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IPO前夜的思考: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1 評論 3777 瀏覽 17 收藏 24 分鐘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小米連續發生了1000-2000億美元樂觀估值被否定,因證監會84問被迫撤回CDR申請,IPO路演上關于總不至于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的抱怨等多起事件,那雷軍在8年前為小米選擇的那條路,是否正確?未來又將走向哪里?

2010年4月6日,北京。

初春料峭的時節,北方的空氣中依然裹著許許寒意,即將畢業的年輕人們,懷揣著滿腔的夢想,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和中關村的那些精英打交道。同一時間,在扼守中關村東大門的銀谷大廈里,已經40歲的「中關村老人」雷軍抬起手,和另外6名聯合創始人干了一碗小米粥。

這時的小米,包括前臺在內只有14個人。

這一年里,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長達6個月的世博會,讓全中國的目光都投向了上海。

很多人不愿承認,卻都逐漸習慣了一個事實:這個古老國家里經濟與科技的風向標,開始從首都北京向南方轉移。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武漢、成都……一個個城市,在互聯網風潮的大勢中,成為了時代的寵兒。

8年后,小米在香港宣布上市,過程一波三折。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小米連續發生了1000-2000億美元樂觀估值被否定,因證監會84問被迫撤回CDR申請,IPO路演上關于「總不至于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的抱怨等多起事件,表面上媒體和公眾為了「小米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而吵得不可開交,而這一切爭論的背后,都反映出一個疑問:

如今小米所遭遇的最大問題,是它的商業模式能否被公眾認可?

換句話說,雷軍在8年前為小米選擇的那條路,是否正確?未來又將走向哪里?

性價比,石破天驚的1999

離職金山隱居三年后,雷軍重新出山。在規劃小米方向的時候,他分別向兩個人學習。第一個,就是自己的偶像喬布斯。

1997年,接近破產的蘋果請回了昔日的老幫主喬布斯。喬布斯一回到蘋果,就舉行了一次產品評估大會,一口氣砍掉了70%的產品線。喬布斯一再強調「決定做什么和決定不做什么一樣重要」,為此他毫不留情的批評團隊:

版本繁多又編號復雜的麥金塔計算機,就是十足的垃圾產品。這么多的產品與版本,你們究竟向用戶推薦哪一個?

隨后,蘋果高度集中研發了4款產品,最終誕生出了改變世界的iPhone。

雷軍非常認同喬布斯的理論,他拋棄了市場上成熟的「機?!箲鹦g,試圖用專注且極致的產品征服用戶,這也使得小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太多的產品線,讓團隊有充足的時間來圍繞著一款手機做文章。

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機正式開放網絡預訂,34個小時預訂了30萬部。

毫無疑問,小米第一代手機的問世,形成了爆炸性的口碑效應。可是,當大家把巴掌都拍紅了之后,卻尷尬的發現:小米手機這么好,可為什么總是缺貨買不到呢?

對此,雷軍曾經有一個很自豪的解釋:

前10萬臺手機下訂只用了半個小時,之后,我們提醒客戶,兩個月之后才能發貨,還需要嗎?之后的10個小時又有10萬訂貨,然后我們說12月份才能給你,還要嗎?后面的10個小時,又有10萬訂貨。

這段話或許有些繞,那么我們可以翻開小米的IPO招股書,里面有更清晰的注釋。

  • 一方面,用搶購的方式來保持品牌熱度,制造互聯網上的營銷話題;
  • 另一方面,則是小米「輕資產」零庫存模式的延續,不需要大量備貨,沒有庫存壓力。

電子產業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指的是: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基于這一定律,人們發現了「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倍」的市場規律。

小米很聰明的利用了摩爾定律,讓新款手機采用最高端的元器件,只賣1999元打響名聲。因為電子產品市場行情變化很快,每個季度元器件都會降價,成本就逐漸降下來了;而小米銷量一旦增大,采購價格也會降低,成本也隨之降低。

由此,因「饑餓營銷」而聞名的小米獲得了雙重的成本下降,自然就能把低價策略的損失彌補回來了。

雙管齊下的結果,是小米能夠把其他廠商的渠道成本全部砍掉,省去高額的營銷費用與備貨壓力,獲得用戶最直接最明確的需求。一旦產品的反饋不佳,就能果斷停止后續生產,避免遭受嚴重的損失。

