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宜佳做共享雨傘…
美宜佳在珠三角地區的門店數量超過1萬家,形成了強大的資源優勢。那如果它做共享雨傘,會怎么樣?
場景分析
前天晚上我和同事加班,出門的時候剛好下大雨,大家都沒帶傘,在一樓發現有共享雨傘,可以微信和支付寶掃碼,微信要收30元押金,支付寶可以用芝麻信用分免押金。1個小時1元,這個價錢還可以接受,不過卻是10元封頂。
這個共享雨傘只在市區的辦公樓區域有租賃點,在較遠的地方就沒有租賃點,如果從公司樓下租了傘,很可能意味著第二天來上班了才能還傘,按1個小時1元來算的話,肯定是達到10元封頂。
從公司到宿舍,大部分路程是2個小時以內,我和同事覺得有點小貴,還產生了不必要的支出,我們在一樓等了一會,雨停了,也就各自回宿舍了。
夏天的時候,南方很多城市通常是晴空萬里,忽然就暴風雨。共享雨傘無疑是很貼心的服務,對用戶來說,價錢和體驗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價錢和體驗沒有做好,共享雨傘也就不“貼心”了。
我和同事沒有選擇那個共享雨傘,
- 因為10元封頂有點貴;
- 還傘的地方很少,不方便(較遠的地方就沒有租賃點);
- 我們了解深圳的天氣,知道這段時間的下雨不會持續很久,一會就會停雨。
存在問題
在網上查了共享雨傘,看了不少文章,總結了現有共享雨傘的幾個問題:
- 樁式共享雨傘,樁的成本貴,導致覆蓋率低,主要集中在市區,郊區很少。
- 無樁式共享雨傘,亂丟亂放,造成用戶取用雨傘極大的不便。
- 部分用戶不珍惜共享雨傘,共享雨傘遭到人為的破壞。
提出想法
根據以上分析,萌生了一個想法:美宜佳做共享雨傘。
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在美宜佳租傘,再還到美宜佳。這個想法暫時只考慮珠三角,在美宜佳的官網了解到,2017年廣東省的美宜佳門店的數量超過1萬家,而且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形成了強大的資源優勢。
下面將采用SWOT分析法,對美宜佳做共享雨傘做一些粗淺的思考,歡迎各位小伙伴討論。
優勢
- 深圳有很多美宜佳,不管是辦公樓,還是較遠的住宅區,都有美宜佳,特別是郊區更多。所以不管是借傘,還是還傘,都很方便。比如:用戶在上班附近的美宜佳租了傘,坐車回到宿舍附近的美宜佳就可以還傘。
- 有固定的室內的地方存放傘,可以降低傘被隨意破壞的幾率。
- 因為要用傘,就去美宜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店鋪的人氣,增加客流量。
劣勢
- 美宜佳是加盟店,店主怎么愿意在自己店里放共享雨傘?
- 店里本來也在賣傘,會不會影響原有的生意(傘的銷售額)?
- 如果用戶離美宜佳比較遠,租傘和還傘都不方便。
- 共享雨傘的使用場景單一,受地區和季節的影響大,屬于低頻需求。
解決辦法
(1)共享雨傘主要的盈利是:押金+租傘的收入(按時間來算)
如果美宜佳做共享雨傘,押金歸公司。租傘的收入,就租傘和收傘的門店平分。比如:用戶在A門店租了傘,1個小時1元,使用了2個小時,用戶把傘還給B店,用戶就付了2元,那A店得到1元,B店也是得到1元。
這里提到的收益分配方案只是作者個人的建議,歡迎各位小伙伴各抒已見,起碼是公司和門店都能獲利。
另一方面,在門店里放共享雨傘,就意味著店里既有賣的傘,也有出租的傘,會不會影響店主的生意?
從使用場景考慮,如果用戶原本沒有傘,用戶會偏向于買傘。
如果用戶已經有傘,很多人習慣在公司里放了一把傘,宿舍也有一把傘,傘就已經足夠了,如果突然遇到下雨,到了美宜佳,傘的價格要二三十元,不太愿意再買多一把傘,這時候如果有共享雨傘,用戶會更樂意接受共享雨傘。
(2)如果用戶離美宜佳比較遠呢?
就比如:離我們公司最近的美宜佳,地圖里顯示1公里。如果下班的時候遇到大雨,要去1公里遠的美宜佳租傘,這個方式是不適合的。下了公交車或者地鐵站,到了宿舍附近的美宜佳準備還傘,突然想起從美宜佳回宿舍還有很長一段路,而且還在下雨,那么這個時候還傘也是不適合的。
除了在美宜佳里放共享雨傘,還可以在市區里的辦公樓、公交站和地鐵站等地方放傘。目的在于提高共享雨傘的覆蓋率,這個做法就會增加成本,覆蓋率越高,成本越大。
回到宿舍附近的美宜佳,雨還在下,而美宜佳離宿舍有點遠。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每天的租金封頂這個做法。比如說:用戶從公司附近租了傘,下了公交站或者地鐵站,還在下雨,用戶想拿傘回宿舍,第二天再還傘,用戶就擔心按時收費這個問題,如果每天租金封頂是5元(這里暫作5元),用戶可能會樂意接受這個方案。
機會
- 主力消費人群80、90、00后越來越習慣共享經濟,隨租隨還,輕松無壓力。
- 珠三角地區,除了有下雨天氣,還有暴曬,所以傘不僅可以遮風雨,還可以遮太陽。
威脅
- 競爭對手除了現有的共享雨傘,還有華潤萬家、天虹等超市也租傘業務。
- 可能有部分用戶不正確使用共享雨傘,導致雨傘被損壞,維護成本增加。
產品落地
一個產品,從想法到真正落地,要做好很多個環節,環環相扣。在這里我只對產品設計提一些粗淺的看法,拋磚引玉,希望小伙伴們互相交流。
1. 做APP還是小程序?
