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阿里未來發展的幾個短板

1 評論 7367 瀏覽 0 收藏 12 分鐘

2014年來,阿里帝國的觸角進一步延展,其收購布局從傳統線下連鎖、到娛樂金融、從技術大數據布局到體育、從地圖與社交媒體、金融等諸多方面,因此有人說,阿里正在買下整個世界,阿里也還將不斷擴展自己帝國邊界的外延,通過不斷投資、收購與兼并的方式將阿里電商生態系統的攤子無限鋪開,阿里上市之后,目前市值已超過2500億美金。在外界看來,阿里已經是一個巨無霸的電商帝國,這個帝國難以顛覆與撼動,但事實上,我們看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滲透,電子商務的蛋糕正在變得越來越大,業態與模式有無限可能,甚至,龐大如阿里,也難以避免自身的蛋糕被蠶食。阿里風光背后,在筆者看來,未來阿里的隱患,在于自身無法回避的固有短板。

淘寶天貓平臺品牌不對等,中小賣家離場的隱患

阿里的盈利模式是來自于向賣家或商戶收取傭金或推廣費。商戶可以在阿里上免費開始商鋪,為吸引流量與用戶,阿里可以為商戶導入流量、提供直通車等廣告展示與入口、技術支持與推廣等增值服務,阿里面向商戶收取提成與租金。本質上,阿里做的是線上商業地產。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阿里不賣商品,僅僅向商戶提供平臺,商戶需要支付費用,這是一種空手套白狼的模式,但這種模式玩得轉,在于阿里平臺的吸附力。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阿里把握準中國經濟發展的時機,適時地把業務重心向更賺錢更能代表未來趨勢性的業態模式轉移,比如從B2B到淘寶再到天貓。這樣一來,前者都會面臨邊緣化。淘寶向天貓輸血,肥了天貓,但傷害的是淘寶C店中小賣家。更會造成淘寶天貓兩大阿里的核心平臺的品牌與資源的不對等。從長遠來,這并非一種健康的生態模式。淘寶C店中小賣家曾奠定了阿里的根基,之后為天貓輸血,把這個“甜點”打造成了新核心。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數據指出,淘寶8成商戶不賺錢,每天數千商戶關張,而阿里集團公關部也對這一說法進行了否定,但目前淘寶已逐漸邊緣化是不爭的事實,淘寶中小賣家與天貓大賣家與阿里本身三方關系因利益也會導致阿里體系內產業鏈的一種利益格局的失衡。如果淘寶C店賣家的這種失落感加深,難以保證大量中小賣家不因為利益而轉移到其他電商平臺,這是阿里的隱性危機。

社交電商是短板,更是心病

目前來看,雖然騰訊做移動社交電商暫時并不構成對阿里的威脅,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卻更加需要一款類似于微信社交類超級APP。因為若擁有社交入口直接對接海量用戶,這與阿里的電商平臺可以達成有效對接,產生巨大的優勢整合效應,因此,馬云一直都對移動社交耿耿于懷,從去年推出來往兵敗之后,今年又低調推出了釘釘,不久前甚至在支付寶中加入了聊天功能。可以看出,移動社交已成為馬云的一塊心病。

因為無論如何,擁有海量活躍用戶的微信始終是一大變量與隱患,微信的存在讓阿里的未來就面臨著各種不確定性。比如很少有人會想到,一直注重用戶體驗的微信居然會在朋友圈賣起了信息流廣告,當然,這并不被業界看好。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微信的方向、戰略、入口與盈利模式、產品規劃隨時都在調整,今天可以在朋友圈賣信息流廣告,明天也可能在朋友圈商家廣告置入購物入口。而微信入口的存在也有可能接納未來淘寶中小商家的平臺轉移??梢钥吹剑瑹o論是微店還是百度直達號,都是移動端垂直領域的一種基于商家入駐與攔截用戶消費的新路徑的嘗試,移動電商正在成為趨勢的今天,缺乏移動端超級入口的阿里顯得被動與穩定,而外界的各種不穩定因素會隨時挑動阿里的神經,這些都是阿里的威脅因素。

移動支付的危機始終存在

2014年,阿里雙十一銷量創下新高,上市后阿里市值突破2000億美金,一時風光無限,但這能掩蓋阿里本身的危機嗎?阿里的移動支付的危機與隱患被消除了嗎?這個話題自然又要回到2014年春節期間微信紅包的熱潮,馬云當時稱微信紅包是“珍珠港偷襲”。整個阿里高層都在為微信紅包心跳。雖然用來阻擊微信而推出的來往已落寞的可以忽略,但馬云顯然是更加淡定了,認為微信是一手好牌,但是打爛了。

