批種子用戶;
第三是用戶是否愿意分享內容,PGC只能負責前期導流,在長期看來作用越來越小,所以在度過艱難的前期導流后,UGC應該成為內容產出的主流,才能保證社區的長遠發展,而用戶是否愿意生產并分享內容就成為關鍵點。只有深諳用戶心理,發現用戶生產并分享內容的內因才能激發用戶生產與分享的興趣。
以我之見,從個人層面來說,想要收獲某類知識或感知的渴求,生產出內容帶來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分享后獲得的閱讀數與贊帶來的虛榮感與認同感,因分享而增加的關注度,回復評論所帶來的碰撞感等都是刺激用戶生產并分享的因素之一,從社區層面來說,某些必要的激勵措施是刺激內容生產的良策,常見的激勵措施有:
- 解鎖(貼吧等級達到X級才允許發帖)
- 等級身份、專屬效果(QQ等級、直播中用戶等級以及進入直播間效果)
- 贊、喜歡、關注、評論、分享、打賞(常見于各種社區中的互動)
- 節日祝福、紀念日問候、歷史足跡(如今天是你加入XX的第365天)
- 平臺資源傾斜,增加曝光機會(如人人的首頁推薦)
- 官方活動優惠(如人人專欄20篇或5000聲望值獲得免費活動門票)
- 積分抽獎或兌換(各大社區實質性物質激勵)
社區互動不同于社交概念中的互動,社區的互動具有群聚性,而非兩兩互動的社交服務,這樣我們就排除了添加好友后的聊天會話,明確概念我們開始說為何要在社區中加入互動,或者說為什么互動是社區必不可少的元素?對著問題有兩種解釋視角:一種是工具性視角,一種是規范性視角。
工具性視角認為,人們之所以進行互動,乃是實際利益驅使,人們在是否參與到社區互動中,完全取決于由此所帶來的收益和所付出的代價?;袈乖谡撌觥懊}系統”時說到“某次活動所得到的價值越高,就會越經常地參與這種活動”。如同我們在人人社區里發布文章,你所能得到的價值越高,你就會有動力越經常發布文章;互動對于用戶的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互動本身對用戶的價值,一個是互動對接受影響的其他用戶的價值,以人人來說,讀者對筆者的文章進行評論(贊賞、疑問、討論、駁斥等)與筆者對讀者的回復是對筆者與該讀者的價值,同時也是其他讀者的價值(評論與回復的知識提取,贊、打賞、評論帶來的視覺沖擊以激發寫作等)。
一種是規范性視角,與工具性視角相對,規范性視角的觀點認為,人們互動的動因是倫理、道德等文化因素“價值內化”的結果,人們在社區中進行互動是因為內在的價值取向告訴他們這樣做是“應該的”,而不在于他們認為這樣做對自己有益,相當于你點贊、你評論、你回復、你打賞的行為是出于個人的價值取向告訴你應該這么做,如果沒有這些互動你就會覺得自己良心過不去(其實是吐槽社區功能不完善),筆者文章寫得好你竟然發現沒有點贊、評論的按鈕。
沉淀,即沉淀關系鏈,有情感因素的牽絆,旨在用戶能持續產出內容并進行互動,提升用戶活躍度。沉淀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在產品的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用戶來沉淀關系鏈,最典型的設計就是關注與粉絲的功能,弱關系鏈的形式。
筆者與讀者不會直接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溝通,不會給筆者與讀者帶來困擾,粉絲數對筆者來說是一個激勵,關注給予讀者一個快速閱讀關注筆者的文章的作用,對于平臺來說,形成筆者與讀者之間關注與粉絲的關系后,用戶與用戶、用戶與社區之間的關系更牢固,相比于未建立任何關系,用戶不易流失。
