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難逃的巨頭宿命?

23 評論 23310 瀏覽 45 收藏 47 分鐘

放眼望去在世界范圍內,很多科技大公司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總會與夢想漸行漸遠,讓自己陷入兩難。諸如Facebook、Google、Intel、Cisco、Motorola、Alibaba、Baidu……所以我們來談談大公司的難與不難。

樹欲靜而風不止,騰訊最近兩個月始終在風口浪尖上。微信訂閱號的改版,已經在朋友圈刷屏,圍繞其是否開始做信息流的討論不絕于耳。

有人說騰訊除了微視之外,終于要拿微信這個殺手锏正面挫一挫今日頭條的銳氣,看來頭騰大戰距離偃旗息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最近兩天又有自媒體發文細數騰訊的兩難,業內都知道此人就是從騰訊離職的程苓峰(盧泓言)。所以文章一出,留言區就看到了Pony馬化騰的身影。

從前段時間《騰訊沒有夢想》開始,再到若干年前媒體一篇引爆騰訊負面評價的文章《**的騰訊》,從被抨擊抄襲模仿,轉向合作投資。沒想到,那時候萬眾反對騰訊的壟斷與抄襲,現在騰訊拿出胸懷征服了大家,卻被質疑沒有激情和夢想。更可怕的是,有人直言這讓騰訊陷入兩難境地。那么事實上,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放眼望去在世界范圍內,很多科技大公司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總會與夢想漸行漸遠,讓自己陷入兩難。諸如Facebook、Google、Intel、Cisco、Motorola、Alibaba、Baidu……所以我們來談談大公司的難與不難?

一、沒落的大公司

科技類的公司到底有沒有可能出現百年企業,這一直是商業領域在驗證的事情。日新月異的技術,讓人們不禁懷疑,科技公司的命運更像是曇花一現,哪怕像微軟、蘋果這樣改變世界的公司,都會被打上懷疑的眼光。

任何公司都會被歷史所淘汰,被技術所革命??萍脊镜纳芷谒坪醣热魏喂径紒淼母?,更早。Nokia、Yahoo、Cisco、Ericsson、Intel、Motorola……這些曾經閃亮的世界500強,正逐步消失在商業發展的浪潮中。究其原因,無外乎兩個。

1.傳統業務的衰落

怦然倒下的Nokia、Yahoo和日子不好過的Cisco都是已經被市場浪潮驗證過的。

Nokia這個曾經在手機市場占據半壁江山的科技公司,在功能機邁入智能機的新紀元里,不僅掉隊,最可怕的是喪失了創新的原動力,不愿意改變最終被市場拋棄。

Yahoo在幾輪人事大變動后,決定在搜索引擎上利用Google的技術,幫助其在市場上股價大幅飆升,也讓后者知名度大增,最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Yahoo創新上的失敗,讓Google躍上互聯網的歷史舞臺。

最近中美貿易摩擦中,讓人關注到了芯片產業。那么,就不得不提業界曾經的絕對大佬Intel。 PC時代在桌面芯片領域如日中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卻節節敗退。Intel的傳統業務隨著科技進步,走向衰落是必然結果。

可是在發力移動芯片市場的機遇下,作為大公司,Intel本來一直是蘋果和高通首選的合作伙伴,卻因為考慮到移動芯片市場的利潤率低,所以拒絕合作。

這家芯片制造商曾經擁有一條運作良好的 ARM 處理器生產線,但是他們認為高銷量低利潤的產品是毫無意義的,于是最終賣出了這條生產線。放棄也造就了ARM的異軍突起,2011年7月,ARM股價超過英特爾,引起了業內一陣騷動。

盡管后期Intel奮起發力移動芯片業務,無奈市場格局已定。2012年上半年,市面上曾出現過近10款Intel的手機。統計數據卻顯示,搭載Intel Atom芯片的設備僅獲得了區區1%的市場份額,這位芯片巨頭淪為一名尷尬的看客。

業績報表更是糟糕的可怕,在2013年和2014年移動芯片業務分別虧損31億美元和42億美元之后,于2015年宣布該項目已經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然而丟人的是,依然虧損了32億美元。

2.缺乏生命力的新業務

然而哪怕已經貴為現在世界五大互聯網的科技巨頭,Google也面臨著各種挑戰,至今都還在未能從社交領域撕下一塊市場而悔恨,收購moto的投資失利更是世人皆知。雖然握著Android系統,卻沒有像蘋果一樣深入人心的硬件支撐。

另外一邊,經歷了“隱私門”股價暴跌的Facebook似乎正在經歷一場焦灼的炙烤,已經是世界級的社交大佬,面臨Snapchat的奇襲,也是毫無還手之力,同類型抄襲產品Poke從轟轟烈烈到如今默默無聞。

