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互聯網,需要什么樣的價值觀?
利用正確的價值觀走向來完成引導,是一個極具責任感的事情。
4月11日,微信暫停短視頻app外鏈直接播放功能,涉及的App包括微視、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
5月18日,抖音活動H5「第一屆文物戲精大賽」被微信屏蔽。
5月22日,抖音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推文《抖音的朋友們,對不起?!?,控訴自己在騰訊視頻上傳的抖音短視頻內容被下架。
5月30日下午,新華網發布稿件《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游對少年兒童的戕害》。當天傍晚,今日頭條彈窗推送同一稿件,標題改為了《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發布者也由「新華網」變成了「新華社」。
6月1日,騰訊起訴今日頭條系,索賠1元并要求道歉。
6月2日,字節跳動(今日頭條)起訴騰訊的兩封起訴狀被披露,索賠9000萬元。
一連串的大事件,吹響了今日頭條與騰訊開戰的號角。
在這場爭奪用戶留存時間的陣地里,雙方互相起訴、對簿公堂,TT大戰的戰火燒遍了整個互聯網。如同當年的3Q大戰一般,所有人都在關心:這一次誰將成為那個做出“無奈決定”的人?
在我看來,隱藏在雙方唇槍舌戰背后的,其實是一場關于價值觀的輿論爭奪戰。而用戶價值觀的體現,正是雙T算法背后的較量。
一、算法背后的較量:去哪里找到用戶?
具有熟人社交屬性的微信朋友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無論QQ還是微信,騰訊系產品霸占熟人社交渠道的法寶,都是基于強關系互聯而衍生出的分享、互動、娛樂等模式。這一套無往不利的三板斧,曾無數次幫助騰訊攻城略地,更讓垂涎于社交平臺的阿里系一次次碰壁,最終無奈的飲恨而退。
2018Q1的騰訊財報顯示,QQ智能終端月活躍用戶6.941億,同比上升2.4%。而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躍用戶首次突破10億,達10.4億。
隨著“破10億”的口號響起時,諸多媒體又一次為其龐大的用戶數據津津樂道,我卻感覺到了騰訊的緊張與茫然。
熟人社交的天花板,已經到頂了。
從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開始,我們刷了整整七年的朋友圈,已經看膩了各種套路。焦慮、代購、養生、廣告越來越多,人們不想再把生活過得那么累,于是輕松活潑的抖音開始刷屏,讓無數人中毒到“停不下來”。
上線不到2年,“抖音”的日均活躍用戶從約?1000?萬飛躍到約?4000?萬,截至2018年4月,抖音短視頻月度獨立設備數已高達2億臺。
據Sensor?Tower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抖音App的下載量高達到4580萬次,超越Facebook、YouTube和Instagram,一舉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iPhone應用。
在拓展陌生人的領域,抖音的算法可謂是獨樹一幟。
根據“點贊比”分發的數據算法,把信息推送給感興趣的人,再形成正反饋不斷的向外輻射,覆蓋面積遠遠超過了騰訊系的所有產品之和。既輕而易舉的讓用戶“上癮”,又給予了素人網紅們一夜火爆的“明星級”體驗。
顯然,抖音爆火的最大理由,就是這一套“找到用戶”的算法機制。一旦選擇了一個方向后,系統會不斷推送類似風格的內容,直到你突然驚訝的發現自己又刷了一宿的抖音。
有趣的是,在頭條寫給騰訊的戰斗檄文中,大加批判了“游戲沒有價值觀”的理念,甚至不惜以“標題黨”的形式來抨擊。
算法也好,游戲也罷,它們確實都沒有價值觀,但人呢?
