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創業者不要選擇創新工場呢

2 評論 2234 瀏覽 0 收藏 16 分鐘

  無論是創新工場的項目現在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還是它本身現在向純粹投資機構的轉型,都給中國的創投圈和創業者帶去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震蕩,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創新工場建立之初的光環正逐漸褪去。

來自匿名人士hackerTom的這篇文章能讓我們從一個更加直觀的角度向大家講述一個與以往大家認知截然不同的創新工場和李開復形象,Ta告訴我們為什么創業者不要選擇創新工場。

1. 創新工場不看項目看背景。

作為創業者,你也許是白手起家,并且手上負責著一個不錯的項目,并為此辛勞付出,并且年輕有為。但很遺憾,凡能進入創新工場的項目的創始人很多都是以往在XX大公司擔當過什么重要職位或者XX著名大學畢業出生,有著各種“輝煌”背景的人才會有機會被看中,那怕你的項目還沒有上線。而對于項目的模式,前景,規模等資料基本上不是關注的重點。

這與創新工場的“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和李開復自稱的“青年導師”相背而持,基本上里面是沒有一個青年創始人或CEO。其實縱觀創新工場的發展,與其說是幫助,倒不如說忽悠某些有才能的青年去加入創新工場,為那些有背景的創始人打工。

所以,如果你沒有“背景”,那怕你的項目再好,基本上沒有什么機會。

  2. 創新工場占據股份遠遠高于國外的孵化器

根據最近李開復自己的澄清,創新工場平均占據項目的股份只有17.6%(剛開始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是30%-40%)?,F在姑且相信平均17.6%的股份是真的,但是相對于國外著名的孵化器YCombinator占據2%-10%,500startups占據5%左右等,基本是它們的好幾倍,甚至比一般的VC占據15%-25%,天使投資占據5%-10%的還要高。作為一個辛辛苦苦創業的你,不管創新工場究竟是孵化器還是投資機構,你會愿意選擇把17.6%的股份讓給如此貪婪的它麼?

  3. 創新工場不創新

相信這點基本上不用再這里討論了,創新工場不創新,不但在國內引起爭論,連國外媒體都諷刺,甚至李開復還因此得到了,“李開始復制”的頭銜了。

 4. 一定要懂得拍李開復的馬屁

來源根據:講述Google公司內幕的《In The Plex》http://www.guao.hk/posts/in-the-plex-1.html

– 從山寨城來到谷歌中國總部的Wesley Chan感覺谷歌中國辦公室非常的“不Google”,很多人成天就是圍繞在李開復身邊。有一次開會很多李開復招進來的人在爭吵自己的頭銜應該是什么,Chan跟他們說你們就是產品經理。這些人卻說在景德鎮沒人知道這個職位是啥意思,他們更喜歡被稱作“李開復特殊助理”之類的,這樣別人就知道他們是谷歌中國尊敬領導下的一員了。Chan對此很憤怒,他說:“這兒又不是白宮!我們的工作是關注我們的用戶,而不是李開復!”

– 谷歌中國還有個奇怪的辦公室文化,就是誰坐的離李開復近誰就光榮。最后Chan實在受不了,走人之。

– 曾經有山寨城來的交換工程師對谷歌中國辦公室的評價甚為經典:“帝都和其它世界各地工程中心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它辦公室一看就知道是Google,帝都辦公室的一看就知道是谷歌中國”。

由此看出,李開復最喜歡就是搞個人崇拜,誰對他最好,誰最會拍他馬屁的,誰在李開復眼中是個聽教聽話的”乖小孩“,誰就能獲得李開復的重用。一旦整個公司都彌漫著這種氛圍,基本在某個程度上注定了公司的失敗。