但事實上,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看,馬云的淡定不代表移動端的威脅已經消除,微信紅包依然存在,并且正在逐步培育用戶習慣,而微信支付也在緩步推進,但目前來看,這些小危機顯然不可能沖擊到阿里的支付核心——支付寶。但我們也看到,基于移動支付滲透的需要,阿里的移動端重點產品淘點點自2013年出爐后,2014年也在大力推廣,但目前該產品市場認可與用戶積累方面并不如預期。阿里在今年的風光背后,不是阿里的2014年在移動端呈現了顛覆式的產品創新或者移動端產品矩陣呈現了大躍進,而是阿里上市的一種自身平臺大體量的勢能釋放以及雙十一巨大銷售額帶來的品牌彰顯,這是阿里多年累積早已經具備的優勢,這給阿里帶來了光環與自信,但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原有的危機就已經消除了,對于已存在移動端危機不去補漏,反而淡定了,這會造成一種過度自負的企業性格,很難說不會對于未來更大的危機喪失敏感度。

移動端垂直電商崛起的隱患

在微信之外,阿里的另一大隱患在于,移動端垂直領域的個性化電商平臺的崛起。阿里的電子商務帝國不同于百度的搜索帝國與騰訊社交帝國。因為電子商務的蛋糕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盤子實在太大,細分垂直領域太多。各種細分垂直領域的電子商務模式都可以從中吃掉一點,京東可以分食3C數碼產品,唯品會可以吃掉名品特賣閃購領域的蛋糕,聚美優品可以吃掉垂直女性化妝品領域,甚至小米電商模式也會逐漸吃掉一部分電商用戶資源。另外,在其他傳統產業的細分領域都可能會涌現出類似于萬達電商等各種新興的電商模式,當然,有人會說,阿里是全品類電商平臺模式,做的是生態系統,與京東、唯品會、萬達電商等其他電商平臺不存在直接對等的競爭關系,但問題的關鍵是,各種電商模式都可以分流用戶資源與存留時間點,用戶去其他平臺購物消費,也就相對減少了阿里對于用戶資源與時間的占用。而隨著未來人與移動設備的交互、場景的多樣化而有可能產生新的產品形態與商業模式。

移動端未來不確定性的移動端的購物習慣變化與商業模式的變化。因為阿里在移動端的電商布局顯然也不如阿里PC端難以撼動,目前來看,手機支付寶、手機天貓和手機淘寶的用戶粘度雖然很大,但并不能長期占用用戶在移動端的時間點與長期存留,移動端阿里的產品更多是PC端資源的轉移,阿里在PC端的盈利模式,包括交易費、直通車和鉆展,都平移到了移動端,因此阿里的移動端收入依然是來自“地產+廣告”這種高利潤率的交易費和廣告費。

可以知道,阿里在第三季度的GMV雖然已經超過30%,但卻不敵亞馬遜與ebay的增長速度,后兩者移動端獨立訪問均已經超過了50%。另一方面也在于,阿里移動端的產品形態與商業模式相對于PC端也并沒有足夠的創新,也不能助力PC的商家在移動端有更好的想象空間與彎道超車的機會,因此支撐不了未來阿里的大戰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還是依賴平臺的影響力盈利,而不是倚仗創新的技術與產品能力,馬云認為移動才是未來,但未來移動端的用戶習慣、人與移動設備的交互、場景、購物習慣都在變,產品形態與商業模式也需要適時變化契合未來用戶需求。阿里的布局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整合起這些資源形成聚合力,也在考驗著阿里的智慧。這樣來看的話,阿里的城墻并非密不透風,而是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

人一旦成功,自負會隨之而來,當然,成功如馬云,在外界看來,說什么都是對的。但未來的不確定性在于移動端的風向會如何變化,但顯然,阿里在目前移動端所呈現出來的,更多是PC端的用戶、流量與資源的導入,而移動端的入口是分散的,阿里的未來,很難說,這些固有短板會不會是阿里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而未來眾多對手又會不會看準阿里短板出擊,卡住阿里的脖子?若馬云能以一種謙卑之心來審視阿里自身的軟肋,積極更有效的布局防范,會更有利于阿里的未來。

本文來源:創事記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