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應該重倉拼多多?
本文主首先解讀黃崢這個人,然后會闡述商業模式,涉及到電商轉型大戰;拼多多為什么會崛起,其實只有三個重要因素;最后,重點闡述拼多多未來三年可能值多少錢?一起來文中看看~
最近拼多多很火,筆者的幾個圈子特別明顯。
- 電商圈的朋友,基本大跌眼鏡,電商領域居然還能殺出一個百億美金的獨角獸,而且還是不到三年時間實現。
- 媒體圈的朋友,基本都在批評拼多多,很少看到媒體人如此統一陣線,特別在上市后的幾天,排山倒海一浪高過一浪,拼多多股價終于破發了。
- 投資圈的朋友,分析師報告一篇一篇的出,基金經理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問,拼多多未來怎么樣?什么時候可以入手?
終于忍不住問媒體朋友要了拼多多的招股書,寫篇專業一點解讀文章,主要給投資圈的朋友做參考。
梁寧寫了一篇《拼多多為什么崛起》是目前市場上面對于拼多多的解讀和研究最深刻的一次。在中國,真正操盤過B2B2C電商平臺的不會超100人;而操盤過B2B2C電商平臺與白牌商品孵化的,可能只有小幾十人,而筆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拼多多戰略思路與一些玩法,我大多實踐過,有的甚至是首創者。筆者會從運營實戰角度來解讀拼多多的過去與未來。
本文首先解讀黃崢這個人,然后會闡述商業模式,涉及到電商轉型大戰;拼多多為什么會崛起,其實只有三個重要因素;最后,重點闡述拼多多未來三年可能值多少錢?
一、解讀人:黃崢、投資人、高管團隊
做投資分析企業基本面,核心之一是看人,特別是領頭人與高管團隊。
黃崢這個人,不喜歡混圈子,訪談講話也少,筆者找了最近三篇比較有代表性的黃崢講話。其一是財經名記小晚采訪《對話拼多多黃崢:他們建帝國、爭地盤,我要錯位競爭》,其二是6月30日招股書的《拼多多CEO黃崢致股東的一封信》,其三是7月31日《拼多多媒體溝通會黃崢講話》。
大致可以描繪出黃崢一個大概輪廓:
- 業務理解深刻:拼多多在一個看似沒有機會的飽和領域(電商領域)找到了新的商業突破,這個超出幾乎所有人的想象,包括阿里與京東。
- 洞察本質的能力:黃崢與巴菲特吃了一頓飯最大的感悟:相信簡單與常識的力量,用常識來判斷做決策。
- 重視價值觀導向。黃崢核心做兩件事,其一是負責給公司輸入價值觀和文化,以及為員工樹立人生理想。這也說明黃錚有哲學功底,應該研究過宗教。在招股書致股東信上,大篇幅闡述拼多多核心價值觀:本分。
通過講話訪談解讀人,是見仁見智,各有看法,此時可以看看其身邊人做輔助參考。
四大天使投資人:
拼多多四大天使投資人也是黃崢的朋友:網易丁磊、順豐王衛、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和淘寶創始人孫彤宇。能集齊4位大佬加持,還能成為朋友,黃錚肯定就不是一般人。
段永平,這是一個世外高人,江湖稱之為“段菲特”,價值投資的堅定信仰者。拼多多黃崢說自己是段永平的第四個徒弟,另外三個徒弟,都是段永平在步步高培養起來的:OPPO的陳明永、vivo的沈煒,以及步步高教育的金志江。
有網友在博客中問他對拼多多的看法,段永平說:
我還沒用過拼多多,但我對黃崢有很高的信任度! 給他10年時間,大家會看到他們厲害的地方的。
豪華董事會: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林海峰、高榕資本合伙人張震為拼多多董事,百度副董事長陸奇為非執行董事成員兼薪酬委員會主席,紅杉合伙人沈南鵬為非獨立董事。
為什么黃崢身邊能夠聚齊這么多業界大佬?
