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P2P行業十大總結:漸成燎原之勢
導讀:互聯網與金融結合碰撞出的星星之火,在兩大產業界漸成燎原之勢。
2014年,互聯網金融依然是年度關鍵詞。年初央行叫停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年中多家券商獲批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年末Lending Club上市、陸金所估值百億美元,全年熱點不斷?;ヂ摼W與金融結合碰撞出的星星之火,在兩大產業界漸成燎原之勢。
2014年,又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年”。針對P2P、股權眾籌的監管方案、監管原則,一再被討論。年底,《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最終出爐,P2P行業則傳以備案制方式進行監管。
創新者野蠻生長,傳統者積極擁抱,監管者審慎寬容。2015年新年伊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考察,見證了該行第一筆放款業務,并強調政府要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便利的環境”、“溫暖的春天”。行業預測,互聯網金融正奔向“生如夏花”的新高潮。
回顧2014年,P2P行業的發展蔚為大觀,融資額、平臺數量激增,盡管風險事件頻發,但是依然獲得了用戶、投資人以及資本市場的認可;監管當局的謹慎,則為市場提供了試錯、調整的空間。
展望2015年,P2P行業會持續蓬勃發展,市場競爭將加速行業洗牌,更加深入地影響傳統金融。我們認為,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將與細分產業結合得更緊密,商業模式亦會更加完善。
一、2014年近30家平臺獲得融資,估值不斷創新高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P2P行業近年來特別受風投青睞,成為資本競相入駐的一個細分行業。
2014年,無論業內比較資深的平臺,還是剛剛起步的新平臺,紛紛實現融資。業內領先的平臺大多獲得B輪、C輪融資,包括拍拍貸、人人貸、有利網、積木盒子等;約30家新興平臺(部分上線不足一年)獲得A輪融資,包括愛投資、人人投、短融網、銀客網、人人聚財、愛錢幫、理財范等。
短短一個月內即有數家平臺公布融資消息。其中,翼龍貸傳言獲得聯想控股高達9億元的投資,刷新了2014年初人人貸的融資記錄。
資本市場偏好有前景的新興行業。傳統金融資產規模達到百萬億級,互聯網金融切中海量用戶理財服務的“痛點”,未來市場想象空間大。分析2014年的融資案例,行業領跑者成為資本競相爭奪的對象,估值普遍較高。
9月,積木盒子宣布完成B輪融資,金額達到3719萬美元,行業慣例,B輪投資占公司股權多在10%—20%,積木盒子估值約在1.8595億美元—3.719億美元之間;有利網B輪融資達5000萬美元,照此計算,估值約在2.5億—5億美元之間。另有分析指,人人貸公司估值在6.5億—26億美元的區間,翼龍貸則估值20億元人民幣左右。
對比Lending Club上市當天85億美元的市值,國內P2P平臺的估值想象空間廣闊,但是鑒于國內P2P行業良莠不齊,相當部分公司模式雷同,且風控體系薄弱,加之制度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政策的風險不可小覷,資本涌入的同時,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
表1 – 部分平臺融資情況(來源:IT桔子、公開資料)
二、平臺數量持續膨脹, 2014市場規模增速超過100%。
2014年,P2P行業的規模領跑互聯網金融行業。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末運營的P2P平臺已經接近2000家,月均復合增長率為5.43%,增量遠超2013年。2014年全年,全國P2P平臺的成交額超過2000億元,比2013年的近900億元,增長超過100%。
用戶使用P2P產品的習慣正在形成。就投資者而言,相對銀行存款利率或者余額寶類貨幣基金的收益率,P2P行業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頗有吸引力,這是P2P在中國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對融資方來說,大量小微企業民間借貸的年化利率高達40%-50%,P2P可降低部分資金成本,且較傳統民間借貸更高,有助于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同時, P2P行業的“大浪淘沙”正在上演。目前P2P平臺的發展已呈現兩大趨勢:一是行業洗牌加速進行,大型平臺優勢凸顯;二是倒閉潮此起彼伏,風控到位的平臺有望“剩者為王”。
圖1 – 近幾年P2P平臺數量(來源:公開數據)
三、Lending Club上市產生提振效應,國內P2P加快IPO進程。
2014年12月12日,全球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漲幅高達56.2%,成交量近4500萬股,市值高達85億美元。Lending Club上市是行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為國內P2P平臺帶來了較強的示范效應,提振了P2P市場的整體士氣,諸多P2P平臺加速IPO計劃。
