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團簡史:后流量時代,生態決定壁壘

0 評論 9372 瀏覽 51 收藏 18 分鐘

后流量紅利時代,低線市場將成為新增長點。

拼團模式又火了。

日前,淘寶和支付寶聯手推出了“拼團”功能,支付寶APP首頁下方,出現了“5折拼團”功能。

作為阿里系裝機規模最大的兩個國民級應用的聯手,正是拼團模式當下風頭無兩的注腳。

有些人可能忘了:現在風靡一時的拼團模式,其實源自團購網站;百團大戰落幕多年,屬于O2O的拼團市場現在只剩下一小塊蛋糕,新的拼團終于站上風口浪尖。

除了借助騰訊流量異軍突起的拼多多、有贊、禮物說,電商巨頭紛紛進入拼團市場,可以說是群雄逐鹿;除了淘寶和支付寶聯手推出的新產品外,京東部分商家針對部分商品推出拼團活動,蘇寧也上線了蘇寧拼購。

至此,電商巨頭們又在拼團賽道再度聚首;拼團從團購網站興起,潮水旋即又迅速退去。

現在的“拼”,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依托騰訊富余的流量,另一部分則是電商巨頭“梅開二度”。歸根結底,他們都是要在后流量時代重新尋找裂變點。

雖然拼團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但我們依然可以發現,這場競爭的邏輯在悄然改變——阿里的入場,意味著阿里高度融合的新零售生態,正在激起跨體系的“化學反應”,而這將成為攪動拼團江湖的一條鯰魚。

一、拼團1.0時代:線下商品線上拼

拼團雛形源自PC時代的團購網站,平臺整合線下商家商品上架線上,銷售主體主要為電影票、餐飲等服務性商品。

盡管團購網站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是互聯網發展史上的重大進步,但拼團模式的核心邏輯再簡單不過,主要集中在兩個場景:一是拉新,二是處理尾貨;美團、大眾點評等從PC端就開始如此操作。

這個時候的拼團平臺,是一個信息中介:將線下商家商品放到線上拼團,再引導消費者至線下店鋪消費,消費之后還需引導消費者回到網上確認付款或分享體驗,實現O2O商業閉環。

對商家而言降低了營銷成本,對消費者而言也得到了實惠,這種雙贏的局面促使O2O團購網站得以迅速發展。

由于團購行業,技術門檻低,可復制性強,一時間團購網站遍地開花,競爭加劇。

隨著馬太效應加劇,消費者“服務需求上網”意識逐漸成型,行業洗牌無可避免,最終美團點評以絕對優勢拔得頭籌。

團購雖然是美團、大眾點評們的發家模式,在發展之初為其圈獲大量用戶;但團購這個市場做不太大,經過幾輪攻城略地,戰略升級之后,O2O平臺不斷擴展自身業務,比如美團延伸做了外賣、打車等等。

所以,我們曾經熟知的拼團1.0已經度過其高光時刻,但它也終究落地成為一部分人的高頻需求。

二、拼團2.0時代:線上商品的移動化拼團,拼多多崛起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全新的戰場,照搬PC端商業生態收效甚微;巨頭又經驗清零,和新興企業一起以新手村為起點,打怪升級,快速、低成本獲取流量成為決勝關鍵點。

拼多多就在此時入場,以“低價+拼團”的模式依托微信不斷裂變,快速崛起,創造了一個基于移動端的新消費場景,將拼團游戲副本刷新至2.0版本。

拼多多可以說是充分利用騰訊社交流量的絕佳案例——劉強東沒有完成的那部分事情,黃崢做到了。

對于下沉用戶占便宜心理的精準把握,對于增量市場的奇襲,都是拼多多成立三年便上市成為小巨頭的原因。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網購用戶達5.3億,但增速回落至6.6%,電商巨頭的拉新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低線市場消費能力逐步釋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社消總額占比逐步提升至49%,ECRC數據顯示2017年農村電商零售規模占比提升至17%。

一面是電商大環境,另一面是騰訊近年來用流量賦能、資本鏈接構建生態,拼多多成為這二者加持之下的微信生態創業代表。

我們甚至可以說:拼多多的成功是時代必然——沒有拼多多,也可能有“其他多多”出現,但這種必然里面,也有其局限性。

從拼多多的模式上來看,它仍然只是個信息中介,對比拼團1.0模式并沒有產生質變;而且,由于拼多多的運營更輕,對入駐商家幾乎是無審核無驗資,連最基本的營業執照、商標許可、產品授權等憑證都無需提供,開店門檻幾乎為零;整個平臺超級“寬進”,導致平臺商戶魚目混珠,線上商品良莠不齊,企業形象大為受損。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背離主流電商升級趨勢——這也就是為什么資本市場對于拼多多的反饋越來越消極。