結論:黃崢是牛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牛人,是能改變商業格局的牛人。
二、解讀商業模式:新電商平臺
招股書講拼多多是一家高速增長的“新電商”平臺,旨在為買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充滿樂趣的互動式購物體驗。
那么“新電商”平臺是什么樣子?
拼多多新電商即“社交+電商”模式,首創“拼單”方式,將線上購物轉換成一種動態社交體驗。買家既能在平臺上瀏覽各類商品,也能在平臺上與社交好友互動。
按照招股書介紹,拼多多“新電商”具備以下四大特點,解讀一下:
其一、支持即時購物:由PC端購物轉變為移動端購物。
這個移動購物無需解釋,PC電商已經進化到移動電商了。
其二、深化對用戶的理解:由“關鍵詞”搜索商品轉變為“人工智能“推薦商品。
這個轉變也很正常,移動電商時代,淘寶是先行者,千人千面,智能推薦商品。以前PC電商時代是“人找貨”,常用兩種找貨方式:關鍵詞搜索與分類導航?,F在移動電商時代是“貨找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能推薦合適商品,用戶會越來越有興趣,類似今日頭條。
其三、結合社交元素:由“個人獨享式”購物轉變為“社交分享式”購物。
傳統電商是“個人獨享式“購物,比如:淘寶、京東;新電商是“社交分享式”購物,這是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流量產生裂變,成立兩年用戶破2億。
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用戶為什么愿意分享?
拼多多告訴了答案:商品超級實惠(拼單砍價)+分享有趣(砍價免費拿)。即使告訴了方法,很多人也玩不好”社交分享式“購物,還需對商業的深度理解,人性的洞察,平臺產品設計等綜合能力。
其四、升級供應鏈管理:由“B2C”供應鏈轉變為“C2B+B2C”供應鏈。
“B2C”供應鏈,是現貨模式,零售商備好現貨,消費者即時性購買?!癈2B”供應鏈,是期貨模式,消費者計劃性購買,然后零售商組織供應商品。
兩種模式各有優劣,“B2C”供應鏈+“C2B”供應鏈,期貨模式與現貨模式相互融合,當“1+1>2“,會發揮巨大威力。期貨模式與現貨模式相互融合,主要是解決“B2C”供應鏈的兩個痛點:買手問題與庫存問題,會大幅提高供銷鏈的整體效率。
《財經》記者小晚采訪文章中,黃崢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
供應鏈升級將是我們很長時間內的戰略重點,拼多多的最終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產,但我們現在對上游的投入和整個產業鏈的賦能都太弱了。
綜合以上四個特點,拼多多講的“新電商“平臺是 “C2B電商平臺”,這是渠道電商的終極模式。
三、渠道電商的終極模式: C2B電商平臺
中國經濟改革的主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商業的大機會也在供給側改革,阿里在電商領域無論理論還是行動上都是先行者。
C2B(Customers to Business,即企業按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概念,最早是2008年馬云提出來的,而且是電商行業未來發展的終極判斷。
阿里參謀長曾鳴是理論的詮釋者,2012年在哈佛商學院撰文“C2B: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模式”,詳細講解C2B模式。