Cisco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制造商,在與Google、Microsoft、Amazon等競爭對手的爭奪中處于尷尬境地。相比對手,早在2011年它就宣布戰略轉型之路,并向市場釋放出專注數據中心業務,在傳統硬件之外,尋找到軟件、服務等領域的新增長極。立志從設備供應商轉變為IT供應商,然而新業務卻嚴重缺乏生命力。

2014年,其路由器、交換機兩大發家產品占比仍然高達半數,而被寄予厚望的數據中心業務只占據6%的市場份額,無線通信只占據5%,服務占比保持了23%左右,也提升不夠迅速。而成為“排名第一的IT供應商”的愿景,并不能通過低利潤業務實現。

在轉型那些年的財報數據顯示,傳統的產品類收入占比仍高達七成以上,服務類收入卻始終不足三成。2015財年的年報顯示,服務類收入占比保持23.2%,相比2014財年下降0.1%。具體到業務收入上,路由器、交換機等仍占據總收入近半。而數據中心業務只有32.2億美元,僅占據總收入的6.55%,2014財年也僅占據5.60%。

思科的創新轉型,似乎尷尬與狼狽更多。

為什么大公司們紛紛失去了夢想?讓自己陷入難題?那么我們試著探究什么是公司的夢想。

筆者認為一則是大膽的創新。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東西創新、產品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形態想象力、或者架構的創新。二則是進取的野心。不能墨守成規的偏安一隅,人要學會打破生活的舒適圈,公司同樣需要打破利潤的舒適圈,不斷的延伸和擴展商業邊界,要像亞馬遜說的一樣,戰無邊界。

以上,筆者稱之為大公司的夢想。

縱觀這些影響世界的大公司,似乎也沒有比騰訊更偉大的夢想。 我們來討論一下,大公司的追求夢想的創新之路上,科技巨頭們做的怎么樣?他們又會否陷入兩難?

二、同源性創新與協同性創新

筆者把立足于傳統的業務(產品)模塊,科技巨頭們做的業務擴張定義為同源性或者協同性創新。比如Intel從做桌面芯片到做移動芯片,amazon從賣書到賣鞋子、衣服等消費品,百度從搜索做地圖,又或者騰訊從新聞門戶到視頻網站、瀏覽器、音樂播放器等……

你會發現,在同源性或協同性創新上,有些巨頭很失敗,有些巨頭很成功。

在《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中,唯一肯定的就是騰訊視頻這個產品,我們就橫向對比一下BAT的視頻網站以及國際巨頭們的視頻網站發展情況。

在中國視頻網站的江湖里,YouKu從命名開始就一直瞄著美國的YouTube來對標的,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它都是這個賽道領頭羊。為了搶占這個賽道,百度打造了愛奇藝、騰訊上線了騰訊視頻、網易搜狐新浪紛紛上線視頻,還有樂視、酷6這樣的行業攪局者。

但是結果呢,從門戶網站內生性創新打造的視頻網站,騰訊完勝新浪+網易+搜狐,樂視、酷6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市場最后留下了三家優愛騰,戰爭很慘烈,慘烈到優酷從第一滑落到現在的三家末位;愛奇藝在上市時都在虧損,并且破發;騰訊視頻從最初的連內部都不看好,到現在成為騰訊近些年內容輸出的主平臺,以及主流視頻網站。

這些都證明了論創新與超越,騰訊從來沒有落下。

在國際視頻網站的江湖里,失敗的不止Baidu和Alibaba,還有Facebook和Google。

Facebook在2017年發布的的業績報告里,不斷的提到視頻,因為他們看到了視頻在未來5G網絡下的爆發前景,但是至今并沒有一個視頻網站亦或者產品,只有嵌入Instagram短視頻和Watch Tab功能,顯然在視頻賽道上,沒有拳頭產品。

Google最初基于自己的流量入口嘗試做了Google video,失敗后不得不花大價錢收購YouTube,可是讓人遺憾的是至今后者都未盈利,并且在該賽道上的競爭力也不如對手Netflix,版權產品和自制節目嚴重缺失。

騰訊為什么能做成其他大公司沒做成的視頻產品?原因很簡單。

  • 基于社交基因的關系鏈。每到周末雷打不動的微信新聞推送,讓更多人通過看騰訊視頻形成共同話題的討論。
  • 精準把控用戶喜好,提前預訂IP劇。在數據樣本上,騰訊說第二恐怕阿里也不敢說第一。用戶的喜好,大IP的預訂,聯合宣發。我經常能看到騰訊視頻的人跑影視劇拍攝現場發的朋友圈,可見他們絕不是把電視劇一買了之。
  • 自制節目的打造?,F在提到網絡自制節目,我們可能會想到愛奇藝,但是騰訊也一直在探索創新,看到對家有《奇葩說》、《中國有嘻哈》,果斷打造出《明日之子》的爆款,毛不易和他的《像我這樣的人》火遍大街小巷。

這里,我想再說一個有趣的現象,Facebook一直想做基于手機端助手類產品,舉全公司之力打造了產品Facebook home。這是一款對標蘋果Appstore的產品,本意是搶下更多流量,構建Facebook生態圈,但是始終沒有做起來。

