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部有史以來最經典的科幻小說看未來
我在過去兩年讀了100本科幻小說,平均一周一本。
我讀科幻小說一開始是為了打發時間。我清楚地記得小時候讀過的《侏羅紀公園》,現在拾起來是因為我發覺自己有了更多收獲:更豐富的想象力,對可能性的無所顧忌。
一些不同的想法開始出現,這些是和硅谷的人一樣讀 TechCrunch、Medium、Hacker News 的文章所無法獲得的。我在的行業以兜售想法為生,我發現這些科幻小說即是無主寶藏,也是一個工具箱。正如未來學家Jason Silva所說:
想象力讓我們構想出未來的各種瑰麗的可能性,選出最美妙的一個,推動現實去向它靠近。
我想這些小說不僅幫助我們構想未來,也有助于我們接近未來。每一部優秀的科幻小說本質上都是一場思想實驗。
如果這些書都代表了對未來的某種合理猜想呢?這并非是牽強附會。閱讀儒勒·凡爾納和威爾斯的經典著作,最令我吃驚的不是他們錯的有多離譜,而是他們對的有多靠譜。我選擇的都是有史以來最佳的100部科幻小說,所以這些小說代表了我們對于未來最好的一些想象。這些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預測的,正是我們正在奔向的未來。
為了拯救人類,我們終將失去它
眾所周知,人類的長久存續終究要靠向外星球、外星系拓荒。所以,地球是否將不宜生存已經不是個問題,問題是什么時候。
但是,考慮到太空旅行要跨越的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一旦我們開啟這個進程,人類也將開始四分五裂。
首先是語言和文化的分裂。數百萬公里之外、通訊延遲數個小時的外星球定居點,將產生自己的方言,自己的俚語,自己的音樂,自己的文化?;仡櫶K格蘭高地、加利福尼亞海邊、南非布爾人和加勒比海地區出現的各個英語變種,你就能對未來的文化分裂心中有數。
接下來就會出現政治和經濟的分裂。正如新興的北美文化認同與獨立戰爭互相強化一樣,外星殖民地也會將自己與地球人區分開來,要求建立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府。這里的距離可遠不止一個大西洋,我們可能會撲滅第一次叛亂,但是他們的獨立將是早晚的事。
經濟的一體化也會向星際擴張,但要遠遠慢于殖民和拓荒的速度。在我們終于將這些殖民地融入我們的經濟體之前,他們早已發展出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
基因的分裂將不可避免。地球上的種族雖然四分五裂,但畢竟還是一個物種,不同種族之間可以自由通婚,16萬年以前是一家。一旦一些人開始離開地球, 人類的 DNA 就將再一次開始分化。一個有限的基因庫在不同的環境壓力,不同的死亡威脅,不同水平的放射、突變條件下,宇航員們將踏上一條全新的演化之路。
最終,或許在幾百年或幾千年后,在某個遙遠的、孤懸星海的殖民星球上,一支分化的基因終將失去自我繁殖的能力,從而走向窮途末路。為了拯救人類,我們必須向星際殖民,但在此過程中,我們所知的那個“人類統一體”將不復存在。
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在征服三維空間的同時,第四維的時間將越來越成為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第一個問題是時間膨脹。這個已經被相對論做實的結論在《星際穿越》有所探討,在此之前,它已經在過去幾十年的許多科幻小說中扮演主角。當你以不同的速度運動時,時間流過你的速度也將不同,這就是時間膨脹。這意味著,當一個人以相對接近光速星際旅行時,衰老的速度將會比地球人更慢。
長時間的星際旅行者回到地球時,他所認識的人早已不在人世。一個家庭可能會跨越數個世紀,曾孫會活得比曾祖父更長。從時間膠囊里喚醒的歷史名人會青春依舊。想要去往未來的人會被送上一段高速的往返旅程,旅行到他們指定的時間。這就像出現了一臺單向前行的時間機器。
第二個問題則是星際旅行中要跨越的渺遠距離。最先出發的星際飛船將不會第一個到達——在他們的旅行途中,出現的新技術將會使后來者超越他們。想象一下,第一批冷凍休眠的開路者醒來之后,將會發現他們的目標星球已經被殖民了幾百年。
如此廣袤的距離之間,戰爭也很難打起來。因為以低于光速傳送的攻擊在抵達之時已成強弩之末。不過也有可能出現無休無止、難分勝負的戰爭,就像Joe Haldeman在《無盡之戰》中描寫的那樣。
第三個問題是技術差異。由于科技對于每一個星際文明都異常重要,它的發展速度將會格外迅猛,哪怕最微小的技術差異也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兩個科技發展速度略有不同的文明經過數十年、數百年的發展,水平將會天差地別。兩個社會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以至于交流和貿易也將變得困難重重。輸出到另一個星球文明的技術在抵達時可能早已過時。即便信息以光速傳遞,對于數萬光年之隔的兩個文明之間仍然不夠快。哪怕是原材料的貿易也將變得極其艱難。
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星際旅行中的時間限制。在一份關于歐洲宇航局發射到彗星上的羅賽塔號的報告中,他們披露探測相機只有400萬像素,這已經是2004年發射時最先級的影像技術。如今,一臺智能手機就能輕松秒殺。從羅賽塔號上登陸彗星菲萊登陸車裝備了探測魚叉和鉆頭,因為我們認為它會著陸到冰面上。但是在發射后的幾年間,我們發現彗星的表面是一片塵土、碎石和冰的混合物,如此一來,這些裝備就沒那么理想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于時間的共同經驗將會瓦解,我們將會發現:時間維度將會比空間維度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挑戰。
