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繁華已逝?亟待互聯網化!

0 評論 5731 瀏覽 3 收藏 11 分鐘

導讀:傳統KTV服務商開始標榜“互聯網思維”,唱吧、9158等積極切入線下加入競爭,一些創業公司則蠢蠢欲動想做平臺,多方勢力推動KTV行業。

上個周末,筆者和同事去KTV團建,這還是今年第一次去KTV玩,卻發現這家錢柜門可羅雀,裝修華麗寬敞的大堂里只有兩三個中年人在詢價。然而商場對面新開業的一家真人密室逃脫游戲館卻異?;鸨?,等候的隊伍都排到了大門口。到底是什么形成了這樣的鮮明對比。

KTV在90后中徹底失寵

錢柜曾是高檔量販KTV的代名詞,然而現在已經人走茶涼,不再是年輕消費群體的最愛。這并不是假象或者個案,前段時間南方網一篇報道中發布了幾個KTV行業現狀的重要數據,證實了這個現象的存在。77.3%的人認同“現在去KTV的頻次大幅降低”,81.1%的人表示“KTV唱膩了,都玩別的去了”,其中90后的受訪者占了大部分。同時在電影行業每年保持30-50%的增長率之下,KTV行業竟然在2013年變成了負增長。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整個KTV行業都在墜落,而90后的“叛離”是主要原因之一。

從這些證據也都能看出,在泛娛樂時代,KTV和90后的線下生活已經完全脫節,而這個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KTV太土了!”

現在年輕人對KTV的一個很重要評價就是“太土了”。土的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KTV的裝修十分陳舊,曾經最豪華的錢柜也已經破敗不堪,雖然很多店裝修了2-3次,但是仍舊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

其次就是服務質量,服務員的素質、餐飲的質量等等,都影響到了年輕人的感官。大部分KTV的服務還是沿用上個世紀末的方式,包括酒水套餐、開房買單、自助餐的流程,讓筆者這個85后都感到很“土”,反而臺北純K之前沿用過“全臺妹服務員”模式引爆了上海白領圈。

另外,KTV現在消費主體已經是60后大媽,大部分KTV從業者對這些群體避之不及,因為他們占了房間卻并不消費,很多人甚至自帶水壺和盒飯來唱歌,讓店長經理哭笑不得。而這一消費現象更是加劇了90后逃離KTV的速度,“我們的父母現在沒事都去KTV玩了,我們怎么可能還去唱歌?”,曾經時髦的Karaoke變成了“廣場舞2.0”。

KTV太單調太無聊

照理說,一個大眾娛樂的消費產業,會跟隨著時代而自我更新,比如電影行業這幾年一直保持著30-50%的增速,電影質量的提高功不可沒。相比之下KTV行業卻在負增長,關鍵問題還在于內容,KTV的內容目前有兩大問題,一是單調,二是無聊。

所謂單調,就是娛樂方式過于單一。桌游和密室之所以能火,是因為他們的娛樂內容一直在變,讓你同一個密室多次闖關你還有興趣嗎?同樣的道理,電影也是因為不斷有新電影才會有人去看。但是KTV呢,唱來唱去永遠是那些歌。90后是喜歡變化的群體,一個月唱一次就夠膩歪了,于是消費頻次變得越來越低。

另外一點就是無聊,不夠刺激。90后娛樂消費喜歡“重口味”的、奇葩的、足夠刺激的,所以去夜店開包廂卡座,或者去轟趴館自己組party。而KTV呢?不管你多追求刺激,在KTV里面能干的事情及其有限,也就喝喝酒玩玩骰子罷了。

如今是一個“泛娛樂”的時代,休閑娛樂不再簡簡單單是一個狹隘的觀念,而是一系列服務的組合。比如在夜店有威士忌有雪茄有音樂有妹子可以跳舞聊天,比如在轟趴館有DJ有電玩有桌游有K歌也能看球賽,圍繞一個特定的場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配套娛樂服務,才能最大程度的促進用戶消費。娛樂消費本就是“非理性消費”,而KTV卻變成了一個“購買K歌服務”的“理性消費”,這正是KTV行業停滯不前的癥結所在。

KTV必須擁抱互聯網

大眾點評進駐了餐廳,美團開始做電影,而家政、洗衣、小區O2O也接踵而至,KTV作為一個多媒體化的線下娛樂產業,竟然還沒有被互聯網化,簡直不可思議!那么互聯網思維能為KTV做啥呢?