第一種趨勢是互聯網技術對商業的滲透,第二種趨勢是柔性化生產加速,第三種趨勢是巨型網絡零售平臺的出現,第四種趨勢是社會化協作的供應鏈。四種趨勢合力形成一個“C2B”鏈條,即“消費者→零售商→批發商→生產商(品牌商)→供應商”,與工業化大生產時代相反。
據記者采訪了解:曾鳴特別強調兩個關鍵詞,一是C2B,二是SNS。未來阿里的身份與標簽要發生變化,不再是B2B、B2C、C2C等,而是“C2B+SNS”。
阿里C2B實踐:2012年上線天貓預售C2B頻道,這是一個重要的嘗試;聚劃算啟動C2B戰略,推出大規模定制產品平臺-聚定制,聚焦家居與家電品類。
2017年5月的阿里巴巴供應鏈開放日活動中,曾鳴表示:C2B在某些行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整體上C2B還是一個離我們比較遙遠的目標。接下來的2018年到2023年這五年,基于這個基礎,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叫S2b(Supply chain platformTo business, 即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供應鏈平臺)。
一句話總結:馬云等待了10年,阿里沒把C2B模式做出來。
電商終極模式:C2B電商平臺,只有操盤過B2B2C平臺模式的從業者才會去研究,真正懂的人很少。筆者當年有整體規劃過C2B平臺,并做過部分實踐,分享一下個人觀點:構建C2B電商平臺的三個核心標準。
其一,人:由“個人獨享式”購物轉變為“社交分享式”購物。
傳統電商是“個人獨享式”購物,比如:京東與淘寶?!吧缃环窒硎健辟徫?,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快速聚合人,消費者可以向供應商要利益,是典型的C2B思維。
從產品設計角度,售前分享與售后分享都能夠聚合人,拼多多目前很多設計都是聚焦于售前分享,比如:拼單砍價?!吧缃环窒硎健辟徫铮軌虍a生流量裂變,解決電商平臺一個核心痛點:流量成本高的問題。
其二,貨:B2C供應鏈與C2B供應鏈的融合。
兩種供應鏈融合,本質上是期貨與現貨模式的融合,關鍵點在前端:需要按照商品銷售全生命周期做設計。
- 新品期用期貨預售方式,測試新品的暢銷程度,可預估下一步大概銷量,理想狀態下可用人工智能進行選品及預估銷量;
- 正常銷售期用現貨方式和期貨方式,采用人工智能+直覺經驗進行波段銷售,庫存壓力比以前要小很多;
- 換季期(時尚用品)或臨期階段(快消品),快速處理庫存。
B2C供應鏈與C2B供應鏈的融合,解決商家兩個核心痛點:買手問題與庫存問題。
其三,場:以“商品為中心”的導購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導購。
以商品為中心的導購,是“人找貨”,常用兩種找貨方式:關鍵詞搜索與分類導航。
網站瀏覽路徑設計(類似動線設計),會突出搜索框與類目分類導購,首頁會有大量的商品分類導購設計。以人為中心的導購,是“人以群分“+“貨找人”,弱化了搜索框與類目分類導購,重點突出兩個:專業導購社群(比如:網紅直播、達人導購,設計師推薦等)與商品智能推薦(類似今日頭條的信息推送)。
可以解決消費者一個核心痛點:找到合適商品,效率更高,而且購物更有趣。
阿里為什么沒有完全進化到C2B模式,核心的原因之一:缺少社交分享。黃崢正在把拼多多逐步進化到C2B模式,未來三年會很清晰。阿里與拼多多,必有一場大戰!
四、解讀運營策略:拼多多為什么會崛起
拼多多能夠崛起,絕對不是吃瓜群眾說賣假貨這個原因,能夠成功在美國上市,而且還估值200多億美金,其中必有道理。
梁寧寫過一篇《拼多多崛起》,分析的挺好,是解讀拼多多最有深度的文章之一,筆者做為電商實踐者,在此基礎上做一些補充分析。
拼多多為什么崛起?
