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IM的未來格局會如何演化?

0 評論 3779 瀏覽 4 收藏 4 分鐘

本周,WhatsApp 報告稱每小時活躍用戶數已超過 7 億,一天發送信息量超過 300 億條。相較之下,每天全球短信發送總量只有 200 億。去年 Facebook 收購了 WhatsApp,但是移動端應用的贏者通吃效應似乎沒有那么明顯,各類功能不同的 App(如曾拒絕被 Facebook30 億收購的 Snapchat)依然風靡。就職于 Andressen Horowitz 的投資人 Benedict Evans 在個人博客中談了自己對于通訊類 App 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他個人將智能手機本身看作一種社交平臺,首先總結了幾點移動通訊應用的特點。比如可以獲得通訊錄權限并同步云端,從而在更換設備時更加方便;直接獲取手機中的照片,方便上傳各類網站;推送消息提醒可以幫用戶免去登陸不同平臺的麻煩;在手機桌面有獨立的圖標等。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一個狹小屏幕上能完成的操作很有限,因此移動端更加傾向于實現單一功能的 App。那么問題來了,他們究竟是要保持這種專注,還是發展成更加豐富的產品呢?

針對 WhatsApp 這類通訊應用,它的競爭對手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可能是不同的。在美國或許是 Facebook Messenger,Kik,Snapchats,至于 Instagram 算不算它的競爭對手還很難界定,正如上文所說,它們在單一功能上的實現已經存在較大差異了。而在中國無疑是微信,在英國或印度有可能是別的。從個體來看, 每個人手機上都可能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社交網絡,每一種是為了實現不同的目的。

反觀 Snapchats,由于產品本身非常個性化,人們只能通過這個應用來實現這種閱后即焚,因此它的競爭力的本質是顛覆原有的用戶常規行為和心理,通過一種 新的交流方式來創造新的社交需求,屬于社會學范疇而非純技術范疇。微信也是一樣,起初發送語音的功能改變了人們常規的發信息方式,進而在網絡效應下發展出 更大的用戶群。巧的是,Benedict 在文章中預測語音方面也是一個創新的領域。

另一方面是關于是否要增加功能的問題。他特別提到了 Facebook 網頁版的龐大信息流,以及微信和 Line,Kakao 和 Kik 的平臺化。尤其是微信,API 接口和公眾號訂閱改變了單一的信息發送模式,將對話框也變成了軟件來實現不同的功能。這種平臺模式在他看來也是一種更創新的做法,同時可能也歸功于中國大 陸本土市場沒有受到 Facebook 和 Google 的“侵襲”。近期,微信又推出了站外搜索的功能,可直接根據關鍵字查找公網“相關文章”,將是微信從封閉的信息平臺邁向更廣闊的互聯網空間的關鍵一步。

總之,移動端的通訊應用的形式都還遠沒有定型,用戶也在不斷適應交流方式的更迭。一切都在變化,而問題和答案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原文來自:36KR

本文編譯自:ben-evans.com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