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問每周精選】第41期:那些做產品中暗含的心理學,你知道幾個?

3 評論 6141 瀏覽 18 收藏 22 分鐘

從心理層面去了解用戶、分析用戶,可以幫助我們在產品經理這個工作崗位上能夠做的更好,那么有哪些有趣的產品心理學小知識呢,跟著本期天天問來看一看吧。

問題清單:

  1. 你身邊遇到過哪些常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
  2. 用戶心理分析:36元一件羊毛衫,為何銷量頻頻沖頂?
  3. 第三方平臺登錄會減少用戶的戒備心理嗎?
  4. 線上搶來的紅包變現掉地上,你會去撿嗎?
  5. 為什么打車、外賣產品的補貼消失后反而會破壞用戶體驗?用戶是出于什么心理?

————————————————— 我是分割線 —————————————————

問題1:你身邊遇到過哪些常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ytw

精選回復@ytw

這個在產品設計中要注意:外部獎勵削弱內在動機

如果一種行為是內發的動力驅使的話,外部獎勵反而會削弱這種行為。并且,行為只有靠內發的驅動才能夠持久。外部獎勵這時候就扮演了一個多余的角色。心理學上稱之為“過度理由效應”。

有一個老人很巧妙地運用了“過度理由效應”糾正了一些兒童的不良行為。

老人經常被小孩子的吵鬧不能午休。于是,他告訴那些小孩子,誰吵鬧得最響就獎勵誰。開始,大家都奮力吵鬧。那個鬧得最兇的得到了獎勵。過了一段時間,獎勵開始減少,直到沒有,吵鬧也就停止了。

顯然,吵鬧是孩子的天性。這種行為本身是靠內部興趣支配的,行為本身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回報。然而,后來孩子們為了獎勵而吵鬧,把吵鬧的動力寄托在了獎勵(外部)上,所以,獎勵停止,吵鬧也沒有持續下去的理由了。

人類的有些行為,是良心支配的。良心,是一種內發的責任感。如果對良心支配的行為進行獎勵,結果是:一旦獎勵停止,行為也停止。

精選回復:@楊文斌

產品設計中會遇到的心理學概念——心理賬戶

場景:你拿著200元去買票聽音樂會。如果路上你弄丟了200元的公交卡,你仍然會買這張票。但如果你把買票的這200元弄丟了,你就有很大可能扭頭回家,不聽音樂會了。

問題:同樣損失200元,為何結果不同。

人會把自己的錢分在不同的心理賬戶,有吃飯、有通勤、也有享樂(電影)。你弄丟了通勤里的100元,不會對你的享樂賬戶產生影響,因此你還會去看電影。但如果是享樂里丟了100元,你再花100看電影,這場電影在你的心里就變成了200元,你當然會覺得太貴,也就干脆不看了。

精選回復:@Atom

人的思維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動型思維,一種是控制型思維,如果你看過《思考,快與慢》,也可以說快思維和慢思維。兩種思維方式各司其職,各有所長,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為大腦做出決策提出參考意見,當然,也各有所短,為貼合題目描述,今天主要講講自動型/快思維的“短”。

自動型思維之所以快,主要是因為此時在大腦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是在大腦中已有的圖式,這個圖式的形成來自我們的經歷,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

舉個例子,你覺得死于意外事故的人多還是死于中風的人多?

大部分人可能認為是意外事故,因為當我們遇到這個問題時,我們的大腦會開始回憶,好像我們周圍沒什么人死于中風,反而意外事故的更多,或者我們看到的新聞報道都是死于意外事故而非中風的,因此回答意外事故,但從統計角度來看,確是死于中風的人更多。

自動型思維還有一種機制,就是錨定。同樣一個案件,在判刑之前,毫無任何刑期經驗的兩批計算機系大學生,一批表示應該判刑75年(高得離譜),一批認為判刑3年(過于低)。法官同樣知道這兩批大學生并無相關經驗,但在被第一批高刑期暗示后的法官給出的刑期 仍然比 被低刑期暗示后的法官給出的刑期要高許多。