我覺得APP有以下兩個主要優點:
- 功能更齊全、交互方式更好,操作更流暢。
- 通過APP能獲取到更多數據,為產品戰略提供數據支撐。
小程序有以下兩個主要優點:
- 借助微信強大的社交優勢,更容易推廣。
- 不用安裝,即開即用,用完就走。省流量,省安裝時間,不占用桌面。
并不是每個產品都要做APP,如果是低頻的需求,用戶不太愿意再下載一個APP,即使下載了,很少用到,就會被卸載。美宜佳做共享雨傘,前期主要是租傘和還傘,而且屬于低頻需求,更適合做小程序。
產品的目的是用合適的方法滿足用戶的需求,APP或者小程序,都只是工具而已,要用合適的工具完成目的。
2. 拉新、留存、促活
除了做好用戶體驗,在前期還要給用戶實際的“好處”,提升用戶量,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
- 通過微信做拉新活動,拉到新人的用戶就給與獎勵。
- 給新用戶贈送優惠券,首單免費等等。
- 節假日和下雨天氣,一言不合就發優惠券。
這些方法簡單,有效,實用,在以前的“團購大戰”和“網約車大戰”里得到很好的效果,屢試不爽。
3. 迭代更新
用戶還傘之后應該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后期可以加入積分商城,用戶可以用積分兌換禮品,消耗了用戶的積分,還可以激勵用戶租傘。
當用戶達到一定數量之后,可以考慮做APP,不僅可以租傘,用戶還可以在APP里買東西,送貨上門。美宜佳在珠三角門店多,覆蓋面積廣,形成了很好的配送優勢。
以上是我對于美宜佳做共享雨傘的思考,可能會有各種疏漏和不嚴謹的地方,這正是思考的樂趣,歡迎各位小伙伴討論。
本文由 @致遠DESIG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這種方案滿足了廠商和用戶的需求,但對美宜佳商家而言,他們應該只會考慮是賣傘和租傘哪個帶來的收益更高,還是需要一些數據做支撐的。
受制于天氣,想法很好,實操性難度大
是不是是高頻需求需要數據佐證,個人覺得共享雨傘做成便利店的增值服務,區別于其他品牌是個不錯的方向
寫的不錯,挺詳細的。我想到一個還傘問題,還傘不是每個人都這么及時的,有些忘記了,或者不排除有些搞丟或者損壞了之后,沒有還傘的情況,該如何處理。我是這樣想的,設置一個提醒,借傘超過10天沒還回的,之后進行短信提醒5天內要還回,如果還沒按時還回,便不退還押金或者記錄不良信用等來降低損失。
感覺這篇成了商業模式或者是市場策劃方案哈哈
講真,以便利店為基礎的這個操作滿足了顧客需求但是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下一步如何大規模推廣,中西部地區如果是共享單車還是不錯的但是雨傘的話,還是考慮在哪里設立歸還點。
這個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適合在雨季比較長的地方,而且連鎖便利店的數量要足夠多。
也就是受限于集散的地點
寫的不錯哦,新的思考點。
謝謝支持
美宜佳希望的是每個來借傘的人,“算了,就在這買點吃的躲雨吧”。每個來還傘的人,”瞅瞅,看有什么打折的“ ??