關系鏈的沉淀,在長期的過程中,會一定程度形成用戶與社區之間的感情,在情感因素的影響下,用戶更有可能在社區內保持活躍,也絕對不會輕易流失,這也是上文所提到的社區溫度。
工具+資訊
在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各種資訊app充斥我們的生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用戶的生活,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必須獲取有用、有趣的信息,這就給了資訊平臺生存的良好沃土。
工具型產品轉型,不論是+社交、+社區還是+資訊,目的都是為了增加用戶的停留時間,因為即便是走廣告變現的道路,也必須用戶停留時間足夠長,廣告才能產生一定的商業價值。WiFi萬能鑰匙因為加入百度內容聯盟使得WiFi萬能鑰匙的單次使用時長提升了10分鐘以上,要知道工具型產品的單次時長很難超過一分鐘,所以10分鐘對于用完即走的工具型產品來說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與WiFi萬能鑰匙有同樣功用的花生地鐵WiFi走著和WiFi萬能鑰匙相同的路,坐在深圳的地鐵中,只要你手機開著WiFi功能,手機就會自動連上花生地鐵WiFi,你需要下載花生地鐵WiFi的APP就可以成功上網。在公共交通中,地鐵每天的吞吐量名列前茅,擁有的人流本身就是一個大商機,在這樣的環境下幾乎不需要任何推廣就能擁有與眾多優秀工具型產品相媲美的下載量,但由于停留時間過短,商業價值有限,所以花生地鐵WiFi走上了與WiFi萬能鑰匙相同的道路,在產品上添加資訊平臺,試圖利用資訊新聞來提升用戶的停留時間。
我以為工具+資訊也有一個思考場景的過程,以花生地鐵WiFi為例,在地鐵環境中,利用閑暇短暫的時間刷新聞資訊是常見情況,而地鐵中信號不佳或用戶流量不足也是常見問題,花生地鐵WiFi提供免費WiFi與咨詢新聞,用戶必須點開花生地鐵WiFi才能使用WiFi,點開之后順帶看咨詢新聞就成了順勢而為的動作,隨意刷一刷,幾分鐘就過去了。
五、FaceU轉型與探探同場競技陌生人社交
2016年2月29號ios上線遇見萌友
2016年10月10日ios上線1v1視頻聊天
Faceu創始人郭列對于Faceu的發展路線是這樣規劃,從相機工具切入,再做IM,最后做SNS,這與Faceu的社交功能上線時間節點是大致符合的。最終目的是做圖片與視頻社交,圍繞圖片與視頻,就內容向工具延伸,相當于從源頭出發,先切入相機工具領域,將工具做到極致,快速獲取用戶,促使其生產美好的內容,即圖片與視頻,然后直接把圖片與視頻作為陌生人社交的切入點,形成鏈條式的生產線,用戶直接可以完成從相機工具到圖片視頻內容到社交的完整體驗。
上圖是艾瑞咨詢的數據,按目前的發展趨勢,相機工具入局完成原始積累的過程已經完成,Faceu成為了appstore的第一名,獲取了大體量的用戶,為切入社交領域,在2016年3月上線“遇見萌友”,開始了與陌陌雷同的陌生人社交,在2016年10上線1v1視頻聊天,打開IM視頻聊天新模式。
不論工具切入、再做IM、最后做SNS的方式是否對錯,我們需要關注幾個問題:陌生人社交的最大困擾與發展趨勢?工具人群中用“遇見萌友”與聊天的用戶量是多少?遇見萌友以及聊天的用戶在線時長?如何避免走社交被微信收割關系鏈?轉型社交的商業模式?