三個核心關鍵詞:“2015年”、“全網最低價”、“流量裂變”
“2015年”
2015年3月,盒馬正式成立,創始團隊共有7人,之后增加到18人,不知是否效仿阿里當年創業的“十八羅漢”,幕后操盤人是從京東離職的侯毅與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盒馬的模式,是線上線下融合,基于實體門店的移動電商,一種針對純電商的全新打法。
2015年5月,張勇就任阿里集團CEO,開始為阿里的未來布局。2015年的北京年會上,馬云將國際化、農村電商、大數據云計算定為集團未來5~10年的三大戰略。阿里很樂觀,沒有C2B戰略,沒有新零售戰略。
2015年5月開始,拼好貨與拼多多先后正式上線,拼好貨是定位生鮮電商,自營商品,電商團隊操盤,注重后端供應鏈。拼多多是供應商入駐、物流第三方合作的B2B2C平臺模式,游戲公司CEO操盤,擅長前端流量玩法。拼好貨嘗試過C2B的玩法,也嘗試過O2O玩法,做了前置倉拼拼小站加盟。黃錚在努力尋找打破電商巨頭的方法,大膽假設,快速試錯。
2015年11月,京東集團發布公告,年底停止提供C2C模式(拍拍網)的電子商務平臺服務。拍拍網的關閉,意味著淘寶網未來沒有競爭對手,京東專注對標天貓。
2015年,電商巨頭們以為格局已定,但潛伏著危機,對破局者意味著機會。
2015年,筆者也是親歷者,講講個人的觀察吧!
2015年阿里比較樂觀,馬云在阿里組織部講過最大的收獲是戰略清晰了。但是張勇感受到了危機,非常了不起。2015年提前布局了盒馬,而且在2016年公開講過:
全面擁抱線下,以前的電商模式講退出舞臺。
不過很少人聽懂,筆者特意寫了文章發動實體零售做O2O全渠道模式。
2015年劉強東重點在處理高管問題:本土派與洋務派的內耗,占據了國內電商的第二把交椅。盡管也做了O2O,但還是沒看清楚電商的未來。劉強東強在戰術實施,弱在戰略洞察,對阿里總是采用跟隨戰略,包括新零售。
2015年的拼多多,走了另外一條路,專注于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的運氣確實好,2016年與2017年,電商巨頭都開始重視新零售,重視實體零售的改造,沒有巨頭的阻擋,拼多多開始飛奔起來。
如果有人按照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的寫法,講講2015年電商對未來的影響,也一定很有意思,時勢造英雄。
“全網最低價”:
重點看兩個數據:
- 其一是客單價,黃錚2018年回答財經雜志記者講過客單價數據:從早期的十多塊上升到了四五十塊。
- 其二是買家年度購買次數17.6次,招股書披露2017年43億筆訂單,2.448億活躍買家,2017年買家平均購買次數17.6次。
買家購買次數超過京東一倍,能反應拼多多的重要價值:回頭客多。
拼多多為什么吸引回頭客?
這個答案就是全網最低價,是拼多多切入市場的重點戰略工程!
拼多多對活動商品,做了嚴格規定,基本底線要求:全網最低價。所以才有低成本拉新,高轉化率,回頭客多等良好的運營數據。
筆者為什么知道?
因為我是全網最低價的開山鼻祖,早在2013年就實施過,效果非常好。當時是為了融資深創投,想看網站真實運營數據,臨時帶隊打了一仗,按照守正出奇的原則,把全網最低價做為突破口,假想敵是淘寶,重新招商做頻道到廣告投放實施一個月完成。
全網最低價,貴了賠2倍,我們對標的就是淘寶。這個活動實施了一個月,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數據是流量成本極低。在騰訊廣點通投放,我們的測試數據十萬級別流量可以做到0.3元以下,如果放開來做百萬級別流量可以在0.3元左右(廣點通0.3元就是起步價)。騰訊廣點通的客戶經理告知,他們重點扶持的廣點通樣本美麗說,平均點擊成本都是0.5元左右(優秀級別)。
全網最低價,拼多多做的比較隱性,很多專家也不知道,但消費者能感受到真的實惠。
這是個戰略動作,從供應鏈與內容呈現上做文章,例如:
- 工廠淡季:中小型工廠淡季沒訂單,而且要養工人,所以這個痛點導致工廠愿意供應超低價,甚至是低于成本的價格。
- 與京東比價:部分標品直接對比京東的價格,比如:3C產品的部分名牌商品,比JD便宜100元。
筆者的核心觀點:內容做的好,流量成本就低;拼多多內容做的好,所以才能流量裂變。全網最低價,是拼多多切入市場的核心戰略。
“流量裂變”:
流量裂變,人人都想,為什么拼多多發展如此快速?
