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動機與前景分析

0 評論 1746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上周周末,市場開始傳聞阿里將入股新浪微博。知名IT評論人程苓峰透露說阿里將占新浪微博15-20%的股份,后者估值20-30億美元。這則傳聞尚未被證實(按照程苓峰的說法,雙方一定會辟謠),不過我愿意從這則傳聞入手,剖析一下新浪微博目前的困境以及它可能有的出路。

先來看這則傳聞有無根據性。我在兩個月前,曾經和朋友打賭說阿里會入主新浪。后來我把這個賭約告訴了虎嗅創始人李岷,她勸我寫一篇分析文章——因為我不會平白無故和人說這么個聽上去實在有點匪夷所思的判斷。事實上,這確實并非酒后胡言,一場并購,要看雙方有無這樣的動機。

阿里巴巴

先來看阿里這邊。這是一家基本上靠虛擬商業地產為模式的電商集團。它在三個方向上并沒有太多的優勢。其一、搜索;其二、媒體影響力;其三、社交。

搜索上阿里倒不必太過擔心,經過各種努力,阿里的大淘寶已經成了一種封閉的生態,對外部搜索引擎依賴度極低,而自有的搜索已經成為極其稀缺的一種資源。在這樣一種情境下,阿里無需再做什么獨立的搜索。

社交上阿里嘗試過淘江湖,但不太成功。外部的電商導購網站(美麗說、蘑菇街)對它已經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在它一力打造的封閉生態上挖了幾個洞。大淘寶系如果不是封閉的,很多看似稀缺的資源(比如首頁廣告位)立刻就不會稀缺,于是便會動搖收入。市場上一直傳聞阿里要封殺電商導購站(但也沒封死),倒不是說美麗說蘑菇街有一定影響力,阿里就不敢封它們——試想一下阿里對百度的封殺——而是它自己在社交領域上鮮有建樹,才是核心問題。

媒體影響力阿里是非常缺的,當年的達摩五指之一雅虎中國基本潰敗。無論在支付寶事件上,還是衛哲事件上,相信阿里都領教了媒體影響力這玩意兒雖然有些虛幻不能形成錢,但沒有的話總是一件讓人不舒服的事。特別是阿里當家人馬云有作秀和布道的癖好,沒有一個媒體,總是很不方便的。阿里投資過幾個小媒體,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媒體,還是沒有。

新浪微博兼具媒體和社交兩個維度——前一個還更強一點。一些玩微博營銷玩得好的店家,存在不再依靠淘寶系的內部資源這種可能。阿里是有將它納入囊中、至少走在一個陣營里的動機的。

新浪微博

再來看新浪微博。不得不說,新浪微博是“叫好不叫座”的東西,影響力一時間風頭無兩,但就是挖不出金子來。更何況最近一段時間來,微博大有一些疲態。我專門寫過文章分析過微博用戶數。三季度財報曹國偉吹噓自家有4億用戶,這個牛皮吹的實在是大了點。我依然是這個看法,新浪總微博用戶數(包括死亡的),也就個1億左右的水平。

當年MBO管理層是花了血本的,按照他們的正常收入(我愿意相信他們很職業化,沒有貪公家便宜),很難拿出這筆錢來,背后應該有財團支持。業績上始終乏善可陳,總不是一個事兒:對投資人和債主沒有交代。

新浪一直是一個無主的公司,它的創始人早八百年前就離開了新浪。MBO之后,會加強一些所謂的“主人翁”感,但到底不是親兒子和親爹的關系。職業經理人團隊成為股東之后,眼光的確會長一點,但絕無自家孩子的那種感情。楊致遠會抵死不賣雅虎,曹國偉不會。

如果價錢合適,曹馬二人達成交易,是不怎么奇怪的。更重要的,新浪和阿里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騰訊。

新浪微博是種什么商業生態?