基于種種原因,小米把手機價格做到了1999元,幫助它橫掃群雄一戰成名,卻也在日后將其綁在了性價比的戰車上,一路狂奔,難以回頭。

參與感,用戶增長的教科書

前面提過,雷軍有兩個學習對象。除了喬布斯之外,他另一個學習的對象,則是馬化騰。

免費并不意味著不賺錢,QQ是每個人都要用的入口,雖然免費使用,可騰訊卻成了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在被人質疑「小米手機不靠硬件賺錢,那么究竟怎么贏利?」的時候,雷軍回應道「10年前騰訊怎么賺錢,今天我們就怎么賺錢」。

然而,證監會似乎不這樣認為。

6月19日,在接受了小米提交的CDR(中國存托憑證)招股書后近三天,中國證監會就發布了《小米集團共發行存托憑證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在這份文件之中,一貫被網民散客認為「不干事、泥菩薩」的證監會火力全開,提出了足足84條疑問,并要求小米在30日之內對這84條疑問做出書面回應。

這份《反饋意見》,被普遍認為是小米延遲 CDR 上市的主要原因。而在被媒體稱之為「條條誅心」的84問中,最有殺傷力的是第81問。

81、公司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報告期內,互聯網服務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8%、9.6%和8.6%,主要來自于廣告推廣和移動游戲業務。報告期內公司來自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37.15億元、487.64億元和805.6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40%、71.26%和70.28%。請發行人結合公司主要產品、業務實質、收入占比、利潤來源等,說明公司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準確。

隨著證監會的這個疑問,關于「小米究竟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的討論再度甚囂塵上。雖然如今屢遭詬病,但是所有人都承認:對用戶心理的把控,小米從來都是第一流的

小米聯合創始人之一的黎萬強,曾經寫過一本《參與感》,一度被無數互聯網從業者奉為圣經。而在香港IPO路演期間,雷軍也一再對外界強調: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不應該用傳統制造業的估值來衡量。

平心而論,小米確實是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吸納用戶,完成快速獲客的。無論是最初先做MIUI后做手機的節奏安排,還是米粉們在論壇新媒體渠道的傳播,都讓小米的品牌形象快速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

MIUI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系統,也可能是米粉們最驕傲的產品。它集中了高度本土化的定制功能,多方位的滿足了用戶的需求。與此同時,更是讓用戶加入到了MIUI的開發與反饋,參與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相比起廣受好評的MIUI,米聊的命運顯得有些悲劇。還未成長的米聊固然占據了兩個月的先發時間,卻遇到了全線壓上并依托了QQ關系鏈的微信,最終敗下陣來。

與微信競爭,開發米聊產品,是小米最接近互聯網模式的時刻。

在涉入通訊社交領域失敗后,小米手上只剩下一張牌了,那就是MIUI。自2016年后,小米不斷在MIUI中加入廣告,除了平時推送的信息提示外,還覆蓋了日歷、天氣、時鐘等多個系統應用,而這一系列的加廣告行為也屢遭詬病,甚至被許多鐵桿米粉們稱之為ADUI。

關于「小米為什么要冒著被罵的風險,依舊給MIUI系統加廣告」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雖然小米采用了互聯網方式來給用戶營造參與感,實現了用戶的廣泛參與,但是這些最終轉化成了手機的銷量,并不能從互聯網維度產生直接收益。

小米要努力從單純的硬件制造廠商轉向互聯網公司,實現以「輕資產、高估值」的IPO上市,就必須向大眾乃至資方證明一件事:

小米有能夠依靠互聯網模式賺錢的能力,廣大的米粉們愿意為MIUI中的廣告買單。

從沖擊高端市場,到生態鏈的小米雜貨鋪

但小米依靠互聯網模式賺錢的能力遠不止于此,上面也提到,關于小米招股說明書已經告知了具體業務構成:智能手機業務、智能硬件業務以及IoT業務。

基于這些公開業務的增長預期估值,小米是否會再衍生出新的業務機會?