互聯網思維做管理。以臺北純K為首的這些新興KTV都開始用最先進的ERP系統,其中包括多店聯網的會員CRM,結合微信公共賬號及臺北純K自己的App去做精準的會員管理和預訂助手。人性化的服務不可缺失,北京的溫莎和上海的V-Show都在大廳里放有諸多的電腦以供排隊的用戶上網打發時間,同時房間里面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點酒點歌,并能直接微信付費結賬。另外就是用互聯網來做營銷,包括微信會員推送、第三方預訂平臺推廣以及美團點評等渠道,越來越多的KTV已經開始擁抱這些互聯網的變化和改革,越早擁抱就越能從中受益。

互聯網如何改造KTV?

這是個大難題。

眾所周知,想讓傳統商戶真正地擁抱互聯網,最主要是有新興的公司能提供互聯網服務,用破壞性創新去顛覆傳統行業。目前,寄希望于用互聯網去改變KTV的有三類玩家。

第一類,以視易、雷石為首的傳統KTV服務商。這些公司往往成立了5年甚至10年以上,提供的服務覆蓋了接近全國的KTV,根基牢固,并且有很強的線下行業口碑。而這些公司缺少 “互聯網基因”,所以產品策略一直以來比較保守穩妥,主要靠售賣硬件和后期維護盈利。但是近些年來他們也有一些新的嘗試,比如雷石的“90后”系統,也在主打年輕人消費的概念。只不過產品是否能殺出重圍、真正的做到顛覆自己,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第二類,則是互聯網人比較看好的唱吧、9158。第一類的公司雖然在行業里根深蒂固,但同時大家也知道“顛覆行業的,往往不是這個行業里的玩家”,因此互聯網公司對傳統巨頭并不畏懼。唱吧已經大張旗鼓地推廣線下KTV概念,并要在今年底前開北京第一家體驗店。9158則已在杭州開了2家旗艦店,并積極地并購連鎖品牌。唱吧有一億多的裝機量、月活躍用戶破千萬,而9158每天同時在線人數也有數十萬,這都是他們的天然優勢,而將他們的流量變現、把用戶價值發揮到最大,則是以流量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據悉最近YY也在積極推動此事,希望也有機會能往線下KTV導流量)。如果這些互聯網流量被導流到線下,無法避免的是傳統KTV巨頭的市場要被蠶食、生意將更不好做,他們對這即將到來的競爭感到又恨又懼,卻也無可奈何。但是,唱吧、9158這類公司,線下開一家店一定是非常盈利的,能否不斷開連鎖店并同時保持住毛利(大部分線下直營店都避免不了虧損的境地),需要極強的線下管理經驗,這則是他們一個無法忽視的難題。

第三類就是一些互聯網新公司(比如“一起唱”這樣的90后創業團隊,最近經常被報道),他們有著和傳統系統公司相類似的邏輯,從點歌系統去切入商戶,然后在用戶端提供預訂、點歌、娛樂等服務。這個邏輯固然是對的,但是創業公司一上來就想做平臺,想要把軟件端、硬件端、服務端以及整個售后體系都搭起來并做到最好,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不管是技術門檻、整體供應鏈門檻,還有就是商家的信任危機(KTV更換硬件的心理門檻應該很高),都不是創業公司能輕松解決的。雖然他們創始人最近在媒體采訪中透露出已經完成B輪融資,但是用戶數量及活躍度與唱吧、大眾點評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也是創業公司的先天短板。所謂精益創業,創業公司很難一口氣吃下一個胖子。

乍看起來,現今的KTV行業還是一團亂象,但變革已經開始。傳統KTV服務商開始標榜用“互聯網思維做產品”,唱吧、9158等互聯網“大流量產品”已經迅速開店加入競爭,而一些創業公司也蠢蠢欲動想做平臺分一杯羹,多方勢力在暗流中試圖推動整個KTV行業。線下KTV商戶也在翹首以盼,或積極樂觀、或謹慎悲觀、或跳腳反對、或擁抱迎接,總之,他們已經意識到了產業革命即將到來。在互聯網分分鐘改變線下行業的今天,KTV這個陳舊缺失活力的娛樂項目,何時能真正的煥發青春呢?

作者:江小蒙;via:品途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