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中無一,看似感嘆知音難尋,實則用來嘲諷現在社交中的看臉現象,但嘲諷歸嘲諷,現象歸現象,實際上,排名前列的陌生人社交app無一不是圖片社交,且圖片必須有個人照。用戶不僅喜新厭舊,還非常懶惰,與其費盡力氣去尋找那萬中無一的有趣靈魂,不如挑挑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何況沒有好看的皮囊探路,又哪里有耐心去找通向有趣靈魂的路。盡管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但比之萬中無一的有趣靈魂,也是百中存一,實際上,一個陌生人社交app的用戶結構幾近相同。
金字塔上層是傳說中的高帥白美,中層是打扮精致的時尚男女,下層是懶得搭理的矮挫吊絲,中層的精致男女勾搭上層的高帥白美,下層的矮挫吊絲勾搭中層的精致男女與上層的高帥白美,這樣的情況導致的結果是龐大的下層用戶因為匹配效率低下而卸載產品,如何保證下層用戶匹配到稱心的男女而不卸載產品是社交產品遇到的普遍問題。
對于未來出現新的社交產品的可能性,郭列認為有兩種:
- 一是因為技術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導致社交玩法的多樣性,從而創新社交產品;
- 二是由于關系的臃腫,用戶不得不選擇一個新的社交產品來處理臃腫的關系。
我的看法是未來趨勢確實與技術相關,技術的發展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關系重大,社交同樣不例外,新的社交玩法一方面是對現有社交的深入挖掘,發現前社交中的被忽略的點,如閱后即焚,另一方面就是以技術的發展作為發力點,帶動社交的創新玩法,以新穎吸引用戶,如視頻社交。
但關系的臃腫在我看來并不會因此就出現一個新的社交產品,普通人的關系不可能臃腫到需要一個新的社交產品來承載部分關系的程度,根據鄧巴數理論,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50人,盡管在我們的社交網絡擁有更多的好友,但也只是維持與現實生活有關系的150人的“內部圈子”,而現在,微信上有著數百好友的我們大部分所維持的關系遠遠不到150人。
關于工具人群中使用“遇見萌友”與聊天功能的用戶量我不得而知,但并不妨礙分析。郭列披露的關于Faceu的用戶,60%是女性用戶,20%是男性用戶,還有20%是未知,理想情況下,我們假設在上線“遇見萌友”后全部用戶都使用該功能,并匹配到用戶,但比例的差距會導致40%女性用戶無法得到匹配對象(假設未知用戶自產自銷)而棄用該功能,在現實情況下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Faceu聊天對象的來源主要是基于LBS的附近萌友、通訊錄聯系人、微信、QQ好友以及“遇見萌友”的匹配用戶,通訊錄聯系人、微信、QQ好友的導入等同將關系鏈遷移,如果是整體遷移,遷移的成本與阻力可想而知,而部分遷移的話,關系鏈不完整,在Faceu上形成的關系過于脆弱,用戶易流失,且以功能(貼紙視頻)吸引用戶是有時限的,用戶的好奇心以及功能吸引力一旦耗盡,必然導致用戶的脫離,唯有不斷以有意思的新功能來吸引用戶才能維持原狀。
在線時長也是一個不得而知的問題,這個問題與陌生人社交產品的困擾有所關聯,“遇見萌友”采取左滑右滑的機制,左滑不喜歡,右滑喜歡,用戶只有都是右滑的情況下才能開始聊天,所以又回到如何在不消磨用戶耐心的前提下讓用戶讓用戶能匹配成功進入聊天和如何讓用戶在聊天不順暢的情況下還愿意使用“遇見萌友”和聊天功能,只有在兩種情況同時滿足的情況下才能保證用戶的持續使用以及在線時長,不然,就只是一時的喧囂。
陌生人社交中的一個非著名場景是這樣的:
“hi,你好”
“你好”
“你微信多少,要不我們微信聊吧”
“好”
關系來不及沉淀就已經被微信收割,之后發生的事與己無關了。Faceu正在探索社交的新玩法,并利用郭列所提到的關系的臃腫企圖擺脫微信的影響。
轉型社交,商業變現依然是擺在Faceu面前的一個難題,探探在陌生人社交領域耕耘了3年之久,到如今,還未找到一條合適的變現之路,Faceu轉型社交,如果不思考好商業模式,依舊有如流星一般,頃刻隕落。
除了關注Faceu本身的幾個問題,在與雷同的探探對比時,關注一個最重要的問題:Faceu與探探的最大差異?