同為社交大佬的騰訊卻做出了手機管家+應用寶搶占手機終端市場,并且從老對手360手機助手里搶下來大量市場份額;同樣布局的百度在收購91助手后,百度系竟然在應用分發賽道從一枝獨秀淪落到如今百花齊放;至于阿里的pp助手,哎,不提也罷。

不過不管是百度還是阿里,在這個賽道的主要打法都是收購或者并購。百度收購91助手、安卓市場,阿里則是收購pp助手、豌豆莢,騰訊系的應用寶則是通過內部的創新出的產品,在游戲應用分發上可以說無出其右。Google系的安卓市場,由于開源性的基因,在市場上份額被同類型產品吃掉很多。

除了視頻產品之外,需要特別提到Facebook在社交領域一次非常大的失敗,作為全球社交霸主,同源性創新上本該最具有優勢,卻在閱后即焚社交產品上慘敗。在屢次三番收購Snapchat未果后,竟然抄襲了兩款同類型產品Poke和Slingshot,并且接連陣亡。

以Slingshot下載為例,在AppStore上架的第二天,網民充滿好奇,Slingshot在美國的下載量,一度讓其進入了美國地區iOS免費軟件前50名中。不過根據移動互聯網市場調查公司“APPAnnie”,Slingshot隨后的下載量出現了直線下跌,目前在美國地區,免費軟件前1000名中,居然找不到Slingshot。

安卓版的境遇也是同樣慘淡。

根據GooglePlay數據顯示,Slingshot累計下載量在10萬到50萬之間。

而在安卓生態圈內,這個成績僅僅達到一個創業公司的及格線,與Facebook巨頭身份嚴重不符。

在音樂播放器的賽道上,qq音樂和阿里音樂、網易云音樂基本呈現三分天下的態勢,這同樣是一款內部研發的產品,并且通過綠鉆和付費下載等諸多形式實現盈利,也是至今唯一在該賽道上實現盈利的產品。全球音樂app軟件,不管是Applemusic還是瑞典的Spotify,都只眼紅和羨慕的份兒。

反觀阿里系的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不得不感概一聲,歲月無情。天天動聽這個曾經移動端下載量的王者,短短幾年已經Flop到不行。

百度音樂在并購了千千靜聽之后,儼然已經退出賽道大玩家的資格。在音樂的搜索上,百度本來占據的是最有利的賽道,也最有機會成為該領域的領航者,結果,我們也只能感嘆一句:Facebook沒有夢想、Google沒有夢想、百度沒有夢想、阿里沒有夢想……

三、跨界式創新

筆者把立足于傳統的業務(產品)模塊之外,跨越全新領域做的新產品定義為跨界式創新。這種創新之路,無異于虎口奪食。如果跨界創新又能打造爆款和逆襲,那么就真的是非常偉大。畢竟,互聯網爆款產品常有,而現象級的產品不常有。同樣獨創性創新常有,殺手級的創新不常有。

在跨界創新之路上,全球互聯網巨頭,都想從對方手里分一杯羹,所以Google做了社交產品Google+,阿里做了社交產品來往,百度做了電商產品有啊,騰訊做了電商產品拍拍,亞馬遜做了手機和Kindle……遺憾的是,以上創新基本都已失敗告終。

以社交產品為注腳,我們看一看中美兩大科技巨頭的失敗。Google在這一領域的失敗歷歷可數:Orkut比Facebook誕生得更早,但很快被超越;通信平臺Google Wave和基于Gmail的社交網絡Google Buzz也都遭遇了失敗。

Google舉全公司之力推出的Google+,曾自稱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社交網絡,每月活躍用數量超過3.43億,超過YouTube和Twitter。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它卻從沒有真正意義上被定義為成功社交產品,約10億用戶并沒有Google+上建立親友網絡,而是基于網絡關系的弱關系網絡。這使得Google+的用戶粘度不高,活躍度欠佳。曾經有媒體用“鬼城”來形容Google+。

來自comScore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PC用戶平均每月在Google+上只花費3分鐘時間,遠低于Facebook的6至7小時。

不管阿里還是馬云對來往可謂是寄予厚望,不僅請了一票娛樂圈的明星推廣使用,還曾發動員工推廣。在阿里看來,公司旗下數萬員工,每個人拉100人,數百萬用戶唾手可得。加上,過去在阿里旺旺上的成功,讓阿里誤以為社交很容易,其實它忽略了旺旺使用場景僅限于網購溝通,并沒有在日常交流中發揮作用。

來往想偷襲微信,路遠且漫長,甚至長到一望無際。所以,來往勉強支撐2年后,宣告失敗。

不過在跨界創新上,騰訊似乎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梳理近些年來互聯網的現象級產品,你會發現騰訊依然很出色。比如游戲領域的的王者榮耀,還有基于社交產品的兩個跨界式創新:微信紅包、微信公眾號。

