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納入監管,亂象和機會或一起終結
日前,有消息稱國家網信辦近日將出臺APP應用程序發展管理辦法。中央網信辦主任魯煒在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座談會上透露,我國將加強互聯網立法,依靠嚴密的法律網來打造規范的互聯網。
根據國務院授權,國家網信辦負責網上內容管理和網上執法。此次APP被納入監管范疇,而北京將先行試點。據北京網信辦主任佟力強透露,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APP應用程序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時規定實施細則》《北京市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審批暫行辦法》等系列法規。預計APP的監管將從北京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向全國推廣。
APP這些年亂象叢生,缺乏有效的監管是主因,但是令人的擔心的是,監管會不會令APP的商業機會消失。
一、APP的亂象
APP是伴隨著iPhone出現的,之前其實手機也有各種應用程序,但是不叫這個名字,也沒有形成氣候,只是小眾用戶的玩具。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APP進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從內容看,APP幾乎涉足了整個互聯網,從網頁到視頻,從內容到電商,再加上O2O,整個互聯網都包裹了進來。因為智能手機的特殊性,APP實際上也涉及到了每個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
APP本來的設想是通過授權收費,靠下載者支付使用費用來盈利。但在現實中,免費APP更有競爭力,收費APP幾乎難以生存,結果就是免費APP越來越多。而開發APP的廠商不是雷鋒,開發APP要程序員的工資,公司有運營成本,APP開發出來還有昂貴的推廣費用,包括水軍刷榜評價。免費是不行的,從使用者手中直接收費不行就想其他辦法。于是APP開始亂象叢生,而對于APP的監管并沒有跟上。
快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線下銷售淫穢光盤是要被公安抓的,線上色情網站是要被封的,經營這類網站的人員是要被抓的。而APP就可以常年橫行無忌,最近才被競爭對手舉報落網。
很多行業都有其規范,而缺乏監管的APP可以繞開行業規范、甚至違法而無人理會。竊取個人隱私這種事情幾乎90%的APP都會做,一個手電筒軟件也要竊取用戶的電話、短信、通訊錄、照片;輸入法軟件記錄用戶銀行賬號、密碼輕而易舉。至于后臺下載其他APP,給你插入廣告鏈接,誘使你點擊就更普遍了。
不能直接收費,就竊取用戶隱私盈利、植入廣告盈利、推廣其他APP盈利、甚至經營非法行業盈利,用戶的權利被漠視,甚至法律也被漠視。面對這種亂象叢生的現狀,政府對APP加強監管,保護廣大用戶的利益,維護法律和社會秩序,必要性是毫無疑問的。
二、令人擔心的過度監管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令人擔心的是過度監督。APP提供了很多創新的商業模式,有些商業模式不違法,但是會對現有的利益格局產生影響。
譬如前一段流行的租車軟件,快的打車也推出一號專車,這類軟件對現行的出租車運營體系就是一個挑戰。我們現行的體制是營運權壟斷,政府通過運管處批發運營權,出租車公司通過營運權收取高額租金。出租車價格高,司機師傅辛苦,但是賺的并不多,因為營運權的租金太高。
而租車軟件這種模式,讓不具備營運權的車輛實際承擔了營運業務。雖然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但是對出租車司機和運管部門的利益是個沖擊。沒有APP監管機構,運管處只能查車,而查了以后是否有權處罰還要走法律途徑。而有了APP監管機構,交通部門是否可以通過行政影響力,取消掉這類軟件呢?
互聯網創新難免對舊利益格局產生影響,如果各方都通過APP監管機構施加行政影響,互聯網創新是否就會終結呢?如果電商興起時,全國實體零售行業通過工商局找到工信部要求停辦電商,今天也許就沒有淘寶,沒有阿里巴巴,沒有馬云了。
如何把握監管的度,清理亂象,保護創新,是網信辦未來要面對的課題。
via:雷鋒網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