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的未來:4DX背后的商業計算
電影百年的演進史,亦是影院以技術變革求生的創新史
“砰!” 隨著銀幕里獵槍的一次觸發,虎嗅君的肩膀仿佛被巨大的后座力頂了一下,并向后小幅傾仰,同時臀部亦能感受到了來自“槍擊”的震動感,結結實實地體會了一次“虎軀一震”。 這不是虎嗅君因為腦洞大而給自己的神經系統“創造”的暗示,而是一次真實的觀影體驗,當然影院并沒有發生槍擊事件,而是座椅上的“機關”將銀幕上的情節“還原”到了觀者的感官體驗上。 9月9日,北京雙井UME影城,7號廳——4DX廳,觀影片目:《猩球崛起:黎明之戰》(以下簡稱“猩2”) 這一槍發生在馬爾科姆帶領的小分隊第一次進森林后,其中一位隊員在遭遇兩只大猩猩后驚慌失措間開槍誤傷了“灰灰”(其中一只猩猩),這一與銀幕情節同步的感官“還原”并不是“猩2”開始后的第一次4DX表現,但卻是虎嗅君被4DX所打動的真正開始。 通 過座椅的前后、左右的震動或搖動,實現了包括猩猩騎馬前進與人類汽車行駛的顛簸感,以及坦克車碾壓推進與擊發炮彈的劇烈震動感;通過座椅下的膠管噴灑香味 實現了叢林的氣味與空氣濕度;通過銀幕底部兩側的裝置釋放輕度的煙霧實現了與銀幕內叢林的煙霧繚繞效果的同步,又在大戰時營造了硝煙彌漫的效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內猩猩向人類發起攻城決戰那場戲,銀幕內的大規模爆炸、重火器發炮、機關槍連續射擊與銀幕外的“硝煙”和通過影廳天花板兩側掛載的閃光機此起彼伏爆閃制造的“火光”一起,在視、聽、嗅、觸四個感官的體驗上完成了一次在虎嗅君看來極致的觀影體驗。 要溯源4DX,必然要說到CJ集團。 4DX 技術是由CJ集團研發的一項4D影院技術,是全球4D影院技術的領導者,CJ集團是韓國與三星集團齊名的大財團,旗下的CGV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院線公司, 也一直是極致觀影體驗的開拓者。CGV2013年7月與加拿大IMAX公司簽約,計劃在中國新建30家IMAX影院以及在韓國新建5家影院,因此CGV成 為了當時IMAX在亞洲的第一大院線合作伙伴。而CGV對于4D技術亦是“狂熱”的追逐者,早在2009年,第一代4DX即在韓國亮相,目前已經“進化” 到第四代4DX,迄今在全世界共有117個電影院采用了CJ提供的4DX解決方案,主要分布在韓國、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墨西哥等24個國家,CJ 計劃在2015年擁有超過300家4DX影院(以上部分數據引自4DX官網)。 虎嗅君近日采訪了希杰視動空間(北京)電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J 4DX)中國地區銷售總經理李元龍先生,探究4DX的商業模式與在中國的發展路徑。 CJ 4DX的業務是向影院提供4D觀影的技術解決方案,因此影院就是買家,理解影院經理的需求,找到他們的痛點對于李元龍和CJ 4DX而言當然就是焦點所在。 李元龍告訴虎嗅君,4DX在中國最大的合作伙伴是UME電影院投資管理集團,UME集團已在中國大陸擁有二十余家五星級影城,目前在北京市的三家UME影院均有4DX影廳,而第一家配備4DX設備的UME影院是重慶解放碑店。 2013 年7月28日,李元龍陪同UME集團高層一同前往韓國,參觀了在韓國剛剛改建完畢的第一家配屬第四代4DX設備的CGV影院。很快,8月28日,UME集 團即與CJ 4DX簽約,開始陸續在UME旗下的影院內改建4DX影廳。9月28日,重慶解放碑4DX影廳改建完畢,并對外開業。 