我從去年年頭開始一力看空新浪微博的商業價值,寫過我自己也記不清到底有多少的壞話。新浪微博自身極難盈利。我一位朋友用地鐵站的比喻來形容微博:在地鐵站里人流如織,但要想在地鐵站里搞出個大買賣,沒見過。歸根到底,地鐵站里人們行色匆匆,而在微博里,那叫“圍觀”,低卷入的代名詞。

但我這位朋友沒有否定地鐵站的價值。因為我們通常會看到在地鐵站旁邊,則生機勃勃得多。比如大型賣場,比如成片居民小區。想要依靠地鐵站發財,不是沒有可能。關鍵是你得有扇門,把人流引到那個地方去。

其實阿里做這類事挺有經驗的。淘品牌孕育出一些不錯的商家,阿里便入股投資了其中幾個。微博的商業模式并不在微博里,而在依靠微博的周圍。新浪微博投資了一些企業,我這位朋友的站點,新浪也是投資方。這種做法,可以視為先打造一條其實沒啥攻擊力的旗艦,然后圍繞在旗艦邊上開始布局,最終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艦隊。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有一個主營QQ業務的騰訊公司,但QQ本身不賺錢,于是這個公司也不賺錢。然后在這個公司周邊,有著做虛擬衣服道具的公司,有著搞網絡游戲的公司,還有一大堆做各種工具的公司。這個形態看上去不錯,很有戰斗力。

這種形態理論上的好處是:降低生態中各家公司獲取用戶的成本。對網絡服務公司而言,如何降低這個成本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問題。社交網絡興起以來,所謂開放平臺,說穿了就是降低獲取用戶成本。如果行的通,那么就可以在一個用戶身上反復兜售各種服務,提高ARPU值。這種做法,騰訊似乎已經趟出了一條路。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即便騰訊,基本上也只是在用戶的娛樂維度上反復兜售了一些東西。騰訊這兩年出手頻頻,搜索也好電商也好,但起色都不大。事實上,一個用戶自己很清楚的一點是:有些東西我會向A要,但有些東西我就是會向B要,哪怕A也有。這種固執的念頭,讓商業公司十分痛苦。

微博將踏上封閉之路

微博如果有一個生態,會不會降低用戶獲取成本呢?早期的確會,但隨著用戶的成熟,變得日益困難。我們推想一下早期的社交網站是靠什么網絡崛起的?對,電子郵件。很多用戶都收到過所謂來自朋友的邀請郵件,一開始會積極響應,但這種招數擱今天,怕是反響不大了。

微博上的各種應用同樣如此。地鐵站是打開了一扇門,但第一個問題是:人們會不會走那扇門?有業內的朋友告訴我,一家極其有名的電商導購網站在微博上使盡解數卷了不少用戶,但在購買用于導入用戶的流量上,年花費依然以億巨。用戶獲取成本看來并沒有降低多少,國外的Zynga日益艱難,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進一步的問題在于股東。我前面舉的那個只有QQ的騰訊公司,現實中很難存在:這個公司的股東怎么辦?好處都給那些周邊公司給占了,當我冤大頭???旗艦戰斗力可以弱一些,但決不能不賺錢。

第三個問題最關鍵——假設用戶獲取成本并沒有大幅降低,但有一定降低也是好的;再假設在架構設計上讓旗艦也有微利可圖——但導入用戶的那扇門,總是稀缺的。即便在騰訊內部,N個游戲工作室都眼巴巴望著QQ那點力量極其強勁但實在為數不多的資源。

同樣的道理,擱微博上一樣。微博會走上騰訊曾經走過的路:越來越封閉。這和企業道德沒什么關系,而是資源就這么點,給了自家的驅逐艦,就不可能給外部的小舢板。

新浪微博可能有的商業出路就是這樣的:形成一種內部互相幫襯的生態體系。從理論上講,不是一點操作性也沒有,但這需要更精妙的設計和執行。比如平衡內部的各種關系。這方面,阿里是能給到新浪一些支持的,無論是從經驗上,還是資源上。但隨之可以想見的是,微博將踏上封閉之路,什么時候會開放?待到它站穩腳跟形成巨額利潤之時——總得我自己吃飽了先不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