5. 李開復占據著創新工場舉重輕重的地位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李開復就是創新工場的CEO,創新工場最有名的也就是李開復,甚至可以說李開復的名氣比創新工場還要大。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基本上沒有多少投資機構或者創業孵化器的創始人的名聲比自身創立機構的名聲還大的。作為這些投資機構的創始人,在媒體露面的次數不會很多,以保證旗下投資的企業不會受到自己個人行為或者言論所影響。

但是現在,一旦說起創新工場旗下的某個項目,基本上都把它和李開復個人劃上等號了,背后的創始人基本上沒有多少人能記得是誰。

  6. 李開復個人的言論和個人行為太出眾

如同上一條所說的,李開復自從從Google離職后,頻繁出現在國內各種媒體演講中,并且經常對各種公司發表個人的言論,爭辯,甚至和別人打口水仗等等。而且最初從大部分人都崇拜李開復,逐漸變成現在反對其作風的人越來越多,基本上每次IT媒體報道和社區下的各種評論大部分都直接針對他做出各種評論和質疑的聲音。這不但影響著李開復個人的形象,更是影響著其投資下的各種項目的形象。

作為一個創業公司,你愿意把你的項目加入到如此的言論當中麼?

 7. 創業公司的話事權不大

由于創新工場其架構的問題,盡管根據說明只占有20%左右的股份,但基本上在里面的創業公司都無形中被創新工場的各種“專業導師”牽著鼻子走,被遭到各種的“教育”和“指導”,創始人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話事權,只好摸摸地接受。一旦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失去了話語權,創業的活力也會逐漸失去。連創始人都不能完全控制著整個公司,被各種外來人士指指點點,何以用心去經營呢?

8. 創新工場投資成功率極低

盡管創新工場才起步不久,但是縱觀其所有投資項目,基本上都是完成了A輪融資后就沒有后繼資金投資了。比起其它VC,著名孵化器出來的已經完成B輪,C輪融資的項目來說,創新工場獲得后繼資金投資的能力實在一點都吸引。

 9. 創新工場投資項目太多

與其它VC或投資機構一年投資4-5個左右的項目相比,創新工場從創辦至今已經有50多個項目了,而且絕大部分還沒有從中“畢業”。無論對于一家投資機構還是一家孵化場來說,這樣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不但無法好好管理和關注各種項目,各種項目也無法得到其專注的幫助,最終導致各種項目都扶不起來的現象。

 10. 創新工場的“罪惡”

其實只要留心觀察創新工場旗下項目的用戶數量,Alexa排名走勢,甚至分析系統代碼,都可以發現很多作弊的現象和值得質疑的地方。例如,每到假日或長假,旗下好些網站的Alexa排名都會集體跳水,到了工作上班的時候,排名又會被拉升起來,這基本上是很明顯的刷排名的現象。雖然在國內創業公司刷排名和刷用戶的現象見怪不怪了,但是作為打著如此光明旗號的創新工場下也集體存在著這樣的行為,這實在很難讓人去信任。

如果你是一個正直的創始人,你愿意做這樣”罪惡“的行為去欺騙投資者和消費者麼。

 

  李開復回應原文:

  作者說:創新工場不看項目看輝煌創業者

請不要偷換概念,把好的說成壞的,然后黑的說成白的。如你所說,創新工場投資的創業者確實都很牛??墒?,這代表創新工場有問題嗎?事實上,歡迎驗證:創新工場投資的創業者有草根有明星,但是每個都是熱愛理解產品的實踐家。對于項目,我們不但關注,而且可以提出有價值的意見(請參考我們過去三年的預測,就可以理解我們投資多么重視方向,和提供的判斷和預測是否有價值了)。

  作者說:創新工場占股17.6% 遠遠高于國外的孵化器

俗話說不要比較蘋果與橘子,你這是在比較小鳥與橘子:1)創新工場是國內的投資機構,卻拿去跟國外的孵化器比,這是什么邏輯?2)17.6%里面很多是包括了A或B輪的投資,已經達到300-600萬美金了,這怎能和孵化器早期僅僅種子(例如YC的15萬美金)相比?投資多20-40倍的錢,難道占一樣的股份?