1.現象級創新

騰訊的社交是他的命門,但是真正實現收益的卻是他的游戲。

想當初,馬化騰面對投資人咄咄逼問到底QQ該如何變現時,急的跳腳卻也說不出來。這也導致,李澤楷直接把投資的股權賣給了南非的財團。

有了游戲之后,騰訊面貌顯然不同了,所以在BAT之外,網易能夠享受穩穩幸福,悶聲發大財。作為創業者,我深刻體會健康的財務模型,穩定的現金流,能夠實現自我造血功能,是一件多么爽的事兒。

《王者榮耀》注冊用戶突破2億,日活破5000萬,在2018年的春節期間更是超億日活一騎絕塵,后面跟隨的其他游戲,包括絕地求生等等生存游戲都不得不承認,老大還是老大。說王者涼涼,為時尚早吧。

韓國藍洞打造的《絕地求生》在銷量突破3000萬后,天花板就已經到來。在春節期間更是受到影響日活顯著下降。國內復刻版的游戲,不管是騰訊內部三個團隊競爭,還是網易兩款產品突圍,又或者小米率先搶占市場。在日活和注冊量上,都不能跟王者榮耀相提并論。

例如:

荒野行動號稱預約注冊量1億,日活2000萬,當然這個成績在市場上有諸多質疑聲音;陰陽師在2016年最高峰時,日活不過1000萬。

王者榮耀之所以成為現象級的產品,與騰訊的創新創造分不開。內部的賽馬機制,讓天美團隊時刻都保持著危機意識,所以打造出了這樣的一款產品。同樣在吃雞大戰中,光子旗下《刺激戰場》在IOS平臺下載超過3600萬,《全軍出擊》只有不到1600萬。光子工作室也從與天美的賽馬失利中扳回一城。

反觀之,百度和阿里在游戲領域,似乎從來就沒成為過騰訊的對手,在這方面騰訊是遙遙領先,并且成為BA不可逾越的大山。

百度在游戲上不是沒有嘗試。2013年7月,百度花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轟動一時,并在2014年4月將多酷游戲業務與91無線的游戲業務融合,正式推出“百度移動游戲”。

令人唏噓的是,似乎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們有過游戲,直到2016年被12億人民幣賤賣,百度游戲沒做出過任何一款在市場上有聲音的游戲產品。不想著好好打磨產品,只想通過91做渠道分發,不死才怪。

阿里從過去表態不做游戲,到2013年宣布進軍游戲行業。從UC九游到阿里游戲,變的是名稱,不變的是沒有一款爆款產品,甚至連出名的都沒有。

2017年,阿里收購了廣州簡悅,并且成立游戲事業群。簡悅與網易游戲的關系,恐怕幾天幾夜也數不完,簡而言之這支團隊是從網易走出來的。折騰了這么多年,毫無建樹的阿里游戲,目前在市場上最大的聲音就是拿下了《旅行青蛙》的內地版權。

Facebook在游戲開發領域,一直并未有過大的嘗試,扎克伯格對外公開的采訪中對于游戲開發一直持否定態度,他認為能夠開發游戲并不是Facebook擅長的事情,最大的努力和創新就是開發了PC端的游戲市場Gameroom,基于社交鏈的衍生游戲平臺。

Google是否曾經計劃自研游戲不得而知,但種種跡象表明,谷歌更傾向于繼續做一家平臺公司,而非游戲公司。盡管在2016年,經谷歌內部孵化并獨立出去的Niantic公司參與制作了暢銷手游《Pokémon GO》,但是Google首席游戲設計師Noah Falstein卻在去年4月宣布辭職,理由就是并不能真正的制作游戲。

可見在游戲制作領域,騰訊顯然是可以與Sony、NEXON、Blizzard一較高下,而其他的巨頭缺失游戲開發基因,更傾向于在已有的流量池內做最保險和傳統的游戲平臺分發。

2.殺手級創新

不得不感嘆微信的問世,是讓騰訊成為互聯網一極的里程碑產品。這款里程碑產品的創新儼然不滿足于只是社交工具,作為工具類產品,永遠可能會被淘汰。留住用戶時間,并且實現社交鏈才是殺手锏。

所以微信打造出了公眾號。一經問世就獲得好評無數,加上朋友圈的加持,開拓了內容閱讀的全新形式,讓用戶沉浸式體驗更深,延長用戶留存時長。與此同時衍生出全新的產業鏈,產生基于公眾號的全新商業模式,內容創業者通過公眾號實現了大量內容變現,甚至財務自由。

筆者接觸過很多做內容的個人和公司,都坦言如果沒有公眾號,他們還在打工,不可能存下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利用用戶來創造價值增加用戶粘性,這不得不感嘆是一個高招。