2014年底,陸金所據傳引入戰略投資者摩根士丹利,估值達100億美元,大摩持股比例5%-10%,成為國內首家公開尋求海外IPO的P2P平臺。紅嶺創投、拍拍貸、91金融等P2P平臺也傳出籌備上市的消息,若干新興的P2P平臺陸續掛牌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潛在的財富效應,進一步激勵了國內P2P行業的創業、創新。
圖2 – Lending Club上市后的表現(來源:雪球財經)
四、營銷推廣元年,“燒錢”搶奪用戶。
2014年4月,受“旺旺貸”跑路影響,百度全面清理P2P平臺,將進行推廣的P2P平臺“短期內全部下線”,下線企業超過800多家。百度在PC端搜索的市場份額達到75%左右,其雷厲風行令各家P2P平臺在營銷上陷入被動,未列入“白名單”的P2P平臺流量迅速衰減,即便進入白名單的平臺,百度給予的投放額度也非常有限。
搜索的限制,迫使各P2P平臺在營銷加大投入,各家P2P平臺都標配微信公號、平面媒體、新浪微博大V、微信朋友圈等各類營銷傳播渠道,參加各類論壇活動,評選獲獎、接受媒體采訪,提升品牌知名度。這讓P2P行業進入了“燒錢”搶用戶的營銷推廣競爭中。
高昂的推廣費用直接拉高了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據了解,目前行業平均的獲客成本在300元到500元,一些名氣不大的平臺獲客成本還更高。
除了營銷推廣的成本外,各大P2P平臺還招聘大量的營銷人員,加強人力成本投入。有些平臺組建了自身的微信公號群組營銷體系,將營銷、品牌、公關提升到公司戰略層面。
我們認為,2014年只是P2P平臺營銷戰的開始,未來,搶奪新用戶、增強用戶黏性的營銷攻勢會持續升溫,這種態勢客觀上有利于品牌優勢明顯且已獲得融資的先行者。同時,互聯網營銷的玩法日新月異,各家平臺需實時更新自身對于互聯網營銷的認識,在實戰中做到快速迭代。
圖3 – P2P項目期限比例(數據來源:網貸精選,以2014年10月-2014年12月,59家精選P2P平臺的項目數據樣本分析)
P2P平臺一般用短標吸引用戶。用戶對P2P平臺的了解并不深入,傾向于投資短標。網貸精選的數據顯示,1-3個月的短標,非常受用戶青睞,在整個投資項目期限中占比35.11%, 1個月內的投資標的也比較多,占比8.34%。
網貸精選的數據顯示,滿標時間排名前20的平臺有微貸網、翼龍貸、拍拍貸、紅嶺創投、人人貸、網信理財、PPmoney、陸金所、新新貸等。這些平臺在品牌傳播、營銷、會議活動上都是較多露出,受到用戶歡迎,投資者多,滿標速度快,也是情理之中。
據網貸精選的數據,我們發現,每天9點-12點,用戶投標最活躍,其中10點左右是一整天中的最佳黃金投標期。14點-15點,迎來小高峰,但不及上午10點。晚上的20點-21點是晚間時段的投資小高峰。
圖4 – P2P平臺每天各時段投資增量(來源:網貸精選)
五、“國家隊”和“銀行系”P2P隊伍擴大,增強行業信心。
P2P作為傳統金融的攪局者,2014年,也迎來了一批“被攪局者”,國企、銀行、上市公司等機構紛紛涉足P2P。據不完全統計,國企和上市公司入股的P2P平臺均為17家,銀行系平臺達12家。
2012年12月在江蘇成立的開鑫貸,是當時國內網貸平臺唯一的 “國家隊”,僅一年多時間,全國各地國資背景的P2P平臺紛紛成立,如眾信金融、晉商貸、金開貸等。
目前國企背景的P2P平臺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由國企全資籌辦,包括陜西金融控股集團與國開行陜西分行設立的“金開貸”,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投資的“眾信金融”;另一種由國企控股和參與管理,如由安徽省供銷社參股、安徽新力投資有限公司控股和管理的“德眾金融”。
資金實力雄厚的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加速布局P2P領域,比如民生電商旗下的“民生易貸”和包商銀行的“小馬bank”,均在2014年上線。
“國家隊”和“銀行系”P2P由于較強的信用背書,使得平臺一上線,便獲得普通投資人的資信認可,也引起行業的重視,同時,這些平臺的加入,也為給游走于政策模糊地帶的P2P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有助于行業的“正名”。
表2 – 重要背景平臺梳理(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5 – 相關背景網貸平臺數量(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六、細分領域漸成新寵,P2P尋找差異化定位。
2013年,P2P行業尚在討論P2B、P2C的差別,2014年,針對不同人群和行業應用的P2P平臺陸續登場,成為投資者的新寵。
比如,有P2P平臺專為大學生、公務員、IT工程師等細分人群,有的P2P則服務農業、林業、養殖業等特定行業,也有部分瞄準用戶行為或使用場景,如結婚貸、裝修貸,票據質押、保理、融資租賃等傳統金融業務,也被創新者搬到了互聯網上,形成諸如票據客、E租寶等平臺。
區域性P2P平臺的崛起成為行業的新力量。比如江浙一帶票據業務比較發達,一些傳統票據業務公司開始轉戰線上。再如天津融資租賃業務發展,許多針對融資租賃的P2P平臺從天津起家,保理公司從深圳、天津起步,借互聯網的快速擴張能力,推向全國。
這些P2P平臺,借由對金融、實業細分行業的熟悉,多數尋找資產端項目較強,風控能力比較強,再借助互聯網,可以較快彌補資金端的不足。
我們認為,P2P深入行業是大的趨勢。未來,P2P行業,資金端將只余下幾家,剩者為王。資產端將呈現百花齊放,各有優勢。對于大多數P2P平臺,在資產端尋找差異化定位,是明智之舉。
七、平臺跑路不斷,投資風險增加,風險辨別能力要求提高。
