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滑向死亡泥沼的愚蠢戰(zhàn)略如何破解?

4 評論 3512 瀏覽 15 收藏 24 分鐘

美團打車和滴滴在上海的第一戰(zhàn)成績似乎非常亮眼,但作者認為以上亮眼的成績只是看上去很美,基本上是糊弄投資人以及自己的高潮自嗨,更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一場極其低效的戰(zhàn)略。

打人的滴滴和沒有朋友的美團,最近日子都有一點不好過。上個月,兩者還在為了上海和無錫的打車和外賣市場斗的你死我活,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不到,雙方都在經(jīng)歷著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

滴滴網(wǎng)約車司機打人事件,平臺迅速發(fā)表聲明致歉;而另外一邊美團,現(xiàn)在還因為《后來的我們》在貓眼電影上的大量退單而焦慮。不同于滴滴打人這種社會新聞,通過危機公關和加強監(jiān)管可以解決,而貓眼在上市前夕出現(xiàn)疑似刷票房的行為,更像是一種商業(yè)欺詐,利用規(guī)則漏洞鉆空子,可以說不僅震驚電影圈,更波及IT圈。

據(jù)壹娛觀察報道:

《后來的我們》上映前夕,有大量影城接到了退票申請,據(jù)稱僅僅萬達院線就退費2700萬。

貓眼聲明中說遇到了黃牛惡意刷票房,但是讓人唏噓的是貓眼卻是此部電影的主要發(fā)行方和出品方。另外,貓眼給出的54%正常退票率,也很難讓人信服。

數(shù)字游戲似乎成了不少公司搶占市場的偏門法寶,這不禁讓人想到美團打車在上個月大玩補貼策略,畸形搶占市場,而且也被媒體曝光存在40%的刷單量,因為持續(xù)時間不長,很快被主管部門叫停。本文的重點在于:比起刷單,商業(yè)戰(zhàn)略的失誤更加致命和讓人唏噓!

美團似乎從來就不是一個防守型的公司,一直在進攻,一直在伺機而動。王興說:美團打車他們是肯定要做的,而且是一定要成的。3月21日,美團打車進入上海,并隨后宣布三天內先后實現(xiàn)日訂單超15萬、25萬和30萬,拿到了30%的市場份額。

美團打車初上線的成績非常亮眼,最直接的原因是強勁的補貼力度。比如在美團打車注冊的前1萬名注冊司機,前三個月免抽成,司機在每日6~24點期間,在線滿10小時、接夠10單,可拿到600元的保底收入,超過600元后還將獲得200元額外獎勵;消費者端,新注冊用戶可用優(yōu)惠券每單減14元……

以上運營打法非常具有美團的基因和風格,大量的補貼與優(yōu)惠政策,同時也能讓數(shù)據(jù)上比較亮眼,提振投資人和外界對于公司的信心,畢竟有多方消息傳聞今年的美團點評要IPO。

但是,在這卻要給美團潑上一盆冷水。在我看來:以上亮眼的成績只是看上去很美,基本上是糊弄投資人以及自己的高潮自嗨,更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一場極其低效的戰(zhàn)略,而且這個愚蠢戰(zhàn)略必將將自己送向死亡。

當然,滴滴作為近身肉搏過“補貼大戰(zhàn)”的老玩家,應對策略上也是極其愚蠢。不斷用短信策略轟炸用戶,以及跟進送券的打法,乏善可陳,似乎五年來沒有進步。

我們來復盤美團打車的戰(zhàn)略打法,再來分析一下邏輯:美團的補貼打出了“0元打車”的概念,它吸引的是什么樣的人呢?毫無疑問是滴滴里面最低端的客戶,搶到的只是薅羊毛的價格敏感性用戶。

我們再來分析那些價格敏感人群,這些人愛占便宜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潮汐性”非常強。今天美團打折,他用美團;明天滴滴又降價,他又改去滴滴。等到美團和滴滴都不打折的時候,他們只會選擇市場規(guī)模更大的平臺來解決打車需求,如果滴滴相對來說規(guī)模大,他們中間應該會有2/3再回到滴滴。