往后頭條號、百家號、大魚號、搜狐號、甚至騰訊自己的企鵝號,都可以看作是在公眾號基礎上的延伸與發展,真正的創造者還是微信。

Facebook和Google在內容上的嘗試盡管也有很多,但是都草草收場。

2015年12月,Facebook悄悄關閉創新實驗室( Creative Labs),Slingshot和Rooms、Riff等APP成為犧牲品。

Slingshot是一款閱后即焚應用,它與Snapchat直接競爭;Rooms是一款群消息服務應用;Riff可以讓用戶按主題創建、分享短視頻?,F在這三款應用都已經關閉。目前該實驗室還在支持的Paper新聞訂閱APP,在市場上也鮮有聲音。

google 開發的google reader產品在2013年的時候也關閉了。究其原因是因為reader這個產品作為純信息獲取工具來說,在微博、微信這種社交媒體崛起后必然會被沒落,而reader主打的寫blog也由于blog本身寫和讀的人都越來越少,所以產品模型跟不上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的必然失敗。

另外一個殺手級的應用就是微信紅包。這也是筆者最為推崇的一個逆襲案例,缺少電商基因的騰訊在拍拍上鎩羽而歸,很多人覺得微信只能退守在自己的社交生態圈內發展壯大,但是微信紅包卻成就了微信支付,而微信支付逆襲了支付寶。

筆者認為微信紅包的意義不亞于今天流行的互聯網產品Snapchat、抖音、Instagram。紅包創造的用戶粘性還有日活,在某種程度上是超越三者的?;蛟S你會質疑它是一個階段性產品,最終會消亡,哪怕它消亡,也完成了歷史使命。

微信紅包給騰訊帶來了巨大的誠信度和不同人群的社交關系,同時也帶來了微信支付,那么微信支付逆襲支付寶這件事情是全球都沒有的內生性的創新,在某一個領域里面戰勝原來行業的巨頭和霸主。

《QuestMobile中國移動互聯網報告》中,2018年一季度支付寶市場占有率為59.2%,微信的市場占有率為34.4%,支付寶的占有率接近是微信的一倍。但是線下使用率剛好相反,微信支付占有率59.5%,支付寶36.3%,支付寶僅為微信的一半多一點。

至于百度,在支付領域不管是市場占有率還是線下使用率,統統被劃歸到others里面。

在全球移動支付領域,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市場份額一直遙遙領先其他產品。

艾瑞數據2017年的全球移動支付報告中顯示,支付寶交易規模為63萬億、微信支付交易規模為46萬億、美國移動支付巨頭PayPal僅為2.8萬億;在MAU規模上微信支付超過6億、支付寶超過5.5億、PayPal僅為0.4億、Google可憐到只有0.01億。

雖然有數據顯示Apple pay在美國占有率已經36%超過PayPal的34%,但是Google pay和Facebook pay的市場占有率顯然都還不足以與PayPal相抗衡。早前有統計顯示,Google pay+Samsung pay+Facekook pay的市場份額總和都不及Apple pay。所以在移動支付市場,騰訊不僅逆襲,而且成績亮眼。

在現象級的應用上,Google本來是最有機會的,其發明的Google glass開啟了智能穿戴產品的風口,但是由于產品本身普及度低和高昂的售價并沒有形成全球熱賣的浪潮,目前僅在少數領域實現應用。

四、投資創造新未來

面臨未來的互聯網戰爭,世界科技巨頭都滿懷信心卻又有強烈的不確定感。所以各家都在瘋狂做投資,做布局。

做投資也可以看作是未來創新的一個方向,只不過在中國市場,由于百度戰略性的o2o錯誤,讓其退出三國爭霸,現在形成AT兩強格局。

全球范圍市場,Google、Inetl、Facebook……等巨頭也都在搶占下一個市場,押寶人工智能、VR、芯片開發等各行各業。

根據Crunchbase數據顯示,2017年,Alphabet(Google母公司)在一級市場上共進行了103筆投資,為全球之最。騰訊及其風險投資子公司以72筆交易排名第二,而擁有1000億美元資金池并在2017年宣布了64宗交易的軟銀則排名第三,Facebook在最激進的那幾年曾創下4年并購13家公司的壯舉。

在獵云網的一篇文章中,筆者看到在2012年到2016年期間,谷歌、微軟、亞馬遜是美國投資初創企業最多的三家公司。如果加上蘋果和IBM,這五家公司共計投資了420家私有企業。

其中,谷歌投資的初創企業數量最多,達到333家。在這五年中,它通過自己的投資機構Google Ventures(以下簡稱GV)投資了294家初創企業。不僅如此,它還通過自己的成長權益基金谷歌資本(即CapitalG)進行了不少戰略投資。

除了以GV的名義投資,谷歌自己也直接參與了不少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它在2015年參與了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的10億美元D輪融資,在2014年參與了增強現實初創企業Magic Leap的5.42億美元B輪融資。GV參與的規模最大的投資,要數2013年Uber的2.58億美元C輪融資。

