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潮”之后,P2P或更加適合投資

1 評論 2979 瀏覽 3 收藏 16 分鐘

在作者看來,從這波倒閉潮的真實情況看,未來的P2P或許反而更加適合投資。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沃倫·巴菲特這句投資格言一直被支持者奉為經典。而這句格言所揭示的對于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抵定,在P2P遭遇倒閉潮之際,尤能作為投資者的一個分野標準。

而在筆者看來,從這波倒閉潮的真實情況看,未來的P2P或許反而更加適合投資。

爆雷的,是“三無”平臺

雖然與移動互聯網一同成長,但P2P的真實屬性還是金融,資產端的波云詭譎防不勝防、資金端的社會民生甚至身家性命,都決定謹慎和敬畏是P2P從業者起碼的常識。

但是,眼下爆雷的平臺們,無論是創始人還是團隊都在與這種文化的背離。對風險以累積為主要特征的金融業來說,越“囂張”只會死得越快。某種程度上,這些出事的平臺都是自己有問題在先,與行業大勢、監管重拳沒有太多關系。

與謹慎、敬畏相對,它們的問題體現在這三無:

1. 無知:不懂金融瞎胡鬧,啼笑皆非

這類平臺要說它是故意騙錢有失偏頗,它們渾身上下只寫著兩個字:不懂。極度缺乏專業性注定了它們的結局,尤其在一些金融理財的偏門領域更是如此。

7月6日,主打“票據理財”的銀票網實際控制人易德勤向上海經偵部門自動投案,而前一天,該公司員工還加班到半夜,母公司銀家智聯(穿透股權后都是易德勤本人控制的公司)對外簽約時易德勤還有參加,簽約的內容正是大熱的區塊鏈合作。

易德勤離開前對員工表達了自己“誠摯”的歉意,這位也算小有成就的老板,被員工評價為“對金融知之甚少”。

關于金融,易德勤有兩個關鍵詞:軍旅和國學。軍旅生涯經歷固然值得尊敬,但動不動就拿“五湖四海皆兄弟”之類的說辭,甚至吟詩作賦來表達自己做金融的情懷,讓人有些尷尬。而主動到網上用國學解讀金融,大談金融投資中的“太極智慧”,在專業性要求極高的金融面前更顯得有些滑稽。

2. 無恥:持續欺騙,沒有下限

關鍵時候仍然要給自己撐下臺面,甚至拉攏更多投資者進來,這種平臺可以用無恥來形容。

叱咤風云、紅極一時的牛板金,欺騙過程一環套一環。先是7月3日發布公告,說9852萬投資出現逾期,憂心忡忡的投資者連夜跑到錢江新城華潤大廈的總部交涉時,又發現前董事孫啟良等,通過虛構標的挪用31.5億元資金用于房地產開發,這筆資金同樣無法收回。

從9000萬到31.5億元,這是赤裸裸的欺騙。而就在6月30日,牛板金還舉辦投資人見面會宣稱要增資6億,在這之前內部已經知曉31.5億挪用的事,持續欺騙毫無下限。

3. 無畏:干一票就跑路,無法無天

與錢打交道的P2P,如果平臺不與投資者站到一邊,即便投資者虧得一塌糊涂,運營者自己也能夠盆滿缽滿跑路,他們缺乏對市場、對投資人、對法制的起碼尊重。

多多理財的老板李振軍靠著P2P創業發家致富,早已擁有美國綠卡,7月9日公告前很可能已經出境美國(目前警方真正追查)。而“無畏”的跑路,儼然已經是P2P平臺倒閉后控制人慣常采用的方式。

李振軍與其財務負責人何永琴對法律的無畏還體現在大量拖欠員工工資、社保,且籠絡了許多員工及家人朋友投資,不僅黑投資者,還黑手底下人,這一點“國學金融”易德勤先生可能要高尚很多。

地域經濟背景成為爆雷的偶發因素

每一個爆雷的平臺都有自己的嚴重問題,都是市場的“壞學生”,而同時,這次的集中爆雷,還呈現明顯的地域特征,更加說明其與行業整體趨勢關聯度并不是大眾想象那么高。

眾所周知,P2P小玩家喜好的聚集地是深圳,華強北文化也滲透到那里的P2P行業,草臺班子唱戲、出事、維權的事已經上演了好幾年。

而這次,大型P2P平臺爆雷,幾乎都發生在杭州區域,如表:

如果說深圳的集中連片出事是因為模式上的高風險,那么作為一向以穩健著稱的江浙文化代表,杭州P2P集中爆雷很顯然與地域經濟環境有關。

根據多多理財的運營數據:

2018年5月,在資產端理財收益上升時,投資人數卻環比下降4%,同比2017年5月更是下降9%。

而牛板金的數據則更為明顯一些,近12個月成交數據顯示,一路上揚、形勢大好的牛板金,4月以后成交驟降直至爆雷突然死亡。

而仔細分析4月杭州市場就發現,火熱的杭州樓市在4月推行搖號政策,按照一般慣例,買新房搖號需要抽取大量的資金作為認籌金、定存金、銀行賬戶驗資資金等,對P2P有直接的沖擊。相似的場景發生在去年的南京,搖號導致理財產品被擠兌抽血,一片哀嚎。

杭州的資金有多少從P2P平臺流出流入樓市無法得知,但參與買房的人數多達房源數的幾十倍,毫無疑問,現行規則下不管買不買得到都要抽取資金,決定買房搖號一定是杭州集中爆雷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一二手房倒掛“買到就是掙到”激發的大量本土投機者(有購房資格但之前對買房沒有太多興趣),P2P上的那點錢被快速抽走,新增投資更加不可能。南京的前車之鑒已經預示杭州P2P的集中爆雷。