未來將會變得很怪誕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未來,我會選擇:怪誕(wried)。Ray Kurzweil 等作者已經成功的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很難展望未來。他認為我們的祖傳思維都是線性的——在偶然撞上一只羚羊的草原巡查,估算著儲備的食物還能撐多久——但是由于摩爾定律的作用,我們正在進入面臨指數增長的變化,線性思維已經捉襟見拙了。換句話說,我們無法從過去一段時間的變化速度來推測不遠的未來。
我覺得這種看法很有說服力,但我最感興趣的不只是變化的速度,還有變化方向的不可預知。讀過的科幻小說讓我相信我們很難注意到科技的一些細微暗示,因為這些暗示過于離奇。
拿約會來說吧。在一個抗衰老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約會將變成什么樣呢?想象一男一女正在約會。他們看上去都像25歲左右,但是不要被外表迷惑。他們會玩一個復雜的游戲,測試、試探對方對流行文化的熟悉程度,在盡可能自我隱藏的同時推斷出對方年齡。如何同一個比你年長或年幼幾十歲(甚至幾百歲)的人約會,將會變成一個產業,會有學校來傳授這門技能。
虛擬現實領域很快就會上演這種離奇的事情。我感覺有意思的一點是:絕大多數虛擬現實世界都在模仿現實世界——通過逼真的身體,真假難辨的環境。但我們很快就會意識到現實只是一個bug,而不是天經地義的存在。
如果你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你會選擇哪一種形式?幫助我們體驗其他人、動物、物體、外星人的生活將會成為一個產業。設計環境、物理定律、物質形態、心境、個性、記憶等我們能夠控制的東西,都會催生一個個產業。 Robin Wright 2013年的獨立電影《國會》出色地展現了這樣一個世界。
但是人工智能最能展現出未來怪誕的一面。所謂的技術奇點,是指未來某一個我們無法預知的臨界點,達到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將會控制自己的源代碼,引發指數級的智能大爆發。
但是“超人級”的智能究竟意味著什么?一臺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達到全體人類的100萬倍時會怎么樣呢?我們推測它可能會去解決一些過去“久攻不下”的任務,比如解決全球饑荒問題,模擬地球的氣候,解開大腦的結構之謎等等。但是這只是我們的線性思維在作怪而已。
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想象一只螞蟻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在螞蟻的眼中,人不會花時間解決螞蟻們的疑難問題。實際上,這個人的所作所為遠不止是無法理解,更是無法觀測的,因為人類一舉一動的范圍和復雜度都遠超螞蟻的想象。如果螞蟻也會形容的話,它也會用“怪誕”這個詞來描述這個人。這就是我們描述“超人級”人工智能的行為和思想的方法。如果真的發生了智能爆炸,它對我們而言的“超能”程度很快就會超過螞蟻眼中的我們。
誰知道它們會怎么做呢?它們可能會創造出與人類的神經系統格格不入的邏輯體系。它們可能會發現我們的宇宙不過是一個模擬運算,與造物主取得聯系,嘗試進行文化交流。它們也可能會通過純粹的數學運算來解構暗物質,把我們的現實變成量子狀態,從而主客異位,晉升為造物主,而我們淪為被造者。更有可能的是,它們會做一些我們無法描述的事情。
這有什么關系?
我剛開始閱讀科幻小說時,只把它當作了一項個人消遣,一種展望未來的有趣途徑。但我從科幻小說學到了一整套可以用于現實世界的方法。講故事和科學是我們所使用的兩種最有力的工具——兩者結合潛力無窮。我看過一本名為《科幻小說原型研究:通過科幻小說設計未來》的書,它描述了一種利用科幻小說的共同要素去推想、檢驗新技術潛在后果的方法。正如故事是人類經驗的映照一樣,科幻原型用小說去探索新技術的潛在影響。
我最喜歡的未來學家Thomas Frey有一套他稱之為“未來情景模擬”的方法,能夠快速地創造并檢驗可能的未來圖景,可以運用到從地緣政治學到產品開發等各個領域。他在博客中展現的大量美妙圖景是這套方法的一個個鮮活例證。
我最近了解到凱斯西儲大學創建了一種名為“Appreciative Inquiry”的模型,用于解決我們對于“解決問題”的過度執迷(據稱,這個模型聚焦于問題本身而非解決方案。)它建立在“預期原理”上,假定“我們對于未來的想象會指導當下的行為?!?“Appreciative Inquiry”巧妙地在一定的基礎上創造積極的未來想象,從而讓我們的預期成真。
我還不確定預期如何轉化為行動,但是有人正在把科幻原型推進為更為嚴密的方法。其結果便是,科學和科幻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如今,每一天都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進步、或者一直被視為幻想的發明出現。創造出純粹的未來想象圖景,推演出極速變化的新技術的潛在影響,這種能力已經不再僅限于小說家——要想創造出可能的未來,這將成為一項關鍵能力。
Nassim Taleb在《反脆弱》中介紹了他用來預測一個東西會存在多久的“經驗方法”——已經存在的時間越久,繼續存在的時間也就越久。按照這個標準,哪怕某些科技來而復去,哪怕我們的環境、意識的每一個方面都會經過逐一檢視,講故事的本能將繼續成為人類的一項基本特征。
我覺得這項本能可以用來講述一個值得創造的未來。
作者@做書君 轉載自:鈦媒體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