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崛起后的微博,再次迎來 “局部戰爭”

3 評論 2101 瀏覽 35 收藏 14 分鐘

“社交媒體”這個屬性帶來的另一個優勢就是社會討論和泛娛樂傳播。

一場“微妙的戰爭”正在中文互聯網世界拉開序幕。這場“戰爭”讓原本安分在各個賽道的企業定睛一看,發現各自都成為了直接或間接的競爭對手。

新聞資訊、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甚至短視頻,最后都匯聚到同一個戰場——信息流。

它讓全世界都在討論騰訊有沒有夢想,讓張一鳴和馬化騰在朋友圈爭論不休,讓百度新政主刀人陸奇第三次重組百度內閣,讓微博二次崛起后再度面臨局部戰爭的考驗。

信息流事關內容分發、廣告投放。若干年后我們回望這段歷史,可能會發現,現在的“戰爭”可能將影響中文互聯網世界新老權力的更迭。

局部戰爭帶來的沖擊,不可避免,但這是一個平臺型企業必經之路,也提醒著企業時刻保留對行業的“敬畏之心”。

正如潘亂前幾天那篇文章《騰訊沒有夢想》所說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讓公司逐步失去產品和創新能力?!?/p>

適當烈度的競爭,也會讓處于階段性勝利的企業提起精神,保持警惕。

從年初開始,輿論出現了“殺死微博”甚至是“殺死朋友圈”這個論調

這類論調讓我看到了微博在今天所面臨的復雜競爭環境:

在短視頻這個賽道,與微博同場競技的包括抖音、快手,未來甚至還包括騰訊微視;在信息流廣告這個賽道,微博則要面對今日頭條和百度的競爭。

正是這種復雜的競爭,微博的每個舉動都引人關注。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

截至今年3月,微博月活躍用戶數已增至4.11億,成為全球第7家活躍用戶規模突破4億的社交產品。

受益于用戶的規模效應和全媒體內容生態體系的完善,微博商業化步入高速成長階段。

今年第一季度,微博營收22.13億元,連續5個季度保持60%以上的增長速度,營收和凈利潤均超出了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

這份財報有著超出預期的表現,微博用戶規模、營收規模依舊在穩健增長。

資本市場的反應卻很殘酷,微博股價在財報發布當天出現下跌,輿論的聲音主要圍繞在短視頻產品以及信息流廣告客戶獲取的競爭。

正如微博CEO王高飛在分析師會議上提到的:

當下市場里一些新的短視頻類的產品,在今年一季度的增速更快,但這一增長的壓力更多的來自日活躍用戶量和市場的層面,而月活躍用戶量的增長更多的是來自于整體市場增速的問題。

誠然,我們不能武斷地判斷增速的放緩原因是競爭,但微博面對當下短視頻和信息流廣告的“局部戰爭”——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我把這次戰爭稱之為“局部戰爭”,是因為,戰爭的矛頭并非是微博,但卻對微博未來的市場預期意義重大

在我看來,在用戶時長、用戶活躍等維度上,當下的輿論正在顯現出另一種“逆邏輯”的現象。

雖然都說短視頻對微信、微博這類社交產品有影響,微博使用時長應該下降。

但從《QuestMobile 2018 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的數據來看,短視頻產品出現,卻把用戶從即時通訊、長視頻以及即時戰略(游戲)等品類分流。微博本身作為短視頻承載平臺,面對短視頻的流行,本身也成了受益者。

盡管都說抖音的流行正在分流微博用戶,但微博的活躍人數并沒有下降。

雪球上一位名為“黃色淺淺艇”的分析者解讀:抖音或快手的熱門內容會在微博上流傳,反向卻沒有。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短視頻社區其實是在給微博打工輸送內容。他最后概括,流行趨勢不一定出自微博,但流行趨勢一定會在微博上被圍觀被討論并被終結。

“殺死微博”甚至是“殺死朋友圈”和 “逆邏輯”現象組合在一起,其實也是滲透出了互聯網行業的某種情緒:期待新巨頭和革命者。

但這兩個“逆邏輯”而行的現象,卻證明了另一個問題——如今的微博具有強大的包容性,社交媒體屬性讓它正在成為中文互聯網世界的“社會基礎設施”。

摩根大通最新的研報也指出:

作為多媒體(文字/短視頻/直播等)、基于粉絲的社交媒體,微博獨特的地位將繼續推動用戶數增長。我們相信,市場對來自抖音的競爭壓力的擔憂過度夸大。在微博當前的中小企業廣告營收規模上,相信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抖音的崛起反而加速了這個市場的增長,玩家都會受益。

縱觀整個中國互聯網,MAU超過4億的國內應用只有8款,分別是:微信、QQ、愛奇藝、騰訊視頻、支付寶、淘寶、優酷、微博。

從用戶角度看,排除掉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這三個追劇需求而沖上榜單的同質化應用會發現,微博已然和微信、QQ、支付寶、淘寶并立。這5款產品都能算得上是“社會基礎設施”。

所謂“社會基礎設施”,也就是承載了生態的開放平臺。微信、QQ承載了社交生活生態,支付寶、淘寶承載商業支付生態。

那么微博呢?微博是誰?微博在哪?微博要成為什么?

