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Google實現了五種原力的兩個最重要部分:移動設備和大數據
小編導語:未來的場景時代是建立在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定位系統之上的整合式體驗——它可以是一個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服務,還可以一種無時無刻不在的私人助理。Google實現了五種原力的兩個最重要的部分—-移動設備和大數據,其野心已昭然若揭…
本書的兩位作者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都是資深的科技作者。前者常年活躍于社交媒體,擁有極強的影響力,后者則是多家雜志報紙的專欄作家。
在兩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的場景時代是建立在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定位系統之上的整合式體驗——它可以是一個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服務,還可以一種無時無刻不在的私人助理。
場景五要素
先想象一個「場景」:
晚上6點,你臨近下班。你的手機上收到一條自動推送的回家交通信息圖,你可以找到北京最不堵車的那條回家路線;同時無人駕駛汽車已來到你所在辦公樓下;你上車坐好,開啟回家模式,尋思著晚上吃點什么;根據手機對你身體狀況的監測,它建議你最需要補充一些蔬菜和水果。
于是,你用手機調取家里電冰箱的實時監控畫面發現,蔬菜好像不太夠。此時,你告訴手機你需要一些蔬菜;1分鐘后你收到回復,運載新鮮蔬菜的機器人正前往你家的路上,大約15分鐘后到達。緊接著,手機又發來消息說:基于目前的時速,大約10分鐘后到家,而家里的熱水器、空調也正式啟動……..
這是一個和本書最后一章所描述場景極其類似的畫面。從中我們可以讀出場景時代的五個要素:Who(誰)、When(何時)、Where(何地)、How(如何)、What(什么)。這看起來和記敘文的五要素很相似,但如果說記敘文五要素是為了讓作為人類的讀者看得懂,那么場景時代的五要素則是讓無所不在的機器理解你。
當你在社交媒體上喋喋不休的吐槽時,機器默默地記錄了你的身份、地理位置、喜好,這個喜好包括你的朋友圈關系、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你經常使用的數字設備,所有這些數據都會默默存儲起來,成為構成讓機器識別你的五種要素。更需要指出的是,你使用的越多,機器越了解你,而作者羅伯特·斯考伯則坦言:「技術越了解你,就會為你提供越多好處!」
是這樣嗎?至少目前看起來是這樣的:
如果你使用Gmail收發郵件,你會發現當你使用的時間越長,gmail對于郵件重要性的判斷會越準確;
如果你在亞馬遜上購物,機器會將你在每個產品頁面停留時間與你之前的購物記錄進行綜合分析,當你下一次購物時,機器會猜測出你最有可能購買的產品;
在Facebook上,隨著你關注的朋友增多,機器會自動判斷朋友的朋友與你之間的潛在關系,并把最有可能的強關系朋友推薦給你;
倘若你對Uber打車很熱衷,當打車次數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機器已經對你最有可能的打車路線有了充分了解,你也漸漸會發現,「似乎」每次打車變得更加容易了,原因就在于機器已經在后臺根據你的位置,實時調動你附近的車輛。
場景時代已經到來
Google 創始人布林很反感業界將Google定位在一家搜索公司,他不止一次的告訴世人:「Google要做的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布林的話或許有點令人抓不到頭腦,但結合本書的場景五原力以及五種元素,就能很輕松的解讀這句話:Google要做的,是挖掘大數據時代的個人小數據,最終形成本書里所談的PCA(Personal Context Assistant)——個人場景助理。
Google的PCA邏輯很簡單:
首先,Google早已在桌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積累了海量數據,而且這些數據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搜索巨人在大數據的優勢明顯;
其次,Google以互聯網產品起家,其產品擁有極強的跨平臺性,同時旗下的Android系統成為唯一能對抗iPhone 的移動操作系統。因此,Google在移動端的用戶群體上擁有不小的份額。
Google實現了五種原力的兩個最重要的部分—-移動設備和大數據,在此基礎上,Google 的PCA的野心已昭然若揭:2012年7月,Google推出一款名叫「Google Now」的產品,你很難用一句話來定義這個產品到底是什么,Google也不想用語言束縛該產品的想象空間,來看一個場景:
早上鬧鈴響后,Google Now會自動觸發交通信息,根據當前的路況信息提示我到達公司大概需要20分鐘,接下來,Google Now提示我今天的日程—-其中下午要出差到上海;中午的時候Google Now提醒我附近的餐廳以及當前路況下到達的時間;它根據我最近點的菜猜測我的口味,推薦菜譜;午飯后,Google Now會自動將下午航班起飛信息和如何到達機場的的交通狀況發我;而在我出門去機場時,Google now告訴我上海的天氣情況、并將入住的酒店名稱和交通信息發送過來…….
這個場景像極了上面那個例子,但不同的是,如今Google now已經可以實現大部分功能。這也是大數據時代小數據應用的集中展現—-基于位置、人、事件的基礎性數據,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推送合適的信息,這也就是一個真正的智能場景。
智能的場景仿佛伸手便能觸及,然而硬幣的另一面,卻不都是光鮮。
人類與魔鬼的交易?
在歌德的巨著《浮士德》里,浮士德與魔鬼梅菲斯特做了一個賭注:梅菲斯特作為浮士德的仆人,會滿足他生前一切愿望,到浮士德死后,梅菲斯特可以得到浮士德的靈魂。浮士德開始了他的世俗追求,人類貪婪、懶惰的本性都有梅菲斯特幫他實現了。隨著故事的進展,作為主人的浮士德越來越依賴于「仆人」梅菲斯特,待到最后,主仆關系早已發生顛倒,此時的浮士德已經變成魔鬼的仆人。
這個故事就像是對這個時代最大的隱喻,折射出人類與技術之間的曖昧關系。
我們理所當然的享受到技術的種種便利:移動設備讓你可以把全世界的新聞、音樂、視頻隨身攜帶,隨時可??;社交媒體幫你把大洋彼岸毫無關系的兩個人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各式各樣的傳感器讓萬事萬物,當然也包括人類都成為0或1的可視化呈現;GPS使得你再也不會迷路,你甚至可以足不出戶實現德波頓筆下「沙發上的旅行」;當然這一切都以數據為指導,最后又回歸為數據,所謂的大數據,也在這一來一去中,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但無數個疑問還是無解:當人類越來越習慣機器這個「仆人」,利用仆人釋放人性的惡,我們到底是在釋放壓力還是釋放惡意?當機器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人類進化的速度,有朝一日機器的智能總會超過人類,到那時的主仆關系又會變成怎樣?
如果上述擔心還是杞人憂天,那么我們來看看眼前。兩位作者在本書的最后提出「信任是一種新型貨幣」,并以「得到利益必須付出代價」作為另一個論據支撐。但這些表述在殘酷的事實面前毫無說服力:當人類進入在后斯諾登時代之后,一方面,我們對場景五原力貪婪的獲取用戶數據保持警惕,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對機器仆人帶來的便捷毫無抵抗力?;蛟S,慢慢的,我們就忘記了斯諾登。
很難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許這也不是最壞的時代。人類驅動機器前進的腳步,一步步地走入屬于每個人的場景時代。一如古登堡印刷發明后的那個躁動的年代,充滿惶恐地憧憬著。
作者:趙賽坡 ?來源:商業價值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