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趨勢下,傳統商業數字轉型如何破局?
?在數字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已經升級轉向,走向移動化、無界化和場景化,商業業態也在這一新消費行為趨勢下迎來數字化轉型。那在移動支付趨勢下,傳統商業數字轉型要怎么破局?
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大眾消費需求不斷升級。近年來,企業和商家不斷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移動支付、高速物流、O2O 服務……這些新模式,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高效和便捷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基礎服務。
在這當中,移動支付消費者影響尤為重要。要了解當下商業生態走向,我們必須先了移動支付怎樣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和心態。
新消費需求驅使傳統商業打破三大界限
不往遠了說,生活低效率的時代是何情形,回想一下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工具出現之前大眾的生活狀態便可知曉。吃住行購娛,不管哪個領域,大眾都需要在繁瑣的流程之上耗費大量時間,比如:出門必須備零錢,熱門景點和餐廳總有排不完的長隊,下雨天搭出租車也只能在路邊等,不一而足。
低效率的生活中消費者勞心勞神,商家也受累。線下商業和公共服務都要依靠人力,很多服務環節無法覆蓋,高峰期常出現產能不足、服務不足的情況。同時,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往往是一單買賣的關系,消費者忠實度不高、難沉淀,商家也難以實現精細化營銷。
但隨著移動支付普及,實體經濟數字化進程加快,大眾生活方式已是另一番情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規模排名第二的國家,在數字化過程中,大眾從低效率生活步入了高效的智慧生活,消費行為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新消費需求驅使傳統商業打破自身界限,必須滿足無界化、移動化、場景化三大特征才能滿足新生活需求。
移動支付成新消費趨勢。隨著簡單易用的二維碼支付形式打破線下支付格局,微信等移動支付已成為重要的支付手段。數據表明,一線城市使用手機支付的消費者超過七成,80、90后的手機支付比例高達80%,大眾已經步入移動支付與現金并重的消費時代。
線上線下共融的無界服務。新零售打破了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的二元對立,大眾既依賴線上豐富的渠道了解商品信息,也注重線下實體店的消費體驗。消費行為由原來的單一選擇走向多元并重,無界消費成為主流消費方式。
多場景協同刺激新消費增長。過去大眾的消費行為受品牌驅動,如今由于社交向線上集中,消費行為呈現出場景化趨勢,其中社交場景對消費影響最為直觀。
《2018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
喜歡分享購物體驗的消費者受到購物分享刺激而產生消費行為的比例達44%,沖動消費增加了42%。
大眾消費行為向移動化、無界化、場景化轉變,既是說明高效的新生活方式逐漸成型,同時也反映了在消費升級趨勢下,傳統企業和商家將會迎來重大革新。中國商業生態已經來到數字化轉型的路口,前方發展空間廣闊,卻也充滿挑戰。
移動支付浪潮下傳統商業的數字化推力
大眾消費行為轉向,各行各業為了抓住新機遇,也在積極圍繞著新消費行為進行數字化轉型,但傳統商家卻面臨著缺人才少技術,沒有數字化能力的難處。
原因不外兩個:一是人力成本高,二是現有的自動化設備達不到效果。
盡管部分傳統商家已經通過半自助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運營效率,但設備成本高又不夠智能,為了保證服務品質依然要投入大量人力、設備成本,服務效率并未有太多提升。
同時,受限于技術、人才缺失等原因,傳統商家雖沉淀了大量交易數據卻未能被完全使用,導致很多商家既無法準確把握用戶的細分需求,也難以實現精細化運營,因此無法獲得用戶信任,忠誠也無從談起。
可幸的是,有技術實力和敏銳洞察力,走在數字化轉型前方的互聯網公司正轉變為數字化助手,將新技術、新設備、新能力開放以幫助傳統商家進行商業數字化轉型,比如:美團、餓了么對外賣服務的升級;比如:順豐等企業通過智能化設備對快遞服務的升級,而微信支付是其中更為典型的例子。
而在這一波數字化改造的浪潮里,微信支付可以說是比較亮眼的服務。
最近,微信支付在香港、泰國和日本等地投放了大規模的廣告,展示了他們 8 大數字化能力。這些能力早已經不止支付,覆蓋了零售、餐飲、民生等多個商業和公共服務場景。例如:微信支付所開放的結合了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掃碼購、無感支付等功能,正幫助商家實現數字化轉型,讓商業發展顯現出更加自助化、數據化、智能化的特征。
