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兌付,看起來很美
剛性兌付的初衷是為了打消投資人疑慮,維護金融產業穩定,因而最初只出現在信托、銀行這樣的領域。但是隨著P2P的火熱,我們不難發現,P2P行業里,竟也有著剛性兌付這樣的“潛規則”。
剛性兌付原本是屬于信托業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要求信托公司在信托產品到期后,無條件分配給投資者本金和收益,當信托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就要求信托公司必須進行兜底,以兌付投資人本息。剛性兌付的初衷是為了打消投資人疑慮,維護金融產業穩定,因而最初只出現在信托、銀行這樣的領域。但是隨著P2P的火熱,我們不難發現,P2P行業里,竟也有著剛性兌付這樣的“潛規則”。
要說P2P行業內的剛性兌付,我們就不得不先提到投資人們都耳熟能詳的平臺“擔?!睓C制。2009年,紅嶺創投上線,由于當時國內的P2P行業發展方向尚不明晰,市場也小且尚不穩定,確切而言,由于P2P是線上對線下的模式,等于是將錢直接借給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因此投資人對這個行業還存有很大疑慮。紅嶺創投為了打破這一尷尬局面,提升P2P市場的活躍度,首次在國內提出了“平臺承諾本息保障”的理念,這也意味著,平臺將投資人的風險直接轉嫁給了自己。這個先例一開,等于直接放棄了對投資人的風險教育,用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向投資人傳達:你的錢放在我這里絕對安全,出了問題我給你賠。這一舉措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對P2P的市場有激勵作用,有了這一層保障,更多的投資人開始進入這個市場。但是弊端是將P2P這種從美國流傳過來的舶來品,過早地打上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標簽,早期來看是有利于行業高速發展的,后期則開始慢慢顯露出不足,開始對P2P走上正軌產生了制約。比如此次紅嶺創投的億元壞賬,本息保障的規則在先,為了最大程度保住投資人的信心,即使是在風險準備金只有8000萬的情況下,紅嶺還是硬著頭皮扛下來了,承諾會對投資人的到期回款進行先行墊付,目前已完成第一期3000萬的墊付。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P2P平臺,幾乎都在向投資人承諾保障本息、本金絕對安全之類的,其實這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這個觀念在人們心中植入得只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廣,漸漸地會演變成,你這個平臺不給我承諾保障本金,就是不安全不可靠。銀監會不止一次地強調過平臺不得自己給自己提供擔保,所以大多數P2P都引進了第三方擔保,由這些小貸公司或擔保公司給平臺的借款項目提供擔保,等于說,平臺將風險轉嫁給了這些合作機構,但是一旦這些合作機構出現資不抵債或者經營不善,喪失兌付能力,風險又回到了平臺自身,如果項目出現壞賬,一切兌付就只能由平臺來承擔了。這一次紅嶺面對的是1億的利空,如果是5億、10億,紅嶺創投能否吃得下,就不得而知了。
P2P是互聯網金融的產物,應該用互聯網的新思維去對待,但目前大多數平臺卻還用傳統金融的思維在做著這件事。P2P能夠給投資人遠高于其他理財產品的利率,是P2P區別于傳統金融產品的最大的優勢,也是這個行業能夠成為很多人看好的藍海的主要原因?,F實卻是國內大多數人的投資思維,還遠遠跟不上金融的發展腳步。很多人對于銀行可以說是百分百的相信,讓他把錢放在銀行,他絲毫不會考慮有風險,為什么?銀行實力強大,有國家給它背書,基本告別風險二字,所以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才是真正具有剛性兌付的資格,具備剛性兌付能力的。那么P2P呢?不像銀行背靠國家,也沒有源源不斷吸收存款的實力,上億元的壞賬對于銀行來說,根本不傷皮毛,但對于平臺而言,卻足夠引起一場地震了。
P2P之所以無法擺脫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在我看來,有兩方面的原因。核心因素還是我們的征信體系尚未健全,直接導致了信息披露的不完全,出借人無法詳盡查詢到借款人的信用評級等信息,未知則意味著風險,有風險的事情誰也不會樂意做,這么多的平臺大部分連壞賬率、逾期率都不敢開誠布公,再寫上這么高的風險揭示,就真的難以運營了,當前的投資環境下,是沒有投資人會特立獨行地去選擇承擔風險的。另一個方面則是上文提過的國人投資思維,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P2P是一種投資行為,而非銀行儲蓄。既然是投資,那必然有風險,不可能說把P2P當銀行,甚至比銀行儲蓄還要美,你既要求我給你高收益,還要我承諾你本息安全,那么投資人需要面臨的風險全由平臺來擔的話,即使能擔一時,也擔不了長久。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平臺愿意剛性兌付,那么我們也無法準確把握它是否真的有這個能力?只怕這個剛性兌付不是靠的自有資金,而是靠不斷吸收新資金來兌付舊債,一旦陷入這個循環,最終蒙受巨大損失的一定是投資人。
剛性兌付,在投資人眼里很美;從平臺運營來看,這是一把利劍,稍有不慎,只會刺傷自己。當然,擺脫剛性兌付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只能從最本質、最根源的地方做起。首先要做好的應是投資人教育,如果這些投資人永遠不能理性認識到風險在投資當中的必然性,那么P2P平臺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擺脫剛性兌付。身為投資人,也不能一味要求平臺給你承擔投資風險,巴菲特說過要“保住本金”,可不是讓他人來幫你保住本金,而是自己要學會甄別風險,將風險最小化,只有這樣,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才是健康合理的。
本人來源:鈦媒體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