  作者說:創新工場不創新

請不要亂用套話,更不要不查事實:創新工場是投資機構,我們有創新的投資模式,我們輔助創業者申請53個專利,我們的項目里面也有很多創新的,比如說:國內第一家云安全企業及產品、第一家基于iPad的真正3D引擎游戲、比蘋果更早開發并申請某iOS

6重要專利、第一家能做到人聲實時混音效果的手機軟件。。。

  作者說:一定要懂得拍李開復的馬屁

請不要信口開河。創新工場的文化是重視點子不重視架子,人人平等。我們的文化、風格、模式業界認識我們的皆知,居然會被用一個前谷歌員工對我不滿的例子來以偏概全。創新工場作為投資機構,每個案子每個合伙人都參與投票,不是我說了算。

  作者說:李開復和創新工場壓過CEO和創業公司的光環

這是很無厘頭的觀點:1)僅僅在乎需要光環的CEO不會是我們投資的對象,2)創新工場的市場部門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幫助增加項目的知名度。可以看看我多少次為了我們的項目參加發布會,共參論壇,3)作者有沒有去搜搜我們投資公司或其CEO的有效曝光率是高還是低拿了創新工場投資后是增加還是減少?建議你用百度趨勢搜搜再說。4)每個項目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用“創新工場家族”vs.低調處理和創新工場的關系,所以如果某項目被引用為“創新工場項目/家族”,那是它自己的選擇,也證明了創業者認可我們的加分。

  作者說: 李開復的言論給創業公司帶來負面

請不要杜撰新聞+人身攻擊:請問你們:1)“基本上每次IT媒體報道和社區下的各種評論大部分都直接針對李開復做出各種評論和質疑的聲音?!?,這是基于什么樣本?只算Tech2IPO嗎?提醒下:還有好多媒體。不帶這樣采樣的吧?2)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我的言論幫助了我們投資的公司,你能舉出反例嗎?

  作者說:創業公司的話事權不大

請不要顛倒是非。創新工場投資的CEO有完全的決策權,從人事到戰略到產品。創新工場有45人提供各方面的服務。這45人中有不少資深專家,但是最多也就是項目顧問,CEO可以決定是否采用。比如說,我們的架構師蔡學鏞最近就發郵件給所有投資公司,愿意上門對公司產品后臺技術提出意見。有些公司技術較弱就會希望他多指點點撥,有些只把他的意見當做普通回饋再決定是否有價值,有些覺得不需要就不回復或婉拒。

  作者說:創新工場投資成功率極低

請不要指鹿為馬 。創新工場的投資表現、進入A輪概率、死亡率等有很多專業媒體都有報道比較,包括你們山寨的Techcrunch(人家叫Techcrunch,你們叫Tech2IPO + AngelCrunch)。我們初期投資失敗率低于10%,每個啟動A輪融資的都成功拿到A輪(而且A輪平均估值接近3000萬美金,平均值比很多B輪都高)。

在基金投資縮水90%的寒冬,我們幾個月融到2.75億美金,如果成功率“極低”,那些著名家族、大基金、退休金難道都眼花了,不把自己的錢當錢?

作者說:創新工場投資項目太多

請不要不查事實。一個有45人的投資機構,3年投資了50個初創項目,算是太多?不妨問問我們投資的公司,是否能從創新工場得到即時的、有價值的回饋和幫助。既然你喜歡跟國外的比,不妨參考YC一年上百項目,而YC只有幾個人。

  作者說:創新工場刷Alexa

請與時俱進。我們投資的是移動互聯網,如果要栽贓我們,你可以說我們投資的項目刷蘋果榜什么的,別再用古老的Alexa了!App刷Alexa有什么用啊!另外,順便澄清:創新工場絕不認可刷榜,更不會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文章!

    來自美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