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新車 vs 彈個車:AT的汽車新零售之爭
AT巨頭的汽車新零售布局,不是小打小鬧,也不是開辟新戰場,而是直接動起了4S店/汽車經銷商的蛋糕。本文作者將對毛豆 vs 彈個車,做個簡單而妥善的競品分析。enjoy~
毛豆 vs 彈個車,如支付寶 pk微信支付,也是騰訊與阿里在汽車新零售領域的爭斗,互聯網巨頭在汽車領域的布局,讓融資租賃+新零售,成為2017年來,一股不可小覷的“勢”。
新零售的概念,去年被炒成風口,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去吃透內中的含義,發現并非難以理解。車的新零售,不僅僅是把購買流程從線下搬到線上來這么簡單,也不僅是用金融方案去撬動買車群體,關鍵是把體驗做好,而蘋果,就是新零售的標桿。
汽車的新零售,深入骨髓的是,希冀用新的技術和大數據去延長整個消費生命周期,將關鍵節點的體驗提升起來,贏得口碑與利潤。
本文對毛豆 vs 彈個車,做個簡單而妥善的競品分析。
一.汽車新零售的背景與淺議
1.1 汽車新零售的背景
須知汽車融資租賃并非新事物,也不是舶來品。根羅蘭貝格咨詢報告,在世界范圍內,15%的汽車流通方式為融資租賃,美國這個數據為46%,而中國市場僅為2.7%。
一方面,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轉向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國家對于消費的刺激不斷加碼。例如今年兩會,決議降低進口車的關稅。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加大,簡單粗暴的“現金貸”被套上緊箍咒,金融產品紛紛轉型。資方需要借助新的場景去逐利,大宗資產交易就很契合需求,諸如房租月付,1成首付提新車,境外游分期等。
而汽車融資租賃目前是個藍海市場,以至于趣店也介入了,推出了“大白汽車分期”,想要分割一塊蛋糕。
開個玩笑,做“高利貸”的都來了,說明這個市場的回報足夠快,足夠高,風險控制成熟。
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
1.2 汽車新零售的定位
汽車銷售具備2個特點,一是“大宗商品”,二是“資產屬性”。
(1)站在賣方角度而言,我們須知,賣車的本質是,車賣出去,錢收回來,同時不砸了自己的口碑。以往的易車,汽車之家,是流量大戶,做流量變現,引導需求群體去線下購車,這就是終點,4S店知道你要買車,別的一概不知。
而整合營銷-銷售-服務的資源,提升用戶體驗,是新零售要做的事。
(2)站在買房角度而言,衣食住行樣樣要花錢,買不起房,買輛車來慰藉下一顆在大城市飄零受傷的心靈吧~
且看一組真實數據,下圖是2018/1/26截取自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支出》報告,即便身居一線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依然不足6w元。
最切身的痛點,就是“沒錢”!
融資租賃降低門檻,將車提前“租借”給你,何樂而不為?
注意下這里,產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實際是汽車新零售1.0階段的一個本質特征!
(3)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細分市場基本完成了初期用戶規模積累階段,從野蠻式快速增長進入到精細化運營階段。企業會更加善于利用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的服務方案,降低風險,提升能效。
前兩年的降購置稅政策刺激了新車行業的發展,融資租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金融”/“征信”等“勢”,迎來真正發力的高潮。
1.3 汽車新零售的SWOT分析
分析了內外部優勢及競爭威脅,我們以【彈個車】與【毛豆新車】為代表,捋一下汽車新零售的SWOT,如下:
1.4 汽車新零售的用戶痛點與畫像
買車是一項復雜的決策,以一個年輕白領作為潛在購車方舉例,剖析如下:
買車的矛盾點在于:
