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階段,你獲得了那么多知識為什么還不成功?

7 評論 6418 瀏覽 20 收藏 13 分鐘

為什么在知識付費階段,你獲得很多的知識還沒有成功?那么,你就要好好思考你的方向對不對了,停下來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從2016年開始,一系列標志性的事件讓知識付費漸漸成為熱點。

  • 2016年5月15日,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線;
  • 2015年5月,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
  • 2015年5月知乎上線知乎live。

進入2017年,這一趨勢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3月7日,豆瓣網推出了首款付費產品——“豆瓣時間”;隨后騰訊老總馬化騰表示,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

截止到目前為主,市場上已經擁有不下于100家的知識付費平臺。知識付費走過了2個年頭,但是知識付費的消費者,對于知識付費的看法,基本上呈現一個極端:知識付費只是販賣焦慮。

在互聯網上搜索知識付費相關文章,隨處都可見關于知識收費的吐槽:

我們先不評價知識付費到底有沒有作用,我們先通過知識付費和閱讀書籍來做對比?;ㄥX買書閱讀有沒有用?絕大部分人都肯定會說讀書有用,為啥有用呢?

我在知乎上找到一篇這樣一個答案:你讀的書,有可能會改變你想法->改變你的認知->改變你行為->改變你人生。讀書最大的好處是,能讓你用最低的成本去培養你的眼界和格局。

讀書既然有這么大的好處,那么知識付費作為“花點錢讀用語言、視頻、文字編輯成的短篇精華書籍”(好的付費知識相當于購買了大V在某一方面的人生精華),為什么大家會覺得沒用呢?

原因分析

經過一些分析后,我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知識付費門檻太低,導致付費知識參差不齊

很多大V非常有名氣,帶來了大家的購買沖動和學習充電,但是知識付費,先付錢,然后聽完后才能評判。很多時間大V只有名氣,沒有內容,或者沒有用心做內容,因而消費者在海量的付費知識中,頻頻踩雷,無所適從。

很多學員看到“一小時建立”、“一周學會”、“免費”、“改變人生”、“21天成長”、“屌絲逆襲”等這些詞,就情不自禁的購買。我去年花了1000多元,有良好付費內容的10%左右,絕不部分付費情況都是被這些標題黨吸引。

2. 絕大部分付費知識太零碎化,無法形成系統結構性知識。

任何一門學科,你真正想要獲得非常連貫地系統性知識,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課程。絕大部分情況下,你只能通過閱讀相關的系列經典書籍才能達到目前。

付費知識的零碎化,導致你學到的知識是片面的、零散的、不成系統的。而片面的知識,是很難讓你形成正確的系統化的認知的。

加上付費知識往往都是簡化了過程,闡述了表面事實,不告訴背后原理,當你長期接受這些碎片化的付費知識,不能擁有自己的認知體系,所以你會很快遺忘。

3. 各種付費知識等放大了大家知識焦慮癥狀

我們對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和新的認知迭代始終有一種匱乏感,因為擔心自己知識匱乏而落后于社會和他人,從而產生了一種心理恐懼。

在《羅振宇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這篇文章中,講了劉剛同學的故事:

我朋友劉剛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叮鈴鈴——早晨鬧鐘響起。他眼一睜,立馬抓過手機,打開“得到”,傾聽60秒羅振宇教導。刷牙與吃早飯時,打開“喜馬拉雅”,“完成了30分鐘的音頻學習?!?/p>

然后,他出門上班,地鐵上,再點開“知乎live”,聽了三個知名答主的經驗分享。中午吃飯與午休的時間,他又點開了“在行”,抓緊學習了《如何成為寫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開“得到”,我在上面訂閱了5個專欄。吃完飯,上床,打開“直播”,聽了李笑來的《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然后劉剛帶著滿滿的充實感,終于無比欣慰地進入了夢鄉。

我問劉剛:“你干嘛把自己弄得這么累???”

劉剛一下說了三個原因:“時代變化太快,擔心自己的知識不夠用,別人懂的東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p>

劉剛的三個擔心,其實極具普遍性。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樣患上了知識焦慮癥。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而知識焦慮癥狀,是你付費購買大量知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因為你可以通過購買知識,在購買的那一瞬間,你感覺你的焦慮消失了??吹揭黄玫奈恼?,趕緊收藏,看到一個課程,趕緊購買,就像產品打折促銷一樣,我們生怕錯過每一份知識。

因為是知識,所以我們購買起來比衣服等更加沒有負罪感。但正因為是知識,購買多了也會讓我們更加迷茫和焦慮。

4. 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成功,渴望自己獲得得大量的知識。在知識焦慮癥的影響下,你購買了大量的付費知識。本身由于閱讀經驗、實踐經驗、人生經驗缺乏,缺少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想做什么?我要學習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只是付費,對于如何學習,怎么學習,是模糊的。只會簡單的接受知識,不會整理,更不要說去實踐了。每個人其實更多的時候,許多學到的東西,我們都需要一再去理解,慢慢去揣摩,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才叫真的學到。

如何讓付費知識變得更加有效呢?