這得考驗投資者對小米定位為消費升級新制造業、平臺企業、生態企業的業務洞察能力。

2013年底小米決定利用用戶紅利,成立智能硬件生態鏈事業部。2017年,智能硬件生態鏈企業銷售額超過200億元,重組了現有智能硬件生態鏈的產業比例。

而這類大產業的布局,常規來講主要有兩種方式:

  1. 調兵遣將,挖掘各領域優秀人才,同時加強內部人才的培養。
  2. 外部并購,在資金充裕的前提下,直接買斷。

但最終小米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利用智能手機快速發展積累的用戶資源、渠道、資金,選擇與外部優秀企業的資源置換,共享收益。這既不需要消耗大量資金采取并購的方式,也無需耗費大量時間在產業鏈領域的內部人才培養。截止今日,小米在智能硬件生態鏈領域投資90多家企業。

「未來會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只要有用戶,就能衍生更多產業和服務賺更多的錢?!?/strong>發明了小米商業模式的雷軍,成功顛覆了世界,可世界上不會只有他一個聰明人。

2015年的賈躍亭,比小米更加激進且瘋狂。通過不斷生造「生態化反」等不明覺厲的概念詞匯,樂視一再拉高股價獲得資金,再推出一系列的高性價比手機和電視產品,瘋狂的搶占市場,期望依靠「賣會員、賣服務、賣軟件」的方式來賺錢。

2017年,樂視轟然倒下,給了小米最大的警鐘。

此時此刻,高價低配的國際大牌與質量混亂的山寨手機,都被收割干凈了。如今小米要面對的對手,是更加財大氣粗的華為、OPPO、VIVO。無論是榮耀還是一加,都采用互聯網營銷的方式,與小米貼身肉搏,刀刀見血。

小米Note系列幾次沖擊高端都宣告失敗,讓品牌形象產生了不小的危機。米聊已經失敗了,MIUI也不復當年風光,一旦手機銷量下滑,對小米的打擊會非常巨大。

2015年,小米沒有完成8000萬臺的預期銷量,2016年,小米手機中國銷量下降36%。

面對著眾多的質疑和猜測,雷軍提出了Costco模式,小米開始向著智能家居生態化的「雜貨鋪」模式轉型,并通過紅米系列和海外印度市場的開拓,撐起了銷量數字的重新上揚。

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逆勢上升,增幅高達96.6%。雷軍驕傲的說:我們是唯一一家銷量下滑又重新崛起的手機廠商。

雷軍的這個策略非常精彩,挽救了小米在2015年陷入的頹勢,重新穩定了軍心??墒?,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它也等于再次否定了互聯網業務的重心,跑回了硬件沖銷量的軌道上來,扼殺了小米用軟件扭轉局勢的期望。

此時的小米用戶,與其說是米粉,不如說是「性價比粉」。

用戶的這8年

2007年離開金山后,雷軍有一個疑惑怎么也想不通。為什么創辦了16年的金山,匯聚了一群當時最聰明的工程師,卻整整花了8年的時間才完成上市?

百度從成立到上市,只用了5年時間。而且金山6.261億港幣的市值與當時百度的39.82億美元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這個問題,影響到了10年后小米的未來。

一直以來,很多媒體和公關都在宣揚雷軍平易近人的親和一面,仿佛他就只是個喜歡科技的靦腆大男孩,逛B站、看鬼畜、偶爾在微博上說一句「唉」也能引起知乎上千條的回答。這樣的形象塑造無疑很成功,幫助他圈了很多粉絲,博得了宅圈年輕人的好感。

實際上,雷軍在企業內部當管理者的時候,是相當獨斷專行的。

一代的小米手機,在只賣1999元的前提下,擁有全球首發雙核1.5G、1G內存、800萬像素、1900毫安電池等等豪華配置。對于這個石破天驚的價格,小米內部不乏強烈的反對聲音,卻都被擁有武俠情節的雷軍駁回了:

產品一出就要秒殺對手,這樣才有意義!從來沒有人看到小李飛刀是怎么飛出去的, 因為見到的人都死了!