在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匹配機制上,兩者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采用左滑右滑的機制,但Faceu定位于熟人與陌生人社交,可以導入用戶,并帶有明顯的相機工具屬性。
如果對比探探不存在任何的優越性,又如何能和探探競爭,就更不要談與微信QQ來競爭了。
看完兩者的差異,我們再來看看Faceu在社交上的問題(部分是社交產品普遍的痛點):
匹配效率
純粹看臉的時代,圖片社交或視頻社交加速了用戶匹配的數量,在同樣時間下,Faceu會比探探匹配數量更多的用戶,但質量會有所差異(探探存在六張圖片的上線以及用戶資料,用戶會花費時間在查看圖片與資料,會因為資料不符合用戶預期選擇左滑),效率是數量與質量的的結合,在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質量就顯得頗為重要。
Faceu定調萌,男生與女生差別
探探的男女比例是6:4,陌陌最驚人時男女比例是9:1,Faceu的男女比例是2:6(不包括那未知的20%),如此預料之中又出乎意外的男女比例,要做的不像探探與陌陌保證女性用戶不流失,而是要保證男性用戶持續注冊。Faceu沿襲臉萌,定調萌,吸引了女性用戶瘋狂使用,但對于男性用戶來說,萌并不是其所好,所以在Faceu上呈現出陰盛陽衰的現象。
匹配成功的話題引導
無話可說成為匹配成功后的常見現象,一方面是因為Faceu缺乏用戶資料的輸入,用戶對匹配對象一無所知,除了那一個賣萌的視頻(臉還是被優化過的),在禮貌地說過“你好”之后就因為不知道該說什么結束聊天;另一方面無話題引導,填寫了用戶資料的探探可以對某個資料中的點展開聊天,但除了聊天高手,普通用戶依舊容易把天聊死,沒有優秀的話題引導,社交就變成尬聊。
六、同樣的入口,走不同路的美圖
美圖是Faceu B輪融資的領投,而對于為何會在B輪選擇美圖的投資,郭列表示美圖是全世界最棒的圖像產品公司,美圖的氛圍與文化與臉萌契合,最重要的是,美圖與Faceu對視頻社交未來的趨勢與遠景同樣充滿信心,而Faceu需要一個懂他們、信任他們、志同道合的投資人。我以為Faceu還是需要一個成功的例子,畢竟美圖同樣以圖像工具入局,最終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美圖最初是一款桌面端美圖工具,因為其操作遠比Adobe Photoshop簡單而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順應潮流從而衍生為超級app,又涉及硬件、周邊等,成長為互聯網巨頭。
內容社區化
社區可以承載內容,也可進行互動社交,能有效地克服工具型產品用戶“用完即走”的尷尬局面,在社區沉淀關系鏈后,能依靠關系鏈進行有效推廣,實現快速增長,同時在商業變現方面也擁有更大選擇。
美圖在內容社區化擁有者先天優勢,作為一個圖片美化工具,美圖本身就是內容產生的源頭,據艾瑞咨詢報告,在中國主流社交產品上傳的照片中,有約53.5的照片經過美圖的處理,在圖片這一內容上,美圖完全可以依靠工具優勢占領高地。圖片只是內容的一種,隨著關注的轉移,短視頻成為內容熱潮,美圖乘勢推出美拍,并依靠自身優勢快速占領市場,據官方數字顯示,截止2016年底,美拍的用戶已上傳超5.1億個視頻,其中包括個人、網紅、制作團隊、機構或企業等。2016年,每個用戶每天在美拍上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約28-36分鐘,而2015年是15-27分鐘。從內容創作到內容分發再到內容變現,美拍在探索如何將三者完美結合,讓整個內容生態更牢固,在此基礎上,美拍推出直播、邊看邊買、美拍M計劃嘗試變現。
產品矩陣化
隨技術發展與時光荏苒等因素,需求在變化,需求在延伸,工具類產品不可能想著一招鮮吃遍天,應該在保證一個核心app做大做強的基礎上,針對用戶不斷提出的新需求開發新的app,以此來滿足細分出的需求,并形成產品矩陣。