從網(wǎng)上曝光的一份滴滴區(qū)域運營高級總監(jiān)孫樞內部郵件就可以證明,郵件中稱:美團在上海的市場份額早就已經(jīng)沒有了昔日的雄風,4月份就已經(jīng)被壓制在15%以內,并且仍在持續(xù)下滑。浦東一家租賃公司老板在與同行交流時抱怨稱:來自美團的“流水”(日營收)減少了一半,旗下司機在美團上的接單間隔明顯拉長,比較極端的往往要20-30分鐘才能接到一單。

事實上,如果我們深入去研究,實際情況可能比上述還要凄慘嚴峻。我們可以用一個公式非常清晰的計算出來,每一個投資人或者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帶入自己認可的參數(shù)估算出來。

我們來拆分一下所有的交通的人群,以上海為樣本來進行分析。據(jù)有關部門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017年,軌道交通工作日平均達到1000萬乘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自行車在軌道交通站點進、出站的接駁比例分別從之前的1%上升到9.2%和5.8%;還有每天幾百萬的公交車和走路的人群。

這部分上海人的日出行次數(shù)我們設定為公式里面的X,X≈2000萬。

我先來分析:美團不應該為了每天有30萬單而欣喜若狂,因為既然美團是近乎0價格,這個出行的金錢成本比公交、地鐵、共享單車都便宜了,所以誰會不潮汐一樣瘋狂涌入(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不會用手機app少數(shù)群體)。

這里則需要引入第三個參數(shù)T,指有多少客戶出行次數(shù)會因為這個價格會轉移到美團,Tx代表從公交地鐵單車轉移到美團打車的用戶訂單量。所以,如果2000萬次出行X用戶中有1.5%的成為Tx,那每天就有30萬次了,如果有10%就是200萬。

這部分用戶,哪怕給美團短期帶來了200萬的日訂單量,也不值得欣喜,因為根本就不是網(wǎng)約車的目標用戶,只是短期的票房注水。

再深一步研究:從滴滴區(qū)域運營高級總監(jiān)孫樞在朋友圈公布的數(shù)據(jù),目前滴滴在上海每天服務的訂單已經(jīng)突破150萬單,同時滴滴留存率比其他出行平臺均值高出20%以上。這里面有多少用戶會被美團的戰(zhàn)略搶走呢?

在這里,我們引入另外三個參數(shù)叫做ABC級客戶(A級客戶:平均每天打兩次左右專車及以上的最優(yōu)質客戶;B級客戶是平均每天都要打兩次左右快車的人普通優(yōu)質客戶,比如我自己;C級客戶一個月內因為天氣、身體、急事、心情等原因不規(guī)律地打幾次快車或專車的人,我們稱之為偶爾客戶)。

當美團長期實行接近0價格并且滴滴不同樣降價的時候,原本使用滴滴的150萬單可能會有45萬單被拉了過去,這被拉過去的45萬單,主要集中人群肯定是對于價格敏感的C級客戶。

這里,定義T是從滴滴轉移美團的用戶,我們幾乎可以斷定:Ta的比例是最小的,猜想比例約15%;Tb比例次之,可能是30%;Tc的比例可能是55%。

當然,每個人可以帶入你們認為或者調研后的數(shù)據(jù)。我自己作為一個B級用戶,首先最注重的就是服務商的車量大,打車的保證性、等待時間和服務的穩(wěn)定性,所以,我們公司高層換美團的人的比例遠遠低于中基層員工,我身邊的A級別滴滴用戶朋友更是對美團嗤之以鼻。