分析了原因之后,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知識焦慮的困境中擺脫出來呢?讓我們付費知識變得更加有效呢?

1. 明確自己的付費知識方向

不要用戰術上的努力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很多人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卻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所以,看見別人學什么他就學什么,今天學這,明天學那,看起來很努力,但實際毫無用處。

因而你需要正確的了解自己:我是誰?我想提高什么?我想閱讀什么?我想解決什么問題?

只有認準了閱讀的方向和目的,我們才能開展具體的閱讀工作。

2. 花更多的時間讀經典書籍,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付費知識作為補充

基礎的知識還是需要從讀書開始,選擇你專注行業的經典書籍,對書籍進行列表,然后按照次序進行閱讀(可以半個月讀一本)。因為通過讀書,你才能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認知。

你讀完了這些書,你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架構已經建立好了,這時你可以借助碎片化知識(付費閱讀)來查漏補缺,豐富自己的認知深度與認知廣度。付費知識作為補充,經典書籍作為基礎。

3. 挑選自己真正需要的課程去付費,選對老師很重要

專注于某一方面,找這方面最牛的老師,如果你是學文案,就找資深文案老師,專門向他學習,通過他的社群、公眾號、love、分答等形式不斷地學習。

先通過付費知識學習,如果通過各方面綜合,老師的能力非常強,可以成為他的學員,可以加他的微信,可以線下接受他的培訓。細心觀察,不懂就問,抓住和他有一定接洽的機會。

4. 閱讀形成知識,知識整理形成簡單認知

通過2和3的步驟我們獲得了那么多知識,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對獲得的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然后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果閱讀時間是1天,你至少要用半天的時間來思考并記錄)。通過寫作、演講、寫文章等形式,把我們的讀書心得和付費知識心得寫下來,定期進行梳理和修改。

大概2年時間你就能有一個非常系統化的知識庫,這個時候你就發現,你選擇的付費知識都是與你的方向和目標都是相關的,重要的是讓我們有了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斷力,不會迷茫。

不要囤積知識,行動是形成認知的唯一方法

通過實踐+刻意練習,讓自己的認知形成沉淀。沒有實踐的認知就像是沒有地基的樓房,看著順風順水的起來,一旦遇到一點刮風下雨,轟然倒坍。

我一直堅信,你現在看到的任何高手,都有著不為人知很孤獨沉寂的一段日子,在這段時間里,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檢驗自己的認知,然后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思考。如果你學習的東西是跟你的職業相關的,那么我慶幸你,你有了一非常好的實踐渠道。

總結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付費知識不是沒有用,而是我們因為焦慮感、迷茫、不會選擇、亂學。一付費一收聽,就誤以為學到了知識,其實離真正的掌握知識差了十萬八千里。

你以為買到的是知識,其實買到的是“知道”,你以為買到的是掌握,其實只是囤積了一堆“知道”。

你只有通過閱讀書籍獲取基礎知識+付費知識獲取碎片知識+思考整理形成簡單認知+行動練習成為屬于自己的認知,你才能讓幾年后的你真正成為行業的專家。

最后,筆者告誡各位:

如果你為知識付費了一年時間,除了白頭發多了幾根、皺紋多了幾絲、眼袋多了幾兩之外,生活品質沒有上升、工作沒有加薪。那么,你就要好好思考你的方向對不對了。停下來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由 @繆麗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分享,讓讀者在知識付費方面少走一些彎路!

    來自江蘇 回復
  2. 是的,說的很對,思考是最重要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 謝謝支持。

      來自江蘇 回復
  3. 就像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成績不好的學生認真做筆記一樣,用一種不思考的方式來解除當下的焦慮,但是焦慮始終存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讀書學習和音頻視頻學習都需要想清楚再學,學完要思考和總結,不然就是浪費時間。

    來自上海 回復
    1. 就是這個意思。

      來自江蘇 回復
  4. 有道理

    回復
    1. 也算是自己對自己的梳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