美圖在將美圖秀秀做成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美圖工具后,圍繞“美”這一個中心要素,研究用戶各方面關于美的需求并開發產品形成矩陣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才在美圖秀秀這一核心應用之后開發多款應用,像美拍、柚子相機、海報工廠、美妝相機、AirBrush、美圖貼貼、BeautyPlus、美顏相機、潮自拍等,其中,美圖秀秀、美拍、美顏相機都成為月活上億的超級app。
雖然工具型產品可替代性強,但在形成產品矩陣后,基于某個中心點,讓用戶的需求得到極致的滿足,在這一中心點所覆蓋的場景下,用戶所使用的產品都在產品矩陣內,替代一款產品的成本可以承擔,替代產品矩陣中的產品的成本就需要多考慮了。
硬件化
智能硬件的興起,帶動越來越多的軟件企業開始涉足硬件,而其中最活躍的當屬工具型產品的團隊。硬件帶有強烈的工具屬性,與工具型產品相契合,而工具型產品關注用戶體驗與產品交互,對工具研究頗深,順勢發展硬件領域,能夠從硬件的角度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美圖在硬件化的產品是美圖手機。美圖秀秀帶給用戶的是拍攝后的照片美化,這能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但還有部分用戶對拍攝出的照片不滿意,希望能拍出更滿意的照片,這就不是拍攝后來美化的需求了,而是對拍攝工具的需求,美圖手機就是為滿足用戶要拍出高質量照片的需求,可以說美圖手機就是高質量自拍神器與更簡便的單反相機的結合。從拍攝工具到美圖軟件,軟硬件結合,美圖滿足了用戶多維度需求。
工具型產品在互聯網時代難以成為盈利點,但硬件化后,硬件本身就成為盈利點,這是工具型產品變現的一種方式。根據美圖在2016年12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提供的文件,美圖目前的主要經營業務為只能硬件和互聯網服務及其他,而美圖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智能硬件產品收益占總營收的59.7%、87.8%、89.9%、93.4%,硬件占比逐年增加,盡管硬件營收的占比不是很健康,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美圖變現困境,而2017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美圖智能硬件對總營收的占比下降至88.7%,這意味著美圖在互聯網服務的變現探索取得一定成果,美圖的營收結構變得更加平衡。
七、Faceu,路在何方?
我以為Faceu可以走的路在這。
1.廣告
眾所周知,廣告是移動互聯網的基石,順理成章地也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收入模式。從谷歌、Facebook等國際互聯網巨頭再到國內互聯網巨頭,核心營收模式都是廣告,在移動時代,廣告更是成為互聯網企業營收的主要來源,微博、今日頭條等公司就是靠廣告而崛起,騰訊一開始收入來源主要是廣告。廣告變現是不能拋棄的一條商業化道路,廣告是一座金山,懷抱龐大的流量就必須好好利用,而廣告變現絕對是最方便的一條路。
現在用戶的需求呈現差異化、個性化、多樣化,相應的,廣告必須根據用戶的特點來實現精準投放,不同的廣告適應于不同的人群,一旦投放錯誤,不僅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還會影響用戶體驗。
Faceu主要人群是向往萌與美的女性用戶,該人群消費能力很強,具有較強的付費意愿與廣告價值,面對這樣的優質用戶,可以成為Faceu潛在廣告主的客戶不少,每一個品牌都能在Faceu找到廣告營銷的契合點,特別在美妝、奢侈品等品牌商很有營銷價值。