所以,綜上所述:按照美團自己公布的每天30萬單,很可能Tx占了25萬單,Tc占2.75萬單,Tb占1.5萬單,而最優(yōu)質的Ta客戶訂單只有0.75萬單。

講到這里,大家可以理解美團的戰(zhàn)略是白白燒了多少錢拿到了多少對自己未來根本無效的客戶。

更加恐怖的是,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

如果現(xiàn)在、或者最遲三年以后,美團不大幅度大范圍補貼了,因為投資人總是要企業(yè)盈利的,上市總沒有利潤或者哪怕虧損大幅度降低的期望是不行的。就像優(yōu)酷、愛奇藝、騰訊視頻打到最后也要收費,或者強制給你看很久的廣告,不可能免費無償了。

各種類型的客戶會有多少回潮呢?我們再引進一個參數(shù)R,就是取消補貼之后回歸原來的交通狀態(tài),或者原來習慣使用的APP的用戶數(shù)。

我們大膽猜測下:對于平時在交通的花銷方面長期是公交、地鐵、單車的用戶來說:Rx≈99%×Tx。

Rc肯定也會五倍左右地降低打車頻次,因為本身他們就是偶爾打車的,便宜就多打,貴了就少打,所以,不從人數(shù)而是從單量上面計算,Rc≈80%×Tc。Rb和Ra我很難估計,我的個性是選擇最大的最穩(wěn)定的第一品牌而不是第二,也許有些高級別用戶習慣了美團懶得改回去滴滴,大概率是50%用戶回歸吧。

當然,每一個讀者可以帶入自己認為的參數(shù),問問身邊的朋友,或者打電話隨機調查一百個用戶。

假設說以上參數(shù)正確,什么時候取消補貼,什么時候美團又會從30萬單回歸成為1.925萬單,也就是在上海回歸到2%的市場份額。

可見,這些過度補貼帶來的短期市場占有率的泡影,比海市蜃樓還難以令人興奮,不但不值得公布,更是白白無效的燒錢。

后來滴滴公布的數(shù)據(jù),也恰恰證明了我這個公式的的趨勢。4月4日,滴滴稱已經(jīng)把美團在上海的市場份額壓制在15%以內,美團單均虧損價格在30元以上。美團打車在經(jīng)歷了連日上漲之后,目前上漲態(tài)勢在滴滴跟進打折后開始大幅度下降。

有媒體從幾位美團打車司機交流后了解到:美團打車在上海每完成一個訂單,虧損就達40元,這其中包括司機端的各種獎勵約26元,以及用于吸引乘客的“立減14元”的拉新券。照此計算,等到美團打車訂單規(guī)模到達50萬,僅在上海一地每月虧損預計達1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廣告、營銷、技術、人力等成本費用。

說到美團,就不得不提曾經(jīng)與她廝殺到昏天黑地的另一個隕落的團購巨頭拉手。

曾經(jīng)在百團大戰(zhàn)的時候,拉手、24券、糯米都走過大量補貼和優(yōu)惠的戰(zhàn)略,其中拉手燒錢的大氣程度應該是業(yè)內有目共睹??墒呛芸?,拉手在團購大戰(zhàn)中就倒下了,留下了一地雞毛。因為苦練內功的美團和大眾點評活了下來,因為不拼補貼、不拼廣告,拼的是扎扎實實的地推,選擇的是一條最難走的路?,F(xiàn)如今的美團在打車領域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那么同樣的道理可以在看看電商:過去依靠價格戰(zhàn)的電商起來的,最后往往都落寞的離場了,價格是最能吸引客戶的沒錯,但是也是最難留存客戶的,這個戰(zhàn)略此前已經(jīng)被證實為偽命題。

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凡客誠品,創(chuàng)造了電商的奇跡和神話,利用29元、59元、79元的低價策略,搶占市場。2009年以前都還是一個小眾品牌,2010年隨著凡客體的火爆,超具性價比的產品,讓凡客誠品2010年的銷售收入從2009年的3億元飆升到12億元,增長300%;2010年,VT賣了230萬件,僅上線當天,當天帶來的新用戶過萬;2011年最風光的時候,凡客估值達到30億美元,有1.3萬員工。

