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的角度來淺談知識付費
本文作者將從產品的角度來淺談一下現在的知識付費平臺,enjoy~
碎片化時間學習?
這半年來,我在各個知識付費平臺上學了幾個課程。認識到碎片化時間學習,其實是個偽命題。真正學習的時候,是沒辦法一心兩用的。邊開車邊聽課、邊走路邊聽課?不存在的,你還要時刻留意周邊的信息,沒辦法真正集中注意力獲取知識。
現在所謂的知識付費的產品,只是更換了一種內容承載的形式而已。紙質書是一種形式,過渡到kindle之類的電子書,到現在的音頻或視頻教學,只是換了內容承載的一種形式,內容本身是沒有變的。
而且用音頻或視頻的方式承載內容,信息量大,要求的獲取知識的效率更高。碎片化時間,學到的碎片化知識,形成的碎片化的結構,這樣學習到的內容,有多少能夠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那就不一定了。
以《得到》上面的課程來說,內容比較系統化,老師解說內容也講得挺好的,所以每節課的知識量非常大。碎片化時間可能還是比較適合于聽新聞類的內容,了解但是不需要真正的學習。
我的學習方式是,特意空出一段時間來集中精力學習上面的課程內容,每次控制聽懂一節課的內容,再學下一節。而且第一遍聽課程的時候我都還只是囫圇吞棗,所以基本上每節課程我都會聽兩遍,只是第二遍我會設置語速稍微比較快一點而已,比較難理解的內容我還需要聽三遍或以上才能消化得了。學習這樣的知識點密集的內容,對我來說真的很難以碎片的閑暇時間串聯起來學習了。
內容本質不變,載體不同
再從另外一種方式解讀,優質的內容永遠都會有市場的,人們也越來越愿意為服務買單,為優質內容買單。只是到現在科技化的發展,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內容的承載形式多樣化。
kindle之類的平板或電子書軟件,只是把紙質書轉化為電子書的形式。書的內容有版權,以往基本上都是以書籍為主的電子化。現在是以課程內容為主的在線化發展,并且鼓吹起了知識焦慮、成長焦慮的社會問題。這個“知識付費”的賽道,就成了近期的一個風口。
其實聽了幾個得到上的課程,他們把內容整理成工具書出紙質書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內容不變,從書本的形式變為數據化的手機閱讀形式,載體不同而已。最近得到以菜市場為經濟學內容的載體,也是玩得非常溜了。
現在還有很多打著知識付費的平臺,這個販賣知識焦慮的時代,也衍生出了一種人人都可以開課分享的平臺,內容質量也參差不齊。
但是這種平臺在這個時代還是有需求的,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這個賽道我依然也是看好的,只是看各大平臺接下來的迭代方向怎么玩了。
知識付費平臺=內容電商
那也從產品的角度來淺談一下現在的知識付費平臺。
在我看來,知識付費底層邏輯其實是內容電商,只是商品是虛擬商品,但是底層邏輯還是電商的邏輯,繞不過sku的品類陳列優化,以及根據用戶角色的行為邏輯方向的優化,吸引用戶購買,提升轉化率。產品、流量、轉化率,還是老三樣。
對用戶來說,知識付費是為自己提供了一個成長服務。解決欠缺某些方面的知識所帶來的成長焦慮。
知識付費的需求,其實是來源于圍繞著”恐懼“作為痛點。”這個世代在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每個世代都悄悄犒賞會學習的人“,“只有不斷奔跑才能向前,停止就是落后”等之類的鼓動焦慮的文案,激發了人們對自我成長的渴求及對落后的恐懼,主觀能動的自主學習可能還比較少,更多的學習的動力需求其實是來源于恐懼。
從女性經濟的角度來說,一部分的現代女性在職場、生活上,已經漸漸和男性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但是對于另一部分的女性,現在倡導的大部分針對女性群體的消費升級勸說,職場女性力量的崛起,職場上的女性,有些時候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才能在生活和職場上達到一個平衡。針對女性成長服務的消費,她們的需求在于解決自身問題情況,改善或突破現狀。
如果我來做這個知識付費類型的產品的話,我會圍繞著這個“成長”為核心做服務,首先要明確用戶想要往哪個方向成長,解決生活問題或是職場問題,或者其他方向,提供解決他們帶有“恐懼”的一個成長方向做內容服務。
成長目標化的內容服務方向
作為內容電商,用戶是跟著內容跑的。
知識電商類,頭部的平臺例如得到、喜馬拉雅的內容資源優勢已形成足夠的壁壘,但提供的音頻+文稿的功能大同小異。其他中小型平臺本身要有附加服務留住用戶,打造“合適”的更貼近用戶的成長服務。用“合適”差異化補充內容方面的優勢。
知識付費,現在的方向都是提供內容,減少獲取知識的時間,但是沒有幫助用戶真正提高學習這件事本身的效率。
所以我規劃的知識付費平臺的迭代的方向是強制學習時間,倒逼用戶主動學習,提高效率,強化學習的目標感。提高學習這件事本身的效率。我也做了一個細化的版本迭代規劃內容,在這里就不展開了,歡迎在公號[萬象青年歡樂多]的后臺找我討論~
在這種類型的知識付費平臺上,你不一定學到的內容是最頭部優質的,但是是最適合你的,而且你能保證學完的,得到真正的成長。也跟《得到》走了一些差異化的路線,當然《得到》也可以做這種方向的迭代。
我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有趣的產品,也是類似于我的這種想法的方向,是筆記俠推出的一個周邊,讓我眼前一亮。
這個產品售賣的其實只是一個筆記本,但是它幫你按時間段規劃好了讀書內容,“按主題閱讀,每月兩本書”,你只要跟著筆記規劃的讀書節奏走就可以了。
其實這個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知識付費,你掃碼就可以進行閱讀,你購買了這個筆記本的同時,其實也是對這些筆記本承載的內容的一次性付費。但同時它有規定你的學習時間點,成長時間點。雖然也是不強制的一種方式,但它呈現出來了這種給你目標化成長的形態。
我最近在思考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變與不變的方向,近期也會做一篇整理發布。其中也有對內容對知識付費方向的思考。
優質內容肯定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會有市場的,個人成長的內容也是,雖然承載的內容形式有所改變,但是這個賽道我還是看好的。自己也很想加入知識付費領域,歡迎交流產品心得,或者有知識付費的產品崗位的橄欖枝也歡迎伸過來呀~
作者:萬象青年,公眾號:萬象青年歡樂多(ID:wxqn-helloworld)。早上產品狗,晚上公號狗,時不時會分享一些產品心得和復盤總結。
本文由 @萬象青年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強制用戶學習時間這個不合理
這個另外一種目標化學習的方向,很多平臺有這一種功能輔助,像英語流利說、得到上面也有一些,自己可以設定每天需要學習的內容量,然后平臺一些機制提醒用戶去完成。這個“強制”看平臺怎么去輔助用戶完成規定的內容量了
我也覺得了解和學習是兩個場景消費
所以得到上面,免費專區的內容,更多的是“了解”這一類的內容;付費課程是“學習”類型的內容。兩種用戶類型和場景都抓到了,但是如果用戶對學習類型的內容也用碎片時間去對待的話,可能效果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