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市場及產品淺析(一)

8 評論 11680 瀏覽 34 收藏 34 分鐘

本文從了解音樂市場開始,逐步深入到獨立音樂人的需求,嘗試從不同角度觀察獨立音樂。另外,也希望借此離獨立音樂更近一點。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傳統(tǒng)音樂產業(yè)鏈及互聯(lián)網時代的音樂產業(yè)鏈
  • 現(xiàn)場音樂閉環(huán)生態(tài)與獨立音樂
  • 市場對獨立音樂的態(tài)度及行業(yè)整體狀況
  • 獨立音樂人的主要需求
  • 獨立音樂產品淺析:主要考察產品定位,功能架構,用戶分析,用戶體驗,商業(yè)模式

參考產品:樂童音樂(服務支撐)、落網(音樂平臺)、秀動(下游演出票務)、百度音樂人(上游內容創(chuàng)作)

Part 1

產業(yè)鏈

傳統(tǒng)音樂產業(yè)鏈、互聯(lián)網時代音樂產業(yè)鏈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音樂產業(yè)鏈中,唱片公司居于核心位置,把握著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制品、版權、藝人歌手,幾乎是每一條產業(yè)鏈的源頭。一個音樂作品產生后,必須經過這一套流程才能到達用戶手中,由用戶買單。由于把握著內容和渠道,唱片公司在這條產業(yè)鏈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每一條產業(yè)鏈都是它可以控制的渠道,并且在每條產業(yè)鏈上都能夠分得一定的利益。

這個時期的獨立音樂人,由于大部分的資源和渠道都掌握在唱片公司手里,主要依靠酒吧駐唱、livehouse或是小型音樂節(jié)實現(xiàn)“以演代宣”,獲取知名度的周期很長且由于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在演出中,產出的作品質量較為不穩(wěn)定。

對比傳統(tǒng)音樂產業(yè)鏈,先從內容上看,盡管唱片公司仍是最大的“內容提供商”,把握著大量主流音樂“頭部”藝人的音樂版權,但內容玩家變多,音樂創(chuàng)作不再是一家獨大,除唱片公司外,制作機構、音樂綜藝、獨立音樂人及獨立音樂廠牌,甚至一些網絡歌手、主播,都能創(chuàng)作出一定價值的音樂作品,并且擁有各自的市場。究其原因,從圖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原本作為唱片公司一大盈利點的音樂制品市場消失了,而對于唱片公司及旗下歌手包括音樂創(chuàng)作者來說,這就意味著音樂作品的變現(xiàn)能力降低了,商業(yè)價值無法體現(xiàn),加上行業(yè)內原本對于版權分成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直接導致大量的音樂創(chuàng)作者不得不另謀出路。于是我們便看到,音樂綜藝、制作機構、獨立音樂人廠牌的背后有不少優(yōu)秀的音樂創(chuàng)作者,也能看到像“幕后圈APP”、“碎樂”、“V-Fine”這樣的平臺出現(xiàn)。

回到上圖,再從服務提供商來看,針對聽眾的“聽、看、唱、聊、玩”等需求,大量的音樂平臺涌現(xiàn),而這些符合用戶習慣的互聯(lián)網產品成為了渠道的主要玩家,因為他們有用戶。平臺在積累了大量用戶之后,開始不滿足于僅僅作為渠道,轉而向上游延伸,于是過去的幾年里,“版權大戰(zhàn)”“獨立音樂人扶持”成了各大平臺的必經之路,而版權也是目前唱片公司制衡市場的法寶。

也是由于渠道效率喪失,唱片公司對于簽藝人十分謹慎,因為在藝人通過出專輯、演出、版權、廣告等方式回收成本之前,他需要先火起來,而火不火已經不是由唱片公司決定的了。

相對的,音樂市場的另一種盈利方式,演出,則成為了許多音樂人和音樂公司回收成本最為主要的方式了。

?現(xiàn)場音樂閉環(huán)生態(tài)與獨立音樂

可以看到,在這個閉環(huán)生態(tài)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內容生產,而這正是獨立音樂人的核心競爭力。這其實與音樂產業(yè)鏈一致,在拿到內容后,平臺可以利用自己的渠道及用戶規(guī)模變現(xiàn)、沉淀、傳播…而獨立音樂人的作品質量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現(xiàn)場音樂形式。很高興能看到像萬曉利、好妹妹樂隊、李志、陳粒等獨立音樂人在更大的舞臺上開演唱會,這也是聽眾對獨立音樂的肯定。