但是2012年以后,長期低價策略讓企業(yè)銷售進入死胡同,人員過度冗繁,產品質量下降,管理混亂,庫存近4億,加上此前連年虧損,財務報表相當難看,在赴美IPO尋求上市失敗,也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見通過低價獲取的X類或者C類客戶,不僅帶不來利潤,更會給企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沉重打擊,薅羊毛永遠不會止步,可是羊毛總會有被薅完的一天?!度嗣袢請蟆吩邳c評滴滴美團網(wǎng)約車大戰(zhàn)中稱:但凡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歸根結底都是因為能提供符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和服務,而不僅僅是靠燒錢博關注。

競爭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但絕不止于燒錢。

我和滴滴沒有任何關系,多年前和柳青微信討論過吉克雋逸和吳莫愁誰會更紅,但是幾年沒有再微信對話過,也并不是來黑美團的。相反,我很喜歡王興并且一直在學習他多過學習程維(當然他們兩個都比不上張一鳴),前天的朋友圈還批評了滴滴的公關被好多朋友轉發(fā)給程維。這篇文章只是不希望美團被自己的戰(zhàn)略拖垮,想給它提出后面的忠言逆耳的建議!

我認為破解之法第一級戰(zhàn)略是吸引A級人群,第二級戰(zhàn)略是吸引B級人群。內心中覺得這兩撥人群才是美團未來該有的樣子,把這兩撥人群給徹底轉移過去,并且能夠深深的留存住,它未來的價值是1人頂現(xiàn)在100人甚至1000人,因為現(xiàn)在100人有99人都會退回原位。最讓人難受的則是留下來的X和C類型用戶100個人的貢獻總價值也只有A、B級客戶的1人使用價值,所以吸引A、B級客戶是以一當百當千的效果。

換句話說,應該把現(xiàn)在的補貼,十倍百倍補貼到A、 B級客群的身上。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補貼就很重要了。

深度思考下,對于A、B級的人來說,他們是不是在乎便宜,答案是肯定的,誰都跟錢沒有仇,能省錢的事兒誰不愿意干呢?但是,他們第一在乎的卻不是便宜,他在乎的是質量,就是司機的服務和乘坐舒適度;第二在乎的是穩(wěn)定性,尤其是時間,因為這些人對趕時間特別敏感。所以一定要著手解決A、B用戶這兩方面的問題。

同樣這也是滴滴達到這個體量之后,形成的軟肋,現(xiàn)在滴滴其實也在做一些優(yōu)先派單,但是滴滴并不敢過度的傷害C級用戶,這些用戶本身就比較搖擺,他們不僅可能轉投其他約車平臺,最大的可能就是不用車了,馬上就改成別的交通途徑,客戶流失掉,何況有不少此類用戶本來就覺得打車貴。

這樣比較下來,A、B級用戶的使用忠誠度更高,因為他們不會輕易更換交通工具和約車平臺。所以美團應該重度傾斜A、B用戶,而想辦法讓C、X類型用戶無法拿到補貼。

除了補貼之外,就是提升A、B級客戶的身份尊貴感。他們本身就認為公共交通出行就存在不便利性,以及缺乏尊貴與舒適感。如果美團給出這么一個戰(zhàn)略部署,比如針對這種客戶做一個承諾,一年內乘車50次或者100次,達標后可以自由選擇10次免費車型升級,平常打快車的,可以免費把它升級為專車或者豪車,費用由平臺來補貼。同樣客戶也可以在關鍵場合選擇一鍵升級,特別是在見重要朋友和商務客戶等場合。

還有一種補貼模式叫做頻率免費,就是一個月我給你5次免費打車的機會,但是前提是你必須是我的A、B級用戶,只要一個月內在美團打車每10次,我給你5次免費機會,也就說打一次免一次。或者說你每打一次車,我就免你一次。這樣的話,平臺就會解決掉那些純占便宜心態(tài)的客戶,而且會把A、B級穩(wěn)定客戶給帶過來。

