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量的名義:明星片酬天價,互聯網封殺成癮
以流量的名義,明星片酬比房價還高,互聯網之間的互相封殺越來越急。
小崔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因為一場私人對戰,著名主持人揭開了娛樂圈整個行業偷稅漏稅的蓋子,一石激起千層浪,連股市都跟著感冒??峙逻@是馮小剛劉震云和崔永元這些當事人都未曾料到的結局。
或許我們只看到這與電影《手機2》有關,卻忽視了真正的手機因素。這么說,有三層意思:
- 第一,事起電影《手機2》給小崔造成了傷害,憤而扒了娛樂圈的糞,折騰出如此大動靜;
- 第二,小崔這兩天在接受采訪時都說,沒想到影響這么大。為什么會這么大?就跟真正的手機有關了,再精確一點講即手機背后的吃瓜群眾。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實下,明星動輒日進斗金,一件龍袍50萬,4天6000萬片酬,都在強烈刺激著“貧者”本就脆弱的神經,好不容易有人振臂一呼了,每部手機背后的手指都快速跳動起來。以手機為主要載體的移動互聯網為這種輿論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擱15年前,你就是兩抽屜合同,也很難掀起這么大風浪。
- 第三,可能很少有人把近期同樣喧鬧的互聯網領域的“頭騰”大戰和娛樂圈這點事兒聯系起來,但隨著小崔在采訪中爆出越來越多的娛樂圈潛規則,這兩件事背后的邏輯也越來越像,簡直就是異曲同工。這一點,才是社長這篇文章最想談的。
總之一句話:以流量的名義,明星片酬比房價還高,互聯網之間的互相封殺越來越急。
都是流量惹的禍
這兩天,多家媒體對小崔進行了采訪。在陰陽合同之外,小崔也“聊”出更多關于娛樂圈的潛規則。
其中,小崔提到娛樂圈的“買收視率”,何其相似,在互聯網圈叫“刷量”。但看似一個簡單的潛規則,背后卻隱藏著推升片酬飆漲的邏輯。電視臺負責買劇的人,以購買播出為籌碼,要求片方必須請哪些明星,沒這個明星就不行,當明星成為指定用品時,漫天要價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小崔說這個錢會分給“金手指”一部分,因為人家是名副其實的“點人成金”。
但是小崔的重點在于指定的明星也帶不來自然收視率,所以片方不得不“造假”,而造假的成本越來越高,中間只是不小心暴露了“金手指”們的潛規則。但我們更關注,“金手指”們為什么非要指定明星?難道只是為了事后分成?如果是這樣,也太低估他們了。畢竟,一些面子工作還是要做的,電視臺畢竟不是他們家開的。
金手指們也是有KPI考核的,不能瞎指,誰有名氣,誰有收視號召力,誰才有可能被“指”,而分成賺錢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所以,我們看到了即使不會演戲,也能同時出演五六部戲,摳圖都行。當然,小崔也不忘吐槽一下這部分明星中的代表——小鮮肉。
從這個意義上講,流量成了萬惡之源。因為有流量,電視臺才能招商賺錢,因此金手指們也就有了流量考核,所以金手指們喜歡指那些人氣明星(最起碼表面看有人氣);進而明星就能坐地起價,天價片酬橫空出世;如果沒帶來收視率,收視造假越來越猖狂;如此,明星又顯得人氣很高,又可能被金手指點到名,再坐地起價……從而形成一個無休止的循環,也就是小崔說的,臟成了一個圈。
所謂陰陽合同,反而是這個循環中一個副產品。明星獲得高收入,但是又不想納稅,按照我們的稅率,這部分不是個小錢,三分之一要上交國庫,所以通過種種手段來避稅。
在這樣一種產業生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各得其所,唯有稅收和那些廣告商們吃了點虧。