對 于UME以及其他中國院線和影院的經理們而言,提升觀影體驗的質量當然是未來影院發展的方向,但是新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極致體驗”對于商業經營而言是需 要“計算”的——IMAX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即已在一些科技館、博物館內展現出了驚人的視覺效果,但是因為其高昂的價格、稀少的片源以及復雜的改建要求 讓大部分商業影院都只能望而卻步。直到2009年的《阿凡達》上映后,這項技術才真正打動了全球的影院經理們,不惜斥巨資來改建或新建IMAX影廳。對于 IMAX公司而言,即便在炙手可熱的最近五年時間里,仍然在通過商業模式的改變和技術的調整來觸及影院經理們的痛點。 國 內第一家商業IMAX影廳2003年落戶上海和平影都,2006年北京華星UME影院投資建設了首都第一家IMAX影廳,兩家影院在2010年《阿凡達》 上映前均稱得上是苦等了多年,在那幾年的世家你,僅有屈指可數的幾部IMAX影片“拜訪”過包括和平影都和華星UME在內的國內IMAX影院。即便不討論 早前這些影片所產出的票房多寡,僅高昂的購置成本和長期的養護成本都已令影院經理完全無法奢談盈利——沒有持續的影片供給,就無法形成持續的客流,也就不 能形成有益于培養IMAX觀影人群的市場環境和輿論環境。 直到《阿凡達》在2009年末、2010年初引爆后,國內外片商都開始持續地提供IMAX制式影片。市場忽然轉熱了,觀眾對此也趨之若鶩,影院經理才敢于痛下決心斥資改建或新建IMAX影廳。 作 為IMAX在全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CJ自然深知持續的影片供給對于4DX的意義。2014年以來,截止到8月底,好萊塢賣座大片《猩球崛起:黎明之 戰》《美國隊長2》《冰雪奇緣》《超凡蜘蛛俠2》《變形金剛4》《X戰警:逆轉未來》等22部進口片與《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老 男孩》《救火英雄》《冰封:永恒之門》5部國產片持續地投入到了全國的4DX影廳內,9月(將)在4DX影廳上映的影片包括《敢死隊3》《不懼風暴》《空 中營救》《痞子英雄:黎明升起》(國產片)《銀河護衛隊》《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以及《移動迷宮》。 從 供片的數量和質量看,影院經理一定是非常愉快的,從這些影片的發行時間來看,在很多檔期內4DX影廳都有2~3部影片不僅可以相繼上映,還可以相互競爭, 這對于稀缺又“高貴”的4DX影廳是經營上的有力支持——如果一部影片票房不好,可以立即有另一部同期影片替補上去,從而保證4DX影廳的平均票房。 然 而,能夠提供持續的供片并不構成足夠的競爭力,4DX也好,其他4D影院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也好在供片上與IMAX的供片困難是不同的——4D實際是基于 2D或3D影片的一次影院內“創作”,而IMAX影片在影片發行的制式上就異于常規影片,因此,任何一部電影甚至是視頻內容都可以經由4D技術的不同提供 商加工成4D電影。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4D影院解決方案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在編程——對電影二次加工的創作力才是真正見出廠商間高下的所在。 CJ 集團在娛樂業務方面的全球性影響力以及其長期與好萊塢的合作關系為CJ 4DX提供了一項目前看來幾乎是獨一無二的競爭力——CJ 4DX與包括索尼哥倫比亞、華納兄弟、派拉蒙、夢工廠等好萊塢大制片廠在4DX影片的供片上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系,CJ 4DX能夠在影片上映前2個月至2周的時間里得到影片拷貝,觀看影片。隨后,由CJ 4DX的編程人員(editor)根據影片情節編寫4DX效果的程序代碼,隨后邀請導演、制片人等來體驗屬于這部影片的4DX版本。