排在第二名的微軟在過去五年中一共投資了39家初創企業。成立Microsoft Ventures之后,微軟就已經將投資組合的規模擴大了一倍,投資了19家初創企業。公司表示,接下來它的投資重點,將會是那些提供云服務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它投資過的初創企業包括,商業分析公司Paxata和企業溝通平臺Dynamic Signal。

第三名的亞馬遜,它在2015年成立Alexa Fund之后,就專門拿出了1億美元的資金,來投資語音控制技術。Alexa Fund自成立以來,共計投資了18家初創企業,比如智能家居初創企業Ecobee和可穿戴初創企業Thalmic Labs。另外,自2012年以來,亞馬遜以自己的名義投資了19家初創企業。

在中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創業的最終宿命就是被BAT收購,所以在投資上三家也是不遑多讓。不過就投資結果來看,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百度未來布局上犯過很多愚蠢且致命的錯誤,投資的企業收購的產品,被人諷刺“陣亡全家桶”。這里面包括:百度空間、百度有啊、百度游戲、百度Hi、樂酷天、百度外賣等產品,從電商、社交、游戲到軟件平臺,節節敗退。

其中最慘烈的戰役就是百度外賣的o2o戰役,這在我看來是壓垮百度的一座大山,從豪言壯語的200億資金,到最后賣給餓了么草草收場,而餓了么最終被阿里收購。一代巨頭從此隕落,再也不能和昔日的對手相提并論。筆者曾面試過一名百度糯米的市場負責人,他提到當初燒錢特別狠,而且完全不計任何回報。

同樣慘烈的還是百度貼吧,這個百度系的拳頭產品,曾經制造過無數轟動一時的社交熱點,絲毫不亞于今天的微博熱搜。城會玩、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爆吧等等都是從這里起來,百度帝吧的影響力空前絕后。

現如今,因為血友吧事件,讓貼吧這一拳頭產品已經被廢的差不多了。只留下了少數二次元人群堅守其中,或許這是百度在布局95后和00后市場的一絲希望吧。

不過,All in Ai的百度,似乎在人工智能領域還留下一些想象空間,畢竟相較于其他風口,人工智能還是更為靠譜,依靠百度強大的搜索分析能力,或許真的能夠逆風翻盤。

說說阿里,也許很多人不覺得阿里在未來布局上有什么問題,畢竟作為現在互聯網的兩極中的一極,從任何角度看他都非常良好。

但是,我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阿里有兩個致命傷:

  • 第一:他其實沒有創新。前面我們已經比較過,阿里自己內生性的業務沒有做起來。阿里音樂、阿里游戲等等都沒有很好的搶占市場;
  • 第二:他的投資沒有很好。業內曾有人評價,騰訊投一個上市一個,阿里投資一個死一個。從投資的高德地圖、陌陌、天天動聽、快的、優酷等……要么活得不那么好,要么在競爭中都被反超。

這個其實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反觀騰訊投資的京東、美團、閱文、眾安在線這些都非常成功,大多成為了行業老大甚至是壟斷性的老大。

在布局95后和00后市場上,一個投資A站,一個投資B站。如今,被阿里投資的A站已經銷聲匿跡,被騰訊投資的B站已經上市,這樣結果讓人不禁唏噓。

有人說阿里是流量的黑洞,但凡被他投資的企業都成為其布局的一環,這些都為電商服務和導入流量。而騰訊則是將資本與流量反哺到所投資的企業,所以也就有了微信的九宮格。

同樣被Google投資企業有些生存的固然不錯,但是有些最終卻還是賣給了來自己,從投資退出上看,似乎值得玩味。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81家企業已經收購了谷歌投資的100家公司。其中,Alphabet似乎是自己最好的客戶,Alphabet已經收購了之前投資過的七家公司。

Facebook的收購則更加類似于Alibaba,業內有人評價為,扎克伯格通過收購來購買程序員,收購的公司一般員工直接并入Facebook。2012年7月,Facebook收購的應用開發商Acrylic 僅有兩名員工。

無論從投資并購企業的規模還是在投資退出上,騰訊似乎更加理性和成功,所投資企業或者上市,或者成為行業獨角獸,都實現了投資獲益。

當然,在布局未來市場上,我非常推崇騰訊的小程序,因為這是再造一個操作系統的生態圈布局,后面我們詳述。

最后,我認為小程序將是騰訊決勝未來非常重要的法寶,甚至有可能做成騰訊很多年想做而沒做成的電商。小程序上線一年,大家遠遠低估了它的前景,而且大家的重視也太不夠了。

小程序的創新之處在于:筆者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它是一個宇宙觀。是一個完全面對未來的創新,可能顛覆整個的互聯網的格局。

它可能把蘋果的Appstore和安卓市場徹底顛覆掉,因為即用即走的使用習慣,讓手機變的更輕,不再需要強大的內存來下載APP,特別是工具類的輕應用完全可以在微信小程序的生態下開發布局。近一段時間微信小游戲的井噴,讓市場看到了小程序蘊含的無限能力。

除了,應用市場之類顛覆掉以外,甚至是可能把操作系統,IOS和android乃至windows系統徹底顛覆掉,未來可能就是微信小程序操作系統。

五、大公司為何找不到夢想,陷入兩難?