哈哈,為美宜佳導流
雨傘的使用頻率確實不高,而且還得看地域,看天氣,不像充電寶
是的,使用頻率確實不高,可以思考怎么增加附加值,我暫時沒想到這個。
首先覺得這個idea很不錯,但是就針對的用戶而言,是否真的有這么多人需要雨傘,上班這種常規性活動中,在雨季到來的時候,上班族應該都會隨身帶傘。共享雨傘針對的用戶是忘記帶傘的群體,如果真正落地實施,這部分用戶的使用費用是否能維持企業盈利,如果沒有,也就難免會變成共享單車行業一樣,資本投資過后沒有盈利點而倒閉,這個想法的關鍵點在于,要增加共享雨傘的盈利點。
針對樓主的想法,我覺得有些地方可以優化的地方:
便利店做共享雨傘,由此不需要復雜的終端管理系統(因為便利店的員工對自己的東西管理會更認真),縮減硬件成本。便利店也可以自己印上廣告,或者是在便利店購買東西,免費用等。這時候的共享雨傘更多的成為便利店的營銷手段,而非靠雨傘租金盈利。而且雨傘的所有權屬于便利店,便利店可以持續進行的宣傳活動。
這是本人的一點拙見,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還望指正。
上面打錯,應該是:樓主的這個由便利店做共享雨傘的想法,可以由此拓展出共享雨傘的其他盈利點和雨傘的附加價值
哥,你說到了重點!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思考了這個問題,總得來說,確實不是高頻的需求,在秋季和冬季,需求更低??梢越o共享雨傘添加附加值,我暫時沒想到好的附加值。你提到的把共享雨傘當做營銷手段,確實比較好,新的思路。
同意你觀點的前半部分,無論怎樣給雨傘增加附加價值,始終逃不過兩種使用場景:一是雨雪天擋雨氣,二是烈陽當空遮陽,前提是這兩種天氣下忘記帶傘或是惡劣天氣突然襲擊,這兩種天氣在全年的天氣中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占比。假設用戶在這兩種天氣都會使用共享雨傘,那么根據不同的地區,這兩種場景在全年天氣中的占比若是很小,共享雨傘這個項目怎么實現盈利?若這兩種場景在全年天氣中占比相對較大,租用共享雨傘的成本和買一把傘的成本相比,用戶應該可以算出來是買一把傘更劃算,共享雨傘這個項目怎么繼續運作下去?
一個產品的價值體現首先思考的是誰會用?使用頻率如何?共享雨傘的用戶群體一般是兩種場景:惡劣天氣忘記帶傘、被惡劣天氣突然襲擊,講真我不在深圳,不清楚深圳的天氣如何,但基于這兩種場景,我認為發生的場景比較小。至于說到的將共享雨傘作為推廣媒介,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在雨天我撐著傘走在街上,我是不會去關注你的共享雨傘上的廣告的。
總的來說,共享經濟確實帶來了很多便利,但用戶用不用和使用多不多的關鍵還是在于產品本身的價值,像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這兩個項目解決的往往是用戶感受到很痛的點(最后一公里)或者是需要占用用戶很高成本才能完成的事情(電瓶車本身的價格和存放問題),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是:共享雨傘需求的真偽和項目的可行性還有待驗證,即便是市面上已經出現了這個項目。
(PS:純屬個人看法,歡迎拍磚交流)
其實整個廣東的雨季都挺長的,基本上隔一周就會下一次暴雨。經常是上午大太陽,下午就暴雨,挺突然的。所以這個場景在珠三角地區應該出現的還是比較頻繁的。(來自于剛剛就中午出去吃飯,回來的時候發現沒帶傘又沒有地方借傘的深圳人)
坐標南山,午睡的時候,被雷聲嚇醒了。
那總結下一年中會遇到多少次這種情況呢
分析很詳細。珠三角地區,現在這個季節,不是下雨,就是暴曬,需求量會大一些。其他季節,需求量確實很少。共享雨傘都要面臨需求量不大這個問題,其他方面還是很值得討論的。
有兩個疑問1、傘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損壞,這時候改怎么去處理? 我還的傘和我租的傘如果不是同一把傘,該怎么處理?
這兩個問題比較實在。在美宜佳里還傘,美宜佳里有工作人員,可以對傘做檢查,如果損壞了,就有賠償機制。對于第2個疑問,共享雨傘的顏色可以采用美宜佳的VI設計里的紅色,還可以加上美宜佳的LOGO。在這個想法里,租的傘和賣的傘是不一樣的。
毫無意義,在店里買一把就走了,共享的本質不是雨傘這種小物件能承載的。必須得是大的,不方便攜帶的,也不經常用的
我在文中提到了,如果用戶沒傘,就會偏向買傘。如果用戶已經有幾把傘,用戶不太愿意再買多一把傘,會偏向于租傘?!肮蚕淼谋举|不是雨傘這種小物件能承載的。必須得是大的,不方便攜帶的,也不經常用的”,不贊同這個觀點,你看看共享充電寶(屬于小的,方便攜帶的),再看看共享單車(屬于經常用的)。
樓主,這個點子雖然很多可行性,但是你忽略了幾個重要的問題:第一:(你說的這個應該是便利店形式)他們是以買傘為主的哦;第二:即使這個有一萬家門店,但是也不是全覆蓋。我倒是覺得還有另外一個方向可以嘗試。雨傘廠家和便利店或者其他零售終端進行合作。1:)雨傘的所有權歸廠家;2)雨傘樁廠家負責;3)維護權歸便利店或者其他零售終端;4)既得利益進行分成。這樣解決兩個問題:1)成本問題,生產成本、運輸成本、運維成本、場地成本進行了分散;2)廠家與所以零售終端合作,實現全覆蓋這樣用戶無論到哪里,都不用擔心沒有雨傘租。當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克服。
我在文中也提到了美宜佳原本就賣傘,也分析了用戶有傘和沒傘的應用場景,就在“解決辦法”里的第1點,歸根到底,還是利益分成,在第1點里我也提到了怎么分利益。你的想法是雨傘廠家和更多的零售店合作,覆蓋面會更廣,用戶就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