對這種客戶你去補貼,不僅養(yǎng)成他們一年內在平臺上的使用習慣,并且長期給到他一些優(yōu)惠,這個長期可能是2年或者3年,會讓他在一年內的使用頻率增加,也會讓客戶留存時間延長。

通過一年內限定次數(shù)的免費機會,加上一鍵升級車型的誘惑,A、B級客戶基本上會相對死心塌地的使用。

縱觀美團過去發(fā)展的軌跡,就是搶最低端的人這種模式,從這個基因上來說,他們是很難做到的,甚至是跟美團的氣質完全相反。

但是從網(wǎng)約車市場上想要撕開一個口子,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同意我的觀點,就是從A、B級客戶切入進去。也許美團做得到,也許他做不到,但是不管做得到或做不到,他一定要這么做。反觀滴滴,如果要維護自己已有的市場,我覺得也不是出一樣的昏招,而是要把已有的A、B級客戶擁護好,這個事是最重要的。

有些朋友說美團的低端氣質很難改變,但是,細數(shù)王興的創(chuàng)業(yè)背景,我覺得他瞄準A、B級客戶未必是不行的,因為從過去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來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大眾點評并進美團后,依然保留了點評的名字,而其他例如滴滴和快的的合并,58與趕集的合并,后者的名字基本已經(jīng)消失殆盡。

為何只有大眾點評沒有被滅掉?新美大的高層曾經(jīng)向我透露過:他們認為大眾點評是高端的,美團是低端的。所以他們要留一個高端的產品去吸引高端的人,這恰恰說明其實王興是有高端意識的。就像當年大眾汽車做奧迪一樣,不能因為他做了甲殼蟲就斷言其沒有機會再做奧迪、蘭博基尼、布加迪。

有些朋友跟我的公式推斷舉出相反的例子京東和淘寶的價格戰(zhàn),為什么京東依靠瘋狂打折切入淘寶的市場能夠活下來。其實京東正好證明了我的理論:因為京東起家,不是依靠日用百貨、生活小宗商品消費,而是依靠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的用戶。

換句話說,以前淘寶的用戶是ABC三級消費能力里,C級的用戶相對最多的。而京東一上手就做了最難的,選擇A級和B級客戶的生意,只有這些人能夠花大價錢去買家電級別產品。所以京東雖然也是打折,但吸引的卻是A、B級客戶。由于這些基礎用戶打底,未來再往C級產品上去消費的時候,他的消費力相對來說就非常強。

這就意味著為什么京東做日用品可以,做圖書可以,再往下做任何一個低單價的商品都可以的原因,這種高維打低維的成功率非常高。

京東與當當曾經(jīng)在線上圖書市場上有過一場戰(zhàn)役,京東利用補貼打折進攻當當擅長的圖書音像市場,直接深入其腹地。當當在被動防守的同時,也曾經(jīng)組織過進攻,當當想往上做,通過低價策略深入京東的家電市場去打價格戰(zhàn),希望能夠圍剿京東的腹地,來逼退京東鳴金收兵,結果卻并沒有成功。這充分說明了C級客戶很難向A、B級客戶轉移。

同為創(chuàng)業(yè)者,從我看王興的角度,他是有這個機會的,要知道過去的產品飯否就不是一個低逼格的東西,那是多少文藝青年最熱愛的打卡圣地。如果說美團更像快手的話,那飯否其實更像豆瓣和知乎,所以王興內心有高端的基因。

所以,這個網(wǎng)約車市場之于美團之于王興,都存在著想象空間,也期待美團能夠給沉寂已久的打車市場,帶來新的風貌,讓這個市場再次波瀾壯闊起來。

 

作者:栗浩洋,朋友印象&乂學教育創(chuàng)始人CEO

本文由 @栗浩洋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wǎng)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司機和叫車的都是平臺的客戶,如果滴滴的司機少了,車少了,是不是美團就是成功的?

    回復
  2. 高維打低維令我受益匪淺

    回復
  3. 真的受益匪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