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搭載O2O,水土不服亂象橫生
從今年伊始到2014年歲末,O2O這種高端的連接營銷模式被圈內外人士奉為神話,起先是BAT三家互聯網巨頭跑馬圈地式的行業擴張,緊接著二三線的互聯網企業也紛紛上線系列連接服務軟件,也有不少it界的有為青年搭伙創業,意圖顛覆傳統業,一場巨頭瓜分和草莽博弈的全民社區連接服務潮流快速席卷了電視電影、旅游出行、餐飲購物、求職招聘、藝人演唱會等新老行業……但是,秉著特殊性普遍存在的自然規律,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夠套用這種所謂的“萬能模式”,比如傳統飯店,下面筆者就從傳統餐飲的實際操作流程角度詳解新模式在老式飯店中的水土不服現象。
智能化運作后的員工素質難同步
雖然說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電子產品已經廣泛普及,幾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機的趨勢,但是,從大多數人的手機行為來看,娛樂化占據多數,尤其是在初中學歷居多的餐飲從業人員來看,智能手機的用途多限與信息的接收,而在信息的交互或者流通方面則幾乎為門外漢,但是餐飲O2O模式的運行,勢必對飯店員工素質要求提升,選擇招聘或者培訓“智能化”員工則不可避免的加大了飯店的經濟或者時間成本,暫且不說高強度下的餐飲工作態勢,員工的接受態勢和消化時間問題,光支出方面店家就額外多出了一筆。
飯菜成型配送問題須考究
對于O2O模式來說,上門送貨是必經環節,但是配送問題誰來解決?就目前來看,主要存在店家自行送貨和第三方平臺送貨提成兩種方式。先談第一種,店家自主送貨,首先要面對距離問題,一般的中小飯店限于成本因素,配送范圍僅限于近距離的周邊社區,很難涉及更遠的范圍,但是近距離的市場實則為“老顧客”,試想,習慣了直接電話訂餐或者上門被服務的“老顧客”會輕易改變習慣,通過上網、登錄賬號、搜索商家a、訂餐、付款等形式完成交易么?而店家卻要支付第三方高價抽成另類服務已有的“老顧客”?這筆帳怎么算都很多余。
再看第二類模式,遠距離的第三方配送,遠距離配送的話就要考慮時間要素和產品質量問題了。
首先是時間延誤問題普遍存在。以配送員A為例,A在接受甲飯店的一單時會同時,接受乙店的送單甚至丙、丁…,當A拿到所有的訂單在依次配送時,顧客的等待時間就等于甲+乙+丙+丁+….的時間之和,配送時間的延誤,等待時不耐情緒的滋長勢必會直接映射到店家形象。
其次在產品質量方面,傳統飯店與超市的速食商品不同,生命周期極為短暫,且不說是否變質問題,光是口感而言,5分鐘之間就存在很大差距,而經過漫長等待之后的食品,口感也定好不到哪去。以某網友的親身經歷而言,“下雪天好端端的一碗熱湯面,到手時愣是變得冷颼颼,面條了坨了一大半”。且不說回訂率和消費群的流失成本,這種不好的消費體驗光是在店家印象和評價方面就大打折扣,蒙在鼓里的店家實在是得不償失。
高端飯店之間夾板生存更加艱辛
過去,中高型飯店一直冠以高大上的形象,給廣大普通老百姓以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距離感,但是,隨著O2O運營模式的盛行,這些“很洋氣”的飯店也開始了親民路線,在網絡平臺頻繁發布各種優惠和團購套餐,打起了價格戰(讓人想起了滴滴、快的的價格戰壟斷模式),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用在這里恰如其分,這些飯店以財大氣粗的姿態力壓網絡上的一些中下級別店家,吸引了大數流量和新客源,而一波接著一波的傾銷戰,也讓很多中小店家難以招架,疲態盡顯,所謂“今年生意不好做”的原因也該離不開這種市場營銷模式轉型的因素。
商家、平臺、消費者在O2O模式中共贏生存
縱觀百度外賣、美團、淘點點等餐飲O2O平臺,不難發現,平臺上小微商家占到很大的部分,如果這種小微商家失利,高檔飯店大滿貫營收的趨勢持續高漲的話,平臺企業的利益失衡必定會引起系列小微店家的遷移,到那時,平臺也將失去大量小微客戶,平臺布局的單一化,大商家的壟斷,與平臺本身和消費者而言均非好事。
在這場O2O風暴中,小微商家的生存必須要解決的就是上訴幾個問題,即運行智能化減少人工成本,保證時效性為前提實現平臺包配送,網絡平臺為各類店家提供平衡的發展空間,實現線上商企的差異性,贏得多元化客戶流量,進而提高商家和客戶的入駐率和點擊粘性,實現商家、平臺、消費者三者的共贏生態體系。
轉載自:快鯉魚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