——社會心理學,阿倫森等著。

未完待續,我才看到第四章,哈哈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tpavnj.html

問題2:用戶心理分析:36元一件羊毛衫,為何銷量頻頻沖頂?@王冠有

精選回復:@李白斗酒

1.賣家刷單了

2.賣家做活動了,比如秒殺等等,淘寶經常有這些活動會做流量爆點

3.沒有看這圖的詳情介紹,但是很多賣家標注的產品信息未必是真的,有可能是擦邊球甚至是假的——比如人工毛等

4.羊毛衫的來源未必靠譜,比如是回收的舊衣服翻新的等等

總之,36的羊毛衫對于賣家來講是不會虧的。

而對于用戶,為什么這么多人買呢?

1.圖片用明星同款引流,不要說是假的。畢竟那么多正大光明標注了是假名牌的依然還是很多人去買

2.文案吸引,“今日下單36”,對于新流量來說看到了會有種緊迫感,讓他沒有太多時間考慮其他問題,看到36元,性價比就已經擊破了用戶的心理防線

3.性價比,36塊錢能買件長袖上衣還是保暖的,能虧到哪去呢

總結,便宜永遠是三四線城市用戶追求的王道。

精選回復:@何文忠

頻頻沖頂的原因或許有幾個原因:

1、從眾心理

大家都買,那應該都不錯,幸幸苦苦去找哪些商品比較好,還不如就跟著大家買就好了??墒獠恢芸赡苌唐返匿N量、評價都是刷出來的,用戶被錯誤地引導了。雖然淘寶用了很多手段打擊刷單,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辦法總還是有的。

2、價格便宜

雖然消費升級后有一部份人已經更加注重質量、服務等商品其它的因素,但是對大部份人來說價格還是最敏感的一個因素,至于羊毛衫的成本很多人是沒有什么概念的,另外現在這么多互聯網公司為了拉流量都在燒錢推廣,很多用戶都已經習慣了吃免費快餐,都見怪不怪了,所以用戶不會從成本的角度去考慮產品的質量問題。

3、對錢無感知

錢只不過是一個數字,一個在支付寶余額里面的數字,30幾塊就算打了水漂損失也不大,試試也所謂。線上支付的沖動性遠遠大于線下,到實體店即使20塊也要考慮下要不要買,但線上購買就沒有的心理了,手一抖錢就出手了。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8lnhvf.html

問題3:第三方平臺登錄會減少用戶的戒備心理嗎?

精選回復:@花離

1從用戶的角度,第三方登錄降低用戶操作門檻(但是戒備心理仍然存在);

2 從運營商的角度,可以看到關聯第三方登錄的都是QQ/微信/支付寶等這類流量大戶。所以目的更是希望能夠直接引流這些大戶的用戶。

3 關聯第三方登錄,實現很好的用戶畫像拓展,實現一些精準營銷的工作。(舉個栗子~~我再攜程用QQ登錄,搜索了某地的機票和酒店情況,再打開QQ聊天窗口,右側廣告欄會推薦這個地方最便宜的機票和酒店,吸引你的注意)所以,很多人覺得 他怎么知道我剛好想要這個,肯定不是軟件猜到你有這個需求,是算法關聯到你的操作啦。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8b6ns.html

問題4:線上搶來的紅包變現掉地上,你會去撿嗎?@這鍋我來背

精選回復:@LYNN

從產品角度:

人們心理上會更傾向搶紅包,而不是撿地上的錢,是因為紅包是一款產品,并非只是錢,它們有如下區別:

1. 線上VS線下:線上更快捷

2. 虛擬VS現實:虛擬的更新鮮時髦

3. 產品VS現金:紅包不會顯得那么“俗”,我們說搶紅包,不說搶錢

4. 來源已知VS來源未知:文化決定,“不義之財”就是不好的

5. 多人獲得VS一人獨占:責任分散,法不責眾,大家都做就算錯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錯

6. 搶自己的VS撿別人的:紅包是發給大家的,本來就是我的了,完全不會有心里負擔

7. 熟人公開VS陌生人公開:熟人圈更有安全感

從心理學角度:

“紅包”這款產品給用戶新開了一個心理賬戶,在該賬戶里,收入項包括紅包金額,社交滿足感,游戲滿足感,幸運滿足感,支出項包括搶的比別人少或沒搶到的失落感;而“地上撿的錢”屬于另一個賬戶,假設叫“撿錢”賬戶,它也區別于我們的一般的收支賬戶,因為在這個賬戶里,收入項是地上撿來的金額和獲取意外之財的快感,支出項則是道德評價帶來的心理負擔,對以后會破財的擔憂,“錢上有毒”之類的擔憂等等

1. “撿錢”賬戶里,多數人的回復里有人提到,撿了錢擔驚受怕,道德譴責,價值觀等,也有說到100元我就撿,500萬我就撿,這里可以明顯看出關鍵因素是兩個,一個是心理負擔,另一個是金額,很明顯我們將這兩項劃分到同一個賬戶里了,金額少時,心理負擔也不小,我們就會感覺“不值得”;但當金額到達臨界值以后,大于心理負擔帶來的支出,那么這個賬戶就處于盈利狀態,我們就會決定撿錢。

2. “紅包”賬戶里,我們注意到,沒有“心理負擔”這一項,收入里是金額和滿足感,支出是失落感;實際上紅包金額在該賬戶中占有的份額已經相當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人們被賦予了一種“認知幻覺”,這個賬戶里,收支是由滿足感和失落感構成的,即“搶到”和“沒搶到”的差別,搶到就是賺了,沒搶到就是賠了,從本性來看,我們當然只想賺不想賠,于是會做出更多“搶到”的行為,也就是“參與”。

從營銷角度:

“撿錢”賬戶的收支關系,促進我們做“不撿”的決策;“紅包”賬戶里的收支關系,促進我們做“搶”的決策。后者則彰顯了產品與營銷的力量。

1. 一款成功的產品,能夠自然的給你強行開戶,這個賬戶里,無論收入還是支出,目標只有一個,促進你用這個產品,比如紅包,彩票,搶到了你還想搶,搶不到你也還想搶,定位人性中貪婪,獵奇,攀比等因素。

2. 當然這種賬戶也是要有良知的,因為只有給用戶帶來真實價值的產品才能活的更久活的更好,如紅包,實際上是社交的一個載體,真切的滿足了人類社會性的需求,所以我們才會接受它。

3. 產品設計和營銷過程中,需要時刻觀察給用戶開設的“心里賬戶”的收支項,即用戶行為分析,類似信用卡中心觀察我們的消費情況一樣,這樣才能動態調整產品,以保證賬戶的有效和活躍(留存)

感悟:

產品和營銷都是跟心理學分不開的,做產品或營銷一定要研究心理學,研究的越多,越會發現深層次的東西,有意思的東西,個人認為,真正厲害的產品人,應該是可以把IT,統計學,經濟學,心理學,設計,商學等融會貫通,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體系。

精選回復:@木頭

紅包不是錢,如果地上掉一個紅包你會不撿?

心理學講除了商品本身的價值外,商品還可以被賦予了更高的附加值

紅包被賦予了吉祥喜慶的意義,即使金額小,但是獲得的是高于金額本身的心理價值。

阿迪達斯與阿迪王同樣一雙鞋,相差幾百上千,大家覺得很正常

但如果我說阿迪王比阿迪達斯貴,還有人覺得正常么?

這中認知是來自品牌的附加值。

所以紅包里的零錢不只代表金額,還有心理附加值在上面。

拼手氣紅包這個案例,還有一方面是游戲的上癮屬性。

刺激的游戲環節可以削弱用戶對成本的感知。

比如說我們打王者榮耀打20min你會覺得特別快,而生活中的20min卻是漫長的。

所以雖然獲得的金額少,但是用戶因為游戲屬性而興奮,忽略了這個成本和收益。

心理賬戶在產品設計時通常是用來提高轉化率的。

利用各種因素降低用戶對成本的感知,從而完成產品轉化。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地上的紅包你會不會撿?