除了全網最低價戰略以外,拼多多開創了一種創新的“拼單”模式。拼單會享受更優惠的價格,但只有拼單成功,該訂單才會被確認。
全網最低價+“拼單”模式,讓一部分用戶愿意分享,而且是熟人關系的圈子,特別是微信的親朋好友社群。這個模式,適合所有人群,并非所謂的“五環外人群”。只是當下拼多多的供應鏈,更適合從“五環外人群”切入。另外還有砍價免費拿,天天領現金,是非常好玩的流量裂變方式。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微信對拼多多的支持。黃崢曾說:
“通過微信上創造一個分享場景,是拼多多早期崛起的重要原因?!?/p>
拼多多為什么崛起?
歸因來講,主要三個因素:2015年電商轉型趨勢,全網最低價戰略構建了好內容,拼團模式導致了流量裂變。順大勢+好內容+流量裂變,拼多多崛起的三板斧。
五、拼多多未來三年會怎么樣?
先看拼多多前兩年,再看未來三年。
以下是根據美國SEC網站披露的拼多多招股書整理的相關數據:
- 銷量多,訂單多,用戶多:拼多多2018年Q1成交金額662億人民幣(106億美元),2017年全年成交金額為1412億元人民幣(226億美元)。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總訂單量分別為43億單和17億單。拼多多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個月中的年活躍用戶達到2.95億,單季用戶增長5000萬。
- 活躍商家居然超100萬: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平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為客戶提供全品類商品。
- 高速發展虧損還這么少:拼多多2016年收入為5.05億元人民幣,2017年全年收入為17.44億元人民幣,2016年和2017年分別發生2.92億元人民幣和5.25億元人民幣凈虧損。
- 人均產值相當高: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公司共有1159名員工,平均年齡26歲,人均年支撐370萬個訂單。
拼多多前兩年的數據,簡直是逆天,太好了!對于一級市場的投資人來講,遇到優秀的創業者,又遇到電商轉型的好時機,黃錚的業務操盤能力也很強,拼多多的數據又超級好,這樣的投資標的肯定是搶著要。
拼多多上市了,市值200億美金,未來3年還值得投資嗎?
最近唱衰拼多多的消息特別多,二級市場的基金公司朋友想聽聽筆者的看法。筆者認為未來三年電商格局:老大與老二開戰,老三老四遭殃。以市值衡量,未來三年老大是阿里,老二是拼多多,老三是京東,老四是唯品會。
我的個人觀點,未來三年應該重倉拼多多!
段永平的觀點:以十年維度看,拼多多目前的價格應該是白菜價!
只是十年太長,未來三年才是重點,必須經歷一場電商轉型大戰。
電商轉型大戰
電商巨頭的轉型大戰,始于2015年。
電商巨頭商業模式面臨迭代,有兩個轉型方向:
- 其一是C2B模式,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電商平臺,比如:拼多多正在努力的方向。
- 其二是O2O全渠道模式,線上線下融合,實體零售與電商融合,筆者定義為:基于實體終端的區域電商(此處深度理解很重要)。
- 早知早覺者,阿里與拼多多。阿里在C2B與O2O全渠道方向,一直在實踐探索。2015年初成立盒馬,2016年打造成功,最終馬云發動新零售,這是一個比C2B更有前途的戰略思想,因為整合了線下實體零售。2015年,黃崢成立了拼好貨與拼多多,一個自營電商,一個平臺電商,聚焦C2B拼貨的社交電商。
- 晚知晚覺者,京東。2015年京東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關閉拍拍網,從此淘寶網沒有任何對手了,這是劉強東極其錯誤的戰略決策!之后劉強東在戰略轉型上緊跟阿里,2017年初京東大轉型,從零售電商轉型為電商基礎服務商,更強調技術與電商服務。2018年京東投資人高瓴資本張磊在二級市場拋售京東,大資金入股阿里,說明京東未來幾年有點讓人擔憂!