從沒落的大公司和瘋狂投資的公司業務,我們判斷一個公司沒有夢想的話,那么科技類的大公司,之所以找不到夢想,總結下來有三點。

1.職業經理人和創始人的區別

任何一家企業一旦到了大公司的階段,必然會出現大公司病,除了內部資源協調困難之外,大公司的事業部的模式,也讓只能讓職業經理人介入。特別是,任何一個大公司的創新的板塊,都不會由創始人親自來領銜。因為創始人的精力80%的精力在維護已有的主營業務,保證大盤運營和企業未來方向。

新的板塊往往是由事業部總經理來去領銜,其身份是職業經理人。哪怕是事業部總經理,也大概率不會是最核心和最具權力的事業部總經理或者副總裁,因為他們更擅長去做成熟且龐大的已有業務,很難抽身做全新的存在不確定未來前景的新業務,職業風險太高。

權力不大的職業經理人和創始人又存在幾個大的區別:

  • 一是冒險精神,職業經理人屬于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缺乏創始人從零到一,不斷嘗試孤注一擲的冒險精神。
  • 二是管理習慣,職業經理人更愿意按照規則和原則來執行,選擇常規習慣管理公司,如果選擇不走尋常路,就沒法做一個好的職業經理人。然而創業者都明白,任何一個新的項目,從出生到壯大,絕對不可能走按部就班的尋常路的。
  • 三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職業經理人總是有退路的,這家公司不行可以選擇另外一家公司,而創始人是沒有退路的,做不好就一定是死。倘若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又怎么能絕處逢生呢?

2.股權比例不同,夢想不同

大公司里新板塊的負責人,一般很難有屬于自己的股權。那么不同的激勵機制,激發人的潛能也是完全不同的。

創造出劃時代產品的張小龍,過去在騰訊負責郵箱業務時并沒有很高權重的股權,而是作為一名成功的產品經理存在。

對于一個有夢想的人而言,如果相獲得更高的股權,就必須利用創新產品證明能力,摘取更高的股權激勵。所以他給馬化騰寫了一封公開信之后,開始研發微信,并且取得巨大的勝利,隨之而來的則是過億的年薪和股權分配。

比如奇襲騰訊社交賽道的陌陌創始人唐巖,過去在網易只是一個總編輯,算得上一名高管,但是并不擁有公司股權。所謂一個有夢想和敢拼搏的人來說,想要的就是多大的激勵,創立陌陌之后,締造了自己神奇的價值,打開了陌生人社交的一片天,創造了幾十億美金的事業。

滴滴的創始人程維,同樣是從大公司走出來后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過去他只是阿里的一名區域經理,業績雖然突出卻并不顯山漏水,離職后創立滴滴打車,一舉奠定了出行領域獨角獸的地位。

在這些人的創業過程中可以看出是對股權的企圖心,以及前面說的創始人精神,共同激發了他們。

3.追逐短期利潤回報

目前市值萬億的公司亞馬遜,過去一直都是科技企業中最“擅長虧損”的企業之一,網絡零售業務雖然一直為亞馬遜帶來著龐大的現金流,然而由于大量的物流基建投入和新業務投入,亞馬遜一直都沒能實現盈利。

隨著AWS(亞馬遜云服務)和Prime(亞馬遜會員體系)兩大盈利中樞的日趨成熟,曾經的虧損局面得到了質的改觀,這些建立在海量商戶、用戶基礎之上的附加服務,為亞馬遜開拓了寬闊的盈利渠道。

對于任何一個成規模的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如果面臨一個長期虧損的業務和不確定何時盈利的項目,都是非常難以承受的,特別是由此產生的對主營業務的負面影響,是它不愿意承受的。

中國市場上,我們看到所有的網絡教育的投入,前三年甚至五年都是虧損的。

初創企業Vipkid利用短短四年時間,將銷售額做到了五六十億,這個市場規模已經接近新東方歷經25年所積淀的K12業務的銷售額。過去這些年,它一年的虧損可能也高達十幾億。那么這樣的虧損,可能就會吞噬新東方或者好未來所有的利潤,顯然他們完全不可能去承受,也不會做。企業一旦出現虧損,必然會通過措施及時止損,所以造就某一年新東方全國范圍內關閉百家學校景象。

但是如果一旦大公司愿意嘗試巨大的創新性轉型,也會再造奇跡。

IBM的救世主郭士納在《大象也能跳舞》中提到,IBM過去主要盈利點是由硬件部門所創造,軟件部門業務占比非常少,甚至硬件部門還采購競爭對手Oracle的軟件服務,軟件部門與硬件部門矛盾突出。