在面臨百度、騰訊這樣的“舊貴族”以及今日頭條這樣的“新貴族”競爭時,微博需要回答這個終極哲學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或許能從微博的上一次戰爭之中找到答案。

那次戰爭中微博明確了“社交媒體”的屬性,這造就了今日的高點——這也是和微信“社交網絡”屬性形成差異的核心優勢。

美國科技媒體BrowserMedia在2017年曾經刊載一篇名為《MESSAGING APPS VS SOCIAL MEDIA》的文章。

用這篇文章標題中的“Messaging APP”和“Social Media”來形容微信和微博之間的差異可能再合適不過了。

所謂社交媒體,重在內容分享、信息流通,它一個偏內容線的概念。社交網絡,則更偏關系線,重在即時溝通。

雖然微博完成了互聯網界罕見的二次崛起的壯舉,但整個市場的快速發展甚至迭代,使其面臨著更復雜的競爭環境,我個人很期待看到微博如何應戰。

很難說曾經給王興做過飯否合伙人兼CTO的張一鳴沒有社交媒體夢,抖音、微頭條,每一項產品,幾乎都和社交媒體多少沾些關系。

話說回來,時至今日微博的核心優勢,依舊是社交媒體和泛娛樂基因。

從產品機制的層面來說,社交媒體和內容產品之間,永遠是高維打低維的關系。

相比今日頭條、百度,微博“社交媒體”就處在高維之上,“社交媒體”的公共屬性和鏈接粉絲關系的能力,是永遠無法取代的核心優勢。

最簡單的一個表現是,很多頭部用戶在其他平臺(抖音、快手、直播應用)火了后,還是會回到微博上經營粉絲。因為微博上有梯度(微博+長文章+視頻+直播)的內容展現方式,可以讓用戶展現生活、工作中更活靈活現的本人。

比如抖音很多網紅都在抖音頁面推薦自己的微博帳號,知乎上也同樣提供了微博賬號推薦的功能。

我們甚至可以套用支付寶和微信在社交、支付兩個領域的競爭,來形容微博和今日頭條之間的競爭關系:

微博做信息流和短視頻,就像是微信做支付,今日頭條、抖音做社交媒體就像是支付寶做社交。

這個現象也在側面證明,成了互聯網“社會基礎設施”的微博和微信在一起構成了中文互聯網世界的媒介雙雄——這在監管層面也可見一斑。

花旗銀行分析師艾麗西亞·雅普在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問:

競爭對手最近受到一些監管壓力,管理層有沒有看到有些廣告主從競爭對手那里轉移到微博平臺上?

微博CEO王高飛的回答是:

監管層對微博和微信的使用和管理,相比其他互聯網平臺也更加成熟,因此我們相信微博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相比其他公司相對較小。

“社交媒體”這個屬性帶來的另一個優勢就是社會討論和泛娛樂傳播。

前者代表了具備碰撞的公共討論與傳播(不管是社會公共話題還是商業娛樂話題)。后者則是順應了這個時代的另一個風口——無聊經濟。

公共討論與傳播作為“無聊”產物,本身就植根于人類社會基因深處的某種沖動。

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人,便熱衷于在田間街頭、小巷集市運用各種辯論法則或洋洋得意、或面紅耳赤、或灰頭土臉地討論“什么是正義”“什么是美德”這類話題。republic這個詞匯,也正是誕生于這種討論之中。

這種討論,讓微博的信息流更具備充分表達的價值,也更容易碰撞有價值的信息。

這里要說說Feed這個詞,一是指信息,二是指飼料。從這個角度來看,Feed在暗指享受信息流的人在被技術人員們拿內容去喂養。

這就衍生出另外一個經典的奶頭樂理論——為安慰社會“被遺棄”的人,他們的生活應該被大量的娛樂活動(比如網絡,電視和游戲)填滿。

所以當其他Feed產品只是提供單調的資訊信息、逐漸收窄信息繭房的領域新聞,對用戶進行無意識“喂養”之時,微博“社交媒體”這個屬性則是讓Feed形成了另一種傳播機制。

它具備公共討論和社交傳播的屬性,這是無可替代的優勢。Feed這個賽道越來越長,競爭越來越激烈,反而微博的優勢邊際將會越來越明顯。

毋庸置疑,這次局部戰爭決定了微博未來的想象空間。如果能成功應對,微博將進一步穩定其在中文互聯網世界社交媒體地位。

正如詩人汪國真所說的: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專欄作家#

吳俊宇,微信公眾號“深幾度”。獨立撰稿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以及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作者的思考深度比單純分析抖音為什么能成功的人更高,上升到了戰略層面,真的佩服。

    來自湖北 回復
  2. 好厲害的感覺,你曉得的太多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