- 不知不覺者,唯品會。唯品會2017年嘗試過新零售,但沒什么進展,筆者問過其內部人士,一頓嘆氣搖頭,說其沒搞明白怎么玩線上線下融合。到了2018年,唯品會想轉型社交電商,搞了唯品倉做分銷。
隨著2018年拼多多上市,電商轉型大戰第一個階段結束。獲勝方:阿里與拼多多;落敗方:京東與唯品會。
電商轉型大戰第二個階段:阿里對拼多多開戰。
有的電商專家不認為拼多多能對阿里造成多大威脅,最多就是對標聚劃算團購,頂多幾百億美金市值。
筆者覺得黃崢應該有更大的雄心,過去兩年是拼多多1.0版,有對標聚劃算的影子。未來三年是拼多多2.0版,對標聚劃算與淘寶,方向是做好C2B模式。進展順利的話,未來第三年進入到拼多多3.0版,方向是做好C2B+O2O,也會深入到新零售。
幾億用戶,百萬活躍商家,拼多多不會浪費這些資源,僅僅做一個拼團網站。
未來三年電商轉型大戰,邊走邊看吧!
拼多多的核心問題
筆者邀請過幾個電商朋友聊拼多多,大概有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1)發貨罰款問題
筆者特意了解規則,拼多多成團48小時必須發貨,否則延時發貨罰款每單3元,缺貨罰款每單5元,拼多多無需消費者投訴,平臺主動罰款。淘寶延時發貨,是罰款商品價格30%,需要消費者主動投訴,平臺被動罰款。
兩種懲罰機制都沒問題,都是為了用戶體驗更好,拼多多依據物流信息判斷,更加嚴格,淘寶需要消費者主動投訴,相對柔和。
為什么有些商家會因為發貨問題被大量罰款?
主要是商家為了上活動,報了很高的庫存(比如:實際備貨只有60%),結果上了活動銷售告罄,還有40%的商品48小時發不出貨,就冒險搞虛假發貨,虛假發貨是重罰,最高每單40元,而且超過30%虛假訂單會加倍懲罰。拼多多活動銷量高,規則執行嚴格,中小商家冒險虛報庫存,從而導致平臺與部分商家的零供矛盾。
坊間說拼多多的盈利模式之一是靠罰款,那是商家憤憤不平的說辭,所有罰款都會返給消費者50年無門檻優惠券。這個商家活動虛報庫存現象,深入研究也引申了一個運營問題:留給口子,庫存少也可以上活動。
(2)假貨與山寨問題
一些商家經常去拼多多公司維權,核心原因是假貨罰款問題。
拼多多的規則:假一罰十,發現一個疑似假貨,歷史訂單累計罰款十倍,設計思想是假貨必須重罰,所以拼多多真正假貨(假品牌)是不多的。但是平臺如何判斷假貨是個難題,拼多多目前也沒真正解決好,所以出現了很多糾紛。
山寨品牌(仿冒)確實有,而且能誤導消費者,這是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局R分子對此深惡痛絕,媒體為什么對拼多多的批評一致性,這才是根本原因。
所謂有組織性的針對拼多多,如果沒有侵犯知識產權這個問題,媒體也不可能一邊倒的批評拼多多。中國媒體輿論力量還是很大的,導致拼多多市值破發,中國政府對拼多多的加強監管。
客觀來講,品牌山寨問題,只要搞的不太惡心(故意誤導消費者),對拼多多的業績影響并不大,因為中國消費者有需求,一部分人愛面子又要低價商品。
拼多多怎么解決品牌山寨問題?
