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前教育產品,該如何發展?

5 評論 11783 瀏覽 67 收藏 9 分鐘

大學生職前教育市場廣闊,本文簡述一下職前教育產品該如何切入突圍。

關于大學生職業教育,我從15年就開始寫相關的思考,交流過很多家業內公司,也深入了解過學生,以及企業招聘需求,雖無奈還未找到突破之處,但我如今更加肯定這個市場的存在。

一、兩個方法

1.通過培訓,間接切入到校園招聘

整個招聘市場,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求職者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正在進行對調,尤其是以大學生人群為主的青年人群,該現象凸顯。

以前企業為強勢方,招聘平臺服務好企業即可,不需要太顧及求職者體驗,通過足夠強的銷售能力,拿到企業的優質崗位,求職者就會源源不斷的前來。

而如今,求職者逐步更加強勢,絕大部分公司都有職位長期懸掛于各類招聘平臺上,可這類平臺如今由于公司整體的B端企業營收導向,即使不斷加大對C端求職者體驗的投入,也難以達到用戶的認可度。

在整個校園招聘中,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企業對于名校學生的看重,從之前的985、211高校篩選機制,在去年又加上了“雙一流”高校的標簽。

這個一刀切的篩選機制,看起來對于普通高校優秀學生的不公平,但對于企業而言為最低成本的招聘模式。

學生簡歷的大量同質化,初篩階段,除了學校、專業,幾乎沒有什么可用的字段,這是事實。但同樣除了極少數企業要名校學生為充門面之舉,大部分企業挑人的原則,還是可用之人,能夠給予企業創造足夠的價值。

因此,好的職前培訓,如果讓學生在大學期間積累足夠多的項目經歷,有切實的能力提升,能夠超過大多數學生,這部分學生必將受到企業的喜愛,從這個角度切入校園招聘,進行B端企業收費的模型完全成立。

2.通過校園,間接切入到職場培訓

這幾年談學習焦慮,更多是職場人的焦慮。尤其是職場新人,進入職場后,才發現各種實操技能的欠缺,于是涌現強烈的學習動力。

僅說PPT培訓的這類課程,在許多線上課程平臺都可以看到,銷量還算不錯。

分析主要的學員,大多是那些曾在簡歷里寫著精通辦公軟件的求職者,他們在進入公司之后,對比同事做工作匯報時的PPT呈現,才發現自己做的根本拿不出手,于是急著趕快去學習。

我國的職場人士很多,但是對于培訓的接受者而言,更多還是職場新人為主,工作0-5年時間段的學習需求最為強烈,但這部分人群則是一個明顯的存量市場,而且分布的較為分散。

相比之下,切入到大學生市場里,無疑可以每年獲取大量新增用戶。即使用戶大學期間未付費,有了一定品牌感知后,可能一年半載后,乃至進入工作后,仍可進行相關學習。這一點,非常好的解決了學生畢業則用戶流失的弊端。

以上兩點,為大學生職前教育市場背后的延展,當然這個市場本身也是極具價值,2018年820萬的畢業生,這個市場空間可以大膽設想。

如今超過半數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會選擇考個駕照,而進行過系統職前教育相關課程的少之又少,則充分說明存在一個認知問題。

二、一個難點

在從事大學生職前教育的相關公司里,大部分都僅針對留學生以及重點高校學生,一方面這部分學生的學歷背景不錯,方便更好推薦給企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部分學生大部分已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具備了這個認知。

讓學生有進行職前教育學習的認知,在我看來為大學生職前教育市場的最大難點。

相比新東方,我更欣賞這幾年快速崛起的好未來。除了培訓模式,一個是依靠名師,一個是依靠教研體系外;還有在獲客體系上,相比新東方的各種廣告,好未來則采取提取提前給學生家長灌輸孩子學習之重要性的認知。

對于國內的大學教育制度,我曾專門寫文談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名校的老師,他們其實也想盡辦法讓培養的學生適應企業、市場的需求。

但無奈的是,當下的教育制度,始終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學生就類似于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快速變革的時代,已經跟不上企業的需求。

于是大部分學生感到無比的迷茫,而臨近畢業時,迷茫則變成了焦慮和恐慌。

我們說當下的學習,一定程度是解決學習者的焦慮;而面對迷茫的學生,我常給出的建議是,少想多做,找一件事參與其中,而目前看來一個典型的對應狀態就是實習了。

三、教育產品的目的

通過實習,學生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喜歡這個行業、這家企業、這個崗位,以及知道自己的欠缺之處,從而知道自己需要去學習某一部分的內容,擁有自己需要職前教育學習的認知。

當下有公司用傳統服務B端企業的思維去捎帶做C端學生培訓,其實是為了獲取簡歷;也有公司把職前教育當作一門生意,甚至涉及一些灰色的地帶,推出一些包offer的項目;但真正做內容、做培訓的公司,其實少之又少。

關于職前教育,或許無法保證一個二三本學校的學生進入名企,但是讓其超過原來的自己,有真正的能力提升,在我看來這才是教育的初心,才是真正的教育。

求職成功只是結果,而不是過程,本末倒置,將得不償失。

通過模擬實習場景,讓大學生切身去感受自己適合、想要從事的工作,并在其認知到需要學習之后,給予相應的培訓體系,幫助學生自身能力的真實提升,并讓其在大學期間擁有較好的項目經驗,可供求職時進行呈現,我相信終能得到一些企業的認可。

教育、培訓的本質,還是內容,口碑是最好的營銷。

個性化的內容服務,1對1的服務模式,線上教育,將為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

?#專欄作家#

孫凌,微信公眾號:創業者孫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連續創業者,資深校園市場專家,關注創新與創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

    回復
  2. 人才需求企業、招聘網站企業與學校及校內學生是存在信息不對等的。傳統學生檔案和學習成績很難直觀的展示學生的真正能力,這個時候需要一個機構切入學校,建立新型學生能力檔案,掌握這些數據,再通過這些數據進行獵頭服務。

    來自廣西 回復
  3. 從招聘,校招上切入

    來自廣東 回復
    1. 招聘?招轉的意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