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O2O模式:為何沒有飛天的豬

0 評論 2048 瀏覽 88 收藏 12 分鐘

小編導讀:??O2O,目前互聯網最火的符號之一,這兩年,針對傳統行業轉型、移動化、本地化服務等等,幾乎只要是個模式,總要攤上一點O2O基因,似乎這是目前投融界最時髦的事業,都說是風口,為何很難看到一飛沖天的標桿。

O2O,目前互聯網最火的符號之一,這兩年,針對傳統行業轉型、移動化、本地化服務等等,幾乎只要是個模式,總要攤上一點O2O基因,似乎這是目前投融界最時髦的事業,都說是風口,卻很難看到一飛沖天的標桿。

O2O,線上篩選,線上支付,線下享受服務,這就是所謂的O2O閉環??此坪唵?,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為此付出眾多的努力,過程漫長艱辛,尚未成功,便折戟沙場。為了閉環而閉環,忽略O2O的本質,徒勞是必然,成功是偶然。

從目前來看,基于本地化生活服務的O2O產品較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這些項目往往基于某一個服務項目進行服務,以單一屬性取勝。

此類平臺往往以淺度的海量信息,培養用戶習慣,以大數據支撐,形成線上到線下的打通。

此類平臺,主要依托各類小區的居民,著重解決社區最后一公里的O2O服務問題,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和服務屬性。

此類平臺,基于不同行業,如母嬰、房產、家居等行業,提供從信息到相關行業的深度化服務。

此類平臺,電商是其根本屬性以及承載方式,與傳統電商不同的是,區域屬性比較明顯,往往有實體店或者獨立的物流體系構成。

以上案例,除了平臺類O2O,大部分O2O還是基于在本地的實體店,如藥店、洗衣店、便利店、物管、商場為基礎,衍伸出自己獨特的交易方式和服務方式。從平臺級O2O來看,目前這類平臺多以分類信息、點評、團購等為主要業務,O2O為未來發展及轉型方向。

O2O基因:電商、區域、服務三位一體

首先,我們要先深刻的認識到,O2O是具備一定交易屬性的,線上交易的過程,注定了一定的電商屬性,但與電商平臺傳統的B2C、C2C等方式的區別,在于O2O基于本地化生活服務的區域屬性。

無論是順豐的嘿客,還是萬科的住這兒,或者是叮咚以及實惠等O2O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基于終端用戶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地理位置標志。從實際運作上來看,類似嘿客類似的實體O2O模式,輻射范圍是基于服務點直徑3公里以內的區域。

最后一公里的解決,是O2O的重要一方面,但并不能完全闡述基于區域本地化精細化服務、電商交易的O2O意義。

O2O平臺:數量與質量的悖論

無論任何一款互聯網產品,都希望自己迅速成為億萬級用戶平臺,但基于區域屬性明顯的O2O,尤其是本地化服務,數量是碎片式的。

比如:某小區1500戶,入住率90%,約4050人,最后一公里服務的群體就是這4050個目標客群,假設周邊有3個類似小區,服務人群約12000人,但實際上,這一萬多目標客群的推廣轉化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事情,更何談后續的服務。

對于O2O平臺而言,一萬用戶杯水車薪,但億萬級用戶的深度服務又是望塵莫及,所以平臺級O2O與本地化O2O的區別就是在于服務的深度和質量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平臺級O2O或者是本地化O2O,都需要解決兩個問題:標準化以及大數據。

我們都知道,類似KFC等西式快餐,都有嚴格的時間控制,超過一定時間的產品另可丟棄,也不會出售?;趨^域屬性明顯的本地化服務,建立類似的服務標準,尤為重要,類似萬科物業就有類似獨立的部門,叫做品質管理部,這個部門經常暗訪,比如闖小區大門,看保安是否攔截,翻墻進入小區,看安保系統是否起到作用,甚至查看垃圾箱,如果發現超過24小時未處理的垃圾,主管經理就地免職,類似的服務質量體系,是很多互聯網公司所不具備的。

互聯網公司更寄希望通過技術來解決,實際上從O2O本質來看,很難。但萬科的住這兒,就有可能引入類似的管理體系,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

基于大數據的討論很多,而O2O的大數據利用,則更為實際,如果說傳統電商利用互聯網的無邊界性形成了規模,O2O的大數據利用則追求的在一定邊界范圍類更加精細化的利用,比如:根據甲用戶的糧油產品購買記錄,推算出下一次的購買時間,提前送貨到家,并且幫用戶把陳米倒出來,新米倒進米箱,再倒上陳米。