除了獲取收益,對于獨立音樂人來說,演出更是一種宣發(fā)的方式。盡管互聯(lián)網和音樂公司為音樂人們帶來了更多推廣自己的機會,但由于傳播渠道分散,且大部分獨立音樂人都沒有自己的運營團隊,難以兼顧創(chuàng)作、演出和宣發(fā)。所以以livehouse為主要形式的演出仍然是重要的宣傳渠道,同時也能為自身積累舞臺經驗和曝光度。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演出市場近三年(14年到16年)都保持著不錯的增長態(tài)勢,年均場次上漲10%,票房年均增長20%,其中音樂節(jié)、小型演唱會、Livehouse這類小型化演出強勢增長,并呈現(xiàn)內容垂直化的趨勢。這些對于獨立音樂人來說,都是積極的信號,演出市場火熱,平臺扶持力度加大,意味著獨立音樂人最大的兩類需求:收入和宣發(fā)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而唯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獨立音樂人才能放開手腳集中創(chuàng)作,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好的作品涌現(xiàn)。

演出市場的火熱其實許多公司早有預見,摩登天空,恒大音樂,眾樂紀等公司很早就開始布局音樂節(jié)、livehouse,一方面這是回收成本的最快方式,二是能夠快速建立自己的渠道和影響力,也便于挖掘人才,三是避免與唱片公司正面交鋒。而從獨立音樂人的角度出發(fā),現(xiàn)場音樂是另一個“入口”——通過現(xiàn)場表演讓聽眾了解自己的音樂再回到線上關注?!半x他的音樂近一點,離他的生活遠一點”,這其實是音樂人更愿意看到和適應的方式,畢竟在相對專業(yè)的演出場所唱歌給對自己音樂有興趣的聽眾,比起往平臺上傳demo,聽天由命,前者至少更加主動,而且能積累舞臺經驗,快速獲得反饋。平臺的機制和使命決定了它要為用戶篩選出優(yōu)質的作品并將有限的資源分配給他們,幫助他們更快的成長。對于市場來說這也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要求新人們厚積薄發(fā),拿出有價值的作品,對于獨立音樂人來說,這可能會是一個選擇和適應的過程。

市場對獨立音樂的態(tài)度及行業(yè)整體狀況

個人認為可以從獨立音樂、業(yè)內現(xiàn)狀、市場環(huán)境以及用戶這幾方面來看:

這里還需要先描述一下背景:經歷了互聯(lián)網的沖擊,音樂產業(yè)重構,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發(fā)行渠道和音樂載體的改變——音樂作品直接以數(shù)字音樂的方式,由音樂平臺推送給用戶。于是,用戶逐漸養(yǎng)成了線上聽歌和消費的習慣。這一切使得唱片公司失去了固有渠道以及話語權。加上盜版的沖擊,使得原有的商業(yè)體系崩壞,行業(yè)衰落,人才流失。但隨著音樂制作門檻降低、互聯(lián)網傳播渠道的去中心化、數(shù)字音樂版權規(guī)范化,越來越多的人走向獨立音樂人的道路,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市場空缺,并且為聽眾帶來了多樣化的音樂風格,甚至引領了一段時間的風潮。音樂產業(yè)逐漸回歸正軌,探索新的商業(yè)模式。

(1)獨立音樂

相對于主流音樂,獨立音樂有更好的發(fā)展?jié)摿Γ曳鲜袌龆嘣男枨?,更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