觀看完畢后,導演、制 片人會根據體驗來提出修改意見,編程人員則根據原創作者的意見再次修改代碼,大概在2-3此的修改后,導演、制片人最終“欽定”上映版本。隨后,專屬此片 的4DX版本就會在全球的所有4DX影廳內上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4DX加工的4D影片是片方首肯并融入創作者意圖的“官方”4D版,而這一點在其他廠 商的4D影片加工過程里是罕有的。 虎嗅君專門找到了負責為“猩2”編程的金周煥先生,他告訴虎嗅 君,CJ 4DX于6月底獲得該片拷貝,在美國洛杉磯的分公司內進行的編程工作,7月3日提交給制片公司進行品質檢查,片方對“初稿”提出了兩個修改意見,一個是馬 爾科姆走到猩猩群里的時候,影片內雨勢很大,4DX應對雨勢表現得更強一些;另一個是馬爾科姆在走到車上后,車的震動感覺需要更加明顯。對這兩處修改完畢 后,由片方確認完成的版本即是虎嗅君在雙井UME看到的4DX版“猩2”。 國產影片的4DX制作流程亦是如此,即將上映的《痞子英雄:黎明升起》亦是邀請的該片導演來中國CJ 4DX公司內觀看了編程效果,并提出了相應的創作者意見后,完成的4DX版。 金 周煥認為,CJ 4DX在影片編程的競爭力除了體現在與片方和創作者的緊密合作之外,還體現在他們對電影——影院場景內4D體驗的理解上,4DX效果的感知不能騷擾到觀眾 看電影,不能讓觀眾失去對電影內容的注意力,4DX的編程要與影片的節奏同步,強弱適當、呼吸勻稱。影院異于游樂場之處就在于,影院場景內觀看電影是一次 精神旅程,而游樂場內的4D觀影是一次完全的感官冒險。 4DX 產品已發展至第四代,在此之前,4DX影廳內單個座椅的成本是5萬元,再算上由于進口導致的關稅和其他附加稅,成本高達7萬元/座,以UME雙井店7號廳 為例,共128個座位,即一個影廳需近900萬元的改建成本,不難想象如此高企的成本要打動大多數影院經理們得有多難。2013年,第四代4DX產品推 出,據李元龍介紹,第四代是上一代產品的Light Version(簡化版),通過對第三代產品做減法,使其在保證基本的功能/觀影體驗上形成足夠的價格競爭力,譬如在座椅下方第三代配有三個電機,分別對 應前后、左右、上下的震動功能,第四代產品去掉了其中負責“上下”的電機。 根據CJ公司在全世界 117個4DX影院進行的統計、調查發現,最近三年每年至少有50部影片供應到4DX影廳,在這150部影片內,需對座椅進行“上下震動”編程的影片僅有 3%,也即不到5部影片,使用率很低,且據李元龍介紹,“前后”與“左右”的配合是可以實現“上下”效果的。電機是整個座椅中最貴的配件,減少了其中一 個,就有效降低了座椅的成本。 此外,被做減法的功能還有耳朵后部的噴氣功能、背部的震動功能,這些 都是基于對三年來觀眾觀影反饋的“回應”。CJ 4DX還通過將大量的配件本地化制造來進行成本的減法,本地化制造配件后可免去了17%-20%的關稅及附加稅,與韓國制造的質量毫不遜色,而且因為本地 制造的便利性上,影院在日常的維護和修理上亦方便和迅速許多。通過一系列的減法,第四代的座椅成本已降至2.2萬元/座,影廳整體改建成本被控制在300 萬元以內。 虎嗅君認為,減法的意義不僅在于降低了4DX影廳的改建成本,而且對于影院這個場景的觀影而言,4DX提供的感官體驗應做到克制和合理,如果干擾了觀眾對于電影劇情和其蘊藏的心靈體驗,不僅喧賓奪主,而且會造成負面的觀影體驗——沒有心靈的觀影,也就是游樂場的冒險了。 也 正是因為如此,第四代4DX產品盡管做了簡化,仍然打動了UME高層,將其配置到了UME旗下的影院內。李元龍在采訪中始終非常謹慎地描述自家的產品,并 極力避免比較其他友商,但在談及第四代產品作為一個Light Version是不是降低了自己的競爭力時,他還是很自信地稱,“除了自己的第三代產品外,第四代4DX是目前全行業最好的產品?!?/p>