P2P行業迅速壯大之后的風險控制,是2014年全年一直熱議的話題。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風險暴露的平臺數量已達到367家,其中,2014年新出現問題的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僅2014年10月,涉案金額7000余萬元的四川鉑利亞、牽涉金額2.8億元的浙江傳奇投資等20余家P2P平臺,紛紛陷入關停甚至“跑路”的危機,被稱為行業發展史上的“黑色10月”。
仔細分析,暫停取現甚至疑似“跑路”的數十家平臺,無外乎兩類情況:一種是平臺操作規范,并無平臺自身的道德風險,由于風控水平較差而形成大批壞賬,不得不拖延投資者的取現操作,緩解流動性壓力;一種是平臺成立之初即存在欺詐傾向,涉嫌大規模惡意自融,或者詐騙行為。
在崇尚“快錢”的時代,P2P易被一批人視為快速斂財的有效辦法,加之行業監管細則遲遲未能落地,投資者盲目追求高收益,致使風險事件不斷暴露。針對行業風險,不僅僅需要監管層明確規則、加強監管,同時也需要廣泛的投資者教育。
圖6 – 各月問題平臺數量(2014年1月-12月) 來源:公開數據
八、P2P剛性兌付嘗試破局。
2014年,多家知名P2P平臺陸續觸礁,包括紅嶺創投、貸幫網、人人聚財等均身陷融資逾期風波,不同的處理應對之策,將剛性兌付以及P2P責任邊際的討論推向高潮。
其中,紅嶺創投自掏腰包填補投資人的逾期資金;貸幫網和人人聚財陷入同一借款主體逾期的風波,兩家平臺態度有別,人人聚財用自有資金為投資者兜底,貸幫網則堅持逾期項目不兜底。貸幫網的做法,受到P2P行業的認可,而普通投資人顯然更喜歡人人聚財的處理。
回歸P2P的本質,平臺只是作為一種撮合交易的中介存在,若征信制度健全,每位投資者根據借款人的信息及征信報告來判斷借款風險,做出投資決策并且自擔風險,P2P平臺不承擔保障本金的責任。
然而,國內P2P平臺的營銷宣傳,普遍忽視風險提示,甚至明確承諾本金安全,且引入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風險救濟措施,P2P平臺從信息中介變為信用中介。
剛性兌付的要求,在約束P2P平臺強化價款人審核的同時,客觀上加大其財務壓力,減少了盈利空間,不少P2P平臺希望打破剛性兌付,回歸信息中介本質,但是,我們認為,打破剛性兌付尚需時日。
九、民間自律熱火朝天,P2P平臺進入監管視野。
鑒于監管政策遲遲未能落地,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全國各地P2P自律組織紛紛成立。2013年8月,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其會員單位包括第三方支付、電商平臺、P2P、金融垂直搜索、軟件等30多家公司;2013年底,央行旗下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成立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不少P2P平臺入選,該委員會以半官方的名義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管理。
此種態勢得到了延續。2014年上半年,由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指導的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揭牌;2014年12月16日,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和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同日成立,前者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以及30家會員單位聯合發起成立,成為國內首家由金融局直接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的網貸協會。
行業協會中的P2P公司大多資金實力雄厚,風控水平和經營能力較強,半官方色彩的行業協會有助行業自律,相互監督,協會成員可以通過學習交流、開放數據、資源共享等形式推進行業發展,同時有助于加強P2P平臺與監管層的溝通。
表3 – 各地自律組織一覽(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十、呼之欲出、屢未謀面的監管政策。
自從2013年底P2P劃歸銀監會監管之后,監管政策以及實施細則何時落地,一直為業內重點關注。
2014年上半年,P2P平臺倒閉潮、跑路潮頻發,銀監會、公安部以及高法在對非法集資情況進行說明時,明確強調P2P不得跨越的四道底線: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決策層業已透露的信號顯示,P2P網貸將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定位于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回歸普惠金融,同時,P2P是借助新技術發展起來的金融創新,業內普遍希望監管過于審慎,為創新留有空間。
我們相信,清晰的監管政策將對整個P2P行業發展有指導作用,有助于正本清源、優勝劣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希望討論一年有余的監管政策盡早落地,以利于金融穩定,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P2P違約事件幾乎每周發生,大量新平臺不斷上線,而多數P2P平臺的運作有欠規范,我們建議,P2P行業應盡早準備,高標準要求自己,強化內部規章制度建設,以適應監管環境的變化。
來源:艾瑞網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