作為典型的「手機依賴癥」用戶,現在95后00后等互聯網移動端的年輕群體們,早已習慣了各大電商平臺上999、1999價位的國產手機。小米、榮耀、360、努比亞、魅族等互聯網品牌打起「性價比大戰」,一個比一個狠??赡芩麄儾⒉恢溃@些習以為常的「低價高配」景象,在8年前乃是不折不扣的天方夜譚。

1999元,在那個年代,大概也只能買個國產山寨機,或者國際大牌中那些「滑屏都卡」的低端貨。

1999元想要買旗艦手機?別鬧了,水貨翻新機你都買不到!

然而,小米做到了。

小米的出現,確實讓「每個人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這一句話成為了現實,讓許多買不起高價手機的人享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的便利。而從另一方面看,小米的市場爆發,其實是抓住了中國龐大人口紅利基礎上智能手機市場升級換代的時間窗口。

那些「性價比粉」們本身對小米的互聯網業務并沒有依賴感,而且一旦遇到更有性價比的廠商,會毫不猶豫的轉投他人。

生存之道

6月24日,央行宣布降低0.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釋放了7000億的資金。

所有人都在盯著中國市場的資金流通率,無論跌破2900的股市,還是宏觀調控的樓市,都需要吸納足夠的現金。選擇在這個時間段IPO的小米,無疑要冒著巨大的風險。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小米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可能是一場更大的風暴。

首先,是研發。

沒有掌握上游核心技術,使得小米的硬件制造設計能力并不突出。2017年,小米營銷費用高達52.3億,占整體開支的4.6%,而產品研發費用僅為31.5億,占整體開支的2.7%。

就在這個月里,華為發布了很嚇人的GPU Turbo技術,號稱圖形處理效率提升60%。VIVO與OPPO也輪流發布了屏占比更高的NEX與FINDX系列,都在向著4000元檔次的高端價位沖擊。反觀正在世界杯期間播廣告的小米8,無論外觀還是性能,似乎都缺乏足夠創新的差異化技術。

其次,是轉型。

小米近幾年來一直在轉型,但是每一次的轉型,都有些「順勢而為」的味道。米聊全線失守,才在軟件上試圖發力;手機銷量遇到瓶頸,才去開拓海外市場;線下渠道乏力,才去擴展生態鏈智能家居。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固然不錯,卻也少了幾分主動權在手的感覺。

談到海外市場,我們可謂是感慨頗多。對于中國移動設備和移動互聯網企業而言,印度的吸引力顯而易見。全球范圍內,再沒有另外一個國家的人口紅利可以和印度相比。

小米就像是站在風口的豬,抓住了印度互聯網的紅利期,通過結合國內成功的商業模式和營銷經驗,因地制宜,推出了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運營策略,有效助推了小米手機在印度的銷量攀升。加上極高的性價比,也恰恰符合了印度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特點,讓并不富裕的人都能體會到科技產品的樂趣。

但是,小米的商業模式并非是秘密,當印度本土出現了性價比更高的挑戰者后,出貨量最大的紅米千元機系列,又將如何應對?嘗試沖擊高端市場,提高品牌的護城河,就很可能會重蹈國內小米Note系列的覆轍。到了那時,小米還將去哪里尋找下一個銷量爆發的增長點呢?

其實,探究小米究竟值多少錢,意義并不大。

無論是1000億美元,還是550億美元,都只是IPO的最初價碼而已。如果小米能用每一次的財報說服市場,讓人們認可其互聯網模式的盈利能力,股價持續上漲是遲早的事情。

小米作為新經濟的優秀企業,核心團隊的商業洞見、經營理念以及營銷策略,都值得當下眾多互聯網企業的借鑒和學習,這也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v觀8年時間,雷軍種下了一顆小米,如今已收獲了一大片的參天巨木。

我們不去思考它的成長過程,非要去探究這些林子全部伐了能賣多少銀子,是否有些太煞風景了呢?

#專欄作家#

孫良,微信公眾號:Jedi-su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豪客互聯CEO,關注互聯網行業動態與企業戰略布局。擅長企業戰略分析及移動應用出海技巧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仿佛他就只是個喜歡科技的靦腆大男孩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