二、引導用戶思維,用價值觀實現“助推”
羅振宇在2016年,提出了“國民總時間”的概念:作為一名普通人,每天的24個小時中,我們可支配時間并不充裕。再也沒有什么行業邊界可言了,人們在A產品中留存多一秒,就意味著在B產品中留存的時間少了一秒。
為了爭奪這片戰場,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竭盡全力提升自身產品的曝光度。
每天看什么、想什么、期待什么、喜歡什么,這些你以為是自己選擇的一切行為,其實并非如此。
開創了行為經濟學這一偉大學科的理查德·H·泰勒,曾經在《助推》一書中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在美國數百家學校餐廳里,卡羅琳主管按照不同的方式擺放食品,發現食物的擺放順序影響到孩子們最終對事物的選擇,從而產生了巨大的飲食結構變化。
通過人為導向,卡羅琳使得那些喜歡甜點的孩子們,也開始明顯減少了這些不健康食品的攝入,波動幅度高達25%。
是的,一切都是人為助推的效果。
當卡羅琳這一類的“選擇設計者”們,擁有為大家締造出一種決策環境的身份與權利時,他們就有責任和義務來提供正向價值觀的導向趨勢。因為這將影響到的不僅僅是幾十萬的餐廳學生們,更是數以億計的網民和未成年兒童。
換言之,對于擁有高額流量的規模廠商來說,除了用投其所好的算法機制來定位目標用戶之外,利用正確的價值觀走向來完成引導,是一個極具責任感的事情。
經歷了一番整改后,頭條號稱要用算法來承擔起社會效應,可沉迷抖音刷“小哥哥”、“小姐姐”的中毒者們,每次滑屏還是那些畫風類似的俊男美女;而屢遭詬病的騰訊更加有趣,其協助家長管理孩子游戲的成長守護平臺已更新了47個版本,而打開貼吧更是有無數個關于“破解”與“騙子”的主題高樓。
無論是頭條對決微信,還是抖音大戰微視,單純的刺激或許會帶來短期內流量的暴漲,獲得商業的一次次奇跡。但是想要獲得更長遠的發展,需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這點,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對公關戰術的依賴,需要慎重
頭條與騰訊間的TT大戰,除了前文中提到的產品邊界與價值觀上的碰撞之外,更多反映的是“企業對于公關戰術的依賴”。
在我看來,這一場場火藥味十足的“公關大戰”,更像是打給用戶們看的。
在今年巨大的監管壓力下,今日頭條挖來了曾經在3Q大戰中為360立下汗馬功勞的李亮,擔任公關副總裁。
3Q大戰期間,360的公關策略很是高明:與巨頭相互捆綁,由CEO親自出馬大打“口水戰”,讓人們覺得360與騰訊是同一體量的對手。
近期頭條對騰訊連續發聲,幾乎就是當年周鴻祎的戰略復盤,在短時間內營造出了一種今日頭條與騰訊“決戰紫禁之巔”的氛圍。
只不過,這樣的公關戰術是否適合一貫低調的張一鳴,我感到有些懷疑。
古典經濟學里,有一個關于經濟人的概念假設。
麥格雷戈在《企業中的人性方面》中提出的X理論,認為“每個經濟人,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周鴻祎當初之所以摩擦不斷,在于360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更需要一個“被打壓的正義”的標簽;而現在頭條系已成為了擁有數億用戶流量的信息平臺,抖音正站在短視頻的風口浪尖,此時打響如火如荼的TT大戰,究竟誰才是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事實上,依靠產品硬實力所發起的市場競爭,其殺傷力要遠遠大于一波接著一波的公關戰。
曾幾何時,今日頭條以火箭般速度躥升起來后,騰訊也嘗試動用了天天快報、QQ看點等流量入口來圍剿,結果并沒能阻擋住頭條系的飛速成長。
強大的技術與推薦算法,孕育出了自媒體的繁榮,短短幾年時間,頭條就橫掃了新聞客戶端的市場。
公關是企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如何掌握并使用這一利器,值得每一位從業者思考。
四、走出海外時,產品的價值觀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
市場競爭的生存法則,從來都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
圍繞著本土市場的“互撕”,或許會受到市場競爭的強勢打壓,或許也會利用曝光量來幫助企業提高知名度,可是,當我們的互聯網產品離開本土,向海外拓展時,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
曾幾何時,基礎工具類App就是出海時的利器,依靠單純的清理、安全、桌面等功能,即可打開印度、巴西、墨西哥、東南亞等諸多新興市場的大門。
(2016-2017年各類型出海APP下載量占比變化)
海外智能機的高滲透率和4G連接數的高速增長,令單一工具類的產品比重持續走低。與此同時,隨著這些地區的互聯網水準不斷攀升,本土開發者們也開始迅速成長,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起步、追趕、加速等一系列進程。
所有向海外探索的中國App,都遭遇到了挑戰。
以為擁有不菲的用戶市場,就想要固步自封的待在安全區里的產品,只會等來被淹沒的慢性死亡。唯有進行產品迭代轉型,擁抱開放,不斷搭建更加成熟的生態圈,以更加“誠懇”的態度來滿足用戶需求,才能在這一場“跑馬圈地”中走的更遠。
這背后反映的,是產品價值觀的導向問題。
國產App在群雄逐鹿中,迫切需要尋找到高差異化的產品方案。我們所取得的階段性成績,恰恰也體現了這種突圍思路。
脫離國內BAT、TMD(頭條、美團、滴滴)等陣營化的固有格局后,深耕于海外當地的本土文化之中,從用戶需求出發,以正向的價值觀完成內容和服務信息的聚合。
只有具備了長遠目標的理性價值觀,產品才能在市場的角逐中走的更遠。否則,再怎么刺激用戶,也只是短暫的停留在風口一時而已。
#專欄作家#
孫良,微信公眾號:Jedi-su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豪客互聯CEO,關注互聯網行業動態與企業戰略布局。擅長企業戰略分析及移動應用出海技巧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產品,產品人的意義在哪里,今天找到了些許方向,正向的價值觀才是持續發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