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和C端產品主要差異:用戶、體驗、數據

22 評論 45481 瀏覽 351 收藏 9 分鐘

在互聯網和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B和C類的產品始終圍繞著我們,我們都是用戶,能切身感受到產品的好壞。但是對于產品經理而言,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差異,那這兩類產品的最大差異在哪呢?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C端產品,它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產品,比如:微信、頭條、抖音、美團等等。作為職場人士也會經常接觸B端產品,它是面向企業的,最常見的就是報銷系統,基本每個職場人士都會用到。

如果你是個采購人員可能會用到招投標系統;如果你是個倉管員可能會用到倉儲系統;如果你是個醫生會用到醫院的HIS系統;如果你是個公務員可能會用到各類服務辦公系統。

在互聯網和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B和C類的產品始終圍繞著我們,我們都是用戶,能切身感受到產品的好壞。從產品經理的視角看,當然不管是C端還是B端產品做產品的基本套路沒有太大差異,都需要做產品的市場分析、用戶分析、需求分析、功能方案設計、運營分析,都需要寫PRD、繪制原型。

這兩類產品的最大差異在哪呢?

我自己總結為三點:用戶、體驗、數據。

一、集體人格VS個人用戶

B端產品用戶是擁有集體人格的角色,這類人無論性別、年齡、地區有何差異,他們都是一類角色,我們的產品要提供給這類角色,而不是某個人。

舉個例子:

我們做一個項目管理系統,主要就是提供給項目經理使用,小王和小李都是產品的終端用戶,也許小王在上班之余是個狂野的少女,喜歡玩抖音、購物。小李是個宅男就喜歡宅在家里打游戲,小王喜歡炫酷的界面風格,小李喜歡簡約的界面風格,這都不會影響系統功能的設計,他們個人的喜好無法影響系統功能的設計。

功能設計的主要依據就是企業對項目經理這個角色的業務定位和考核目標,他們共同的角色都是項目經理,所以系統只需要提供相同的能力和體驗即可。

B端產品個人意見被集體淹沒,產品功能所吸納的意見是集體的聲音,但這不代表企業用戶不能提意見。當然可以,但這個時候提的意見并不是你自己,你只是代表了這個角色發聲,當很多人的發聲一致而又和總體的管理思路、業務目標不違背時,意見會被采納,并在產品功能上體現。

而C端產品就需要做更加細化的用戶畫像,比如:用戶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工作單位、個人喜好等都會影響到功能設計,每個人都可能對產品提出優化建議,這個優化建議是純個人的建議,不代表任何社會群體,但這些意見只要是被產品經理驗證可提升產品價值,就可能會在產品版本中體現。

二、簡約實用VS極致體驗

B端產品的設計圍繞管理目標、業務目標,對用戶體驗的要求反而并不是特別極致,更加追求功能簡約、實用,有時候甚至為類達成管理目標,不惜犧牲用戶體驗。

前面我們說到B端產品是面向一群擁有集體人格的人,這些集體人是被公司規章、部門的要求馴化過的,是反人性的。

我舉兩個例子說明一下:

運維管理類的系統管理者,為了能夠更好的追蹤故障的處理效率,就需要電子化,那對一線的員工而言就要記錄故障工單。有時候故障工單的數量多,工作量大,一線員工是非常不愿意做這些工單錄入工作的,還不如直接打個電話、發個郵件解決掉問題。

同時他們也不希望被上司過渡的監督,所以這些功能他們肯定是不歡迎的,當然也就談不上好的體驗,但對管理者而言確大大提升了體驗。

再比如:釘釘這個產品是B端產品,有簽到的功能,簽到的時候直接可以定位,對員工而言這簡直就是個反人性的功能,可沒辦法誰讓釘釘是個B端產品。

所以B端產品就算體驗不好,甚至是反人性的,只要管理者覺得達成了管理目標,你就要必須使用系統,因為你不是你自己,你是企業的一份子。

我想到了我們公司的報銷系統,簡直爛的要死,分分鐘想把這個產品經理掐死,一次出差要填寫N多內容,出差申請,做動車還需要填動車申請,打車需要填寫詳細的打車時間和起始地點,最要命的是你要忘了保存,很可能要從頭再來。經常一次出差回來填報銷單要花費1-2個小時,可是沒辦法還要硬著頭皮用,這就是公司的管理要求。

再看C端產品就不會有這些條條框框,不惜成本追求極致的體驗,因為對個人而言,沒有企業的束縛,沒有好的體驗就跑掉了了?,F在很多C端產品的替換成本極低,滴滴算是不錯的出行產品,美團出行一出來,降價、補貼,用戶立馬就換美團了,毫無忠誠度可言。

三、數據準VS數據大

B端產品最大的價值是通過準確的數據反映企業的管理、運營的指標,只有準確了才能可用,才能輔助決策,否則系統就很難說是有價值的。

財務系統不能出準確的財務報表,管理者不敢用,供應鏈系統庫存數據無法準確的反應庫存周轉率、采購成本,管理者不敢用,數據中心采集到的數據無法稽核一致,你把圖表設計的再炫酷也不會有人敢用。

