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勢如破竹的微信,為什么QQ的參與感越來越差?
提到參與感,或許大家想到的是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的那本書,的確小米的成功離不開用戶的參與感。但這種參與感是建立在產品、設計、營銷、服務等基礎之上的,環環相扣,對于一般的企業而言難以摸透。拋開小米的參與感,來看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QQ和微信的參與感有何不同,面對勢如破竹的微信,為什么QQ的參與感越來越讓用戶覺得疲憊?通過對比和觀察,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QQ的參與感不及微信:
熟人比陌生人更容易提高用戶粘性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虛擬空間里的陌生人社交,相互之間都會有一種芥蒂心理和不信任感。如果遇到“話逢知己”還好,沒準三句話就成了朋友,如果是“話 不投機”那就有點遭,從此就“粉轉路人”了。微信以熟人社交的私密性打破了這一行業規則,在移動社交領域異軍突起,連QQ似乎都有些招架不住。
朋友圈 ?VS QQ說說。有人說朋友圈越來越像QQ說說了,也有的說越來越像微博了,各種微商的廣告貼,心靈雞湯,娛樂八卦層出不窮,嚴重破壞了朋友圈的的生態體驗。如 果從這個角度去看,它的確是一個移植版的微博,縮小版的QQ說說。這樣理解其實是不合理的。首先,在體驗上,朋友圈優于說說,頁面干凈清爽;其次,在參與 感上,朋友圈要比QQ說說私密地多,在這個人人都渴望隱私得到保護的時代,一度人脈(朋友圈)要比二度人脈(QQ)更值得信任和交流;再次朋友圈之間的互 動基本上沒有廣告、垃圾信息等騷擾;最后,在營銷傳播上,只要有朋友接龍,它就可以無限制地傳播下去(雖然QQ說說也可以,但是基本很難實現)。
類似的還有微社區VS QQ興趣部落,微信群VS QQ群,QQ空間VS 微信公眾平臺等,雖然在大家看來他們的功能幾乎都大同小異,但是在體驗和傳播上卻是截然不同的。微信何以如此受歡迎,很多功能都是體現在這些小細節上。
QQ是產品為王,微信是用戶為王
在筆者看來,QQ走的路線一直都是以產品為王的路線,打開手QQ能找到騰訊所有的產品,社交、游戲、購物、視頻、音樂、新聞……,幾乎每一個入口頁面都被塞得滿滿的。雖然微信也以產品為王,但是更多的是以用戶為王,即便在商業化的步伐上有走手Q的傾向,但微信每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前進一步都會小心翼翼。
這些年來不管QQ如何優化和升級,其實只做了兩件事:一是不斷完善為用戶提供服務;二是,加強它的社交連接能力。完全忽視了用戶作為一個參與者的角色定位,微信時代,張小龍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這種參與感的角色得到全面爆發。
微信紅包的重磅來襲,先是讓用戶欣喜若狂,瘋狂爭搶,后是爭相模仿,飛入尋常人家。很多人在微信紅包上找到了存在感,然而微信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 又推出了微信錢包、轉賬、面對面收款、刷卡、卡包等一系列基于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在線服務。強烈的參與感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粘性。
除此之外,一些第三方服務商微盟、口袋通等借助于微信公眾平臺玩起了眾籌,通過眾籌的方式幫助商家們在微信上做生意。反觀QQ,很少在怎么激活用戶上下功夫。
QQ主打社交,微信社交+電商
與微信相比QQ用戶的參與感不強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在于QQ只主打社交,而微信既做社交又做電商(雖然做電商不被人看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移動電商的興起,只做社交產品的公司必然會被市場淹沒。移動+電商不失為今后電商探索的方向,QQ并不是沒有做過電商,而是做的太苦太累最后不得不“嫁 入”京東(拍拍網)。
而微信激活了一批滿腔熱血,投機取巧的微商們(朋友圈賣貨的),他們在朋友圈里 狂轟濫炸,擾亂人們的視野,大家在忍無可忍的情景之下,只好默默將他們拉黑。很多人痛恨微商,對他們惡言相向,在筆者看來,微信真的要好好感謝這些微 商,首先是他們帶來了參與感,點亮了朋友圈,提高了用戶的活躍度,他讓一批無法再淘寶上生存的人重新找到了家園(盡管這并不是他們最終的家園,朋友圈微商 必將走向消亡),但目前這是最好的領地,他們開啟了人人電商的新時代,將全民電商的觀念散播開來。如果讓微信自己去培養這個市場的話,恐怕三年五年都是原 地踏步。人人電商的時代也是人人參與的時代,微信的收放自如,也證明了它開放和態度的能力并駕齊驅。
未來參與感將決定社交產品的成敗
無論是龍頭老大的微信,還是“從良洗白”謀求上市的陌陌,專注于職來職往橫空出世的脈脈,無不在用戶的參與感上下足功力。未來的社交的軟件不再是一款單純的社交工具,更多承載的是人與人與事與物之間的連接和相互協作和溝通,陌生人變成朋友,朋友變成粉絲,粉絲變成客戶,客戶變成商家循環往復之中。而在此過程中,參與感是最重要的發動力,沒有了這個發動力,一切將會以失敗而告終。
原文來自:鈦媒體
感覺上沒差,哎!只是微信方便的就是轉帳,然后帳號的安全性感覺上更高一些
硬掰扯出來一個參與感,加上一堆似是而非的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