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混改,騰訊復興陪太子讀書

0 評論 4702 瀏覽 0 收藏 4 分鐘

小白叨一叨:中石化混改的公告一出,有不少人疑惑此舉究竟是融資還是改制?25家境內外機構認購了中石化銷售公司增發的股票。就公司治理而言,小股東一是不想賣力,二是別想占便宜。任憑你心比天高,小股東只能是財務投資人。

9月15日,中國石化(600028.SH)發布了《關于子公司銷售有限公司引進投資者的公告》。25家境內外機構以1070.94億元認購中石化銷售公司增發的股票。交易完成后銷售公司注冊資本從200億元增至285.67億元,新股東合計其中的29.99%。

中石化到底想改制還是融資,25家投資機構名單最終給出了答案。

從框架設計上就是融資而非改制

就公司治理而言,小股東一是不想賣力,二是別想占便宜。比如此次受到廣泛關注的騰訊,與人保、麥盛組成“保騰盛能源基金”,以100億代價取得中石化銷售公司2.8%股權。騰訊在保騰盛的份額為24.5%,因而間接持股0.69%。

這樣小的股比,騰訊會賣力讓持有99.31%的其它股東“搭便車”嗎?另一方面,騰訊能借助中石化銷售公司3萬座加油站、2.4萬座便利店及8000萬用戶數據獨得拓展O2O、車聯網、金融服務、廣告業務之便嗎?持有99.31%的其它股東——中石化、復興、新奧,能答應嗎?

所以,任憑你心比天高,小股東只能是財務投資人。?

從“改制”結果看的確屬于融資

傅成玉曾以三個優先——“國內企業優先,產業資本優先,惠及民生的優先”,吸引民營企業參與“混改”。最終的結果卻是財務投資者占絕對優勢:在29.99%中,人保、中金、信達、嘉實、華夏、厚樸、工銀瑞信、長江養老保險、生命人壽保險、中郵人壽……實業資金占有的份額只有騰訊的0.69%和新奧能源的1.12%!

毫無疑問,中石化篩選投資者的基本原則是“價高者得”,“三個優先”的權重基本可以忽略。

“改制”后的中石化銷售公司里,25家投資機構將獲得11個董事席位中的3個。新股東派出董事是“自帶干糧、提合理化建議”來的,沒想到“參政議政”名額這樣少,8個投資機構攤不到1個。人保、華夏、嘉實的出資遠高于騰訊,中金、信達地位“貴不可言”,復興、厚樸、金石都非等閑之輩……騰訊只有賠太子讀書的份兒。

如果中石化真想改制,應當只引進一家企業,比如騰訊,因為“龍多了不下雨”。拿不這么多錢出沒關系,可以牽頭組成財團,以騰訊的影響力和中石化銷售公司標的的品質,組織1000億資金有何哉! 如果中石化或后續“混改”的央企采用這樣的框架,BAT們參與的熱情會比現在高得多!

 

附:25家投資機構名單及出資金額

 

本文作者:@Eastland?;轉載自:虎嗅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