我猜大家會猶豫一下。

但如果我說是AR紅包結果還會一樣嗎?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8s6aes.html

問題5:為什么打車、外賣產品的補貼消失后反而會破壞用戶體驗?用戶是出于什么心理?@Hunter

精選回復:@墨饕

除了理性角度的價格變貴之外,還有一些因素的影響:

1、所有權迷戀:人對于已擁有的東西都有迷戀的傾向,本來給予用戶的折扣權利在收回后,會讓用戶產生本能的抵觸。

2、價格低錨點:因為打車、外賣類產品都是通過補貼進入市場的,大部分用戶接觸產品時都享受過低價。第一次價格的錨定讓用戶對產品價值有偏低的判斷,并會延續很長的時間。

3、劣質增長量:一些用戶本身不是產品的目標細分,因為補貼的低價涌入,在不補貼后,離開很正常。

如果大家都不燒錢,有效的促銷方式有很多,但當有競爭者在巨頭的支持下大額燒錢的時候,其他的競爭手段就略顯蒼白了。

精選回復:@coco

關于燒錢補貼對產品增長是否有正向影響,引用“百度貼吧之父”俞軍總結的一個公式來解釋:

產品價值分析法:用戶價值 =(新體驗-舊體驗)- 換用成本

我們舉2個例子

上門洗車的產品價值:

用戶價值=(上門洗車體驗 – 洗車房洗車體驗)- 換用上門洗車產生的成本

事實上,上門洗車的體驗是否大于洗車房洗車的體驗是個未知數,至少需要驗證的結論,如果上門洗車體驗小于洗車房洗車體驗,那么產品價值就一定是負數。

在這個基礎上,即使補貼燒錢,可能也很難把產品價值燒成正的。

因為燒錢的核心是降低了換用成本。用補貼雖然可以降低換用成本,但如果(新體驗-舊體驗)是負數,那得補貼多少錢才能完成逆轉呢?

同樣是燒錢,滴滴打車的產品價值可能是這樣的:

用戶價值=(預約打車的體驗 – 街上攔車的體驗)- 換用預約打車的成本

原則上說(不是確切的數據),預約打車因為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不用在街頭風吹日曬的等車,這個體驗大于街上攔截巡游車的體驗。

而當滴滴從出租車進入到快車和專車的時候,這個模型甚至變成了:

用戶價值=(快速打到車的體驗-很難打到車的體驗)-換用預約打車的成本

這個括弧里的價值完全就是正向了,如果能夠快速克服“換用成本”,那么產品價值將很快凸顯。

滴滴對打車乘客的價值成立,但補貼很多都補給了司機,那么對司機的價值如何呢?滴滴對于出租車司機而言:

用戶價值=(手機接預約單的體驗-巡游攬活的體驗)-換用預約打車軟件的成本

對于司機來說,體驗這個詞不準確,核心是收益和效率,因為司機相對是理性人,出來開車還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交互體驗好不好。

所以可以換為:

用戶價值=(用滴滴賺錢的效率 – 巡游攬活賺錢的效率)- 換用預約打車軟件的成本

如果使用滴滴賺錢效率高于巡游攬活,那么這個補貼也是成立的。但早期司機可能感受不到,所以需要用強補貼來克服換用成本。后期再通過技術手段高效匹配訂單的方式來提升司機的賺錢效率。

補貼是用來克服換用成本的,而換用成本是逐步降低的,所以補貼也就逐步退出,但如果換用成本是0,產品價值還是負數,那這個產品天生就是不值得運營的吧?

所以,雖然滴滴補貼的量比上門洗車更厲害,但其實滴滴的產品價值是正向的,補貼會讓這個正向價值放大。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kgurnj.html

總結

產品中那些心理學知識還是很多的,你在這方面有什么體會嗎?快在下方評論區和我們分享吧。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40期:要跟用戶維持長久的“戀愛關系”,你需要這些套路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9期:原來to b產品的設計和運營竟是這樣“玩”兒的?!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8期:要提高自身競爭力,產品經理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下手?

 

精選問題每周有,歡迎食用~配合回復味道更佳(∩_∩)

本欄目由天天問小編@Tracy 編輯,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完形

    回復
  2. 文章很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