需求與現實的沖突,預算與車型車系的沖突,融資提供了運行良好的解決方案,比如銀行和汽車廠商金融公司都有相應的金融產品,稍有差異的是,銀行側重于收縮,強審核低利率周期長,廠商金融更為靈活,放貸快且配合某類車型促銷有利率優惠政策;
只要審核快,手續簡單,上牌-繳稅-交險等服務完善,車型選擇足夠多,為了便利,用戶是愿意做出金錢上的犧牲,提前透支未來預期。
如果這樣,我們不難理解,汽車新零售的目標群體,特征如下:
且看一幅用戶畫像,是彈個車和毛豆的目標用戶,僅供參考。
在我看來,兩家的用戶高度重疊,區別在于:
毛豆更多仰仗車好多(瓜子)的車源供應鏈,歷時多年積累下來的賣車用戶數據。瓜子歷史的交易用戶,與毛豆新車的目標用戶,可以說幾乎無重疊,所以判斷,瓜子的戰略布局,是強行拉長戰線,開辟第二戰場。
而彈個車背靠阿里征信,先有道,后有術。有個朋友說過,大搜車以工具切入二手車行業,通過推出[大風車]等sass,幫助車商更好地管理店鋪,打理訂單/庫存/客戶/賬簿等,獲取足夠多的b端車商數據,再借“殼”(收購車易拍)進入戰局,這樣做交易,心里有底氣。
同樣,彈個車直接瞄準支付寶年輕用戶群體,可以理解為不打無準備之仗。
二.產品側重,二者有何差異
2.1 產品數據
先看下ASO100上的ios近7日下載量預估數據:
我推算彈個車的下載量應該在500~800w之間。且從安卓市場的渠道分布來看,彈個車用戶更偏好使用華為手機:
我認為,毛豆瞄準的用戶群體比彈個車用戶平均收入更低。
2.2 產品功能點與側重
再來梳理下APP的功能點,異同點簡略分析下:
直接上結論:可以說彈個車的業務模式比彈個車更豐富,產品版本也比毛豆領先一個version不止。
在這里,我有幾個疑問,想與大家共同探討:
Q1:為什么【測試貸款資格】于毛豆新車如此重要,無論是首頁or詳情頁,都置于P0級功能?
A:先看下彈個車如何做的,從初期就沒有強調要優先測試s戶資格。v3.0以后首頁頻道豐富,運營開始發力,給用提供了“0首付/“5%首付””/“低月供”等顯而易見的分區,主動去引導用戶選擇,留資后再通過電話溝通or邀請到店審核資質。因素有2點:
- 對接螞蟻金服大數據,從登陸方式選擇支付寶,可見一斑;
- 豐富的SKU,弱化了用戶背景調查用途,將精力配置在車源與分期方案提供上,更電商化。
而毛豆,成立時間短,模式更簡單粗暴,無法拿到足夠多的潛在用戶群體數據,我將其視為用戶群體心智的測試,要知道其當前版本僅為v1.1.1。
買車前需要先測試資格,不是有很強的【現金貸】痕跡么!?。∏铱聪聢D:
用戶擔心隱私泄露—電話騷擾,質問為何“不在’恰當”的時刻再談論這個事情,難道因為資質不同,就顯示不同的車輛么?” 這不是違背了交易選擇的自由?至少看起來是如此。
在這里,做進一步思考,如果你是兩家之一的運營,你會采取何種策略?
- 運營配置【專區】,上架SKU,將前端車源與金融方案強關聯??梢灾苯永斫鉃樘詫毦〇|的“滿300減50專區”/“滿1000減200專區”等;
- 讓客戶填寫申請資料,邀約客戶到店,這…與傳統的4S店引流有區別么?將審核電子化,搬到線上,就能為客戶定制化個性產品?
孰優孰劣,無可厚非。
Q2:【彈個車】v2.0~v3.0改版之后,是戰略轉型么?
上圖左是去年10月份筆者手繪的原型,與現在對比,時過半載,彈個車更新至v4.0版本,有很多變化值得矚目:
大膽推測下,彈個車的后續會是個眾多小b端(不排除二手車有大型渠道進行處置)構建,內容高度UGC化,帶有社區氛圍的商城,大搜車退居二線只做金融,支付和服務把控,后期可以對標“淘寶”。而毛豆新車似乎有所喑啞,但未必不是在醞釀更大的風暴。
從產品角度,我認為彈個車首頁的布局未免有些凌亂,如果采取抽屜式導航,能分清主次,聚焦重點,我給出的原型如下:
而且,也能為后期內容頻道的不斷拓新奠定基礎。
三.操作流程及頁面原型
3.1 ?APP操作流程
以【彈個車】為例,登錄-瀏覽-預約- 驗車-下單-交付的流程還是很清晰的,交易逃不過線下,且非常依賴能說會道的專屬管家(銷售)。
而【毛豆】有貸款資格的測試流程,有步環節是銷售通過電話or短信進行資質驗證。
3.2 ?APP頁面原型
以【毛豆新車】為例:
四.汽車新零售的未來,【破】困局
汽車的新零售客單價極高,與盒馬不同的是,復購率幾乎為0,所以關鍵是把線上+線下的流程跑通,讓大數據發揮作用,環節能線上解決,就不要再落地。
但線下體驗店,目前沒必要有革新性的改變,否則就是升級版本的4S店,因為零售的門店也是有KPI的。
今日資本的徐新認為,新零售要有三控:控貨,控店,控心智。對于控貨和控店,我想與大家分享下看法,依然是從問題入手。
Q1:“以銷定采”的前提下,如何控制貨源,縮短交付周期?