  1. 受盜版分享的影響極小。
  2. 音樂銷售的“長尾”理論。
  3. 受唱片公司的制約較小,運營模式更靈活、多樣化。
  4. 音樂成本更低,利潤空間更大。
  5. 獨立音樂的數(shù)量在急劇上升,逐漸形成長尾市場
  6. 風格多元化,符合市場需求。
  7. 獨立音樂人身具創(chuàng)作與演唱能力,且可以完成自主運營,更符合在線音樂產業(yè)的運作方式。

“從本質上來說互聯(lián)網獨立音樂是能于盜版相抗爭和有效解決音樂版權的好模式,但國內的獨立音樂尚處在起始階段。不僅是缺乏獨立音樂人和廠牌,也缺乏主流媒體(電臺、雜志)的用戶引導和首文化管制的制約。”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2)業(yè)內現(xiàn)狀

  1. 版權管理力度加大,打擊盜版,鼓勵原創(chuàng)并強調內容審核;數(shù)字音樂版權規(guī)范化,音樂的商業(yè)價值回歸
  2. 經過多年與互聯(lián)網的磨合,音樂行業(yè)逐漸復蘇,新的商業(yè)體系逐步完善
  3. 行業(yè)回歸傳統(tǒng)價值觀,重視音樂創(chuàng)作以及演唱能力,獨立音樂人得以嶄露頭角
  4. 音樂市場進入分眾時代,音樂格局多元化發(fā)展,小眾市場迎來了機會
  5. 獨立音樂逐漸成熟,出現(xiàn)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音樂人、作品以及自建廠牌,并占據(jù)了一定的市場

(3)市場環(huán)境

  1. 隨原創(chuàng)音樂走紅,資本開始找源頭找IP找頭部,整個市場迅速火熱起來
  2. 盡管互聯(lián)網去中心化的傳播渠道為獨立音樂帶來了更多機會,但反過來,市場也更
  3. 加強調優(yōu)質、有價值、專業(yè)的音樂
  4. 在線音樂市場逐漸成熟,盈利模式多元化(數(shù)字專輯、眾籌、演出、周邊、廣告、直播、打賞等)
  5. 音樂平臺向上游延伸,需要有自己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把握主動權,并建立造血機制

(4)用戶

  1. 付費習慣逐漸養(yǎng)成
  2. 大眾消費水平提高,演出市場火熱
  3. 對于聽眾來說,獨立音樂還是個新鮮玩意兒,有巨大的發(fā)掘空間,聽眾需要引領
  4. 聽眾欣賞水平提高,喜愛的音樂類型逐漸多元化,個性化,而獨立音樂符合年輕人追求個性、品質的價值取向,且更加接地氣,愈發(fā)受到年輕人追捧

(5)總結

總體來看,需求決定市場,疲軟的音樂圈以及進擊的聽眾需要獨立音樂。不論是從業(yè)內情況還是整體市場環(huán)境來看,獨立音樂都變得愈發(fā)成熟和重要,并且逐步構建起自己的生態(tài)和產業(yè)鏈。而這個過程中,市場也對獨立音樂做出了相應的要求——有價值。這里的有價值不僅是說創(chuàng)作出有價值的音樂作品,還有獨立音樂人的自我品牌建立。對于平臺來說,支持獨立音樂除了是趨勢和情懷,更是一門生意,一次對未來核心音樂的賭注,唯有把握住未來的”頭部“音樂人,才不會受制于版權和唱片公司,才能夠在垂直市場中快速前進,并且牢牢抓住用戶。隨著版權規(guī)范,大眾的付費習慣的養(yǎng)成,平臺的策略已經初具成效,增強了整個產業(yè)的信心,資本也開始涌入平臺,整個行業(yè)趨勢看好。

獨立音樂人現(xiàn)狀

參考15年網易云音樂發(fā)布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xiàn)狀報告》,這里只舉幾個自己覺得相對重要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思考談一談。