下面,我們從餐飲、零售、公共服務幾大智慧場景來分析傳統行業所能借鑒的解決方案。
1.“遠程點單+點餐免排隊”助拉餐飲服務
在傳統零售場景中,由于餐廳在高峰期產能不足或服務不足,會員服務也比較單一,消費者難以獲得優質的用餐體驗。但在智慧餐飲場景中,傳統商家借助微信支付、小程序就能以低成本實現服務自助化,既節省了越來越高的人力成本,又能為消費者帶來高效服務。
比如:消費者可以通過肯德基、麥當勞的小程序遠程自助點餐,再到指定門店取餐,節省了到店后排隊等候的時間。同時,商家利用微信的虛擬會員卡服務打造線上會員體系,既能讓消費者及時了解各個門店的活動,也能讓消費更便捷地掌握會員權益信息。另外,在智能餐飲場景下,門店借助人臉識別等智能設備也讓支付流程更加簡單、高效。
2. 即掃即走式的自助購物,加速零售流轉
傳統零售場景中,存在收銀高峰期排隊嚴重,消費者怨聲載道;促銷活動操作繁瑣,消費者很難及時了解門店活動信息;會員卡攜帶不方便等諸多痛點,而在智慧零售場景中,商家將管理系統與微信支付結合之后服務品質和效率將大不一樣。
- 首先,通過微信支付和小程序可以提高收銀效率,比如:微信和沃爾瑪合作推出的掃碼購服務,消費者通過小程序便可自助結賬,不必再排長隊買單,購物更加高效快捷。
- 其次,商家借助微信生態和微信支付能力可以獲取點位運營數據,降低獲客成本,利用公眾號進行精準營銷,消費者也可以通過與公眾號互動,獲取電商、客服方面的增值服務。
- 最后,通過微信虛擬會員卡服務,商家可以零成本發展會員,也可以從線上到線下與消費者進行深度綁定。在一體化服務之下,消費者通過微信會員服務就能及時了解商家的最新促銷活動,快速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3. 生活繳費、公共出行數字化,科技促民生
傳統民生服務場景是排隊久耗時長的重災區,不管是公共繳費還是交通出行均是靠現金結算,效率低、擁堵率高。但,當小程序和無感支付等智能化設備被應用到車主服務,公共交通等民生服務場景之后,問題似乎有了一些緩解意味。
比如:消費者借助微信生活繳費就可以繳清費用,并且可全面管理各項繳費數據,不必再為繳費跑腿排隊。比如:出行場景中,消費者通過乘車碼小程序可以減少現金支付比例,既提高了交通系統的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客流的通行速度。
數字化帶來的高效便捷在車主服務上有更直觀的體現,無感支付等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正大幅度提升了通行效率。數據顯示,使用無感支付的高速繳費站,繳費時間由原來的8秒減少到2秒。另外,在深圳市寶安國際機場停車場,基于微信車主服務和車牌識別系統,能夠將車輛進出停車場的時間縮短80%。
從智慧零售、智慧餐飲和民生服務三大場景來看,微信支付能力帶有的自助化、數據化、智能化三大特點不僅能幫助商家數字化轉型,更好的服務消費者,滿足消費升級下的新需求,也能幫助民生服務、社會基礎服務走向數字化。
移動支付已超越「支付」的本身,升級為推動智慧生活全面普及助力者。
新的社會商業形態正加速生發
截至目前,微信支付生活已經覆蓋了一線城市,當微信支付將智慧零售、智慧餐飲等場景中所積累的經驗應用到更多行業,幫助更多傳統商家實現數字化轉型,智慧生活也會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并逐漸在全國普及,這是智慧化生活公平的一面。
而信任的一面,是智慧化生活方式讓商業服務與公共服務更加以人為本。
- 一方面,原來 PC 和互聯網時代無法覆蓋到的小孩和老人,還有小微創業者,都能在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中,享受到生活便利和低門檻的創業機會。
- 另一方面,當傳統商家完成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服務深度融合時,商家可通過一體化的服務實現精細化運營,為消費者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細分需求,消費者對商家也會更為信賴和忠誠。
在數字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已經升級轉向,走向移動化、無界化和場景化,商業業態也在這一新消費行為趨勢下迎來數字化轉型。在微信支付等數字化助手的賦能之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商家完成了數字化轉型,智慧生活方式正不斷由一線城市向其他城市普及。
效率驅動品質,品質帶來效益提升。當傳統商家能夠將線上線下服務深度融合,優化每個服務環節,未來中國消費者都能在智慧生活中獲得更高效、更優質的消費體驗,人與人也會更加信任。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國內首創以禪宗與道學相結合參悟互聯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文化以及創新精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