A:如何整合驗車-采購-配車-物流-交付等環節,考驗平臺綜合實力。汽車電商里,鮮有玩家有雄心去布局物流。交付的延遲,直接影響客戶體驗,引起退單破壞口碑,目前彈個車和毛豆兩家,都做的還不是很好。
且如果無現車,有可能被迫換車,因為平臺運營的審核不嚴格會引起欺詐訴訟!
換句話說,如果仍是加價等提車,那與4S店有何分別?
于平臺而言,固然不可能去壓貨,一方面為了SKU與主機廠/銷售公司斗智斗勇,另一方面,還得自建物流,這是不可能的。
Q2:如何控制店鋪成本,同時提高【坪效】?
如果線下門店,也是背負高強度的績效壓力,那么必然會傷害用戶體驗。汽車新零售商,需要做的事,是通過品牌體驗店傳遞品牌內涵及生活方式。
所以,我比較欣賞彈個車的運營活動,試駕/自駕游/車主party等,讓銷售的屬性淡化,讓體驗(樂趣/互動/品牌認知)的環節增多。
Q3:鑒于目前壁壘不高,如果銀行和廠商金融也爭相進入賽道,是互聯網+汽車的新零售模式更勝一籌,還是汽車+互聯網笑到最后?
A:有背景有歷史數據且有錢的玩家進場,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威脅。之前在研究阿里小貸發現,阿里的融資成本比銀行高得多。
舉個例子,如果毛豆推出更吸引人的金融方案,彈個車會如何面對?
但目前的現狀是,無論毛豆/彈個車/花生好車/大白分期等的壁壘都不足夠高,意味著還會有新的玩家入場,比如深圳后河的秒臺車。
五.結語
可以說,AT巨頭的汽車新零售布局,不是小打小鬧,也不是開辟新戰場,而是直接動起了4S店/汽車經銷商的蛋糕。
如果做得好,4S店也許就名存實亡。做不好,不要緊,披張皮做新的4S店,給主機廠打工也能賺錢。但汽車新零售如果僅是借助場景做借貸的活,未免格局太小。
最后,我要留一個問題,希望大家能一起思考,貝佐斯說過,“一個公司的價值,是其未來自由現金流(并非賬面上的純利潤)的折現”,那么,汽車新零售的現金流如何評估是大是小,如果不足夠大,是否暗示目前的玩法不是能跑得長遠的商業模式?
本文由 @ Guardian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分析到位精辟
注意下這里,產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實際是汽車新零售1.0階段的一個本質特征!—-這個產權和所有權,是不是筆誤?個人認為是產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交流一下
您好,我是彈個車車輛評估部總監。我們這里有一個產品經理的職位,不知道您有沒有興趣溝通一下?
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汽車新零售行業還有其它,比如小i車、京東小白用車等,毛豆只依靠他自己的瓜子二手車市場用戶,大打廣告,現在的廣告費用已讓他喘不過氣來,而彈個車依托淘寶,在去年雙十一讓他自己出盡風頭,但是也是也是幾個月累計的訂單,不是雙十一一天的;大搞線下體驗店,什么店都招商過來,想搞鏈家地產的線下模式卻搞的四不像,而小i車卻忙著與京東合作,搞的京東不知道發展自己的產品還是推小i車,哦,最后我忘了 小i 車 已經改命 夢想車
厲害 京東的新車你覺得做得起來么
請闡述更多見解
產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原諒我的筆誤
才看到
無漢武的“寬議疏諫”之風,便無“鹽鐵論“的誕生!
觀點人人都有,歡迎與我討論,對于汽車行業的思考,V:85005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