而令拼多多斬獲巨大流量的拼團2.0模式,自身并沒有完整主導權,主要靠利用各種吸引眼球的拼團享半折、砍價0元購等噱頭,并且重度依賴微信的社交鏈不斷裂變,低成本獲客。

拼團2.0時代,嚴格來說只是拼團1.0時代的偽升級。

它在模式上沒什么創新,業務核心用兩點就能概括:一是移動化,二是拼多多把騰訊流量應用到極致。

但仔細推敲我們就會發現:拼得多、省得多其實是一個陷阱——因為買質量過硬的商品,用得好、安全有保障、時間成本低,長遠來看這才是更省錢的。

原本,以淘寶、天貓、網易嚴選等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正在不斷教育用戶(當然也包括下沉用戶)注重質價比,而拼多多卻是在讓一部分人的消費方式倒退到前電商時代。

2.0時代簡單的拼團,更像是一場短暫的流量狂歡,轉型升級勢在必然;但擺在拼多多面前的bug實在太多了,簡述其五:

  1. “極致低價”決定了假貨頑疾難除;
  2. 平臺難以具備孵化品牌的能力,廣告收入難以多元化;
  3. “拼團”模式規模效應有限,供應鏈效率并未顯著提升,無法做到指導供應鏈反向定制;
  4. 電商平臺之爭已是生態體系之爭,包括倉儲物流、支付體系、線下布局、消費金融、大數據等;生態布局的最佳風口已過,拼多多生態破局難度較大;
  5. 平臺商品無壁壘、用戶忠誠度低,被微選和淘寶特價版聯合狙擊。

拼多多的上市,仍舊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甚至將這些問題無限放大。

拼團成就了拼多多,但從另一方面看,拼團也限制了拼多多;拼多多內部陷入“低價+拼團”的死循環——外部面對大量競爭對手,一旦拼多多拼團價格優勢不再,用戶會毫不猶豫拋棄拼多多轉投其他電商平臺懷抱。

三、拼團3.0時代:淘寶和支付寶的順勢而為

拼多多的困局無需贅述,太多微信文章在分析它;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拼團必然是一個高頻且剛需的業務。

升級的游戲該如何繼續呢?

進階拼團3.0時代,我們看到:電商體系生態更為完整的淘寶聯合支付寶順勢推出團購功能,這一功能上線本身,就展現出阿里巴巴這個“經濟體”強勁的平臺整合能力,有了完整的大淘寶生態作為依托,拼團的想象空間無可限量。

對于拼多多而言,拼團是它全部的業務;而對于淘寶,拼團只是其眾多業務之一。

拼多多的全部GMV都需要依靠拼團流量來支撐,而淘寶拼團生長在龐大的阿里巴巴零售生態之上,它有保障品質的底氣;它的殺手锏意義在于——從此“拼便宜≠沒品質”。

黃崢認為“五環外”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元的廣大農村、鄉鎮用戶才是消費主力軍,拼多多也是這類人群的剛需。

艾瑞咨詢數據,64.7%拼多多用戶中分布于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比例之高正好印證了黃崢所說“五環以內的人無法理解拼多多?!?/p>

不過,近幾年,淘寶和京東下沉戰略也在不斷滲透。比如36氪的報道就提到:在剛過去的618電商大戰里,農村淘寶已經占到了整個阿里大盤的10%左右。

在農村市場的開拓上,電商巨頭的步調是一致的;而在保證正品和性價比方面,拼多多顯然還需要向淘寶學習。

淘寶的具體做法是:加快去低端化進程,降低對低質量、低價商品的流量支持;引進高端品牌、扶植個性化品牌,培育消費升級市場——這些品牌商品,用戶都能通過淘寶拼團渠道以優惠價買到,這才是拼團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光靠“拼得好”這一情懷,并不能構建淘寶拼團的終極壁壘。

淘寶加支付寶開啟拼團3.0的關鍵,在于它是生長在阿里這個龐大生態之上。

阿里不是市場上的一個商業節點,而是一整套完整的商業基礎設施,它不是市場中的某一個單一功能的角色,而是整個商業生態的搭建者和護航者。

拼團會面臨的質量問題、價格問題,它都有對應的辦法解決,拼團需要給用戶提供消費體驗升級,它也有能力實現。

具體,我們可以看以下三點:

1. 高效的平臺治理

只有結合有效的平臺治理,五環外人民才能用上一個“無假貨版拼團”,買到真正高性價比的商品。

在這一點上,支付寶和淘寶的合作具有先天優勢。

淘寶作為國內最早的電商平臺,也曾受過假貨困擾,但自2015年阿里成立平臺治理部厲行打假以來,情勢已大為改觀。

淘寶的打假制度十分嚴苛,一方面,淘寶自身對商家入駐審核極為嚴格,商品資質層層把關,工商執照缺一不可,從根源上杜絕假貨;另一方面,淘寶提供公平、公開、公正的監督打假機制,用戶一旦舉報淘寶商家售假,淘寶就會介入調查,保障用戶權益;盜用品牌圖片,使用品牌名稱關鍵字的店鋪,一旦被舉報,都將被視為違規侵權,輕則店鋪扣分、降權,重則關店,一切清零。

2. 強勁的供應鏈能力

想要讓用戶真正通過拼團體驗“拼得省+拼得好”,需要平臺有強勁的供應鏈能力。

拼多多也說要做供應鏈,但從本質上說,只有一個生態才能重構供應鏈,拼多多明顯做不到。

拼團是供應鏈優化的最末端,并沒有技術門檻,拼多多能靠拼團做大不足為奇;拼團3.0要構建終極壁壘,重點在前端供應鏈升級。

阿里巴巴有B端資源和工廠資源,天貓商城有品牌資源,淘寶網有C端資源,整合供應鏈上下游對其而言不算難事。

馬云曾經提出“新制造”概念,傳統的規?;?、標準化制造模式很快將會被智慧化、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新制造”模式取代。

哪怕是在拼多多上,坐地日行三萬里的手機搖步神器、便攜式桑拿汗蒸箱這類“新制造”也大受歡迎,足以說明“新制造”將是未來消費趨勢。

淘寶上“新制造”商品比拼多多只多不少,且質量更有保障。

身處供應鏈末端,淘寶憑借自身強悍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洞悉用戶購物習慣,掌握用戶消費偏好,指導供應鏈反向定制(C2M),成為“新制造”的先行者和倡導者。

3. 極致的消費體驗

都說社交電商是個偽概念,沒有用戶的需求是一邊購物一邊交朋友,社交電商被稱為社交流量電商更為貼切。

拼多多利用各種虛假的價格陷阱誘導微信用戶分享,邀請好友幫忙砍價的行為真是讓微信用戶不勝其擾。

更令人反感的是:大費周章一通砍價下來,可能也只優惠了幾分錢。

拼多多依靠社交流量崛起的同時,也犧牲了社交平臺的用戶體驗;消費場景的發展趨勢必然是更加純粹,讓消費的歸消費,社交的歸社交。

淘寶提供的電商消費體驗自不必說,其還擁有多年組織策劃聚劃算活動的經驗,能確拼團的各個環節銜接流暢。

兩種拼團方式結合也更為高效:

  1. 自主發起拼團,邀請好友參團享受團購價;
  2. 由系統自動匹配,參與陌生用戶發起的拼團。

二者其實都是圍繞消費者展開,幫助他們以更實惠的價格、更快的速度拼得自己想要的商品,拼團也得以真正回歸消費本質。

四、拼團的想象空間在哪?

拼團是阿里新零售生態下的電商新玩法,它置身于阿里數字經濟體的宏大場景之下。

電商方面,拼團有利于深度下沉三四線城市,為淘寶獲取增量用戶,也讓三四線城市人群用優惠價格,拼到品質好物,實現消費升級。

新零售方面,如果開一點小小的腦洞,我們或許能預見:未來參與拼團的商品不僅僅是衣物、零食、日用品,還有可能是阿里整個新零售資源——比如餓了么的外賣、待租的房子、閑魚上的閑置物、支付寶上的各種服務等等。

簡言之:拼團3.0,核心是在一個健康良性的生態里“拼”,而不是在一個凌亂的、良莠不齊的環境里面“拼”。

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消退,用戶流量增長放緩,淘寶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也讓我們看到:后流量紅利時代,低線市場將成為新增長點;這塊人口多達五六億的市場十分誘人,將成為未來巨頭爭奪的重點,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是這場變革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