Faceu在廣告方面目前主要是開屏廣告,作為應用廣泛的移動廣告形式,開屏廣告撐起了應用廣告的半邊天,基本上你打開一款APP,都能看到開屏廣告,但正因為其應用廣,它的營銷價值也在不斷降低。騰訊采取微信朋友圈廣告獲得營收上的增長,百度、今日頭條、微博等也在信息流廣告發力,創新的廣告營銷成為了打開廣告市場的正確姿勢。我以為Faceu在國內可以和百度、騰訊等廣告聯盟合作,在國外可以對標獵豹與Facebook等平臺合作,大平臺擁有著大量各行各業的廣告主,在精準投放上也擁有資源優勢,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提升廣告的轉化率。在尋求平臺合作的同時,Faceu自身也需要進行廣告形式創新,像Snapchat、美圖那樣對貼紙進行廣告產品定制,在“遇見萌友”這一功能中插入廣告形成“遇見廣告”,若開展社區的話,還可以進行信息流廣告,最大程度上在符合用戶使用場景的情況下進行廣告形式的創新,開展更多有創意的互動營銷玩法。
2.直播
陌陌在陌生人社交后轉型直播那么成功,我以為Faceu還是可以借鑒一二的,在直播市場,游戲、美女是兩大支柱,Faceu擁有龐大的優質女性用戶的資源,這是它的先天優勢,增加直播模塊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第一,通過美女的直播效應來吸引男性用戶,為社交提供男性基因,維持社交關系中的男女平衡,更好地沉淀關系鏈;第二,通過直播形式,實現一對多的主播與粉絲間互動,輔助以主播的Faceu主頁展示,讓主播與粉絲之間的社交變得更為緊密。
目前,直播的流量紅利正在結束,直播行業在經歷殘酷的洗牌,但陌陌、一直播、NOW直播在“社交+直播”模式的加持下,保持著強勢的增長,社交型直播成為直播行業的共識,定位年輕人視頻社交的Faceu可以迎合趨勢,占領年輕人市場。
3.內容
Fcaeu所產生的短視頻內容目前的應用,一是“遇見萌友”,這是Faceu在視頻社交的嘗試,二是將其發布在其他社交平臺中,成為其他社交平臺的內容來源。這當然是因為Faceu定位于年輕人視頻社交,但微信尚有朋友圈功能,Faceu為何局限于自身定位呢?完全可以在Faceu中內嵌一個類似朋友圈的功能,當朋友圈中有內容發布時,自然而然會有用戶瀏覽,如果內容能夠吸引用戶的眼球,那么用戶的粘性會增強,而用戶在線時長相應加長,對商業變現也助益良多。
關于內容,我以為可以有短視頻社區、Faceu朋友圈、Faceu社區。
Faceu定位視頻社交,是1V1的社交,在沒有群組概念的情況下,這種關系容易轉移到微信,通過社區形式發展廣泛社交,非固定的社交關系更容易沉淀到Faceu中,而在有社交關系鏈沉淀的情況下,用戶流失的可能性大幅降低。Faceu是一個短視頻產生源,在擁有短視頻內容的加持下,開發出一個短視頻社區產品,配合運營,將喜愛短視頻的用戶導流,將社交的范圍擴大,同時作為走出產品集群的第一步,探索產品矩陣的正確姿勢。Faceu社區最合適的形式是在Faceu中,以圖片形式發展(以視頻形式存在壓力),加入評論、點贊等社交元素,將交流從個人聊天轉移到評論區,將1v1的交流形式擴展到一對多或多對多的交流。不需添加就能社交的形式可以保證在“遇見萌友“中運氣不佳的用戶尋找到一個社交的地方,而不會因為匹配效率低或其他各種原因直接卸載Faceu,成為Faceu的流失率中的一筆。Faceu朋友圈相對于Faceu社區私密化程度高,只允許好友或匹配的用戶查看,確保用戶不會輕易被騷擾,造成用戶的社交困擾,不論是社區還是朋友圈,都可以進行信息流廣告的投放。
4.電商
Faceu中的用戶是追求萌,但在某種程度下其實就是追求美,而對于追求美的用戶,通過Faceu只能從工具上解決圖片美化的需求,但照片亦照騙,終究不是真的,有可能見光死,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需要真人的美麗,那么完全可以通過電商的形式來解決用戶需求。