(1)整體呈年輕化趨勢,專業(yè)素養(yǎng)薄弱

年輕化這一點相對來說比較好理解,音樂相對于書本或是網絡,是更容易走進人心里的事物,很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而叛逆期到進入社會之前的那個階段里,大多數(shù)人都是敏感而脆弱的。除此之外,此時的人還沒有面對生活的壓力,全憑愛好,而沒有做好把它當作自己一輩子要做的事情的準備。這也解釋了,之后那條關于專業(yè)程度的數(shù)據(jù),有78.6%的人是靠自學,反而來自專業(yè)院校的獨立音樂人較少——因為他們更早的了解到做音樂是一件多么復雜而艱苦的事情。面對音樂,他們反而更加理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的是什么,如何分配自己的投入。所以會出現(xiàn),相對于獨立音樂人,那些幕后的錄音室、混縮、調音反而更專業(yè)。但他們的專業(yè)并沒有換來同等的收入和更多的知名度,這也是音樂行業(yè)遲遲沒有解決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更像是服務行業(yè),除了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一首歌再出名,也跟他們沒多大關系。

(2)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由沿海向內陸擴散

其實這條與上面那條是息息相關的。并不是獨立音樂人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是一二線城市有更多的資源(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音樂人前輩)和機會(演出、推廣機會),不僅是獨立音樂人,所有期望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熱血方剛的年輕人都會往這些地方流動。

(3)推廣渠道相對缺乏,在音樂上獲得的收入較低

相對于唱片時代,其實每個人的推廣渠道已經比之前多了不少,有不少獨立音樂人是通過網絡渠道走紅的,但問題的關鍵其實是在作品上。只有音樂作品被認可,才會引發(fā)更多的傳播。而收益的問題則是建立在優(yōu)質作品+良好的傳播渠道基礎上的,不論是唱片時代還是現(xiàn)在,先有喜愛,后有付費。

(4)總結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基本還是圍繞著創(chuàng)作、宣發(fā)、演出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以及如何變現(xiàn),這也對應著產業(yè)鏈的上中下游,而作為渠道的音樂平臺,如何引導用戶和獨立音樂之間產生化學反應,成了天然的使命,這種化學反應越強烈,黏性就越高。

Part 2

獨立音樂人產品淺析——樂童音樂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產品定位

盡管產品描述中寫的是:“專注于音樂行業(yè)的眾籌和演出售票平臺。”但就樂童的動作來看,比較準確的是音樂眾籌和音樂人服務平臺——以眾籌為切入點,在音樂產業(yè)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作、宣發(fā)、演出)為音樂人提供支撐服務,并連接相應資源,甚至做深入綁定。不過產品展示的內容,的確是以眾籌和演出售票為主,其他服務如何運作這里就不討論了。

2. 功能架構

3. 用戶分析

基于樂童音樂垂直的音樂眾籌的定位,用戶群體也相當清晰——需要資金或資源支持的獨立音樂人(發(fā)起人)以及支持者。由音樂人發(fā)起項目產生分享,引入支持者參與眾籌直至完成。這是樂童的核心任務流程,從發(fā)起人的角度看,項目的成功率直接決定了對于樂童的忠誠度;而對于支持者來說,先是需要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其次要接受眾籌的形式和風險。相對來說想要留住支持者的難度更高,但留下來的用戶也必定很精準,并且有較強的付費意愿。

4. 用戶體驗

整體界面簡潔清晰,易上手,目標性強。

(1)推薦頁

推薦頁相對于其他眾籌平臺來說,還是相對含蓄的,乍一看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個獨立音樂推薦平臺,而當用戶一個個瀏覽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6個板塊都是圍繞眾籌和演出售票來的:Banner最終是指向演出和售票,精選單曲、音樂影像、眾籌推薦、則是指向音樂眾籌項目的,演出推薦指向演出售票,樂童活動派指向的是樂空間和輕眾籌項目“1001個音樂奇思妙想”。也就是說,這6個板塊都是推薦位。質量較高,相對更有價值,成功率較高或者與樂童有更多合作,由樂童主推的項目會出現(xiàn)在這些位置中。