筆者認為很簡單,關于山寨品牌是否侵犯知識產權,交給雙方與法院。拼多多平臺的責任,就是告知消費者山寨品牌非正品,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3)商品質量問題
這個才是拼多多的核心問題,也是未來的致命問題,擔心劣幣驅逐良幣。拼多多目前沒有評分體系,商家評分與商品評分都沒有,或者是沒有顯示出來。目前判斷商品是否好,主要是看銷量與評價。
但是拼多多對刷單的監管落后淘寶很多,刷銷量刷評價會誤導消費者,所幸拼多多目前推崇低價商品,核心人群是“五環外“消費人群,綜合來講,商品還是有一定的性價比。
拼多多當下做的最有價值事情:精準扶貧,幫助中國中小制造企業,把商品賣給中低收入家庭或個體戶從業者。這個事情,淘寶必定也會大力來做,會直接競爭。拼多多若不改進,同樣幫助中小工廠賣白牌商品,淘寶會后來居上,因為購物更讓消費者放心。
拼多多當下的問題,主要有三個:
- 一個是媒體人關心的知識產權山寨問題;
- 一個是商家關心的假貨判定問題;
- 一個是消費者關心的商品質量問題。
關鍵在于如何解決。
拼多多未來三年估值: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透露,拼多多未來希望的發展方向就是實惠與樂趣相結合,形象一點的比喻——做一個“Costco和迪士尼的結合體”。
有朋友不太相信拼多多是COSTCO,因為現在有一百萬商家入駐。黃錚其實沒講錯,拼多多是實惠與樂趣相結合。實惠,少而精的商品,COSTCO是代表,樂趣,大而全的商品,無所不有的淘寶是代表。其實,筆者認為拼多多更像是一個“COSTCO+淘寶的結合體“。
拼多多未來三年,對標聚劃算+淘寶,與阿里必有一場大戰。
關于拼多多估值,可以估算一下未來三年的GMV與收入。
未來三年(2020年),阿里的年度活躍買家超7億(現在5.52億),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超5億(現在2.9億)。
按照財報數據:2018年1Q拼多多平均每位活躍買家的年度消費支出為673.9元,而阿里的數據是8731.9元。未來三年(2020年),拼多多平均每位活躍買家的年度消費支出超過2000元,這個概率非常大。
未來三年(2020年),拼多多GMV超過一萬億RMB是大概率。按照1萬億GMV的3%預測收入,拼多多2020年就至少是300億RMB的營業收入。
以上數據預測,屬于保守的粗略估計,假設阿里進行了有效的制衡。
近期可看拼多多2018年第三個季度,GMV是否超過1000億RMB,2018財年GMV是否會到4000億RMB。
拼多多未來三年500億美金市值是大概率,搞不好沖到千億美金也是可能的,總之現在重倉拼多多(目前市值200億美金),機會遠遠大于風險。
作者:云陽子,前萬菱集團電商副總裁
本文由 @云陽子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樓主重倉了么 最后
挖墳,樓主預言還蠻準
全網低價,互動共享拼單,流量裂變,所謂商業模式就是在移動互聯社交爆發的大環境下,依靠農村包圍城市策略,貪便宜就得拼單,拼單就能拉新,拉新造成流量裂變,這就是拼多多成長策略。
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為了用戶,當年發紅包20億,所以拼多多就是靠玩法把用戶玩了進來,有用戶就有流量,就是長大,省了很多引流成本,再把這種模式去玩商家,一手強壓低價,二手平臺推廣,三手拼單推廣。成功成本轉嫁。
個人認為,做大做強終歸回歸商業本質,一切障眼法的商業模式到最后一定要收獲用戶的信任。
從內到外分析了拼多多的成功,真的是很到位,學習了。不過我覺得還有有一比較重要的因素您沒提到,就是拼多多在用戶端使用小程序發力??梢哉f拼多多的流量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選擇了小程序這個平臺。
太長了。。。
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