我們回過頭來看最近的“頭騰大戰”,背后何嘗不是一場流量引發的戰爭亂象呢。而這種屏蔽來屏蔽去的事情,并非從今天開始的。
無論頭條如何解釋,微信限制抖音、頭條在朋友圈和群內傳播是此次大戰的主要原因。按道理來說,既然騰訊明確指出頭條和抖音是觸發了閾值才遭限制的,那頭條系產品另尋出路不就可以了。
但是這談何容易,地球人都知道,微信和QQ是國內最大的流量池了,直接從騰訊引流顯然是最省事的。騰訊一旦下了逐客令,對于頭條來說是致命的。縱觀頭條系的所有產品,盈利模式只有一個——販賣流量,向廣告商收錢。
我們來梳理一下這個邏輯:今日頭條的盈利模式即流量,流量是頭條的生命線;微信、QQ擁有超大規模流量池;所以,頭條希望從微信和QQ進行一些導流,成本低效果好;但是騰訊不愿意了,各種規則之下,限制了頭條系產品;頭條更不愿意了,既然不能黑微信后臺,總可以在PR方面“報復”一下吧,所以我們看到張一鳴和馬化騰在朋友圈斗嘴,今日頭條全網推送新華網那篇文章,隨后還各自發起對對方的訴訟。
你看,所有的喧鬧背后還是流量。
小崔的“藥方”與互聯網的“無解”
對于娛樂圈的怪象,小崔在接受采訪時也給了幾條建議。比如,要把電影、電視劇制作的各個系統打通,因為電視劇購買、電影發行、院線上映等等會影響劇組和內容制作。他還拿法國舉例,任何電影必須放滿兩周,沒人看也要放。
這背后的邏輯,其實就是打破“唯流量”導向,從供給側和流通側保證多元化,而削弱對流量的考量。但是社長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最起碼在當下,互聯網思維依然大行其道,流量驅動是商業第一動力。
但是,對于娛樂圈,這畢竟算是小崔打擊之后給出的一劑“藥方”。而互聯網,截至目前,也沒看到有誰能提出一個解決互相封殺問題的方案,反而愈演愈烈。
要說這種互相封殺最早引起輿論關注,當屬2010年時的3Q大戰,騰訊與360為爭奪用戶的電腦桌面,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之后就是淘寶屏蔽微信,忽然用戶發現在朋友圈和微信中打不開淘寶鏈接了。當然之后很長時間,都說是微信封殺了淘寶。但是從當時的各自規模來看,作為強勢方的淘寶屏蔽微信,某種意義上是不想將淘寶的流量導給微信。畢竟在2013年,淘寶已經成長了10年,而微信剛剛崛起兩三年。
同時,當如日中天的微博感受到微信威脅時,也禁止了用戶在微博中發布帶有微信二維碼的內容,要知道,當時新浪微博是微信最主要的流量來源之一。
再往后,就是微博封殺頭條,關閉了接口,頭條再也沒辦法從微博隨意抓取內容。
再就是最近的“頭騰大戰”,甚至裹挾進了央媒體。而就在這場戰役進行時,很多人忽略了,在618前夕,在微信中好像無法使用淘寶口令了。
這到底是不是流量之爭,其實看看這幾場著名戰役的主角便知,基本都有騰訊的影子,誰讓你擁有微信、QQ兩大超級流量入口呢。因此,很多企業呼吁正當競爭,希望反壟斷,但是恐怕在當前的市場背景下,尤其是流量紅利時代一去不復返,這種聲音也是和小崔一樣,只能是呼吁一下。
就這樣,以流量的名義,明星片酬還會一路高歌,頭騰大戰也不會是最后一場流量爭奪戰。
作者:Mr.FLY
來源:微信公眾號“字頭社(ID:zitou23)”
本文由 @Mr.FLY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大家痛恨的并非天價片酬,而是粗制濫造能力與價值嚴重不符,痛恨這背后的貓膩!希望這次小c能夠徹底血洗娛樂圈,凈化一下這骯臟的土壤,不要誤導了下一代!現在的小孩眼里只有錢,長大的夢想是當明星,簡直是國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