P2P仍然是值得投資者選擇的最好方式之一

一方面,爆雷多數是因為平臺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集中爆雷又呈現地域的偶發性,對投資者而言,P2P仍然是可以選擇的最佳理財方式之一,只是更需要甄別好壞。

1. 金融素來有不良率與普惠的悖論

普惠金融是時代使命,也是新興金融的機會,但不可否認的是,普惠過程中的風險可能遠遠大于傳統金融,其不良率很難優于傳統金融服務。

事實上,之所以國家要大力倡導普惠金融,恰恰在于傳統金融機構為了不良率表現,很難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從而可以穩定地、保守地實現美麗的不良率業績。而近來興起的金融科技技術輸出浪潮,大多數金融機構客戶都來自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它們對普惠的熱情高漲。

這說明,在普惠金融大勢下,本身就包含金融科技屬性、直接從事普惠金融的P2P,其前景不可替代,類似宜人貸、愛錢進這種強技術屬性的平臺,甚至已經比需要借助外力的中小金融機構走得更快(農商行的技術實力仍不足,導致不良率持續上升)。

2. “三無”之外,還有被牽連的“無辜”

爆雷的P2P平臺造成的行業恐慌已經在投資者中蔓延,贖回資金成了投資者掛在嘴邊的話。這種金融風險傳染效應,使得那些合規性尚可的P2P平臺也受到沖擊。例如:9日,錢爸爸發布的停業公告顯示,該平臺的資產端風險仍處在可控狀態,但擠兌給平臺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不能不停業申請經偵介入。

尚處在安全港未被波及的愛錢進,顯然也意識到這種傳染風險,7月10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其CEO蔡園竹主動回應了輿論及投資者的關切,用六連答表明平臺的立場,認為行業只是在“排毒自清”,向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長期來看對行業、對平臺、對用戶有利。

對投資者而言,擠兌可能毫無必要,一方面莫名其妙喪失掉本就優質平臺的投資機會,它們合規性好、風控能力強,沒招誰也沒惹誰;另一方面,不厚道地講,如果因為群體擠兌導致整個行業崩塌,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成為牛板金投資者那樣得到一個虛無縹緲3年收回本金的承諾。

3. 優質平臺洗牌后將更加優質

劣幣不再驅逐良幣,那些原地自爆的P2P平臺走后,對真正優質的平臺是一種行業保護。

對投資者而言,P2P平臺市場環境變得更好,一方面資金安全更有保障,另一方面收益范圍、產品種類也有更大的空間,可選擇性更強。

近年來,有相當一部分巨型優質平臺為社會、經濟貢獻了越來越多的普惠價值,已經成為理性投資者的聚集地,倒閉潮之后,在投資價值上可能會更進一步。

初心=未來,選擇P2P平臺除了務實還需要務虛

合規性、風控能力是投資者看重平臺的重要決定因素。對宜人貸、愛錢進、和信貸、理財通這些處在安全港的P2P平臺來說,業務合規積極備案是必然要求,例如:愛錢進春節前就按照監管要求完成自查,隨后提交審查申請等待監管層的反饋,其資金早已完成存管,平臺也進行了增資保證合規,更多這樣的平臺都在積極與監管要求相符。

此外,金融科技技術能力同樣是關鍵評價指標,愛錢進背靠的凡普金科自主研發的智能動態風控系統“FinUp云圖”、定位“從事普惠金融與財富管理事業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宜信、玖富打造的“火眼”風控系統、這些技術的投入都在保障投資人的信心。

而知道了這次集中爆雷的“三無”,或許,對投資者的選擇來說,除了關注硬實力,從軟實力著手,談談做金融謹慎+敬畏的初心也十分有必要。

1. 服務業才是金融的本質

金融的本質屬性仍然是服務業,只有有服務精神的P2P平臺才能走得更長久,這種服務包括兩個層面:

  • 服務實體經濟,也即P2P資金的投放,要能與國家高舉產業升級的發展大勢相結合,順時代潮流,而不是掙快錢撈一波就走;
  • 服務投資者,也即P2P平臺從感性層面不斷進行用戶服務的更新,這其實從側面說明這家平臺是否在用心持續經營,畢竟,如果P2P平臺只是逢場作戲,難有軟性服務可言。

2. P2P是生意,更是一種信用委托

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接觸投資者最核心的金錢利益,P2P本質上也擁有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的最高信任級別,比那些流量產品所謂的用戶信任要強太多。

所以,P2P其價值也早不是一門簡單的生意,而演化成了重要的社會功能。從這個意義上看,金融的“價值情懷”反而更能看出平臺是否真的在持續做一門關于信用委托的事業。無論是宜信的“普惠金融與財富管理事業”,還是愛錢進所說的 “讓金融有溫度”,都是在強化“信用委托”,這種務虛的軟情懷,此時對選擇P2P平臺更有價值。

3. 去互聯網思維

張一鳴被爆出在飯局上說自己就是要掙loser的錢,雖然為人所不齒,但這個“移動互聯網第一產品經理”卻用人性的弱點掙足了人民幣,是互聯網流量思維的極致運用。

但是,金融不是刷頭條和抖音,它承載了太多社會福祉,關系個人利益甚至身家性命,信用+杠桿+風險三位一體的P2P,雖然是移動互聯網的標志產品,卻注定不能用簡單粗暴的互聯網思維來運營,關注用戶現實需求,解決財富問題,謹小慎微、敬畏風險,回歸金融初心的平臺,才是投資者最好的選擇。

 

作者:李永華

來源:http://www.cyzone.cn/a/20180713/336023.html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創業邦,作者@李永華

題圖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