這是基于大數據和標準化的服務案例,普通的電商平臺無法企及,大平臺無法做到,而基于本地化服務的O2O,又很難形成標準化執行力,形成悖論。

O2O給我們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木桶效應:本末倒置的閉環

一個木桶,只要有一個缺口,都不能完整的存滿水。O2O,也是如此,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到眾多細節。營銷推廣再強,如果沒有好的服務支撐,O2O外殼光鮮無比,閉環完整,毫無意義,一切為了閉環而閉環的O2O過于形而上而失去本質。

基于本地化的O2O,社交化,是一個邁不過的檻,很多的產品,都基于此有所考量,甚至在產品中植入了相應功能,另外一個方面,大多產品還在依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推廣,認為是重要點。

從互聯網屬性來看,我們通常將互聯網形容成虛擬世界,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相應的角色,但與現實社會一樣,我們在這個世界依舊有自己的需求,而通過社交屬性的交流,獲取更多的信息進行篩選,最終轉化成線上線下的行為,這個行為不一定是交易,可能是參與活動、分享信息或者是發起討論。

區域屬性明顯的本地化O2O,具備這個條件,但范圍較小,從運營管理角度,海量的信息流,通過UGC的方式,篩選、推薦本身就是一個難題,哪怕分解到某個特定的范圍,如小區,都會是一個恐怖的管理事項,且有一定的法律風險。

用戶對于信息的需求,在當下互聯網界,早已是過量,這類的社交化動作,很難形成長期的粘度和用戶習慣,周期過長,對于O2O閉環中的交易過程是極為不利的。

但很多平臺,還是大量的投入了精力,目的是通過長時間運營,培養這個粘度并且產生商業價值,這種判斷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我們應該深刻理解社區與社交化的區別,盡量用輕度的方式去轉化,深度的內容服務適合垂直類行業O2O,不適合大多數本地化O2O。

移動發展:沒有真相的真相

眾多的O2O,如果沒有一個APP,似乎都不好意思與業內打招呼,安卓、蘋果IOS雙系統支持,各大分發平臺一定追求裝機量與打開率、活躍度。

移動化的發展,目前并沒有定論,而APP也一定不是移動化的最終方式,實際上,APP更類似于PC時代的工具軟件,而移動端尚未形成一家APP壟斷方式,而跟風嚴重的APP開發,造就了更多的浪費,從近期分發平臺的萎縮以及效果的下降就能看出來。

基于移動端的新技術,如HTML5,已經用更好的交互方式,出現在市場,預計會風光一段時間,但依舊不會是移動化的最終方式。

也許你還在研究移動建站,還在研究APP的功能與用戶體驗,或者研究公眾號和微博營銷,不得不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太迅猛,一切很可能立刻過時。

與其過度的追求移動化,不如繼續加強自身產品以及服務的質量,培養首批深度粉絲級用戶,更為實際。

綜述:顛覆與垂直?永恒的主題

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我們應該慶幸,大家都站在風口之上。移動化帶來的一定是顛覆式的革命,從本地化服務的角度,對于O2O從業者而言,我們要從變化中找尋自己的位置,并且恰當的做好起飛和安全降落的動作準備。

與平臺級產品相比,階段性來看,垂直化、基于本地化的O2O,更適合未來的O2O發展趨勢,但深度的服務,急需形成可執行性標準化。

對于O2O產品,除了單向的信息展示和發布,我們更要重視web2.0時代提出的UGC概念,在閉環中形成交互,提高用戶的體驗,培養自己的粉絲群體。

從運營角度而言,除了提供平臺,O2O平臺也可以反向利用,如唱吧收購線下KTV的模式,就是類似做法,利用互聯網手法改造傳統行業,基于O2O平臺的交易,形成規模,恐怕資本價值更大于簡單的O2O平臺,O2O應該形成自己的入口價值。

基于本地化的O2O運營,是互聯網精細化趨勢的必經之路,可以看到也是未來較長時間內,互聯網的熱門之一,基于好的產品和服務之下,這才是O2O最根本的精髓,O2O提升了互聯網服務的線上方式,提升了線下服務的標準,這也是新的技術革命所應該具備的特質。

O2O,一切才剛剛開始!

本文作者:@ 王新宇? ? ? 來自:百度百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