所以準確的系統數據是B端產品的魂,沒有了魂只有軀體也就無法體現價值,做過企業級產品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為了給領導匯報,經常一堆的工程運維人員加班加點改數據,就是為了能在匯報時讓領導認可系統的價值。

C端產品的最大特點是數據量大,因為用戶群大,數據增長都是指數級的,大量的數據無須要求每條數據都精準,通過大數據分析工具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可以完成預測分析,精準數據營銷等一系列有助于提升產品商業價值的動作。

C端產品因為用戶群大,數據量大對技術架構、部署架構的要求更高,技術上需要支持更高的并發,通過微服務架構來更好的適應產品的變化,B端產品在某個時間段內使用的用戶和業務規模是可預測的,并發要求沒有那么高,技術架構的選擇根據實際的業務情況也會更加靈活、經濟。

總結起來B端和C端產品主要差在三點:用戶、體驗、數據,用戶是根、體驗是干、數據是魂。

 

本文由 @奮斗De奶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b端錢 c端談人性

    來自香港 回復
  2. 棒棒噠,終于能更加清晰的區別B端和C端產品了。

    來自廣東 回復
  3. 個人認為b端的產品需求來源基本是企業需求和業務需求,設計的功能點是需要滿足這些需求的,從這看,針對的都是b端需求;但同時,員工或者企業用戶在使用的時候,也算是一個C端產品,每一個使用者都是獨立的用戶,只是使用的目的不同而已,在操作上的優化有時也是必要的。比如看樓主所說:報銷系統審批流程里是可以針對這個業務進行C端用戶的體驗優化的;而釘釘這個案例,那更是b端需求,C端使用了。所以個人認為B端產品與C端產品是存在交叉的,只是B端產品更多是提升企業效率降低企業員工之間的協作成本,同時可以從C端角度優化產品體驗和作業效率;C端則重在用戶體驗,滿足用戶核心需求,并逐漸優化,達到公司目標。

    回復
    1. B端和C端產品確實容易存在交叉。比如很多是以企業/供應商為對象的網站,例如什么電子元器件網、1688等等,個人和企業都可以成為這些網站的用戶啊

      來自廣東 回復
  4. 最后一個數據準和數據大,本身是數據的兩個緯度,不覺得可以拿出來比較。數據準確率高,量不足,不足以決策。數據量大,準確率低,也不足以決策。另外無論是2c還是2b,看上去產品數據的消費者都是b端

    來自上海 回復
  5. B端產品重在普世標準,管理化、體制化,C端產品重在幾只個性化體驗。

    來自河南 回復
  6. 市場分析、用戶分析、需求分析、功能方案設計、運營分析

    回復
  7. 用戶,體驗,數據

    回復
  8. 非常清晰明了 感謝分享

    回復
  9. 作者您好,個人感覺總結的三點覆蓋的不夠全面,每一點也稍微不夠深入,其實細分的話整個產品誕生的流程中B&C都會有差異,比如市場分析層面:B端市場目前國內還在發展期,很多團體或者企業付費的習慣相對沒有形成等;C端產品目前同質化較為嚴重,功能大同小異,主打移動場景等。用戶層的話基本就是您說的:B端主要是企業或者團體,是一類用戶;C端可能是所有的人;產品設計方面:B端產品是“多維功能”,業務導向,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減少成本,產品設計力求簡單易用,中規中矩;C端產品主打一個核心功能,尋求痛點,目標是為了“圈人”,獲得流量,產品設計著重創新、吸引、體驗佳。商業層:B端基本都是付費、定制的,所以企業團隊也會較C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會有銷售、CSM等,要有行業標桿等等;C端大都免費,除了產品里面會有些“高級”功能需要付費,需要更加著重考慮各種曝光、推廣、拉新、活躍等。其實還有很多層面的不同,每層里面都可以深入講很多很多。以上,個人見解哈,多多交流 ??

    來自浙江 回復
    1. 的確分析深度不夠,不夠全面,

      來自廣東 回復
    2. ?? 不過能拋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交流交流也是很好的

      來自浙江 回復
    3. 我也是做交互的,初級設計師,交給好友,多多交流,請多多指教

      來自廣東 回復
    4. 多多交流

      來自浙江 回復
    5. 寫得很好,這個題目細寫,真能寫一本書,先拋個磚吧。

      回復
  10. 簡潔明了

    回復
  11. B端的數據產品對部署相關等技術架構要求也很高。

    來自浙江 回復
  12. 釘釘定位簽到怎么反人性了呢……

    來自江蘇 回復
    1. 員工就能隨便定位么?

      來自北京 回復
    2. 你不定位就隨便讓你簽到嗎,那豈不是在哪就能簽到了嗎

      來自江蘇 回復
  13. 酷哦

    回復
  14. 做個沙發???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