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路荊棘的傳統企業,如何迎來轉型智能商業路徑的春天?
新零售的興起并不代表著傳統線下的崛起,該擁抱移動互聯網的必須擁抱,否則死路一條。
如今,傳統行業的實體店發展越來越艱難,他們正處在網商與同行實體店競爭雙面夾擊的尷尬處境中。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街頭隨處可見的洗衣店與回收店,竟能夠發展成億萬規模。
沒錯,經歷過2016年的O2O倒閉潮,現在e袋洗已經實現全面盈利,服務好評率達98%,用戶客單價和2016年相比翻了一倍。而電子產品回收龍頭品牌愛回收最新完成1.5億美元最高融資記錄,融后估值也超過15億美元。
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善于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利用大數據優化經營管理,走智公司發展模式。那么,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的領域內實現向智能商業的成功轉型?
e袋洗的煎熬與春天
e袋洗是早批接受互聯網做O2O的企業了,從2011年正式推出e袋洗,搶占洗滌賽道,如今已是第七個年頭。
e袋洗在O2O的道路上,是不斷地試錯。管理模式的混亂使e袋洗經歷了長期的煎熬,最嚴苛的考驗則是服務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譬如最初推出的“洗衣眾包”模式,即試圖眾籌閑散力量,如社區兼職大媽,來解決跑腿問題。而線下則采用與現有的洗衣門店合作,主打平臺入口模式。但是,這樣就造成了成本與服務質量不可控的雙重問題。
e袋洗很長時間都在解決這個問題,通過不斷完善著客戶服務流程以及服務內容,最終從傳統的洗衣門店中脫穎而出。
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發力:
- 線上平臺積累用戶和數據。洗衣O2O的服務流程一般是預約、取件、清洗、送回、評價,整個過程均在線上完成,而e袋洗對加盟商的管理也是通過評價體系得以完成,加盟商的收益和用戶評價打分有關,利益的深度關聯解決了服務質量問題。
- 建立社區便民服務點。譬如:小e管家,提供洗滌、修鎖、家政、維修等家庭服務。
- 建立中心智能環保洗衣工廠集中洗滌。e袋洗線下店面清洗經歷了“一帶四”→到與周邊洗衣店合作→城市合伙人加盟等模式,洗滌工廠與小e管家有著深度的業務關聯。
因此,搶賽道、用戶導向、抓利潤、調整內部管理結構以及著力打造家庭服務入口等策略,成了e袋洗實現全面盈利迎來春天的關鍵。
愛回收的數字化之路
自2015年以來,電子消費產品備受關注,與此同時,大量電子產品閑置的現狀與用戶回收需求的增加,激發了回收行業的無限潛力。傳統的舊機回收交易主要有兩種:
- 一種是純線下行為,上門回收或者送到指定點進行回收,這種方式通常繁瑣并且用戶舊機回收的價格也不高,而且店面所覆蓋的用戶也有限;
- 另一種則是依靠線上網站,諸如58同城、拍拍網等進行一對一直接交易,但是這種也存在著產品質量無法鑒定以及惡意隱瞞的道德風險。
電子回收行業主要是依靠買賣行為獲取差價利潤,但是這兩種傳統方式,都很難規模化發展發展電子產品回收事業。
而愛回收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線,是一個典型的靠互聯網思維發家的企業。
借助互聯網做平臺,提供舊機回收入口,擴大服務覆蓋面,解決舊機來源問題。同時,做舊機回收標準流程建設,形成舊機交易市場上的用戶信賴感,以專業打造品牌。并且在銷售渠道上,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借京東的流量入口進行發展,解決客戶來源問題。
愛回收的數字化經營理念,不論是解決舊機手機來源、還是回收過程中的測評標準,乃至借用京東平臺進行舊機銷售,都是基于對大數據的充分利用,這是其崛起的基礎。
都有一個秘訣:走智公司道路
從B2C模式到C2B模式,讓企業實現業務在線將是未來十年最大的機會。e袋洗、愛回收在各自不同領域的經營理念與智公司的理念十分契合,是成功利用大數據實現智能商業的企業典范。在8月8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GICC大會上,e袋洗執行總裁郭興偉和愛回收創始人鄭甫江也將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
e袋洗和愛回收在經營理念上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運營上,均倡導快速和精準。而這恰是智能商業時代的特點,利用數據和網絡協同的“雙引擎”,從而使得內部管理、營銷、供應鏈、渠道等要素都在發生有利于業績提升的變化,有利于協同效應,從而實現1+1>2的效果。
- 用戶關系維護上,都在強調重構“人場貨”的邏輯。智公司強調借助技術力量理順流程,突破與用戶的溝通效率,從而提高用戶體驗感。以用戶為中心所帶來的 “人場貨”變革,使得各環節更關心用戶的體驗感,將有助于提升各自的復購率。
- 內部管理上,借助線上智慧系統,幫助各加盟店與總部的財務、信息共享與協調。
通過智能化管理,能打破企業經營的地域限制,對各個門店的經營狀況進行準確核算,對于提高管理及工作效率有著莫大的助益。
正如正和島在分析“e袋洗如何走過冰火兩重天”時所談到的觀點:
新零售的興起并不代表著傳統線下的崛起,該擁抱移動互聯網的必須擁抱,否則死路一條。在新零售時代到來時,傳統企業盡管滿路荊棘,但擁抱互聯網轉型智能商業,并沒有那么難。
【完】
#專欄作家#
曾響鈴,微信公眾號:科技向令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虎嘯獎評委;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