而經過郭士納對市場的研判,最終決定放大軟件部門業務,降低對硬件利潤的依賴,IBM對其業務實施再造計劃,其中6個與對外服務相關,分別是硬件開發、軟件開發、執行、整體供應鏈、客戶關系管理以及服務。最后帶來了IBM的徹底的從硬件到軟件轉型。

那么這種決心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也不是一般的董事會能夠去接受的。

筆者作為昂立教育的創始團隊的一員,曾經親身經歷了昂立教育從語數外的學科教育向幼教新項目轉型的決心與魄力。當時企業創始人林濤,打造幼教項目、智力方等新板塊項目時,無異于一次全新的創業,全部親力親為和全心的投入。

作為創業者,筆者認為騰訊無愧于一個偉大的公司的稱號。從當初的被詬病抄襲的企鵝,**的騰訊,再到如今的企鵝帝國。他的夢想一直都在,創造力和進取心也一直都在。

一家不賺錢的公司,再有理想也不是一家好的公司。正如每個行業自己的天職,學生是學習,醫生是救人,商人就是應該賺錢。從騰訊如此大的流量中,變現方式也多種多樣,但是他始終很克制。對于黑五類的廣告總是敬而遠之,并不為了賺錢而作惡。

Facebook、Goole、Alibaba、Baidu,作為科技行業的大公司。在產品創新和進取上,似乎也都差不多,每個公司都有做死的產品,每個公司也都有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騰訊兩難,無夢。

天下誰人不難?有夢?

 

作者:栗浩洋,朋友印象&乂學教育創始人CEO

本文由 @栗浩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味的捧騰訊,diss阿里,別的不說,看到作者說阿里的高德地圖不行了,就看不下去了。 作者真的做過調研嗎?還是張口就來

    來自上海 回復
  2. 論證不嚴謹,拿自己的長處去對比別人的短處,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好像有那么些問題;看看騰訊最近與今日頭條的戰爭,然后騰訊產出的4款對標今日頭條的產品,logo界面都模仿,讓產品設計領域的人很不齒,這樣的企業一直是這么成長過來的,打不過我就抄襲….,這樣的巨頭,難怪被人寫文章吐槽:“騰訊沒有夢想”,看看隔壁家BABA在干什么,胸懷境界不是一個層次上的

    來自山東 回復
  3. 感覺太泛泛
    股權比重、職業經理人的結論,也未必站得住腳

    來自廣東 回復
  4. 來自上海 回復
  5. 微信小程序有了輕應用這個對手,個人看好后者。

    來自北京 回復
  6. 原來還有《騰訊沒有夢想》《**的騰訊》兩篇系列文章,看看去

    來自湖南 回復
  7. 這些公司,論規模哪個能抵得上五千年歷史中皇朝;論緣由:難道只是因為沒有夢想嗎?

    來自北京 回復
  8. 看到后面我都忘記前面在說什么了。。

    來自北京 回復
  9. 眾安 阿里不是也參與了么?

    來自北京 回復
  10. 作者分析得很好,雖然有一些知識對我來說,是超前的。但是對做人或職業生涯來說,是值得依次反省的?!安粩鄧L試孤注一擲的冒險精神”,是值得時時自我激發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1. 粗略看看段落標題,關了..

    來自江蘇 回復
  12. 我為啥要看這文章,像我這樣的渣渣擔心什么巨頭公司

    來自福建 回復
  13. 作者對百度貼吧的結論下得太草率了,建議好好調查和使用后再說別人到底有沒有涼

    來自廣東 回復
    1. 百度貼吧并沒有死,日活依舊很高

      來自美國 回復
    2. 對的,我就是百度貼吧的忠實用戶。當下任何一個實事熱點里的人物或者食物,都可以轉化為一個愛好者群體的貼吧。所以貼吧會一直有很多活躍。這也是微博之類比不上的地方

      來自廣東 回復
    3. 人物或者事物

      來自廣東 回復
  14. 哈哈哈,騰訊好可憐,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你們到底是鬧哪樣嘛……

    回復
  15. “除了,應用市場之類顛覆掉以外,甚至是可能把操作系統,IOS和android乃至windows系統徹底顛覆掉,未來可能就是微信小程序操作系統?!?br /> 說的有點過了。
    小程序在目前“用完即走”的理念下,都是一些輕量化的應用
    但有些應用需求的場景是無法“用完即走”的
    微信目前只是一個應用程序
    請不要動不動就“徹底顛覆”,等真的顛覆了再說也不遲
    當然,微信通過小程序打造自己的生態是對的

    來自湖北 回復
  16. 夢想就是我小學對大學的憧憬

    來自廣東 回復
    1.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怎么你就這么優秀呢。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不是12年義務教育嗎

      來自上海 回復
    3. 好騷年,該收割錄取通知書了

      來自廣東 回復
    4. 因為我意淫了夢想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