① 選單曲

點擊其中的一首單曲后,右上角的播放器圖標便會開始轉動,緩沖一秒后,從這首歌開始按照相應的循環(huán)模式(默認為列表循環(huán))播放單曲。本身這個流程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精選單曲的展示形式是“封面+歌曲名”,容易讓人誤解成“點擊后進入詳情”,并且由于點擊時,用戶的焦點會停在封面上,但點擊后封面位置以及播放圖標沒有任何變化,如果遇到網絡故障,會讓用戶誤以為是不可操作的。另外無網絡時,點擊單曲并不會提示。

建議:

  1. 點擊單曲后,先檢查網絡,如果無網絡則提示,網絡正常則開始緩沖并播放。
  2. 將右下角的播放圖標改為button,并將其稍微放大,點擊后開始播放并變成“||”(暫停),右上角播放器圖標開始轉動;再次點擊,暫停播放,恢復為播放按鈕,播放器圖標停止轉動。
  3. 一首播放完畢后,恢復為播放按鈕,右上角播放器圖標停止轉動;切換到下一首(或同一首)時,開始播放并變成“||”(暫停),右上角播放器圖標開始轉動。

注:這樣的做法雖然能提升用戶體驗,但是相對復雜,還是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

② 音樂影像

每個內容中都有“播放”圖標,用戶容易誤解為直接播放,但其實點擊封面會進入眾籌詳情,與精選單曲的操作體驗不同,簡單做法:建議去掉“播放”按鈕。

演出推薦和眾籌推薦都屬于眾籌,以下統(tǒng)一說明。

(2)眾籌

概況:

截至2017/10/15 14:07

全站總共有1795個眾籌項目,其中1687個已經結束,成功率37.4%(15年36kr采訪中公布的數(shù)據(jù)為“接近50%”),注冊用戶的付費率超過40%(官方數(shù)據(jù))。唱片制作948個,現(xiàn)場演出326個,音樂出版179個,音樂視頻45個,音樂周邊148,音樂硬件32個,其他項目117個?;I集資金最高的是樂童音樂的線下音樂空間“樂空間”,共獲得2031600元的籌資;籌資最高的專輯則是陳鴻宇的《一如年少模樣》,獲得457495元的籌資?;I集金額最高的前20個項目中,有10個是唱片制作,其中包括像李霄云、陳鴻宇、周云蓬、鹿先森樂隊、謝春花、房東的貓等較為出名的獨立音樂人,且比較集中在16年。

今年到10月15日新增377,相較于16年1月到10月14日新增543,有所下降。

正在進行中的有108個項目,唱片制作87個,現(xiàn)場演出6個,音樂出版11個,音樂視頻4個,音樂周邊和硬件眾籌均為0個。其中18個已經成功,5個項目完成度超過80%。已經成功達到眾籌目標的項目里,獲得眾籌資金最高的是栗先達《太陽》首張個人專輯眾籌,共籌得73403元,計劃籌資66666元,完成度110%,剩余天數(shù)17天。而完成度最高的則是丁薇2017全新原版進口專輯《松綁》黑膠唱片、CD現(xiàn)貨發(fā)售,籌集資金18200元,計劃籌資1000元完成度1820%,剩余天數(shù)78天。

其余眾籌完成的項目大多數(shù)也都超過了計劃籌資。

結論:

  1. 項目增速緩慢,且較去年有所下降;
  2. 相較于15年數(shù)據(jù),整體成功率下降;
  3. 主要眾籌項目為唱片制作,其次為現(xiàn)場演出,這算是獨立音樂人在樂童音樂的主要訴求;
  4. 平臺確實具有一定影響力,可以嘗試與獨立音樂人多方面合作,繼續(xù)擴大影響。

眾籌流程圖:

在普通模式下發(fā)起的項目是具有一定風險的,即當眾籌未完成時,會將籌集的全部資金返還給支持者。這種模式適合有想法但缺乏資金,且沒有或僅有不完整的可供瀏覽者查看的實體物品時采用。

