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做智能硬件要注意什么?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42.jpg)
互聯網公司做智能硬件要注意什么?本人剛好在軟件和硬件行業混了10來年,在開始談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聊聊一個硬件產品到底是怎么做的。 任何一個硬件產品,大概需要的人包括項目經理,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外觀及結構設計師,采購生產測試等等配套人員,關系到設計、研發、采購、生產等多個部門,其中硬件開發人員還可以細分為畫原理圖和線路板,模擬電路或數字電路設計,固件代碼編程等。軟件開發人員包括應用端APP開發,服務器端開發和數據庫等等。 流程大概都是這樣,首先是立項,也就是先把產品的功能定義,實現方式,應用場景確定下來,之后硬件工程師需要做芯片選型,畫原理圖,布線路板,設計師則同時做外觀設計和結構設計,等線路板打樣回來后焊接調試完畢,軟件工程師則繼續代碼編程,測試功能。這樣整個原型機搞好之后就進入生產準備工作,也就是投入磨具和采購物料,通常這個時間周期是有點長。正常來說一個項目從立項到量產,一般需要3個月的時間,PCB也大約需要P2到P3版才可以稱之為量產版。 由此可見,做一個硬件產品比單純做一個軟件產品的周期和鏈條更長,而且硬件是一個很靠經驗的技術活,任何的試錯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只有豐富的經驗才能夠避免走彎路,可以說毫無捷徑可言。 現在很多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做智能硬件,而且看到的大部分的合作模式都是找外部方案商合作的方式。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快速的切入硬件領域的辦法,但由于各個公司的基因文化和面向用戶的差異,導致在合作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摩擦。以下是我給出的幾點建議: 正常的速度也要3個月的時間周期,可能很多人在問華強北的山寨為什么一個月能出貨,這是因為山寨能快速出貨的前提是基于標準件的組裝,比如在已經量產的一個PCBA,只需要改一個外觀或者包裝就可以,的確是可以快速的出貨,但新設計的產品的環節太多,缺一不可。其中周期最長的磨具,一般都要30天的時間,PCB的設計、樣品到生產,一般也是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硬件的改動非常麻煩,比如一些功能的增加,就必須要換芯片重新布一個線路板了,而外觀的改動會影響到磨具結構的改動,很有可能整個磨具損壞,并且大大拖延產品周期。 硬件產品其實如果細分出來也是很多的,千萬不要以為做過wifi就會做藍牙,會做MTK的手機就會做高通的手機,任何不同的技術方案都要時間去學習,都需要經驗去積累,如果找一個完全沒有做過類似產品的團隊合作,在時間和質量上,就不要有太多的期望了。 合作這東西,配合很重要!如果一個很有經驗的小團隊,愿意100%的時間幫你做某個產品,那么這個一定是優先選擇的。 很多大的方案公司都會同時接很多的產品在開發,配合上反而不是很好。 深圳有點經驗的硬件工程師月薪都在20k以上,一般的設計公司做一個產品的外觀設計和結構設計,也要4-8萬的水平,一個簡單產品的模具,最少也要準備10萬以上的模具費,所以做硬件也是要拼銷量的,如果每個月沒有幾K的銷量保證,我勸還是慎重考慮。 當然土豪可以直接選擇大廠,但是初創公司切忌選擇價格便宜的小廠,特別是磨具廠,我碰到好多次磨具開出來,想扔掉馬上換個工廠的沖動,而且磨具廠選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外觀和整體品質,是不可逆和不可優化的。 1工業設計水平,2選擇磨具廠家,3組裝工廠品控,這3個環節確定了生產前,生產中,和生產后的品質。而且在組裝的工廠,最好外派一個駐廠去,這樣才可以再最后一環保證產品的質量。 不要堅持哪些高風險的工藝或不良率奇高的生產方式,控制成本不單表現在你選擇多便宜的芯片和方案上,更多是在量產的過程中,怎么控制不良率和提高生產速度上。 除此之外,互聯網公司內部最好還是要有懂硬件研發生產流程的人,千萬不要讓一個完全不懂得人去跟進硬件產品,這種需要實際去執行的人如果本身不懂業務,那么在合作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就很難解決了。 來源:雷鋒網1、不要要求速度快,做硬件必須踏踏實實一點一滴做起來,快不得。
2、項目在進行過程中不要經常改動,這一點特別重要。
3、找已經有做過類似產品的方案商來合作
4、不要太看重方案公司的規模
5、不要以為硬件成本很低,利潤會很高。
6、選擇合理偏上的價格,我認為是最優的選擇。
7、如果對品質要求高的產品,有幾個環節是最重要的。
8、多接受行業內資深人士的意見,做產品是一個妥協的藝術。
寫的很正確,都是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