Faceu中擁有潛在消費者,同樣也擁有潛在的賣家。在Faceu中活躍的某些女性用戶,自身外貌條件優秀,對開展精致生活研究頗深,可以成為Faceu中的KOL,分享對美妝、服裝等方面的知識,在積累人氣的情況下順勢發展電商,滿足那些想要改變自己而毫無頭緒的用戶的需求。但需要需要的是,在社交中有一句經典的話,起于社交,殤于微商,所以最合適的方式還是以產品矩陣的形式發展一個電商社區,從用戶的角度說,一個純粹的電商社區比一個社交+電商的社區給用戶的感覺會更專業,從Faceu的角度來說,電商的發展不會影響到社交的發展,避免社交因電商而殤。
5.硬件
硬件這條路已經讓美圖走通了,在智能手機的市場上,Faceu很難再有插足之地,必須另辟蹊徑。
在智能硬件這一塊,火熱的產品是智能手環、智能體脂儀等,由產品可知,用戶對健康關注度極高。身體的健康可以通過手環、體脂儀來反映,那么用戶的肌膚要通過什么來反映呢?我以為在這個方向上Faceu可以發展一二,用戶通過手機拍出的照片經過了美圖后已經看不出原本的模樣,但肌膚就是肌膚,自家事自己知道,用戶與其通過手機來美化照片,我以為還是愿意通過智能硬件來檢測肌膚狀況,再通過或注意休息或SPA的方式來調整,讓自己從內而外散發魅力。
6.周邊
這兩年熊本熊是一個火熱的形象,熊本縣通過熊本熊的周邊賺得盆滿缽滿,而熊本熊傳遞的就是一個呆萌賤的形象,同樣,Faceu所產生的內容也是萌,給用戶的印象則是,Faceu是一個賣萌的APP,而Faceu第一步是創造一個玩偶形象,然后運營該形象,形成一個萌的文化。在這方面我認為小米和錘子事可以學習的例子,他們賣的已經不是硬件,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懷,在實體蕭條的情況下,小米在深圳專門弄了一個旗艦店,我相信不是為了銷售手機,更多的應該是傳遞文化。同樣,熊本熊也成為熊本縣的一種現象、一種文化,而絕非只是一個玩偶形象。Faceu必須運營出一種萌的文化,讓這種萌的文化深入人心,從臉萌到Faceu,給用戶的印象是萌,但這種萌只是產品的萌,只是能把照片加上貼紙的萌,在用戶的心里,Faceu這個詞不是萌,只有在談到Faceu,用戶自然而然就想起萌,那么Faceu本身就是一個IP,生產各種代表萌文化的周邊就順理成章了。
結語
Faceu已經走過了艱難的兩年時間,現在的發展勢頭喜人,對于一個工具性產品來說,這非常不容易。
Faceu創始人郭列有過兩款爆款的經歷,作為一個連續創業人,他心里對于Faceu有著自己的思考,有著自己的定位,在Faceu這款產品上,關于產品交互與用戶體驗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與其他產品比,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但社交的模塊,我以為可能還不盡如人意,如果Faceu最終是要成為一個款社交產品,那么還需要在社交模塊上多多打磨。不要只是摸對了年輕人社交的方式,但在社交的呈現方式上不能讓用戶滿意。
關于Faceu商業化,我粗淺地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當然更多是從理論上來說,到了實際操作上,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地方,畢竟那么多工具型產品都跌倒在這一道坎上,哪能是我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但這樣的方向也是其他的產品走出來的,Faceu完全可以參考而走出自己的路。
分析欠妥,且看且吐槽。
在此,作為一年多項目經驗的項目助理來求職產品,希望有坑的讓我補下,多多推薦,感謝。
本文由 @?風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PEXELS,基于CC0協議
faceu的貼紙廣告一個月收入60w,一個內部朋友分享的 哈哈 這一點也算是廣告了
入不敷出 ?
怎么鏈接只是圖片 ?? ,看框架是還可以,需要消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