預售模式,對于發(fā)起者,無論你是否能在設定時間內完成籌資目標,你都需要向支持者兌現(xiàn)你的回報和承諾;對于支持者,無論項目是否成功,你都要付出你的支持資金,并將得到相應的回報。

整體上,由于眾籌是屬于一種自愿的支持行為,從流程上看,相較于傳統(tǒng)電商的訂單流程,眾籌流程里是沒有退換貨流程的,且預售模式連退款流程都沒有,要求發(fā)起者必須履行承諾與回報。除了售后流程,眾籌更加偏向預訂,甚至有的眾籌項目支持用戶參與,所以也不存在庫存的說法,也因為沒有庫存,所以即使在完成度達到100%之后,只要眾籌尚未結束,用戶仍然可以持續(xù)支持。訂單取消的原因暫時就只有:1、超過15分鐘未付款,系統(tǒng)自動取消;2、發(fā)起人因為某些原因,取消了眾籌項目。

① 眾籌頁

眾籌頁采用瀑布流布局,默認按照最新上線的眾籌項目排序。盡管項目不多,且相對垂直,但這一頁的篩選做的足夠專業(yè),一共有三個維度:狀態(tài)、(眾籌項目)分類、風格,風格這一項中,包含了14中不同的音樂風格,能看出樂童在音樂上的專業(yè)。

② 定制

除此之外,左上角還有一個定制按鈕,首次進入可以按照自己喜愛的風格(最多選擇2個tag)進行定制,之后還可以重新編輯;再次點擊定制按鈕,則會按照用戶選的風格篩選出用戶喜歡的風格類型有關的眾籌。盡管作用不大,但還是提升了一定的用戶體驗。

③ 眾籌詳情頁

進入詳情,頂部是一句話簡介;接下來就是發(fā)起人的名稱,點擊可以看到發(fā)起人的簡要信息和往期眾籌項目。而后面的內容因為編輯器模板化的緣故,也都很整齊。除了內容我最關心的就是歌曲試聽部分,選擇其中的一首,會按照播放器設置的順序連續(xù)播放專輯內所有歌曲。底部除了支持按鈕,還有一些基礎社交功能,收藏、分享、點贊、評論,但只有評論會顯示數(shù)量,主要用于發(fā)起人、支持者以及平臺直接的溝通。

整個眾籌流程簡單流暢,選擇眾籌項目→瀏覽內容→點擊支持→選擇回報項→選擇支付方式→支付成功→生成訂單。新用戶在選擇支付方式時,還需要填寫個人信息。這里想說,作為一個第一次眾籌的用戶,看到從10元到2000元這么大跨度的回報項,但回報內容卻都是一樣的,多少有點沒法接受。

建議:

由于大多數(shù)用戶對于眾籌的概念都不是特別清楚,尤其是風險性和延后性,經常看到評論區(qū)有用戶在催平臺發(fā)貨卻遲遲沒有得到回復,其實距離眾籌完成可能都還有一個月;還有的用戶在支持后就很少打開產品,直到某天收到退款短信時才知道眾籌沒有成功。從這點上看,平臺對用戶的教育和引導,以及發(fā)起人自己對眾籌金額、時間的把控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平臺的付費用戶,會希望等到更多的關注和尊重。

另一面,因為眾籌某種程度上的便利性,會有利用眾籌炒作或者營銷的例子,所以平臺審核尤為重要,除了獨立音樂人的影響力,眾籌項目本身的文案、創(chuàng)作、配圖等都需要把關。

(3)搜索、演出、我的、播放器

這四個模塊與市場上的產品都差不多,就不過多分析了,唯一想說一下播放器。先說亮點,界面簡潔,易上手,比較有意思的是播放按鈕,有一個將紅色的光擴散然后又收回來的效果,引導用戶播放。然后說不足,播放器并沒有地方展示歌詞,也沒有歌詞同步,但個人認為在我決定支持這個專輯的時候,歌詞的好壞會是一個判斷選項應當做展示。另外就是在無網絡的狀態(tài)下,并不會停止播放,也不會向用戶提示,而是一直切換下一首,但由于沒有緩沖,2秒后又會切換下一首,這點體驗確實不好。