單 座椅成本2.2萬元,對于影院或院線而言,仍然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投資,其背后所隱含的風險亦會讓影院經理產生相當的焦慮。CJ 4DX的策略是,CJ 4DX與影院各承擔2.2萬元/座的一半,合算后即全廳改造成本對于影院可以降至100~150萬元。CJ 4DX由此分享影院凈票房收益的12.5%,所謂凈票房即影院在扣減相關稅、費后的所得,若在扣減專項資金和稅費后票房為100元,則CJ 4DX可獲得12.5元收益。 這種成本共擔、收益分享的模式一方面降低了影院的投資成本,另一方面 綁定了CJ 4DX與影院或院線形成利益共同體,避免了CJ 4DX作為技術、設備提供方的“一錘子買賣”心態,從而激勵了CJ 4DX持續地提供優質片源,并長期、及時地為影院維護、修理軟硬件。特別是因為深度參與到影院的經營,CJ 4DX也因此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影院經理的痛點,為下一代或未來的影院觀影體驗創新積累“經驗”。 李 元龍告訴虎嗅君,影院經營的特點是全年無休,因此全年無故障的設備質量幾乎是所有影院經理的共同要求。4DX作為一套由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構成的復雜系 統,滿足影院經理的要求亦是CJ 4DX的自我要求。以精密程度最高的座椅系統為例,座椅本身就相當于一臺小電腦,通過后臺軟件系統的控制和驅動與影片情節同步表現。為了防止由于軟件系統 的故障而導致影片播放時的“卡殼”,從而毀掉整場放映,4DX的每一張座椅內都有一張SD卡,SD卡內會有后臺控制系統備份的影片編程數據,一旦座椅不能 與后臺控制系統實時交換數據(即“卡殼”)后,座椅內的芯片會無縫讀取SD卡內相應數據,連貫地完成當場影片的4DX表現。在該影廳的場間休息時,由CJ 4DX的遠程系統自動排解或恢復該影廳的軟件系統,保證下一場影片的正常放映。 盡 管由于移動互聯網將手機屏、PAD屏和電腦屏形成了“互聯”,影像視聽產品已可隨處可得,看上去影院正在失去往日的吸引力。但回顧百年電影史,不難發現, 電視、錄像帶、DVD都曾經對影院觀影帶來威脅,然而,電影產業通過寬幅、立體聲、3D、IMAX等技術的革命一再強化影院觀影的無可取代,并由此不斷提 升影院觀影的極致體驗——相信歷史仍會如此演進,4DX即是強化影院生命力、提升影院競爭力的一種有力嘗試。 虎 嗅君9月9日觀看“猩2”時是下午2點的一場,目測上座率有40%-50%,工作日下午有這樣的上座率已足夠令其他影廳“嫉妒”了,而且該場次票價為85 元,遠高于其他影廳。據了解,雙井UME的4DX影廳工作日的上座率維持在30%-60%之間,到周末經常爆滿,常年的上座率能維持在60%-80%,影 院或者說是新技術變革下的影院生命力已不言而喻。 還有更多的嘗試正在實驗室里孕育,有些已經呼之欲出,譬如由電影放映設備提供商巴可(Barco)公司打造的全新Escape觀影模式。據BI中文站9月2日報道,Escape 這套新裝置改變了傳統的通過正前方銀幕觀影的經典方式,其在主屏幕的兩邊墻壁各設置一塊銀幕,以期創造更為全面的視角、更加身臨其境的觀影感受。兩側銀幕 上的內容將會是附加的特效或是與正前方銀幕上內容同期攝制的內容,這就意味著未來將會因此產生全新的影片拍攝方式,當然也可能引發新的創作方式和電影美 學。 據悉,首次應用這種觀影模式的將是由二十世紀??怂?20th Century Fox)出品的動作懸疑影片《移動迷宮》。該片改編自詹姆斯?達什納(James Dashner)撰寫的同名反烏托邦科幻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將于9月19日在美國上映。 來源:虎嗅CJ 4DX是誰?
極致體驗需要商業計算
商業計算一:持續的大片供應+片方參與的4D創作力
商業計算二:做減法、降成本
商業計算三:成本共擔,收益分享,共同經營
影院觀影的未來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