另外還有一點體驗不太好的是,app總提示登錄失效,要求重新登錄。

① 商業(yè)模式

從12年7月上線,14年拿到天使輪100萬融資,到15年拿到華映資本和君聯(lián)資本近兩千萬元A輪融資,從音樂眾籌切入市場的樂童音樂也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定位,但核心的玩法確實一直沒變——一頭作為籌集資金的平臺,另一頭為項目發(fā)起者提供音樂資源整合服務,通過這種方式與獨立音樂人深入合作,擴大品牌影響,轉過來鎖定重度消費用戶。

目前樂童音樂的四塊業(yè)務分別是:

  1. 音樂人定制服務:為音樂人提供一對一的相關項目宣傳、實物制作銜接、巡演服務、營銷推薦等專屬服務。
  2. 眾籌服務:為獨立音樂人提供更多實現(xiàn)音樂夢想的機會,任何人均可在樂童發(fā)起和音樂有關的項目。
  3. 演出服務:全國小型現(xiàn)場演出票務分銷服務。超過400家livehouse合作,超過15000場以上的演出票務在樂童銷售。
  4. 版權分發(fā)服務:樂童與索尼版權聯(lián)合為音樂人提供分發(fā)和管理服務,讓你的作品出現(xiàn)在世界各個角落。

除了以上四塊業(yè)務,為了將更多環(huán)節(jié)落地,樂童音樂還通過眾籌的方式籌備了自己的音樂空間——樂空間,用來做音樂人的發(fā)布會、演出、沙龍等線下活動。

幾乎是從整個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為音樂人提供支撐服務。樂童音樂就像是三級火箭的第一級,為音樂產業(yè)的重塑奉獻自己的力量。但除了情懷,這畢竟是門生意。僅從眾籌和票務兩塊來看,樂童的表現(xiàn)不太盡如人意。

為獨立音樂打call,期待樂童音樂下一步的行動。

寫在后面的話

這幾天在整理資料的同時,看了兩部紀錄片,一是梁歡導演的《音樂的秘密》,另一部是14年拍的《搖滾南京》。他們對于音樂的熱愛和態(tài)度感染到了我,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們迫于生活的無奈?;蛟S到能靠玩音樂養(yǎng)家糊口的那一天,音樂才能真正的自由。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版權規(guī)范、媒體推廣、獨立音樂的傳播等原因,這些幕后的創(chuàng)作者正慢慢走向人們的視野。

有時候會感嘆,這世界太快了,快到沒有時間停下腳步來思考、感受。但我希望獨立音樂能夠“慢”一點,不會成為流水線上的工藝品,而是成為能承起一個城市的故事和精神的旋律。

敬如此真實的獨立音樂。

 

作者:南音,一歲半的產品經理,對社交、在線音樂及電商領域十分感興趣,擅長需求挖掘和流程梳理,目前求職中。

本文由 @南音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好,我是一家公司「音樂行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文章收獲很大,希望跟您加微信交流一下。

    來自浙江 回復
  2. 小編,想加您微信深聊。我的微信ABCDE225730

    回復
  3. 您好,我是36氪的分析師。很想跟您交流下??煞窠o個聯(lián)系方式?

    來自北京 回復
  4. 我們公司就是在做這種獨立音樂人的項目,之前做了好久,方向一只在變。對于公司來說,小樂隊請來沒人看,大樂隊收不回成本。而且許多樂隊面臨的問題是他們的作品本身,沒有作品,外圍再使勁也沒用

    來自北京 回復
  5. 非常喜歡你這篇文章

    來自韓國 回復
    1. 謝謝 還有很多不足 歡迎交流~

      來自廣東 回復
  6. 不錯,文章值得仔細閱讀。唱片疲軟的今天,獨立音樂煥發(fā)了音樂產業(yè)的第二春,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不管是獨立音樂人的生活,音樂質量還是聽眾水平。

    來自北京 回復
    1. 是的 這或許就是在線音樂的使命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